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93 篇有关 宗教研究 的页面,用时 0.135秒.

第1页  共5页

彭国翔:夏威夷的海天寥廓

   ...大学出版社出版,记得一次到他办公室小坐,他当即送了一本给我。这本著作结合了社会史和民间宗教的方法,颇能代表当时美国学界研究中国史的取径。事实上,根据我的经验,直到今天,在一般史学研究领域注重社会史,在宗教研究领域注重民间宗教,仍是美国乃至欧洲中国研究中的一个主要方向。 郭启涛二〇〇三年出版的关于五通神的研究(Exorcism and Money: The Symbolic World of the Fiv...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2/c404063-4038082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2日13时44分33秒 学术研讨会|《中国梦境》:梦境中的情理与哲思

   ...好评。 《中国梦境》关注到人类思维活动中最神秘的部分——梦,认为梦处于个体与文化的交汇之处,从而将汉学研究的领域扩展到对梦的研究。所以《中国梦境》确实具有开创性,它拓展了中国宗教研究的领域,丰富了中国宗教研究的方法。“做梦”和“释梦”塑造了一个社会的记忆。从康儒博的著作可知,他不仅熟悉并能准确地理解和翻译中国古代文献,广泛采用宗教学、历史学、文献学、人类学等研究方法,做出跨学科的比较研究,在社会、文化、政...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0/c403994-4036556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0日8时58分31秒 “破壁除障”:持久的任务或自我克服

   ...《试论超大规模的文学人口与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第2期)一文认为,超大规模文学人口如同当代文学的“舵”与“锚”,直接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方向和独特形态。作者借用宗教研究中“制度型”和“弥漫型”类比当代文学状况,提出考察“制度性文学”和“弥漫性文学”二者互动过程中文学的变动与生长。文章认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制度建构与下沉运动,正是在中国文化弥漫性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的现代形...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23/c404033-4034495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3日8时4分58秒 从鲁迅出发,向鲁迅回归

一 个人学术史也是精神现象史 何家骏:谭老师您好!自您进入学界后,研究趣味不囿于一隅,关注的领域涉及母题研究、宗教研究、中外诗学比较研究、鲁迅研究等多个方面。其中如《长篇小说与母题文化》《现代中国佛教文学史稿》《本土语境与西方资源——现代中西诗学关系研究》《记忆的诗学——鲁迅文学中的母题书写》等著作及其贡献,学界已有颇多讨论。请问,在这些看似不同领域的学术活动中,是否有“主轴”存在?而您最看重的,又是...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23/c405057-4032649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24日7时26分36秒 陈漱渝:《语丝》六题

   ...日,刘半农仍在《语丝》五卷二十九期发表了《沪宁车中作代画诗》(三首)。鲁迅的《我和〈语丝〉的始终》作于1929年12月22日,所以这个例子跟史实小有出入。 类似的情况还涉及江绍原。江绍原是民俗学家,对宗教研究颇深,是《语丝》的长期撰稿人。他跟周氏兄弟(特别是周作人)关系友善。仅1925年至1936年间,周作人致江绍原的信件多达一百一十余封,1928年夏,江绍原将其友人简又文撰写的《我所认识的冯玉祥及西北军...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21/c404063-4030301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21日8时41分4秒 走向人群:废名1930—1940年代文学实践中的《论语》资源

   ...“读经”方式:“尊经社”与国民政府支持的读经运动有关,新文化阵营中人多反感此类以维护政权稳定为目标的灌输式宣传;相比之下,同被视为“苦雨斋弟子”的江绍原的被提及则更值得注意。江此时已经以中国民俗和民间宗教研究闻名学界,并凭借该领域有先驱地位的贡献为周作人激赏。废名并未直言他何以与自己“处于相反的方向”,但从后文可以推知,江绍原以儒家经典为“科学”的研究资料的行为引起了废名的不满。废名的志向所在,则是以“义...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24/c404064-4028483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24日23时9分10秒 明体达用 固本兴新——从一封新见信函看任继愈的学术传承与创新

   ...史界有很高的权威性。创刊初期,《中国史研究》刊登了一系列研究陈垣、孟森、吕思勉、吕振羽、侯外庐、顾颉刚、齐思和、郑天挺、谭其骧等史学大家的论文,旨在接续前贤的优秀学统。时兼中国社科院研究生导师、《世界宗教研究》主编、中国宗教学学会会长、中国无神论学会会长等职的任继愈接到《中国史研究》约稿后,便拨冗构思写作,并函告汤一介有关情况。 随后,任继愈根据汤一介提供的传略资料,结合亲身经历和体会,写成一万多字的论文...

文史#名人手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04/c419382-4018817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4日8时43分59秒 道不同亦可为谋

   ...话创作者,事实上对于学术和人品俱佳者,陈寅恪也乐于与之交往。而如果这些从事新文学创作者又能在学术研究上有所创获,则更能引起陈寅恪的重视乃至尊重,鲁迅是如此,胡适是如此,其他如俞平伯的红学研究、许地山的宗教研究、朱自清的古代文学研究以及戴望舒的古代小说研究均属这种情况。加之他们的人品或者说私德值得佩服,陈寅恪与其交往甚至成为挚友就很自然了。 嗟夫,“百年未几,世运中否,士失其业,志则郁矣”,诚哉斯言!

文史#频道头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805/c419383-30209464.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7月3日15时42分34秒 编辑:与作者一起做嫁衣

   ...,现在似乎少有人提倡了,但我认为还是值得继承的。 我个人走上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之路,是有着所谓的特殊因缘的,这在前面已经说过了。正是因着这一兴趣,我到苏人社后策划了“新版宗教史丛书”“凤凰文库·宗教研究系列”等,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另外,早在编辑学术版《西方哲学史》时,我也产生了组织一套新的学术版《中国哲学通史》,以形成西哲、中哲两翼发展的格局,使苏人社成为哲学类图书出版的重镇。缘于此,我找一向熟悉的...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616/c403994-40014911.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6月16日9时8分21秒 《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走向“俄国灵知”

   ...可以说,美学革命是社会革命重要的潜在力量,梅列日科夫斯基的观念兼具这两者,在世纪末混乱的灵氛之中,他的思想生涯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最具原创性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分别着眼于作为宗教作家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梅氏宗教研究的终点——神学与政治的结合。写于1900年和1901年的《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正是梅列日科夫斯基从美学出发开启宗教探索、迈向神政道路的问路石。除了俄国人特有的文化使命,这部著作的最后部分亦渗透了...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506/c404092-32679835.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5月6日8时33分2秒 鲁迅“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语境考

   ...9-10页,第9-10页,第11页,第13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7]陈独秀:《再论孔教问题》,《新青年》第2卷第5号,1917年1月1日。 [8]参见钟肇鹏《扶乩与道经》,《世界宗教研究》1988年第4期。 [9]杨光熙:《盛德坛缘起》,《灵学丛志》第1卷第1期,1918年1月。 [10][17][21]《钱玄同日记(整理本)》上册,杨天石主编,第331页,第333页,第33...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426/c404064-32673908.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4月26日9时23分30秒 孙昌武: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孙昌武,1937年生,辽宁营口人。196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1979年任南开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曾任日本神户大学、韩国岭南大学客座教授,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外国人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攻隋唐五代文学、佛教文学与文化,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较早从事宗教与文学研究的学者,在国际宗教与文学研究领域享有盛誉。著有《柳宗元传论》《唐代古文运动通论》《佛教与中国文学》《中国...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230/c404063-32596856.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2月30日8时53分54秒 陈梦家父亲百年前的遗著手稿,将首次公开亮相

   ...改称金陵神学,而后又改称金陵神学院,成为国内培养高级神学人才的一所最高学府。 陈金镛在金陵神学院除教授汉文外,并开始讲授神学,被正式授予教授职称。他创办金陵神学季刊《神学志》,担任主编。他开始从事宗教研究,特别是中国基督教发展史的研究。他与司徒雷登合作,写有专著《中国布道近史初编》,主要由司徒雷登口述,陈金镛笔录写成中文,由沪江大学出版社出版(1918年)。他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性的宗教活动,例如多次参加...

文史#名人手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205/c419382-32580708.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2月5日9时9分2秒 《庄子》:从朴素生活采撷真理

   ...读《庄子》的重要参考书目。 二战后日本出现公田连太郎、福永光司、津田左右吉、森三树三郎忠等多位研究《庄子》的学者。日本大东文化大学文学部教授池田知久,更是从文献学、人生观、宇宙观、认识论、辩证法、宗教研究、美学研究等维度全方位梳理了日本学术界对于《庄子》的研究。他认为,《庄子》深深影响了日本的绘画与诗歌创作,明治时代的画家横山大观,就以“庖丁解牛”为绘画题材。 1776年至1800年,朝鲜半岛专门...

世界文坛#译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428/c431803-32410744.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4月28日8时30分20秒 十年一剑觅全真

   ...在学经悟道并用生命来体悟全真道教的真谛。不可否认,写作也是一种修行,尤其是采访研究全真大弟子马钰的过程,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生命的涅槃。所以,他才能够把主人公写得出神人化、栩栩如生,融文学性、史实性、宗教研究于一体,将其继承祖师衣钵,率领全真七子,为延续全真、教化民众的事迹艺术地展示出来。甚而,每位读者在阅读此传时,同样是一次修炼,从中得到艺术的美感和人生的启迪…… 美中不足的是,有些情节未曾展开,个...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901/c404030-32214920.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9月2日11时45分6秒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大学举办

   ...学院院长罗选民分别作主旨发言。 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设有20组分论题,内容涵盖文化转型中的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时代转型中的比较文学课程与教学、比较文学与宗教研究:文学中的终极关怀、比较文学阐释学、比较文学变异学、东亚文明与比较文学等。 本次会议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广西大学主办,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旨在为全国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一个更广泛深入交流...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727/c403994-32171069.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7月27日8时38分14秒 6月人文社科中文原创好书榜

   ... 陈高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系陈高华先生关于元代佛教研究文章的结集,汇集了1979年至2018年有关元代佛教的文章二十余篇,是陈先生关于元代佛教的重要思考。书稿或在刊物如《中国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文史》《中华文史论丛》上发表,或见于大学学报、集刊。这些公开发表的文章,有对元代佛教、元代江南佛教概述性的论说,也有诸如《元代大都的皇家佛寺》的佛寺专题研究,还有关于元代女性宗教信仰的探讨。在关注...

书汇#图书排行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603/c404069-32121429.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6月3日9时34分42秒 沈卫荣:陈寅恪与佛教和西域语文学研究

   ...要求她妹妹为他购买“总价约万金”的图书资料,其中“最要者即西藏文正续藏两部”“又蒙古满洲回文书,我皆欲得”。可见,除了佛教研究之外,他对西域语文和历史研究,特别是西藏、蒙古、满洲和回回(突厥)的历史和宗教研究都曾有过很大的热情。在他归国的头几年,西域语文和历史显然也曾是他研究工作的重心之一。1930年起,他担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历史组的组长,参与部署所内之西域史地的研究规划;1931年,他“又兼任故...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108/c404064-31993617.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月8日8时56分10秒 中国现代作家的创作与治学

   ...了深入研究,其涉猎之广和研究之深令人惊叹。之后无论是在青岛大学还是清华大学,他一直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直至去世。他那两部最有名的新诗代表作《红烛》与《死水》其实都出版于进入大学任教之前。至于许地山的宗教研究,甚至连史学大师陈寅恪也给予高度评价,而戴望舒在从事新诗创作的同时,其实也在高校以教授身份讲授唐诗和中国古代小说。此外如沈从文因只会写小说遭到刘文典嘲讽的轶事尽管可能为虚构,却从一个侧面说明彼时大学重...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021/c404063-31900206.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0月21日9时4分46秒 人类会进入一个没有语文学的时代吗

   ...究”,以此与传统的“哲学的和神学的研究”相区分。人文研究必须是历史学的和语文学的研究,才是科学的和学术的研究,否则,它就跳不出中世纪神学和经院哲学的藩篱。在现代人文科学的学科体系中,即使是哲学、神学和宗教研究,也必须是历史学的和语文学的研究。 傅斯年先生留学归国后先在中山大学建立了“语言历史研究所”,待中央研究院成立时(1928年),他又成功说服院长蔡元培先生让他主持筹建“历史语言研究所”。历史语言研...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424/c404063-31686343.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4月24日8时38分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