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19 篇有关 宋代儒学 的页面,用时 0.176秒.

第1页  共1页

明清之际理学的境遇与反道统思潮

   ...成形,基本理论亦随之精湛。“理一分殊”“理欲之辨”“体用之分”等基本问题多借此而发,儒学之心性论、本体论等思想体系也在此激荡中日趋完备。不得不说,释老之学风行天下对宋儒是不小的刺激,二氏之说在间接促进宋代儒学理论发展高度与深度上功不可没。而宋代理学家刻意趋避自身对佛道理论有所吸收的事实并力辟之,乃在于其出发点与立场使然。宋儒辟佛老一方面当然是为了振拔儒学,以便能与当时席卷神州的佛道并立甚至超越之,抢占意识...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4/c442005-4043054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4日12时0分59秒 人文与理性辉映—— 宋代儒学的气象与精神

   ...续动荡、承平八十年的宋仁宗庆历年间,以胡瑗湖学为代表、以明体达用为宗旨的推崇儒家师道的讲学运动兴起,进一步与古文运动、新经学叠相激荡,在欧阳修、范仲淹等士大夫引领下,人才以一种共生效应成群出现,催动了宋代儒学的勃兴。 古文运动、新经学、讲学运动虽然路径不一,但志趣同在儒家之道的重建。只是儒家之道的根本内涵是什么?如何明体?如何达用?如何才能真正以儒家之道来整合世道人心?凡此具体问题,儒家学者们都只能从自己...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21/c403994-4032501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21日10时12分12秒 “浙”里,儒风隆盛,群星璀璨

   ...新的条件下面,驱散了谶纬神学的迷信色彩,使得儒家仁智统一的原则重新焕发出来,并有了新的时代意义,为后来玄学化儒学的产生作了铺垫。第二个高光时刻是陈亮、叶适的事功学派。事功学派对于儒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宋代儒学就思想理路而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应对佛道挑战而重建儒学价值观。儒家的价值观可以归结为内圣外王,程朱主要考虑了“内圣”的这一方面,而陈亮、叶适事功学派更多的是注重“外王”的这一面。也就是说他们使得...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07/c403994-4013384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7日9时36分54秒 礼序乾坤 乐和天地

   ...记》五篇。 到了宋朝,《大学》《中庸》两篇又被宋儒宗师朱熹分摘出来,重新编撰成书。这两本新鲜出炉的《大学》《中庸》,其中汇聚了儒家许多新论作、新观点,他们将两本新书与《论语》、《孟子》合编为一册,成为宋代儒学新读本,这就是常说的“四书”。 一本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演变成经典,这是文化传承的力量。《礼记》在汉代列入“五经”。到唐代,“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一并列入“九经”。到宋代,“三礼”被列入“十...

新作品#其他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006/c419926-4008963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7日7时42分6秒 钱钟书谈读书

   ...了那种特别感受,不过笔者没有这么细致深思,更无从将此抽绎描述出来。 “不求甚解”“疑义相与析”两方面基本分析清楚了,可钱钟书还有增订。这次他引证的,是《二程遗书》卷六的《二先生语》。“二程”自然是宋代儒学大家程颢、程颐兄弟。程颐说:“凡看书各有门径。《诗》《易》《春秋》不可逐句看,《尚书》《论语》可以逐句看。”再者,《朱子语类》卷一九有“《论语》要冷看,《孟子》要熟读。”(此为钱钟书节录,整段原文为:...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320/c404063-32647062.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3月20日7时28分45秒 众国宝联袂登场展雄风

   ...内文化热点之一。接踵而至的第二期展览,展品更令人翘首向往,精心选取的41件/组馆藏珍品,从先秦至清代,以时间为轴渐次展开中国古代书法艺术长卷。其中,国宝《万岁通天帖》、唐代狂草书法代表怀素《论书帖》、宋代儒学集大成者朱熹《书翰文稿卷》、“赵体”书风创立者赵孟頫《欧阳修秋声赋》等珍贵藏品悉数亮相,尽现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永恒魅力。 历经千年岁月 《万岁通天帖》承载中华书法精髓 我国魏晋六朝时期书法...

艺术#书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106/c419391-30506050.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1月6日9时46分22秒 洪子诚 解志熙:清华园里谈读书

   ...所谓“塞下”、“千嶂”、“孤城”也不在延州区域,而应该是临近西夏的前线环州之景致。并且词里所写的将军也不可能是范仲淹。范仲淹是以文臣的身份出任边帅的,整个北宋是重文轻武,文臣地位很高,而范仲淹是开整个宋代儒学先河的,他也是儒臣,是瞧不起军职的。他在西北帅边时,绝不可能把自己当作一介将军。词里面的将军其实是范仲淹手下的一个将领,叫种世衡。种世衡比范仲淹大两三岁,当时确实是白发老将了。因为种世衡与环州边境上的...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905/c405057-30274576.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9月6日15时2分17秒 肇锡余以嘉名——谈谈姓名文化的历史

   ...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复姓为单姓,西魏宇文泰又改单姓为鲜卑复姓,至李唐王朝建立,通过赐姓名的方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融合及拉拢北方藩镇势力,无疑为这一时期的姓名文化增添了额外的政治色彩。宋代儒学复兴,姓名文化中敬祖延宗的宗法意识与“修齐治平”积极入世思想的回归。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面临内忧外患时,一系列反映救亡图存、凸显民主革命意识的名字,成为照耀近代中国的光辉印记,更成为炎黄子孙不屈不挠拯...

艺术#文物鉴赏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323/c404008-29885618.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3月23日13时21分29秒 文史哲视野中的宋代辞赋

   ...终是要在科场上被工具化的,因此,这次科场改制注定难以达到关乎治道的初衷。 意在解决人生价值和意义 宋代的儒学复兴意在复兴三代礼乐王政,以建立和完善人间秩序和政治宪纲,解决人生价值和意义问题,是宋代儒学题中应有之义。王安石、苏轼等在发展儒学过程中引道入儒,融合儒学和庄学。宋代的道德性命之学兼具关注道体和礼乐教化的特征。他们提倡内圣外王,重视自我内省和自足自怡。尤其是以旧党人物为核心的“元祐学术”,把...

理论#学术动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1212/c404038-29701841.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12月12日14时29分14秒 孟荀之间

   ...以解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问题。孟子讲“尽心”“知性”“知天”,包含了丰富的天道性命的内容,故受到理学家的重视,给予极高的评价,孟子的地位也一再提升。但是如果我们不是局限于理学家或道学家,而是着眼于整个宋代儒学的话,就不得不承认,宋代儒学的主题是天道性命与礼乐刑政的贯通,宋代儒者是以天道性命为礼乐刑政、名教事业的理论依据,以礼乐刑政、名教事业为天道性命的落实处,故是天道性命与礼乐刑政并重。而谈到礼乐刑政就不...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1026/c404064-29610380.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10月26日10时26分23秒 “关学”的精神

   ...,以礼为教”去突出其特点。这种理解突出躬行实践,但忽略了价值和境界。其实,我认为更重要的可能还是从“横渠四句“和横渠《西铭》去了解张载和关学的精神及其贡献。换句话说,对张载或关学的认识决不能离开我们对宋代儒学主流,对宋代道学总体的 认识和评价。照二程说,《西铭》是北宋道学最重要的文献,代表了道学最高的精神追求。而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开显了儒家的广阔胸怀,即为世界确...

理论#学术经典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theory/2016/2016-01-04/262308.html 发布日期: 2016年1月4日12时17分26秒 中国哲学的根

   ...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和“对西方哲学的研究”   rn   rn   显然我们要靠近的是中国古代哲学。这里我们可以形象的把中国哲学的根就看作树木的根。而上面所说的什么“春秋百家争鸣”“汉唐儒道释合流”“宋代儒学的发展”“近代中西融合”就是这根上面所长出来的枝干和树叶。   rn   rn   那么要找寻中国哲学的根,必然要从春秋战国之前开始着手和思考。也就是2700多年前。为什么呢?因为老子,庄子,孔子,鬼...

原创#其它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yc/2015/2015-07-16/142185.s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7月16日16时39分6秒 贵在认识自己

   ...己是“学而知之”,不承认自己博学通才,而称自己是“少也贱,故能多鄙事”(出身卑贱,所以比一般人多懂得一点)。即使在名满天下之时,他还为自己“德之不??,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而担忧。   宋代儒学宗师尹?l在其《论语解》中对此有一段注解:“德必修而后成,学必讲而后明,见善能徙,改过不吝,此四者,日新之要也。苟未能之,圣人犹忧,况学者乎?”   尹?l充分肯定了孔子所列四者对人“日新”(每天都有...

原创#杂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yc/2014/2014-09-26/118055.shtml 发布日期: 2014年9月26日16时55分58秒 唐诗人温庭筠系古代最牛枪手:帮8人完成科考试卷

   ...在开封被发现,这套只有火柴盒大小但印有30万字的《五经全注》,问世于清朝光绪年间,是当时科举考场作弊的专用书,其内容包括了《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传》五种儒家经书的全部内容及宋代儒学大师的详尽注释。   唐代的科举考试已设有兵卫,以阻止夹带作弊。宋朝起,考试在贡院内进行,贡院内考生之间是以墙壁隔开的,称为号舍。考生不可以喧哗、离场,以防止传话。但是夹带经文这一作弊方法始终是屡禁...

文史#文史钩沉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4/2014-06-12/207307.html 发布日期: 2014年6月12日10时19分24秒 古代高考如何防作弊?考生考前要洗澡并提供服装

   ...在开封被发现,这套只有火柴盒大小但印有30万字的《五经全注》,问世于清朝光绪年间,是当时科举考场作弊的专用书,其内容包括了《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传》五种儒家经书的全部内容及宋代儒学大师的详尽注释。   唐代的科举考试已设有兵卫,以阻止夹带作弊。宋朝起,考试在贡院内进行,贡院内考生之间是以墙壁隔开的,称为号舍。考生不可以喧哗、离场,以防止传话。但是夹带经文这一作弊方法始终是屡禁...

文史#文史钩沉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4/2014-06-09/206749.html 发布日期: 2014年6月9日10时47分18秒 反本开新 重研儒学

   ...富、体系最完备的中国儒学通史,参与撰写的作者均为对各断代史研究具有权威的专家,如王博教授对先秦儒学的研究、许抗生教授对汉代儒学的研究、李中华教授对魏晋儒学的研究、陈启智教授对隋唐儒学的研究、陈来教授对宋代儒学的研究、张学智教授对明代儒学的研究、汪学群教授对清代儒学的研究、张耀南教授对近代儒学的研究、胡军教授对当代儒学的研究等等,皆为一时之选。该书基本理清了儒学在中国历史上发展变化的轨迹,突出了儒学对当前中...

综述#资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2012-07-20/135204.html 发布日期: 2012年7月20日9时50分6秒 许嘉璐:关于儒学若干问题的辨识

   ...为盐铁是专卖还是由民间经营进行过一场大辩论,其成果就是著名的、历代不断征引的《盐铁论》。此后,历代(主要是时间较长的朝代)朝野就“利”和“义”(实际上也是“王”与“霸”)的辩论时时出现。尤可称道的,是宋代儒学中出现了浙东的“永嘉学派”。“永嘉学派”的重要人物陈亮就是主张事功,即注意经济的,认为: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他曾经和朱熹就义利、王霸问题往复辩论,长达11年。其后,“永嘉学派...

理论#学术动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2012-06-15/131298.html 发布日期: 2012年6月15日16时57分11秒 21世纪亚洲文化发展展望——“中韩暨观察员国家文化艺术界高层学术论坛”发言摘要

   ...研究员、著名学者):      儒家思想从先秦两汉一直到宋代有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家的思想,包括孔子的思想、孟子的思想、荀子的思想;汉代的时候,儒学成为和社会制度结合起来的学说;宋代儒学继承了先秦两汉的儒学,也吸收了道家和道教的思想,吸收了佛教特别是禅宗的思想,实现了空前的思想大汇流。朱熹等创建了理学,使儒学成为系统的哲学思想。   早期儒家把“敬”视作社会人伦甚至生之为人的基本价值...

文学报刊社#文艺报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08-07-19/32733.html 发布日期: 2008年7月19日14时12分26秒 禁锢了的爱情

   ...都要寻求一种有条不紊,一切要按规矩办才好。何谓规矩,也似乎只是为了寻求一种保全的办法。这其中就包括了妇女不能学习文化知识。女人学了知识会乱了门风,会破坏了三纲五常,应该学习女红才是。为了巩固这种思想,宋代儒学大师朱熹更是编出了一系列胡言乱语来加强这种禁锢,其中包括了及其变态的女人裹脚问题。说的有些远了,但足以证明当时规矩之严格,使一种固有思想深深植入中国人的心中。甚至受害者本身都觉得这是一种没有任何商量余...

原创#杂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yc/2008/2008-05-24/18561.shtml 发布日期: 2008年5月24日10时26分8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