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16582 篇有关 学问 的页面,用时 0.217秒.

第1页  共830页

钱穆与熊十力、梁漱溟交往始末

   ...吾乎?”这里的“宾兄”,就是指钱穆,因为钱穆字宾四。1949年9月19日的一封长信,主要就是写给唐君毅、钱穆的,起笔就是“君毅与四兄同看”。这里的“四兄”,显然就是“宾四兄”的简称。信末文字为:“四兄学问自有专长。不谈佛法不为有损,多谈佛法不必有增。此在佛门中,为极高无上之归宿处,很不易说,不可随便谈谈引起世人误会。今人一切无正知见,生心害事,甚愿四兄于此一事,降心加察。此乃随触谈及,非故意与你起诤也...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30/c404063-4047162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10时13分26秒 “实过其名”的顾随先生

   ...时流露出的那份思念:“因为他为人这样好,学术成就这样高,我常常是想减少一些因怀念而生的怅惘,但做不到”,之所以能让张中行如此感伤,是因为顾随“‘像这样一个人’,意思是‘罕见’,是‘好’的方面的罕见。就学问说,他是集庾信与颜之推于一身。古语提到文人,有时说文人无行。顾先生正好相反,是文人而有高尚的品德。他精通诸子百家,可是用‘道’只是待己;待人永远是儒家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加释家的‘发大慈悲...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30/c404064-4047162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10时12分37秒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阅读(二)

   ...夸张。不同时期竹简规格、马车载重和文字密度不同,主流观点倾向认为先秦时期五车约250万字‌,与当时重要典籍的字数规模大致相当。在汉代,五车书也不会超过800万字‌。在纸张发明后到机械印刷出现前,有一定学问的读书人基本都能达到800万字阅读量;机械印刷技术发明后,阅读800万字以上的文献,一般读书人都能做到;在数字阅读时代,一部长的网络小说就超过了800万字的篇幅,一个U盘就可以装下数字技术出现之前人类...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1/c403994-4046448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9日8时42分39秒 榆荫硕且密,披襟待薰风

   ...卷本巨著得到国内外学术界认可,并被国外学者称为“这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我钦佩林健兄的有心和用心,将这些谈话作了详细记录,精心整理,深入解析。从中我们能读出戴逸作为史学家自觉的责任担当和作为大学问家应有并具备的眼光。 篇幅所限,无法将这些精彩谈话在此“剧透”。但谈话中那些我未曾知道的史实和细节,让我读来津津有味,兴趣盎然。能想象到吗?当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谈判,康熙帝派出的谈判使团竟有800人...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8/c404063-4047024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17时34分11秒 “奇正相生”——论《去老万玉家》的史传精神与尚奇趣味

   ...头、额下漆黑明亮的眼睛,是他们在大城池所见过的最美、最不可思议的人。‘我敢说,副都统以上职阶的大人,没有这么和气俊美的。’一位后生说。‘大人是从南国来的,只有那里才养得出这般水嫩人物。’‘您是靠美貌和学问当上总教习的。’另几位后生接上议论,慨叹不已。”(11)张炜常以美男子为主人公,他认为“正常的人应该长得好一些,这是我的希望。可能我这样重视人的形象,是因为他越来越多地是由内心主导的。人的气质和神采,...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7/c404030-4046914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9时11分28秒 毕淑敏:我完成了对昆仑山脉的承诺

   ...到那个角落时,会感到震惊和不可置信,难以容忍。但它们也的确是人性的正常组成部分,小说家不可视而不见,粉饰太平。人性有其非常深邃和暗淡的底色,我们应有勇气直面惨淡。 中华读书报:三门主要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医学、文学、心理学,您都涉足了,这使您的创作具有特殊的优势。尤其是医生的经历,使《昆仑约定》体现出非同寻常的生死观。小说中景自连殉国,楚直殉职,尤其是最后潘容和郭换金对死的看法,更令人动容。您希望...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7/c405057-4046882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7日8时6分4秒 跨文化阐释学的空间性及其研究范式

   ...理论阐释中国文学,但因其单向性被批评为“文化殖民”。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对外贸易与交往的扩大与深化,跨文化阐释学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兴盛,中国学者开始更加积极地将西方阐释学理论与中国传统人文学问相结合,探索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阐释学。许多中国大陆学者更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理论转型,强调跨文化阐释需实现“双向互释”,标志着中国跨文化阐释学进入自主建构阶段。例如,张江提出“中国阐释学”需融...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5/c404030-4046833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5日15时7分55秒 读书二言

   ...人生的许多方面,都不妨笨拙一些、扎实一些,可能会走得慢,但长期坚持,一定会有意外收获。 还有一句是章太炎的话。《太炎先生自定年谱》“1910年”有一条说:“余学虽有师友讲习,然得于忧患者多。”一个人的学问,固然有得之于师长和书本的,但在章太炎看来,这些都远不及他从社会经历和人生忧患中得到的多。社会和人生是一本大书,从阅历中、实践中得来的真知,与纸上得来的感悟终归不同。书本能教我,生活也能教我,忧患更能...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3/c404018-4046592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5日9时20分23秒 《上海文学》2025年第4期|陈世旭:求学心得

   ...自己的学生,其他学生可以击鼓而攻之;老友没正行,就骂“老而不死是为贼”,还拿拐杖敲人家的腿;一样会委屈,会见美女,学生有意见,便赌咒发誓我要做了不正当的事,老天都会厌弃我;一样会说气话,有个人说他虽有学问,但没有出名的技艺,他说那我就驾车吧;一样会偏激,厌恶不过是一种颜色的紫色、一种民间音乐的“郑声”;把女人跟小人并列;一样会悲观丧气,慨叹没见过爱好美德像爱好美色那样的人;哀号我这一辈子就算了吧;一样...

新作品#报刊在线#《上海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8/c418962-4046331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5日9时19分39秒 陈平原:学者如何自述

   ...人心境等,都制约着我们对课题的选择以及研究的推进。做学问,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活儿。假如将‘学问’做成了熟练的‘技术活儿’,没有个人情怀在里面,对于人文学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悲哀。”“学问中不仅有‘人’,学问中还要有‘文’。超越学科的边界,更重要的是,超越文章与学问之间的鸿沟。别的我不敢说,对于人文学者来说,这点很重要。”“学问中要有精神,有趣味。任何学问,都不应该被做成枯燥无味的练习题,人文学尤其如此。...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4/c404030-4046763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4日23时29分18秒 书房 孕育惊世之作的“心居”

   ...揖峰轩等,都是园主人及其家人读书的地方。汲古得绠处位于五峰仙馆西侧,斋名来自唐代韩愈《秋怀》诗“归愚识夷涂,汲古得修绠”,“修”意为长,“绠”指井绳,意思是用长的绳子方能打到深井里的水,想要追求更高的学问,则须下更大功夫和有恒心,此即治学之道。书斋以湖石与山池景区隔开,自成清幽之处,书房用途和环境营造相得益彰。 留园中另一处书斋——还我读书斋,为独立幽僻院落。斋名典出晋陶渊明《读山海经》诗“既耕亦已种...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3/c404057-4046646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3日11时52分53秒 林徽因真的是“半官费生”吗

   ...1月5日,上书669页)。梁启超要梁思成这样鼓励林徽因,“要鼓起勇气,发挥他的天才,完成他的学问,将来和你共同努力,替中国艺术界有点贡献,才不愧为林叔叔的好孩子”,“你们现在着急也无益,只有努力把自己学问学够了回来,创造世界才是”。 梁启超护住了林徽因,护住了儿子的婚姻。试想,如果林徽因有半官费,并且是自己当初提醒得来的,自己还在清华担任国学研究院导师,不会不知道,由此信中不会不提到,也不会为经费一下...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3/c404063-4046646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3日11时50分10秒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逻辑与哲学的中国话语体系

   ...的情况类似,西方哲学传入中国后,提出并研究“中国哲学”依然面临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哲学的观念这个问题。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开篇说:“哲学本一西洋名词。今欲讲中国哲学史,其主要工作之一,即就中国历史上各种学问中,将其可以西洋哲学所谓哲学之名者,选出而叙述之。”这种主张非常明确,就是以西方哲学的观念指导中国哲学的研究。冯友兰采用一种关于西方哲学的区分,即把哲学分为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它们分别研究世界、人...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2/c419351-4046583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3日10时15分41秒 张力与舒缓张力——“中文创意写作”高校教学实践举隅与思考

   ...,一是认为专门开设写作课并不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个综合能力需要所有的课程来承担(当然,所有的课程来承担也可能是都不承担)。另一个原因是写作课教师普遍不安心这个工作,觉得它不是一个‘专业’,也不是‘学问’,教学负担又重”。 洪子诚对黄平论文的补充虽然涉及的是史实的确认,却也指出了作为学科的“创意写作”在高校中面对的质疑和困境,即“写作”这门技艺——如果可以称为技艺的话——可以被教学的部分到底是什么?...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2/c404030-4046582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3日10时15分23秒 江湖散人陆龟蒙的隐逸生活

   ...拥而出,在“蟹王”的率领下不舍昼夜地朝着江河热烈奔去。 即便有蟹断的阻隔,仍有不少螃蟹能涌入江河,随后它们的体型渐大,并顺着江流继续向大海进发。见螃蟹拥有如此意志,陆龟蒙感慨说道,《六经》与那些高深的学问不就是大海吗?读书人做学问也需从低洼潮湿之地奔向江河、投奔大海,倘若不然,岂不是连那螃蟹也不如了? 畦蔬与瓮醁 便可相携迎 陆龟蒙家有三十多间屋子,十万步吴田,合约四百亩。此外还有十多头牛,并雇了二十...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2/c442005-4046580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2日18时36分19秒 一九八五年,在深圳遇见比较文学

   ...将复杂的学术问题讲解得清晰透彻,既深入,又不失亲切感。在八十年代的文学热潮中乐教授可以说是一个符号性的学界文化领袖。 另一次重要的讲座是由香港中文大学的袁鹤翔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中西文学关系的探讨。他学问渊博,对中西古今文学理论如数家珍,同时善于由浅入深地引领大家进入学术殿堂。他提到自己从香港新界乘车来深圳,一路上看到荒凉的海滨渔村逐渐变成繁华的现代城市,这本身就象征着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还记得他在课...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2/c404063-4046579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2日18时34分31秒 像汪曾祺那样读杂书

   ...异》、南宋周去非所编的《岭外代答》等;讲草木虫鱼的书他也爱看,如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清代状元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清代园艺学家陈淏子的《花镜》等等。 以上这些书,被汪曾祺一律称为“不讲正经学问,但都很好看”。而“讲正经学问的书”,只要写得通达而不迂腐的,他认为也很好看,比如清代俞正燮撰写的《癸巳类稿》。而清代钱大昕编著的《十驾斋养新录》则要差一点,不过“其中一部分也挺好玩”。 除此之外,汪...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2/c404063-4046579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2日18时26分11秒 沈从文交游新考——从佚简七封谈起

   ...见与苏晨交游的资料著录,待《补遗》出版后,才补入一封1980年致苏晨的信,仅凭此信沈苏二人的交游过程依旧不明晰。好在苏晨先后发表过《和“窄而霉小斋”沈从文的交往》(《书屋》2010年第8期)、《随处见学问的沈从文》(《南方都市报》2015年3月1日)、《想起“窄而霉小斋”沈从文》(《花城》2019年第5期)等文,才能将二人的交游状况做大体勾勒。苏晨曾是广东人民出版社的副社长、副总编辑,被任命为花城出版...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1/c404063-4046490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1日17时31分9秒 桥,走向遥远的伫立

   ...文、无资金、无工程队伍的“三无”,令人体恤其为抗日救亡而急切建桥的一片苦情、深情、真情……至于话语的机锋相对,陡然间转为了肝胆相照,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善良、纯真、玉壶冰心,茅以升仿佛被这样“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之人的口吐莲花、珠圆玉润所“征服”。 茅以升与曾养甫的戏剧性关系是全剧非常重要的人物关系,甚至决定着全剧行动主线的走向。由于特定的时代环境与历史地位的客观因素,编导选择了二人关系的独...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1/c419389-4046419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1日8时11分47秒 孟繁华:没有目的的阅读最好

   ...家周末训练的就是读书批评实践。 中华读书报:20世纪90年代,您开始大量发表评论作品,阅读是否也追随当代文学? 孟繁华:我的专业是中国当代文学。按学院建制,这是一个备受歧视的学科,普遍认为当代文学没有学问。但这肯定是一种误解。当代文学对所有的上游文学都要有一定的了解,不然当代文学是难以做下去的,对横向的一些学科比如文学理论、外国文学、民间文学以及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学科,都要涉猎,否则,对一个...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9/c405057-4046361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9日9时34分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