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141 篇有关 学科视野 的页面,用时 0.13秒.

第1页  共8页

守护刻在崖壁上的文明

   ...方案。 “就像一棵大树需要根系和枝叶共同生长,石窟文化的传承既需要深扎学术土壤的根系,也需要伸展让公众认知的绿荫。”李单晶坦言。 当前既需要精通传统技艺的修复工匠去延续造像艺术的物质生命,更亟须具备跨学科视野的研究者来破解文化遗产的价值密码。搞技术的工匠和做研究的学者各干各的,导致石窟文化的当代转译始终卡在“技术复刻”和“学术阐释”中间,既难创新发展,也难让大众真正理解。 活化利用与协同保护待深化 某石窟...

艺术#文博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7/c419392-4046176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8时20分58秒 20 世纪中国语文运动的新叙事

   ...音字母为代表)。《汉字革命》一书实际上容纳了语音的技术问题(赵元任)、文学革命(鲁迅和瞿秋白)、白话文写作(许地山)、平民教育(晏阳初和陶行知等)以及传统文字学的调整(唐兰)诸多话题,具有极为丰富的跨学科视野。 《汉字革命》的价值还在于它所关注的是以拉丁字母为代表的字母普遍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领导权确立,作者借用了德里达“语音中心主义”的概念来呈现这种字母普遍主义具有摧毁第三世界国家本土文化的危险。但作者同...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8/c404063-4037105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8日11时59分4秒 今日批评家 | 白惠元:越界的想象力

   ...研究的核心主题,他重在阐发古典的现代转化中所蕴含的文化症候,以此透视现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变迁及其在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位置。回到本书的研究视野,白惠元将孙悟空的形象嬗变视作透视现代中国的一面镜子,立足于跨学科视野与症候学分析,将孙悟空重新带入晚清以来的中国历史文化进程,探讨现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处境与现实机遇,去揭示某种历史心理或历史无意识,重新审视中国古典文化的当代价值。 白惠元从现代孙悟空形象的闯入开始,论述...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1/c404030-4036647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2日9时52分19秒 中外学者聚焦手稿研究

近日,由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与中国现代文学馆联合主办的“跨学科视野下的手稿研究——国际手稿学研讨会(2024)”在吉林长春举行。来自法国、德国、波兰、芬兰、日本、中国等50多所知名高校、文博机构和科研院所的百余名专家,就手稿学前沿理论、实践问题及最新成果进行了深入交流。 手稿学是具有明显跨学科特征的新兴学科,成为人文学界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国际手稿学系列研讨会自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与上海交...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4/c403994-4036071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4日8时8分54秒 手稿研究空间广阔

   ...渐起步,应用手稿学研究空前繁荣,手稿学研究课题众多,手稿收藏和研究机构或建立或加强,手稿学人才队伍逐步壮大。10月12—13日,由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馆联合主办的“跨学科视野下的手稿研究——国际手稿学研讨会(2024)”在吉林长春召开,与会学者围绕手稿整理与研究的现状和前景展开深入讨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作家手稿研究中心教授王锡荣表示,未来手稿学研究既有隐忧,也有可...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22/c419351-4034433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2日8时58分12秒 恋地情结——朱鸿人文主义地理散文书写的原点

   ...库全面、理性、生动地表达了“个人对地方之爱”,是集中诠释“恋地情结”的个体样本。由此可见,学科畛域的划分有其相对性,其深层思想是内在贯通的,不同类型的文本(地理学的或文学的)反映同一事物的不同面向,跨学科视野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领悟世界的本来面目。段义孚在谈到人文主义地理学时强调语言的重要性,就有力地印证了这一点,他说:“如果要找到人文主义地理学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对语言资源的内涵的提炼。一个人文主义地理学者...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5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4/c458528-4033896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4日15时43分17秒 学院体制与数字时代知识转型——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再定位(2014—2024)

   ...本质化以及过度认同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为当代文学学科建构坚实的知识基础。在这样的认识论中,无论表面上对“文学批评”持有何种判断,内里都包含着“去批评”的自觉,进而将“史料化”作为具体的知识生产方式。这一学科视野无疑深刻影响了学院批评家的“生存之道”,虽然他们的学术成果数量众多,但在“厚古薄今”的学术评价体制中被估值较低。2024年三四月之交,笔者曾向13位“85后”“90后”学院派批评家发放了调查问卷[22...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21/c404034-4032513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21日19时34分35秒 从鲁迅文学院历史看“作家是如何养成的”:叶炜《作家何以养成》出版

   ...基础上,它以翔实的史料和严谨的分析给出了回答,一个具有理论解释力和实践说服力的回答。”上海大学教授许道军认为,叶炜新著《作家何以养成》聚焦鲁迅文学院“文学作家培养”实践,充分调研和占有资料,在创意写作学科视野下,勾勒鲁迅文学院的历史变迁轨迹,总结与提炼中国文学作家培养的模式,回答“作家何以养成”之问。不仅有助于创意写作中国化的深入,也是对世界创意写作的发展的贡献, 据悉,叶炜现为浙江传媒学院创意写作中心主...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26/c403994-4030650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26日17时18分54秒 主体建构·香港性表达·身份困境——论葛亮小说《燕食记》中的三幅地图

   ...成》,韩震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37页。 6[法]阿尔弗雷德·格罗塞:《身份认同的困境》,王鲲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7页。 7范可:《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跨学科视野下的文化身份认同》,何成洲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35页。 8衣俊卿:《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1页。 9逄增玉:《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4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6/c458527-4030028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6日16时30分25秒 乐黛云:燃我以火焰,润我以溪海

   ...甸甸的追问如此直接贴切地呼应着我深藏于内心的疑惑,带着警醒的深度、求真的热度,深深触动和激励着我,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的确,随着专业认知的深入,我以往的无知无畏烟消云散,继之而起的是无尽的缺失感——与学科视野的深广拓展、古今中西思想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相随而至的,是自我知识结构的亟待填充与认知水平的亟待提升。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比较,从哪儿跨?跨到哪儿?为什么跨?拿什么跨?其前提必得是对所“跨”两边的语...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30/c404063-4028835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30日8时48分40秒 陈平原:好的教育就是“从游”

   ...为契机,本所又邀请了中国现代文学、古代文学、文艺理论、文化研究、近代史等专业的中青年学者,从跨学科、跨媒介、长时段的视野,共同探索声音研究的多重可能性。在国内外合作与学术交流方面,研究所将继续组织“跨学科视野中的现代中国”与“跨媒介视野中的现代中国”两个系列工作坊,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所讲学或合作研究。至于教学方面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为全校学生开设“北京研究”“大学研究”“古琴艺术与人文”等跨学科性质的专题...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12/c405057-4027682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16日7时49分51秒 以文艺批评助力共同体建构

   ...组织起新时代上海文艺的发展脉络,并将文艺研究与时代议题进行有机结合。 以上海文艺批评为出发点,首先要构建海纳百川的理论视野,向古今中外多个维度学习。文艺批评家要致力于梳理共同体理论发展脉络,以开阔的跨学科视野,借鉴社会学“民族国家”、文化研究“情感结构”、心理学“移情”“共情”等理论,从文艺作品本体论意义上的“想象”需求,受众个体与美学共同体辩证关系,以及共同体美学“形塑”民族认同等方面,论述建构想象共同...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06/c404033-4027240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6日9时46分1秒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3年度论文奖颁奖

   ...与当时各类流行话语之间的联系与冲突,点明郁达夫游记在体式、笔法上继承与发展了古典游记传统,深刻揭示出其游记写作内在的导向自我并重建自我与现实、历史间复杂关系的动态逻辑。视野开阔,颇具创见,具有敏锐的跨学科视野与理论意识。 黄平 | “往前看,别回头”:《漫长的季节》与普通人的救赎 以文本细读与文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将现象级网剧《漫长的季节》置于社会史和文化史的框架下予以讨论,通过与“新东北写作”中相关文学...

新闻#中国作协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06/c403993-4025195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6日16时54分25秒 从《维特》到《魔山》:纪念两本世纪小说的诞生

迪特·博希迈尔(Prof. Dr. Dr.h.c. Dieter Borchmeyer)是海德堡大学荣休教授、巴伐利亚艺术学院院士、2017年歌德“金色勋章”获得者。他是一位极具跨学科视野的国际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是十八到二十世纪的德语文学及音乐戏剧。博希迈尔著有数十本关于歌德、席勒、莫扎特、瓦格纳、尼采和托马斯·曼的专著。2018年秋,他应邀在上海与北京的高校及研究院开展系列讲座,从文学、音乐与思想史的角...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29/c404092-4024593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29日9时40分44秒 激趣引思,绘就“双碳”教育范本

   ...1月教育部印发《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后的回响。该书在2022年入选湖北省主题出版重点选题,甫一出版便入选2023年5月“中国好书”、第十九期“新华荐书”推荐书目。 “层层剥笋”:以多学科视野绘就双碳教育知识图谱 “碳中和”是复杂的社会、经济和科技问题,涉及气候科学、环境科学、工程学、地球科学、生态学、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面向儿童传播双碳知识,首先面临的是如何将如此庞杂的多学科领域知识...

儿童文学#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15/c404072-4023667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15日18时45分37秒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度优秀论文揭晓

   ...野受限,从而使对问题的认识缺乏广度和纵深度,以往我的现代文学观念正是这样一种传统的过于细化窄化的观念,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融通现当代的办刊定位和思路,引发了我对自己学科观念的反思,引导我打开了新的学科视野,并将推动我以后在学科融通中迈开新步伐。特别感谢《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谢谢大家! 斯炎伟:《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的起草与精神场域》 授奖词:文章对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祝词》的认知作深入的历史化分析,突破了 ...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本刊资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26/c448327-4022471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26日14时53分43秒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的“苏联化”与“去苏联化”

   ...成为灰烬,却在悄悄潜入,在貌似纯洁的肌体中滋生繁殖——它们成为“文革”后期和80年代“新时期”文学变革的思想艺术资源重要部分。这就是事情的诡异之处。 注释: * 本文根据2023年11月11日在“跨学科视野下的现代文学史料研究与文学史重构研讨会”(同济大学与荷兰莱顿大学主办)上的发言修订扩充而成。 [1] 贺桂梅:《书写“中国气派”——当代文学与民族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50—59页。 ...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19/c404057-4019846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19日8时50分47秒 对话与建构——张炜研究40年述评

   ...期,除了主要对张炜小说创作开展评论研究,张炜散文创作也进入评论者的视野。如有《人性、智性和诗性的光彩——读张炜散文随笔集〈我跋涉的莽野〉》54等。但总体数量还较少,研究视野也有一定局限。 三、综合性多学科视野下的学术建构(2013—) 2011年张炜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这是对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巨著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张炜30多年文学创作历程的充分肯定。张炜的文学创作在历史...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5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131/c448915-3261521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18日15时35分43秒 认识当代中国的一种方法

   ...何阐释“中国”这一问题的思考决定了《重述中国》一书的体例。首先,面对“中国”这样宏大的对象,唯有采取跨学科的研究方式从总体上进行把握,将知识界、学术界、大众文化等领域的现象与问题纳入到讨论中,避免单一学科视野可能造成的盲视。 全书整体上分为“思潮”“思想者”“文化”三编,分别呈现的是知识界的理论实践、学术界的研究议题、大众社会的文化现象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力求全面地呈现21世纪思想文化的情况。三编之间从结...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15/c404030-4019617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15日8时36分17秒 ​散文理论建构的难度与可能

   ...单维性不是像诗歌那般呈“悬浮状态”,而是与“此在”的日常生活水乳交融。独立的文体意义的指认,对于散文的本体论建设而言,无疑意义重大;其次,他认为陈剑晖引入了主体性哲学、生命哲学、文化诗学的观照体系,在学科视野上超越了以往简单的抒情审美论,借助形而上的思辨能力,整合传统的思想资源,如禅宗的美学观念,确立了“诗性散文”的理论构架;最后,他认为“诗性散文”的体系性建设和独创性皆是非常突出的, 拥有丰富的阅读体验...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23/c404033-4016502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23日18时23分2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