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803 篇有关 学术体系 的页面,用时 0.139秒.

第1页  共41页

李浩:小说技艺的“匠法”与“心术”

李浩的文学创作从诗歌出发,进而成长为“70后”小说家中的翘楚,近年来发表大量文学理论和批评作品。在大学创意写作专业任教,身处学术体系之余,他又始终活跃在文学现场,参与多个当下文学热点话题的深入讨论。这种“叠加”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匠人坊:中国短篇小说十堂课》与《匠人坊:小说技法十二讲》。 《匠人坊:中国短篇小说十堂课》中收录了十篇文章,分别是对鲁迅、沈从文、张爱玲、莫言、余华、史铁生、王小波、白先勇、残雪...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30/c404030-4047159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9时52分36秒 网络文学评价标准构建的现实规制与逻辑依凭

   ...专业学养和较强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发表的批评成果更为专业和厚重。但从当下的网络文学批评实践看,学院派网文批评声音仍然十分弱小,其原因有二:一是边缘化学术地位限定——网络文学理论批评尚未纳入传统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其研究地位得不到学术制度的支持,致使介入网络文学批评的学人不多,其寥若晨星的批评与线上众声喧哗的热评热话形成鲜明对比;二是批评本身的隔膜,难以摆脱书写-印刷文化研究范式的影响,或带有“精英批评话语偏...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7/c404027-4046913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7时59分12秒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道路

   ...,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加强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创新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两个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道路指明前进方向。“两个结合”强化了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作用,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0/c419351-4046403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0日22时52分19秒 跨文化阐释的范式突破与学科构建

   ...庆本教授始终以开拓者的姿态持续深耕跨文化美学领域。近年来,其学术探索更呈现纵深拓展之势,相继推出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正如其在《跨文化艺术美学》中揭示的学术规律:“一个学科的发展,总是遵照从话语体系到学术体系再到学科体系的顺序发展”[2],在当今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跨文化艺术美学的话语体系已初具规模。而《跨文化艺术美学》这本书,则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兼具学理深度与实践效度的阐释框架,为破解文...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8/c404030-4045571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8日16时47分26秒 中国现代文学馆建馆4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的全流程管理,加强科技手段的应用,推动实现持久保护、永续利用。要提升研究能力,运用好丰富的文学艺术成果和复合型研究人才,聚焦中华文明深刻的思想体系,推进文博学术创新,推动构建新时代文物博物馆理论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要发挥教育功能,结合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人群的特点,策划推出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富有教育意义的展览和教育活动。要优化开放服务,加大文学类博物馆资源整合的力度,加强陈列展览教育活动等统筹协...

新闻#中国作协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6/c403993-4044738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8日14时59分35秒 汉语历史音韵学的集大成之作

   ...大优势在于,每位专家都能在自己专精的领域内发挥所长,提供前沿的研究成果。这些长文形式的篇目,不仅容纳了更丰富的内容与更严密的论证,还合在一个专题(章节)之下,保持了内容的相关性,形成了一个系统而完整的学术体系。这种结构既避免了辞书词条形式的碎片化,也克服了论文集主题分散的缺点,使得《手册》在学术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从作者群来看,《手册》兼收并蓄,老中青三代专家齐聚一堂,展现了汉语历史音韵学界的...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1/c404030-4044362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1日8时49分6秒 以译为媒:向世界讲好敦煌故事

   ...依托,敦煌文化翻译承担着助力中国学者掌握敦煌学研究话语权的使命。敦煌学的发展曾经历“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的深切遗憾,也曾长期陷入“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被动局面。当前,敦煌学正处于国际合作深化与学术体系重构的关键阶段,翻译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翻译,国际敦煌学资源得以双向流动,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有机结合,同时推动成熟且富有活力的国际敦煌学话语体系的构建。这不仅为敦煌文化的国...

世界文坛#译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0/c431803-4044265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0日8时42分11秒 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步伐

   ...科学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凸显,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国两会期间,来自社科学界的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界优势,围绕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扎实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等议题展开交流探讨,为建设文化强国、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言献策。 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对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作出...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1/c419351-4043636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2日9时26分1秒 数字现代性:中国新媒介文论话语范式

   ...他各种数字设备的完全开放模式。 结语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当代中国文论话语生产取得了一定成就,也内在地构成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构建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不得不承认,直到今天,那种满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要求,体现中国精神、在世界文论领域拥有一定话语权的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仍走在建构的路上。探讨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建构,无法回避的一个社会文化现实是:数字化浪潮早已席卷全球,从20世纪下半叶起,...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1/c419351-4043636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2日9时26分1秒 蔡奇参加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界委员联组会

   ...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发挥界别优势,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言献策,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两个结合”,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扎实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要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着力强信心、稳预期,打造更多精品力作,生动鲜活讲好中国故事。社会科学和新闻出版...

专题#专题#聚焦2025全国两会#要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7/c460131-4043295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7日8时28分43秒 辑佚与记忆:故纸堆中发现王逊

   ...以蛰视王逊为学术传人,悉心指导其美术史研究,奠定了王逊实证研究的根基。在邓以蛰引导下,王逊将美学理论与美术史考据相结合:一面探索“君子比德于玉”的审美理想,一面考证历代美术的演变,逐渐构建起贯通古今的学术体系。 学术孕育:于战火中广收博取 1945年第一卷第二期的《世界文艺季刊》中刊载了王逊在西南联大时期发表的《表现与表达》一文,反映了他这一时期逐步建构的学术理念。王逊是西南联大办学的全程亲历者,自193...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0/c404063-4042240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0日12时8分49秒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三重逻辑

   ...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华文化主体性的理念传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体现了文化主体在文化实践中的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这一意义上,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必然蕴含三层文化内涵:首先,中华文化构成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自主知识体系的“自主”属性正是中华...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8/c419351-4042071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8日9时9分56秒 意象与意境:美学理论的建构与辨析

   .../今”学术话语体系的矛盾冲突。中国古代学术术语界定并不严格,虽然两个概念能追溯到较为明确的源头,但随着漫长的历史发展,二者界限逐渐模糊,出现了混用现象。这也就意味着很难从语源角度区分这两个范畴;而现代学术体系的逐步确立,从学理上又凸显了区分意象和意境的必要性。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在理论范式上的差异,导致意象和意境出现了可以相互统摄的矛盾现象。正如有学者所说:“二者在中国传统中本属平行对等的一对概念,而一旦比...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1/c419351-4041657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1日11时40分57秒 意象美学与美学研究的价值坚守

   ...由心性精神的提点,个体生命是能够超越有限而汇入人生、历史、宇宙的整体性存在中的,进而去体认人生的终极意义。这种对美的形而上价值的坚守,直至今天依然是需要的。 随着科技理性的发展和学术研究的专业化,现代学术体系在不断祛魅的理论进程中,渐趋建立了自身的知识体系。这一追求实证性、规律性、预测性的知识体系成为人类对世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科学依据,给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其影响,人文学科的研究也发...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6/c419351-4041348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6日9时27分59秒 什么是当代美术的视觉新质?

   ...代美术的独特性。一方面,中国美术的现代性具有西方现代主义某些艺术因素,但其审美的基底仍然很中国,这便是中国绘画脱离不开意象性再现、写意性表现的民族文化基因,而如何用理论话语来描述和概括中国式现代美术的学术体系,已成为美术学界难以回避的重大理论课题。2024年10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和鲁迅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式现代美术探索与理论建构学术研讨会”在鲁迅美术学院举行,会议聚集了国内美术...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0/c404004-4040504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0日8时5分47秒 2024年文学研究发展报告

   ...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社会中汲取养分,深入挖掘文学作品中的民族精神和时代价值,更加自觉地强化主体性,拥抱多样性,深刻把握文学研究守正创新的内在逻辑,回应时代召唤,锻造学术精品,不断推动文学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行稳致远,释放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执笔人:文渊)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4/c404034-4040133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4日9时30分8秒 ​传记文学让中国故事在场

   ...层面、多维度的关联,是传记文学的价值所在。 座谈会上,专家学者围绕“《传记文学》创刊40年发展历程及新时代期刊高质量发展”“《传记学研究》(集刊)创刊号的出版及其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传记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构”“推动跨学科视域下的传记学研究”“传记研究与创作相关其他前沿问题”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庆富表示,40年来,《传记文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秉...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7/c403994-4039683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7日9时17分40秒 “2024中国艺术50人论坛”举办

   ...音乐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内蒙古艺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全国各大院校的领导与专家学者,围绕“构建中国艺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主题进行研讨,以艺术名词规范化为手段,努力推动中国艺术学科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活动现场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专职副主任裴亚军、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俞锋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裴亚军...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3/c403994-4038796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30日14时7分56秒 高晓晖:文学之“根”在“本土”

   ...西方化学术向本土化(中国化)学术的转型。山东大学王学典教授在谈论哲学学科发展时有一个强调,“本次大转型实质是从根本上摆脱对西方化的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的依赖,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彰显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具体而言,这次大转型将表现为从与西方接轨到与传统接轨、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信’、从批判传统到礼敬传统、从追求西方化到追求本土化、中国化。...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1/c404033-4038699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1日12时35分18秒 “熬”了十七年

   ...解世界各国历史的平台。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丛书强调中国学者的原创性研究,既是对近200年来中国大国史研究的总结,从而构建中国学术的话语体系和话语方式,也推动了国内世界史学科的发展,是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学术体系三大体系建设的典范性项目。 钱乘旦教授作为“大国通史丛书”的总主编以及《英国通史》的主编,耗费了巨大的心血,付出了艰辛的劳动。除了“大国通史”之外,十余年来我们组织、策划了一系列世界史方面的图书,如钱...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8/c404030-4038460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8日9时59分4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