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立方》改版后新刊 自2024年1月《科幻立方》改版以来,该杂志在办刊理念、作家梯队和媒介融合上,呈现出跨代际、跨文本和跨学科倾向,体现了新时代技术转型影响下科幻动能与人文思考的交互影响。 众所周知,新世纪赛博影像对文学创作的冲击,使得诸多传统文学期刊在刊物的未来发展问题上费尽心思,如何让文字迎战影像,甚至与未来社会中的数据算法对决,是传统期刊亟待思考的问题。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上,文学期刊是孕育新...
科幻#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30/c404080-4047128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8时29分1秒 走进时光隧道,再看那些未完成的时间...城和火药这样典型的中国符号,创造出面向宇宙的艺术宣言。 展览中这幅1994年的手稿,其实是把那次爆炸现场的火焰痕迹“定格”在了纸上。火药在纸上炸开的痕迹黑灰交织,如缥缈云烟,又如历史烧灼的印记。这种跨媒介融合令人耳目一新,在上世纪90年代的当代艺术中是非常前沿的尝试。今天再看这份手稿,它既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也记录了一场不可复制的艺术实践。 以《思想者》和《国富论》带出的42件展品并不能代表中国当代艺术的...
艺术#展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5/c419390-4046790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5日8时33分11秒 文学阅读:向下沉潜 纸上开花...。 (作者系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 出版人说—— 以优质内容供给引领阅读风尚 谈炜萍 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入文化领域的当下,文学出版与文学阅读正在经历新的生态变革。这场以技术为驱动、以媒介融合为特征的产业革新,不仅重构了传统出版模式,更在传播方式与读者接受层面催生出全新范式,形成文学出版与文学阅读双向赋能的新型文化景观。 一般情况下,传统文学出版遵循“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印刷发行”的线性生...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3/c403994-4046603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3日8时20分40秒 真实与虚拟交映成辉的文学原野——网络文学人物塑造简论...0年第6期。 [③] 黎杨全,李璐:《网络小说的快感生产:“爽点”“代入感”与文学的新变》,《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④] 陈守湖:《IP出版的考察——流行文化、粉丝经济与媒介融合》,《出版发行研究》2016年第4期。 [⑤] 张屹:《基于“互动仪式链”的网络文学虚拟社区研究》,《当代文坛》2017年第1期。 [⑥] 《打造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精品:骁骑校深入中国现代化建设一线采风...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1/c404027-4044367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1日9时2分55秒 文学与影视的跨媒介融生...术则具有艺术形象接受上的直接性。这种艺术形象接受上的间接形象和直接形象的不同或差异,会导致文学和影视在分别诉诸读者和观众时,自觉遵循不同的美学规律。但这种不同并不妨碍它们之间在客观上结成越来越紧密的跨媒介融合关系。 影视对于文学及其他文艺门类作品进行跨媒介改编的历史由来已久。从电影在中国诞生时起、中间经历电视剧诞生再到现在,这个过程大约可以分为五个时段。第一时段为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的早期初创时段...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9/c419388-4044177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9日8时10分7秒 新大众文艺:构建人民文艺新范式...中,新大众文艺需要在有了“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在表达大众的思想情感时既重“真实呈现”也重“引导提升”,催生出更多的时代精品。 [作者系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教授,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媒介融合语境下网络科幻小说的阐释评价机制研究”(23XZW031)阶段性成果之一]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4/c419351-4043895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4日9时10分30秒 倒退着前进——新媒体时代文学批评的传统与嬗变...津人民出版社,2007。 (6)(7)(8)(9)〔加拿大〕诺思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第11、15、6、5页,陈慧、袁宪军、吴伟仁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10)刘大先:《当代性与媒介融合时代的文学史写作》,《江淮论坛》2020年第3期。 (11)陈晓明:《小说的内与外》,第1-2页,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23。 (12)见〔德〕汉娜·阿伦特编:《启迪:本雅明文选》,第96-101...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7/c404033-4043322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7日9时50分3秒 新大众文艺:新文艺形态需要新评价体系...低俗化;版权保护问题突出,网络文学抄袭、短视频随意剪辑搬运等现象频发,既损害创作者权益,又破坏创作生态。这些都是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解决的问题。 技术创新、人文坚守与评价体系的重构 主持人:技术革新和媒介融合的时代新风为文学艺术创作带来新变。您认为,应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人文价值坚守?如何构建新大众文艺评价体系? 张颐武:新大众文艺评价体系的构建,让我们联想到从“通俗文化”“大众文化”到经典化的演变轨迹。正...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7/c405057-4043291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7日8时11分47秒 新现场的对话:朝向数字空间的文学批评生态...程序之上一个更为丰富和立体的对话空间正在形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各主体已组成和谐的整体性系统,从如今批评景观的二元结构、批评标准的触网悬置等议题来看,新组合关系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还未能被完全消化,距离真正的媒介融合文化还有裂谷需要跨越。生态学研究倡导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因此,分析作者、批评家、读者之间的对话和关系,既是从媒介性维度认识文学批评生态的转向,也是在其中寻找系统内部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从而试图...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3/c419351-4042965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4日9时19分59秒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城市文学...得感和提升感。人与经济体制不再是“人与本土企业”的单向对应,而是延伸至人和本土现代化语境及全球化语境组成的共同体之间的联系,强调的是城市劳动者同多重经济样态结成的复合式关系。 城市文学的价值更新 随着媒介融合思维、跨文体意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中国城市文学步入跨界融合的泛文本时代。传统的纸质文学作品与电子书、自媒体创作、音乐、绘画、电影等新媒体形式持续互动,丰富了城市文学的表现形式,拓宽了其受众群体和传...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5/c404034-4042532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5日8时9分47秒 跨媒介写作与新人文趋向...也在开发反算法策略:豆瓣小组“糊弄学写作指南”传授如何在AI审查中植入隐喻,B站UP主用“鬼畜”视频解构经典文本,这些实践印证了德勒兹“逃逸线”理论在数字时代的适用性。 人文观念面临的新挑战 新时代跨媒介融合让文学重新成为一种“杂文学”“大文学”与“泛文学”,带来了从主题到风格、从技术到审美的全面革命,其内在底质隐含着新人文的趋向,预示着人文主义的根本性转型已经到来。这是一种新的大众的文艺,让文学回归了与...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9/c419351-4042145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9日9时5分34秒 重温经典正激发更多作品成为经典...如火如荼,传统广电媒体因内容制作和播出模式的限制,面临观众流失等诸多挑战。重温经典频道的开播,在传统与当代、经典与创新、现实与突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不仅把很多观众又重新拉回电视大屏前,更在一定程度上为媒介融合时代广电行业的转型提供了借鉴样本与有力启示。 (作者:易伟平,系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文艺评论小组成员)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9/c419388-4042128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9日8时43分35秒 文学在“双基时代”的七十二变...角叙事会得到大量运用。多视角叙事是从不同人物的视角出发,讲述同一个故事。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立场、观点和认知局限,通过他们的视角,读者能够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了解事件的真相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其次,跨媒介融合创作,成为一种常态。在新的技术背景下,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界限慢慢瓦解,跨媒介融合创作越来越普遍。作家不再执着于传统的文字创作,而是将文学与影视、音乐、绘画、游戏等多种媒介相结合,创造出多模态融合、更...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4/c404030-4040853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4日11时12分3秒 传统资源推动科幻网文想象力再生产...思。“科玄融合”的网络文学生产也因此作为当下一种有机的审美文化资源,在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对话、增强中华民族艺术自信的当代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媒介融合语境下中国网络科幻小说的阐释评价体制研究”(23XZW031)阶段性成果之一】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5/c404027-4040244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5日9时30分54秒 舞台邂逅影像:艺术表达有了更多可能随着5G技术推广、媒介融合发展,舞台艺术线下展演、数字化创新,双演融合已成为全球舞台艺术产业重要创作形式。2024年,数字戏剧《抗战中的文艺》,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越剧白描式舞台纪录电影《新龙门客栈》,京剧电影《锁麟囊》纷纷上线,形成了中国舞台艺术多门类、多形式、多样化的集体影像创作。突破剧场单一时空限制的舞台艺术影像,用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大程度地满足不同观众的文化需求,引发了业界...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5/c419389-4040217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5日8时34分6秒 2024中国科幻盘点...统“灵咔灵咔”,它可以在强大数据引擎支持下通过提示词创作包括科幻小说在内的长篇网络作品;另外,《我们生活在南京》的影视化以及入选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也备受业界关注,成为年度热门话题。二是跨媒介融合技术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创作语境共同推动网络科幻小说内容、体裁和结构的融合,使之呈现出主题类型融合的审美属性。本年度网络科幻小说创作在继承传统科幻软和硬两种类型美学风格的基础上,不断产生融(混)合科幻、拟...
科幻#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3/c404080-4038770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3日11时49分24秒 2024文学关键词(一)...学在人民中“寻亲”的新方式。此外,各大传统文学期刊纷纷“出招”,如《天涯》《小说月报》等开始尝试“直播带货”,《十月》《花城》等入驻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另一方面,岁末之际,也有几家老牌文学报纸、期刊在媒介融合等新的时代背景下完成了转型或休刊,关于“纸媒的时代正在逝去”的言论引发热议。 传统文学报刊的“生死”之路 □徐则臣 2024年有几件事,可能会载入中国传统文学报刊的发展史。一是我所供职的《人民文学》和...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30/c404030-4039205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3日11时46分18秒 当代文学期刊与文体嬗变关系研究...增强,创作向精品化、主流化迈进,网络文学和纸媒文学呈现出交融互渗的发展趋势。在新的媒介环境中,小说文体之所以受到重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说有极强的媒介适应性。 在纸媒与电子媒介联动的格局中,文体的跨媒介融合成为文体发展的新趋势,跨媒介写作渐成风尚。文学文体之间,文学文体与非文学文体之间,文学文体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都会在不断地碰撞中相互渗透。每种文体皆有自己的边界,但这种边界并不清晰,处于交叉地带的文体的...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31/c404030-4039312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31日11时51分17秒 作为可读性文本的老藤小说摘要:作品的可读性由自身品质同读者期待视野的融合所形成,是其政治与美学功能实现的基础,在当代媒介融合的语境中变得尤为重要。老藤《北爱》《铜行里》《草木志》等长篇小说是探讨小说可读性问题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切入口,通过对其作品在娱乐性、知识性和观念创造性上实践途径的总结,进而也对“可读文本”与“可写文本”的区分进行重新辨析与思考:可读性自然蕴含了可写性的潜质,是可写性的基础。 关键词:可读性 主题写作 小说形...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2/c404030-4038731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2日22时39分32秒 作为可读性文本的老藤小说摘要:作品的可读性由自身品质同读者期待视野的融合所形成,是其政治与美学功能实现的基础,在当代媒介融合的语境中变得尤为重要。老藤《北爱》《铜行里》《草木志》等长篇小说是探讨小说可读性问题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切入口,通过对其作品在娱乐性、知识性和观念创造性上实践途径的总结,进而也对“可读文本”与“可写文本”的区分进行重新辨析与思考:可读性自然蕴含了可写性的潜质,是可写性的基础。 关键词:可读性 主题写作 小说形...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1/c404030-4038700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1日13时3分4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