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61 篇有关 大连会议 的页面,用时 0.156秒.

第1页  共4页

“重读”作为方法:再论赵树理文学研究

   ...公社、统购统销、农村土地所有制和农业生产、农民温饱等问题发表“异见”,赵树理在1959年冬天的“反右倾”运动中受到作协内部批判;1962年8月,中国作协在大连召开“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史称“大连会议”),曾经批判过赵树理的邵荃麟又转而称赞他[21]。 第三,从文学史叙述话语的衍变来看,赵树理文学与“现代文学”和“人民文学”的关系也存在扞格。如袁可嘉所言,“放眼看三十年来的新文学运动,我们不难发现...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8/c404064-4039130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8日9时16分41秒 文体政治、事例事理与六十年代初的赵树理

   ...治层次上相提并论了。 而在小说和现实无限接近、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无限趋近于透明的状况中,小说、传记、散文之间的文体区分以及功能秩序似乎也就可以随时更易,全看特定的读者出于怎样的目的来使用。1962年大连会议结束不久,相关的报道尚未按照一开始的计划出台,政治风向即已变化,政治像是造成地球潮汐现象的月亮一样,也迅速造成文艺领域的潮汐,1964年更开始展开对大连会议和写中间人物的大规模批判。12在相对平静的间...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6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2/c458529-4037364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日16时22分25秒 选题的直觉——当代文学四题

   ...:《导言》,《论革命》,陈周旺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第2页。 62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78页。 64 据邵荃麟女儿说,父亲被贬的原因,一是由于1962年“大连会议”的“中间人物论”,另外是,1963年在中宣部召开的宣传工作会议上,他与倡导“写十三年”的张春桥发生直接顶撞。1964年“两个批示”后,他陷入被罢官的尴尬境地,虽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但不能再留在作协。...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4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6/c458527-4030030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6日17时29分20秒 文学史视野下的“新乡土文学”

   ...是在批判中又不无爱抚之情,满腔热情地来鼓励他每一点微小的进步,保护他每一点微小的积极性,只有对农民充满着真挚、亲切感情的作者,才能这样着笔。 这样的人物后来被概括为“中间人物”。其核心内容是邵荃麟在“大连会议”上提出的,他认为文艺创作要题材多样化,作品中塑造的人物也应该多样化,即在描写英雄人物的同时,也应重视对中间人物的描写。“强调描写英雄人物是应该的,但两头小,中间大;中间人物是大多数,而反映中间状态人...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20/c404030-4023931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20日9时11分24秒 文学会议对文学发展与文学体制建构的影响

   ...,形成谨严的论述逻辑与行文结构,由此呈现第四次文代会发起、筹备与召开的详尽过程,以及文艺界围绕此次会议的召开所产生的种种波动。除此之外,此书也从微观入手,将文学会议中“人的活动”一定程度地表现出来。“大连会议”上与会者的诸多“牢骚”、第四次文代会代表产生过程中的纷争等,不仅带给读者强烈的现场感,同时也体现出斯炎伟历史研究中那份可贵的“理解”与“同情”,始终以一种学理的眼光和“历史关怀”的胸襟去看待研究对象...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28/c404030-4018483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28日8时36分35秒 “原生态”还是“典型性”?——当代文学的初期

   ...村妇女和中国集体化历史》,张赟译,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14页。 [67]陈企霞:《评王林的长篇小说〈腹地〉》,《文艺报》1950年11月25日、1950年12月10日(连载)。 [68]参见“大连会议”的“原纪录稿”。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019/c404034-40098785.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19日8时43分12秒 中国当代文学思想史的一条线索——《周扬文集》读札

   ...明”:1.“本文集所收文章,为保留历史面貌,原则上不作改动。”原则上不作改动,可以理解为文集所收文章除个别外基本未作改动。洪子诚《材料与注释》中提到了个别文章在收入文集时的改动,如周扬1962年8月在大连会议上的讲话。③2.“有些文章,在今天看来,存在政治性或政策性的问题,由作者在文后加附记,说明文章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现在的看法。借以总结经验教训。这种附记,有的加之于单篇文章,有的置诸同类型文章的首篇。凡学...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5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131/c448915-32615227.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9月15日18时40分40秒 茅盾与《鸭绿江》编辑赵郁秀的三次稿约往事

《鸭绿江》的编辑赵郁秀在回忆文章中曾提及,在1962年的大连会议上与茅盾先生有过一段交谈、约稿的往事,并说:“有时拍着他随身携带、得空便读的一部好像是《林则徐日记》的书谈古论今,说林则徐是爱国志士、英雄人物,但他还有封建主义、唯心主义一面,人无完人,均具个性。”当赵郁秀提及这段往事的时候,距离大连会议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而她依然记得“一部好像是《林则徐日记》的书”,恰好在茅盾藏书的整理过程中被发现。《林...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09/c404063-40052975.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9日7时28分36秒 “十七年”“一体化”文学批评内部的“多层化”现象

   ...出一定的“多层化”特征。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十七年’文学批评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6CZW052)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斯炎伟:《文学自纠的力度与限度:“一体化”语境中的“大连会议”》,《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年第3期。 ②洪子诚:《修正主义”遇上“教条主义”——1963 年的苏联电影批判》,《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3期。 ③本刊记者:《曹禺谈“明朗的天”的...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1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131/c448911-32615274.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月31日16时52分15秒 “青创会”与作家培养

   ...大跃进”期间经济政策的失误,与随之而来的三年自然灾害给国民经济所造成的严重困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文艺政策的调整也随之而来,接连召开了“新桥会议”(1961年6月)、“广州会议”(1962年3月)和“大连会议”(1962年8月),基本完成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文艺政策的调整。1961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文艺座谈会,同时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也在北京召开(因为同在北京新桥饭店举行,因此合称“新桥...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6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109/c441821-32602841.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月11日17时48分2秒 《山西文学》2022年第10期 | 陈为人:老兵新传(节选)

   ...造,此后转到北京八大处的机关农场,再转到河北怀来的作协农场,一直到1960年9月,唐达成才摘掉右派的帽子,分配到英文版的《中国文学》工作。然而好景不长,唐达成作为一个普通工作人员,参加了1961年的“大连会议”。“像唐达成这样和大连会议有牵连的人,还能留在北京?”因为这么一句话,唐达成被逐出京门,流放到娘子关外的山西省话剧团。 尽管在话剧团对唐达成而言用非所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安置地,1970年初,山...

新作品#报刊在线#《山西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011/c419827-32543093.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0月17日9时6分55秒 百年根基之上眺望批评新路——2021年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综述

   ...由作家、批评家、编辑及艺术家构成的多元文人圈子。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余华对于自身创作的反思以及对先锋文学理论的思考。斯炎伟的《当代文学会议的史料整理问题》和《文学自纠的力度与限度:“一体化”语境中的“大连会议”》,前者提倡编撰富有个性的当代文学会议史,系列性、多维度地整理单个文学会议的史料专集,后者考察“一体化”语境下“大连会议”对文学创作及农村现实问题的深度探索。 其二,提升文学批评把握当代的能力。...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402/c404034-32390990.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4月7日8时9分46秒 重读《山乡巨变》:在美学风格的背后

   ...怀家乡》,益阳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印:《益阳市文史资料》第9辑,益阳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7年版,第76页),以及中国作协在大连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讨论会”上的发言记录(周立波在大连会议上的发言记录,现存中国作协档案室。参见邹理:《周立波年谱》,第205—209页)。 8 唐弢:《风格一例——试谈〈山那面人家〉》,李华盛、胡光凡编:《周立波研究资料》,第434页。 9 周立波...

文史#重温经典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206/c419384-32300586.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2月6日9时37分16秒 重读《平凡的世界》:王满银如何参与文本建构?

   ...的变迁》,《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63]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刘尊祺译,第10页,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 [65]洪子诚:《“大连会议”材料的注释》,《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67]蒋承勇:《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写实”传统及其当代价值》,《中国社会科学》 2019年第2期。

文史#重温经典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027/c419384-32265503.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0月27日8时31分50秒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年第3期目录

—— 文学史研究 —— 再谈抢救当代文学史料 / 程光炜 /1 文学自纠的力度与限度:“一体化”语境中的“大连会议” / 斯炎伟 /9 “十七年”文学批评界对主流作品“瑕疵”的批评 / 陈 宁 /19 《红旗》与当代文艺生产中的群众作者、集体创作 / 毕文君 韩 锋 /28 审美主义与中国文学史的现代书写 / 颜水生 /38 论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革命战争叙事 / 石兴泽 石小...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年第3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521/c437545-32110283.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5月22日11时4分13秒 编后记

   ...此文结合作者自己的研究体验与当下文学史料研究整体情况,对史料整理与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与路径,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斯炎伟的《文学自纠的力度与限度:“一体化”语境中的“大连会议”》一文细致地呈现了“大连会议”的起落,与已有的“大连会议”研究文章相比较,本文的特殊价值体现在,作者将此次会议放在于中央“八字方针”与“重提阶级斗争”的夹缝之间,以史料呈现其运作过程及随后的命运流转。此文在处理会议过程与相关历史...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年第3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522/c437545-32110583.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5月22日10时53分17秒 文学自纠的力度与限度:“一体化”语境中的“大连会议”

   ...但由于会议召开的时间正值国家政策全面“后撤”时期,因此会场上讨论的话题范围较广,除了对小说创作提出了改进意见,还真切触及了当时农村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些严峻问题。随后由于国家战略重心再次转向阶级斗争,“大连会议”连同其提出的文学“纠偏”思想随即遭到质疑与批判,一些与会人员的命运也遭遇巨大流转。“一体化”语境之下,“大连会议”对文学创作及农村现实问题的深度探索,以及被某种历史合力裹挟的命运浮沉,都透射着丰富的...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年第3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522/c437545-32110565.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5月22日10时25分36秒 文学自纠的力度与限度:“一体化”语境中的“大连会议”

   ...机制、话语运作等等问题的考察,它更是一个值得细致触摸的历史标本。 一、会议的缘起与组织 1960年代初,在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这一“八字方针”的指导下,文艺界召开了一系列专题会议,“大连会议”是其中之一。它与1961年1月的“新侨会议”和1962年3月的“广州会议”等一道,共同对自“三面红旗”以来文艺工作中“左”的倾向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新侨会议”和“广州会议”之后,在毛泽东、周恩来...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520/c404033-32109119.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5月20日23时2分39秒 重读《山乡巨变》:革命“深处”的潜流

   ...3年版,第385、103、385、385页。 25 王西彦:《读〈山乡巨变〉》,李华盛、胡广凡编:《周立波研究资料》,湖南人民 出版社1983年版,第396页。 26 29 周立波:《周立波在大连会议上的发言记录》,转引自邹理《周立波年谱》,上海 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206、329页。 28 周立波:《周立波在青年作家学习会上的讲话》,转引自邹理《周立波年谱》,上海 人民出版社2020年...

文史#重温经典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508/c419384-32097167.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5月8日7时29分13秒 重审“新时期文学”起源与“十七年文学”的关系

   ...961 年至1963 年的文艺政策调整期。前一个时期产生了干预生活,暴露问题的“百花文学”和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人情人性论等的探讨,后一个时期则主要有周恩来、陈毅关于文艺问题的讲话和1962 年8 月大连会议中的“中间人物”论及“现实主义深化”论。上述这些作品、理论、政策本是对文艺发展有益的探索,但是在政治的直接干预下它们都“命途多舛”,很快遭到了压制和批判,“十七年”文艺最终不可避免地向“文革”的极端化...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2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330/c432146-31654586.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3月31日13时59分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