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72 篇有关 国家身份 的页面,用时 0.155秒.

第1页  共4页

伟大记忆如何被书写——评李舫纪实文学《回家》

   ...识到,仪式描写的介入,具有某种特殊的唤醒力量,能够唤醒参与者和后来者的集体记忆,形成情感价值的共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更有一种唤醒革命记忆的现实必要性,使每一个中国人明确个体的历史责任和国家身份归属。诚如论者所言,“集体受难经验常成为凝聚族群认同的工具,仪式化的定期纪念此经验,得以强化及维系族群边界”(8)。作者因此以“待我回家”“代我回家”“带我回家”为叙事线索,构建起极具中华文化仪式感的...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0/c404030-4039930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0日9时47分15秒 重访“林徽因”:现代爱情的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建筑

   ...种具体媒介作为历史资料,包括大众网络、档案文件以及通俗小说。这本身也在拒绝大众消费和精英学术的审美分割和权力等级。 殖民潜意识下的现代爱情和建筑 1920年代,是一个中国变革集中的时期,新的主体、新的国家身份以及社会结构、家庭结构、文学方式等等各方面都在被探索和更新着。尤其是,雷俊等学者们所说的一种“新的有感觉的人/男性”。在这里,“爱情自由”服务着被期望着的个人与国家的自由和自主(Jun Lei, “N...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1/c404063-4036619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1日8时38分35秒 非洲非虚构文学:一种自我求索和发声方

   ...洲作家开始采用欧洲的写作方式,记录下自己的生活和抗争,这一时期的非虚构文学往往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现实关怀,反映了非洲人民对殖民统治的反抗。第三阶段,独立后的非洲国家,非虚构写作继续发展,成为作家们探索国家身份、文化认同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问题的重要途径,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加注重个人经历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第四阶段,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非洲非虚构文学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涉及更...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09/c404090-4031586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9日8时46分29秒 中国网络文学的“世界想象”

   ...境求生”和“重建家园”三重情节元素交织,小说中有着庞大复杂的世界观设定,也充满着乐观戏谑的人类勇气的表现。类似的优秀科幻作品还有鳕鱼堡的《末世神权时代》、咬狗的《全球进化》等。这些作品中,主人公的民族国家身份融入“地球人”的生存权和使命感、民族和种族的差异也在“人类共同体意识”之下被更好地包容。这些小说大多以中国人为主角,更多是以中国智慧为思维的“地球人”抗击异种入侵,在广大宇宙中求生存的故事。庞大的世界...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02/c404027-4031106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4日9时54分52秒 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为沉默者发声

   ...统,以细腻、富含细节的现实主义笔法观照后殖民时代尼日利亚乃至非洲大陆的历史与现实问题。她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是尼日利亚的中产阶级女性,以家庭等私人空间为主要着力点,探讨种族、性别、阶级等社会议题在尼日利亚国家身份建构、文化重构和现代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产生的影响。同时,由于海外留学经历和跨国生活,她聚焦于海外的尼日利亚移民及其日常生活,以多元的观察角度和饱含人性张力的叙事,书写一代人的离散经验与“无根”状...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08/c404091-4027309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8日8时27分51秒 张莉:社会性别意识与百年女性文学谱系的生成

   ...社会性”,换言之,它关注两性社会关系的复杂构成,认为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社会性别差异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意识形态、历史、宗教、种族、经济和文化等等,同时,它也关注性别内部的分化,由于阶级、阶层以及民族国家身份的不同导致的女性之间的利益差异。 从社会性别意识出发,我也想到“姐妹情谊”书写的另一个层面,女性如何书写她/他者,如何理解她/他者的生活。我以为,精英视角是今天写作者应该警惕的,要看见无数的她,要看到...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11/c404030-4023369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14日9时57分0秒 “混血儿的面孔”: 亚马多《奇迹之篷》中的混血文化书写

   ...” 即便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巴西确已形成一种较为深刻的文化混融形式,但不可否认的是,从那时起,这种文化属性就不断受到国内外的质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巴西究竟算不算一个种族民主的国家,巴西本已确立的国家身份也不得不面临国际社会的重新审视,这种顾虑也引发了对亚马多本人的批判。在众多批评者中,最严厉的当属英国学者大卫·布鲁克肖,在他看来,尽管亚马多旨在破除种族偏见,《奇迹之篷》却并未跳出“漂白”巴西的欲望,...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03/c404092-4020888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3日7时23分34秒 莎士比亚的 “空间”

   ...泰门本来乐善好施,可是散尽家财后,昔日高朋马上变脸。泰门最后痛斥金子,出走雅典,死在海滨山洞。雅典就是莎士比亚的伦敦。总体来看,维特菲尔德认为莎士比亚是将伦敦写成一个多层面的世界,一方面她是国家历史和国家身份的王权中心;一方面又有藏污纳垢、罪恶横行的底层社会。 光荣与耻辱,崇高与颓败,从地理空间到国家空间,从英格兰到伦敦,最终都成了莎士比亚的伤心地。维特菲尔德上述文章的结论是: 这也许暗示,不管莎士比亚的...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30/c404092-4016917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30日8时11分2秒 一部艾略特研究的当代力作

   ...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以此强调科学家要注意维护国家利益,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贡献。这自然是对的。人们也可以把这里的科学泛化为学术,说学术无国界,但学人有祖国。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单纯从学术意义上说一个人的国家身份,并不必然让学者具有其所出生或者所在的国家立场。比如,一个中国学者的学术研究,并非天然会从中国或者中国人的立场出发去从事学术研究,囿于其所受的长期的教育模式、学科的普遍特征、高度的学术训练,其学术研究...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224/c404092-32630300.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2月24日8时12分13秒 张慧瑜:新当代意识下的中国文艺形态

   ...的方式讲述中国30年“补课”的过程,从1990年亚运圣火传递到2019年航天员安全返航,把太空梦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联系了起来。中国人也拥有了人类主体的叙事,就像《流浪地球》一样,把中国人从特定的民族国家身份变成普遍的人类,代表人类拯救地球家园。 结语 总之,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艺形成了三次当代意识的转型。第一次当代意识的转型发生在50年代至70年代,文艺开始革命化和政治化,把个人动机...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105/c419351-32600432.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月5日9时56分42秒 《人民文学》2020年第10期|江子:回乡记

   ...笑至极。他曾因误食草药造成终生不育。按照老理儿,他的亲弟弟(我的祖父)把大儿子过继给了他。大祖父把伯父养大成人。可能是不育造成的畸形心理,大祖父天天做着得陇望蜀早日抱上孙子的美梦。在他看来,是否成为有国家身份的人并不重要,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只有延续香火、儿孙满堂才是人生最最重要的事情。读完中专的伯父已经二十二岁,生儿育女的事是再再不能耽搁了。他已早早为伯父准备了亲事,并且在几个假期里威逼着伯父走完了结婚前...

新作品#报刊在线#《人民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018/c418925-31896228.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1月14日15时8分11秒 哈维尔·马里亚斯:文学国王与幽灵

   ...的发展方向,他们经历了佛朗哥主义的严酷与封闭,也经历了70年代解禁的狂热与迷茫,参与了声势浩大的“新潮派”文化运动,探讨了西班牙的后现代性与全球化问题,最终以不同的文学创作特点回应了对西班牙文化身份与国家身份的追溯与重建。这些重大的变革在马里亚斯的作品中都留下了痕迹,有评论家认为,马里亚斯的小说代表着向“新西班牙”的过渡,这种过渡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马里亚斯创作中对西班牙本土性与世界性的辩证体现,在浓...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113/c404091-32565104.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1月13日19时53分56秒 文学的族裔性与族裔文学的普遍性

   ...的凸显。 与基于作家、作品解读的学者不同,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劳瑞·夏尔教授聚焦族裔文学的接受研究,发现一批原本相对默默无闻的英国黑人诗人在21世纪20年代获得高度认可,并进一步从民族主义和国家身份、出版、诗人的责任、艺术的政治行动、以及黑人流散模式等方面探讨了正典制图方式改变的原因和影响。复旦大学陈靓教授关注美国本土裔文学批评思想研究,通过两位理论家的比较分析、文本和批评结合的论述,阐释了阿诺...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729/c404090-32489487.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7月29日15时53分33秒 英国“遗产电影”与乡村景观

   ...政府将遗产文化作为复兴英国的手段。在英国工业衰退、经济增长停滞、政治两极分化和社会动荡不安之际,遗产电影受到人们的欢迎,因为它展示了英国作为一个繁荣、强大和团结国家的怀旧形象。电影中的服装在维护和强化国家身份方面也起着不小的作用,如《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人物穿着爱德华时代的传统服装,着装与举止都是拘谨得体的,露西的白色系带长袍凸显出了她的纯真,这种保守思想也反映了撒切尔执政时期英国的价值观——一种回归维...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421/c419388-32404654.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4月21日8时38分17秒 《湖南文学》2022年第1期|刘汉俊:楚字是这样写成的

   ...楚其实也惆怅。 第四个,便是秦。秦的始祖秦非子是商纣王手下名将飞廉之子恶来的后代,不是商王室成员。秦先人离开中原的时间要比楚先人晚一个多世纪,周平王东迁时秦人护送进入中原而被封为诸侯,也就是说秦以国家身份登台的时间要比楚国晚三百年。但历史的舞台向来不以到场先后,而是以实力论英雄。说秦必说晋。秦穆公是秦国第九任国君,如果说当年齐桓公收留晋国公子重耳,并赐之少女为妻,是有情之人,楚成王是当年以周礼善待重耳...

新作品#报刊在线#《湖南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114/c419156-32331643.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月18日9时16分44秒 当代历史的现实主义美学重构

   ...意识地设置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中国与印度、苏联等毗邻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局部冲突和战争,包含清晰的国家主权立场和深厚的民族国家情感。这一立场和情感,是“长安”建设和发展的根源和动力,也是“长安人”获得民族国家身份认同和主体归属感的深层依据。在八号工程筹建初期,因涵洞透水事故,成司令唯一的儿子卢可明和两位冲压工牺牲;在中印边境冲突中,忽大年带领长安人走上前沿阵地,保障队的火炮技术员、年轻的没有谈过恋爱的毛豆豆牺...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年第6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204/c441527-32299539.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2月4日11时53分29秒 生命权力与生命政治:“9·11”后的美国回忆录文学

   ...成为获得出版契约、上畅销书榜单的重要方式,也成为能上“欧普拉脱口秀”(Oprah Winfrey Show)的重要方式。 “9·11”后的美国回忆录不仅仅是自我再现及自我实现的范式,还成为与个体及国家身份焦虑之间的沟通方式,成为进入公共领域的一种方式,涉及民族、种族、性别、阶级、健康及职业等方方面面,展现了“9·11”后美国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21世纪初的前十年,各种创伤性灾难频发,如卡特里娜飓风、波...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201/c404090-32296504.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2月1日8时53分50秒 当代历史的现实主义美学重构——《长安》与当代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问题

   ...意识地设置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中国与印度、苏联等毗邻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局部冲突和战争,包含清晰的国家主权立场和深厚的民族国家情感。这一立场和情感,是“长安”建设和发展的根源和动力,也是“长安人”获得民族国家身份认同和主体归属感的深层依据。在八号工程筹建初期,因涵洞透水事故,成司令唯一的儿子卢可明和两位冲压工牺牲;在中印边境冲突中,忽大年带领长安人走上前沿阵地,保障队的火炮技术员、年轻的没有谈过恋爱的毛豆豆牺...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119/c404030-32286710.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1月19日9时34分48秒 以非洲为方法:非洲文学与思想的转身

   ...念,在谈及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的革命性变化时,都将结合个别历史经验重新探讨。20世纪60、70年代,非洲大部分国家刚从殖民统治中独立,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正经历一个严峻的转型期,而寻找一种新的个人或国家身份,以及本国在国际关系中的位置,是这个时期的突出特点。对此,非洲知识分子摩拳擦掌,纷纷寻求变革之法,以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和新的非洲。为实现改革目标,他们迫切需要一种相异于殖民者意识形态的“新”政治哲学,以...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022/c404090-32261088.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0月22日8时53分33秒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十六届双年会召开

   ...权日益减弱。 中国社会科学院钟志清以希伯来语主流文学建构的坍塌与重建、阿拉伯语作家的身份和俄国移民作家创作等问题为切入点,梳理了以色列新世纪文学创作的多语种属性和跨文化特征,阐释了以色列的现代民族国家身份与世界公民身份构造二者之间的关系。上海交通大学尚必武对比了作为历史事件的“柏林隧道窃听案”与麦克尤恩的小说《无辜者》的创作,考察小说如何使知识和历史叙述巧妙地融进整个文本、如何选择以个人的视角建构出一...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914/c404090-32226861.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9月15日10时4分1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