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也是人类的应许之地。然而中国的古代典籍,用了巨大的篇幅来书写北方,书写黄河流域的人类传说。而对于南方,哪怕进入了青铜时代,它也一直在中国的历史书中身影模糊,直到秦统一六国建立了强大的帝国,南方才在国家叙事中缓慢出场。 也许,历史叙事里这种重北轻南的现象,与东方两大河流各自所处的自然空间有关。相对于南方湿热的气候,北方干燥的环境,更有利于文物的保存,这也是近代中国考古学产生后,研究地域主要为北方的原因。...
新作品#报刊在线#《百花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0/c452554-4045709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8日9时21分49秒 庄越之:自山河中见岁月...丈夫和父亲建造了这条奇特的‘妇孺公路’”——颠覆了传统宏大叙事中的英雄主义,转而聚焦于被历史遗忘的“无名者”。这种书写方式,与新南方写作对“小历史”的关注不谋而合:通过挖掘地方性经验中的个体创伤,解构国家叙事的单一性。 尤为重要的是,曾春艳将滇缅公路的“血线”与河流的流动性并置,形成记忆的复合结构。当“车轮下面咯吱咯吱的声响”被解读为“捐躯者的白骨”时,物理空间的移动(公路)与精神空间的凝固(记忆)产生剧...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8/c404030-4044129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9日9时55分44秒 穿越历史的精神追寻...的机缘,因此超越了自己的个体局限。正像杰姆逊所说的,第三世界的作家,喜欢把个人的创伤变成民族国家的一种集体性创伤的预言一样,历史给予了屈原一个机缘,当楚国陷于悲剧境遇时,让屈原的个人悲剧也“升华为一种国家叙事”。所以雅斯贝斯说的“一次性的生存”,其实也是生命人格实践和历史悲剧的某种契合,是和历史具有象征关系的个人的生命人格实践。海子为什么也成为“一次性的生存”,因为海子的悲剧和八十年代的文化逻辑之间实现了...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1/c405057-4043653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3日8时0分56秒 乡土题材主题创作的公共性及其悖论——关于《天露湾》的题外话...,从而有了深度、宽度和高度。”[16]这是1980年代文学的“向内转”发展出的当代文学的“灵魂”,造就了此后的当代作家中那些佼佼者(包括陈应松)的“深度、宽度和高度”。如果此时选择“向外转”,向着更具国家叙事、集体叙事的方向突转,或者重新“校正”作家的“灵魂”(“农村成了我们最美丽的乡愁和最幸福的去处,成了我们灵魂的归宿”[17]),那就要求作家们寻找并建构区别于现代性的“立场、方法、向度、趣味、能量、准...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3/c404030-4042965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4日9时19分43秒 《华文文学谱系与家国想象》:作为方法的“华文文学”...跨学科、跨文化的思维方式”。 一直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一种学科范式,因其强大的思想背景与学术潜力,深刻影响着这一学科的论域、脉络与基本特征。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是一种以时间叙事、民族国家叙事为主的文学史架构,在面对跨地域、跨空间、跨文化的文学史现象时,其实有些难以招架。比如,作者在书中提到的“新移民作家群”,他们既在海外华文文学中发挥了重要影响,又深度参与了中国内地的文学进程,在经历与身...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8/c404030-4041482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8日9时34分4秒 心灵生活、精神原乡及多民族文学审美的交往...的审美因素,重新以民间文学的叙事模式,为多民族文学审美共存互融的文学话语体系提供了独特的文本案例。 谢耀德的这种“汉写民”的代言小说,在新疆小说的传统中其来有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作家本着统一的民族国家叙事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同时面对新疆仍然是一个以民间文学为主的较为原始的文学生态,将为少数民族文学代言视为自己的文化责任,创作了一批取材自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小说、电影剧本。如王玉胡的电影文学《哈森与加米拉》...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3/c404030-4040768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3日9时20分32秒 彭学明:我永远对湘西深怀敬畏与感恩...去、现在和当下,湘西都与国家民族同呼共吸、同频共振、同舟共济;无论甘苦、生死和富贫,湘西的父老乡亲都在手足相望、患难与共、向善向美、向上向前。我想在对“爹”和湘西父辈的书写中,从家族叙事进入湘西叙事、国家叙事,从个人命运切入时代命运、国家命运,从而以群体品格展现民族品格,以民间精神展现民族精神,以历史进程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这样,以《爹》为切口所打开的,是湘西百年的宏阔画卷,是中华民族的壮丽诗史;...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3/c405057-4038785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6日10时3分19秒 《红岩》:一部经历三次升华的红色经典深入剖析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与国家叙事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以史为鉴、把握当下、开创未来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也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必须肩负起的文化使命。 在罗广斌诞辰100周年之际,本文以《红岩》为例,探讨新中国叙事的内在逻辑、时代特征与文化价值,为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提供借鉴。虽然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个人感受的产物,但只有那些汇聚了时代记忆的文学,才能够成为经典。无论多么优秀的旁观者,都不如躬身入局的人的感受真切。知...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5/c404064-4038878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5日6时50分35秒 杨少衡《深蓝》:联通历史与当下,描绘理想与信仰的底色...注重文学创作的规律,特别强调小说的文学品质和故事的精彩程度。小说语言延续了杨少衡的惯常风格,文字简洁明了、精当精确,对话也干脆利落,力求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有用处。作品饱含真情,是官场叙事、历史叙事、国家叙事,更是家族叙事、个人叙事。庄承章对工作充满激情,对家人孩子满怀爱心,对祖辈的秘密、历史深处的回响,有着真诚的敬畏和探索。这种贯穿全篇的浓郁的家庭亲情和家国情怀,引人共鸣,又无比动人。杨少衡是讲故事的高...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9/c404030-4037837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9日10时12分50秒 “为人性而歌,为人类命运与共而歌”...地的独特魅力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精神风貌。在《康巴》中,不同的人物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身份,我尽量真实地呈现了这片大地的丰富性。如果说《康巴》还比较强调自身民族的元素,那么,到了《命定》,民族叙事让位于国家叙事,我努力以更大的视野来彰显康巴战士的精气神。到了《家园》,民族元素也还有,但我着重从文明的视野去考察其流变性和当代性。 记 者:回到您最新完成的《家园》。这部作品在《命定》出版13年之后才推出。除了出...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6/c405057-4037689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6日10时6分40秒 理直气壮地书写改革开放的历史脉动...合。改革开放既是国之大事,也是民心所向,这就要求我们的历史写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不回避社会矛盾,注意倾听来自社会基层普通民众的声音,挖掘民间记忆,来丰富、补充和还原国家叙事。在《大国转折》中,我不仅写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全国科学大会、安徽农村改革、国务院务虚会、特区的建立、中央工作会议、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等,也写到了日本电影《望乡》的引进、可口可乐的进口、“朦胧诗”的...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8/c404030-4036375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9日9时8分58秒 “新浪潮”访谈丨傅炜如:从特稿到报告文学,会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或者对事件的转折起到了重大影响的时候,背景资料才在文本中体现意义,并有更加文学性的呈现。 中国作家网:报告文学是基于事实的文学写作,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审美表现力。你认为报告文学作家该如何融合个人叙事与国家叙事,让作品兼具故事性与真实性? 傅炜如:第一个问题,我想应该是报告文学作家们写作时一直追求的。我作为一个刚开始写报告文学的新人作家,还在学习摸索,也经常思考怎样处理。可能在我脑海里有一个模糊的方向,也是...
专题#专题#《人民文学》“新浪潮”作家观察#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07/c459100-4035617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8日8时17分48秒 思想旗帜引领前进方向 勇担使命凝聚奋进力量...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新时代的中国报告文学作家必须解决好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报告文学作家首先要把握好自己的定位,要清醒地认识到,报告文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宣传要素和创作单元,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叙事,在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上责无旁贷、必须做出表率。其次,报告文学作家的创作方向,必须要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力求将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方向传导给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再次,要着力于处理好...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013/c403994-4009425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日12时16分49秒 长沙市优秀网络文学作品研讨会成功举办...言摘要 欧阳友权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空降突袭》写和平年代陆空军事救援,蕴含着和平年代的战争意识,倡导了“忘战必危”的爱国护国信念,是科技强军、实战强军的国家叙事,构筑的是居安思危、不畏强敌的爱国情怀。此外,小说以高昂的格调,生动展示了特种军人的风采,成功塑造了一系列现代军人形象,立体呈现的一个个鲜活的特战精英人物,不仅有过硬的军事技能和强悍战力,也展示了他们...
网络文学#动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31/c404023-4035117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31日9时58分12秒 “国家文学体制”与中国观的更新——当代文学批评实践的三重面向(2014—2024)...所谓‘二次元民族主义’,指的是在中国的动漫游戏爱好者社群中形成的、通过动漫游戏的媒介形式表达的民族主义潮流。”28高寒凝、白惠元与林品等研究者都从文艺发展的前沿敏锐觉察到,针对动漫一代/御宅一代的民族国家叙事正在形成,并且逐渐生成区别于传统现实主义写作的叙事逻辑。王玉玊将新代际的生命体验概括为“宏大叙事稀缺症”兼“宏大叙事尴尬症”,二者并存意味着,青年人既不能接受以往的宏大叙事,但同时也渴望新的宏大叙事,...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5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4/c458528-4033896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4日16时25分0秒 新时代报告文学:新书写、新特质、新发展...们必须学会书写好看的故事,从而把坚守真实的报告文学,变成经过艺术锤炼的文学报告。”(赵瑜《纪实创作真谈录》,北岳文艺出版社,2014)借取小说等的叙事艺术优长,将小微叙事与宏大叙事结合,融合个人叙事与国家叙事,使得报告文学的主题创作实现主题正确与艺术精湛的兼得。 此外,根据不同的题材和作者的写作特长,力避模式化,强化艺术表达的多种特色。伴随着写作者审美意识的增强和审美能力的提升,许多颇具艺术品质的作品获得...
专题#专题#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十周年#文艺报专栏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1/c459541-4033695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1日9时3分37秒 存在的政治:穆旦末期诗歌的人称结构及现代性精神...体唯有在诗歌中才找到赋予自己以主体性的立足点:回望与反思。 二、从个体历史到时代困境 向前追溯,穆旦所感到的个人历史的失败以1942年入缅远征军经历为转折点。在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包括穆旦都以抽象的民族国家叙事来浪漫化战争,当他们在文明社会的感召下被投入原始森林,生命却被无意义地耗尽,经历前所未有的巨大浪费。他们由此感到一种被文明欺骗的荒谬,感到“对于大地的惧怕”(王佐良《一个中国诗人》)。其诗歌中的人称结...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08/c404064-4033396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8日7时18分35秒 时代的美术经典何以炼成...夫的油画《我轻轻地敲门》(1984)等等,为何这些油画作品最终成为时代的经典?究其根本,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要把艺术的真实性和历史的具体性结合起来,同时强调思想上的教育意义,这是一种视觉层面的国家叙事。 现实主义创作有其特殊的规定和规律,要求艺术家真实、历史、具体地描写现实。因此,现实主义创作由意识形态主导,主要表现国家体制性的力量。比如《开国大典》代表新中国成立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这一无比庄严...
艺术#书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13/c419391-4031929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13日8时22分33秒 《种城记》:“新山乡巨变”的正大书写...,设施落后。村民、市民多有怨怼。 后叙事:环境宜人,绿植养眼;新城矗立,暖阳高照。村民、市民乐在其中。 作家勇气十足,在一个环境狭小的偏远县域内,展开了壮丽的时代画卷。前面已经反复提及,两大板块都涉及国家叙事,一是城市征拆重建、棚户区改造,二是乡村脱贫攻坚、同奔小康。这样两件亘古未有、足以让世界瞩目的大事,在整个文本中,都如巴赫金在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时所形容的那样:“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语言,各...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08/c404030-4031557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9日9时29分2秒 新时代文艺环境与全域批评的构建...原有的文艺生产关系不断提出变革的愿望。更重要的是,文艺在制度层面被要求深度介入社会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建设,进一步自觉承担鼓舞国民精神、为社会培根铸魂的责任,重大主题与重大题材的创作比例日益提高,文艺的国家叙事通过项目化方式以及评奖机制等得到了大规模的提倡,文艺面临的是更为复杂也更为严肃的制度要求。这样的制度性环境,以及制度环境中的各种新质要素对文艺创作的影响深刻而且一直在更新变化之中。更不要说新的业态、新...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05/c404034-4031344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5日8时36分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