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188 篇有关 四要素 的页面,用时 0.197秒.

第1页  共10页

网络文学评价标准构建的现实规制与逻辑依凭

   ...标准建设提供参照。安纳·杰弗森、戴维·罗比就曾说:“文学理论不仅能为处理不同的批评观点提供手段,而且能为建立一个更为合理、有效和自觉的文学研究学科提供基础”[17],如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的“四要素说”——作品、世界、作家、读者,四者共同构成文学活动,即可成为我们理解网络文学结构形态的理论镜鉴。 对网络文学评价标准建构影响最为直接的是新媒介文化和现代传播学。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1997年译...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7/c404027-4046913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7时59分12秒 小说、想象与现实

   ...买行为所产生的文学消费,还是阅读所带来的作品意义的最终生成,都因为他的存在而使得文学真正地成为文学,那个伤心的母亲所充当的是完全的阅读者的角色。可以说,《记忆陷阱》恰好以记忆作为核心,串联起了“文学的四要素”,现实世界经由作家的创作而呈现在虚构世界之中,这个虚构的世界又被读者还原为她自身生活的现实世界,从而发生着致命的勾连——这到底是个人的精神病,还是人类的精神镜像?或者,到底是作为母亲的克洛依的神经质...

专题#专题#《人民文学》“新浪潮”作家观察#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4/c459101-4046752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4日17时3分2秒 标准扩容不代表网络文学难出经典

   ...、独特性和超越性。而在讨论这些具体标准时,“既要参照‘经典性’曾经穿越‘口头文学’‘纸质文学’等多种媒介形式的‘共性’,又要充分考虑到‘网络性’和‘类型性’的特性构成”。单小曦也认为“媒介性”应为文学四要素之外“第五要素”,且居于中心位置。但他同时指出,机械印刷和集体化文学生产、播放型电子媒介与大众化文学生产、网络媒介与实时交互性文学生产多元并存发展,构成了当代文学生产基本格局。然而,这三类文学生产机制...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4/c404027-4045916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4日8时59分49秒 【聚焦】如何依靠文学这“最后的堡垒”守护人类的主体性?

   ...知人论世”,描述了杜甫写这首诗时的历史背景、人生遭际、生活景象。不仅如此,我还带入了自己听《杜甫三章》的审美体验,在我的主观世界中,想象出了杜甫的形象。作家、作品、读者、世界,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活动四要素,在我阅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审美过程中融为了一体。 而这美妙的一切的根本前提是:杜甫拥有一具肉身。 没有这具脆弱的、经历“成住坏空”的肉身,谈什么颠沛、谈什么漂泊、谈什么“诗史”?“剑外忽传收蓟北...

专题#专题#AI时代的文学与未来#理论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8/c460052-4044137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8日12时23分39秒 重构中国文学史的主体性和整体性

   ...、汉语言、汉文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学民族特色的三个因素,可为今后的文学史书写提供开拓创新的巨大空间。” 然而,仅将过去的文学文本连在一起,未必就能构成文学史。众所周知,文学活动包括作品、作者、世界、读者四要素。“导论”认同主流意见,将作品视为文学史所要处理的中心问题。但又指出,“文学史”首先是一种“叙述”,“文学史是要建立一种内在联系性”,把众多文学作品以及与文学相关的活动、事件连缀成一个序列,并在它们之...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3/c404030-4042959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3日9时49分21秒 加速时代,文学何为

   ...,并进行深刻的省思。 在这样的时代,文学的生态、文学的形态也会发生显著的变化。2017年以来,《阳光失了玻璃窗》《万物都相爱》等AI创作的作品陆续出版。这意味着,AI文学写作进入实操的阶段。此时,文学四要素当中的“作者”似乎消失了,其他三个要素也变得岌岌可危,“世界”变成了人工智能眼中的世界,而非有血有肉的作家眼中的世界,“读者”对作品的信任也减弱了。这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文学作品在加速主义...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7/c404033-4039072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7日9时54分24秒 文学创作新气象:媒介参与和深度追求

   ...氛围。在这个过程中,媒介化使得原有的文本类型、叙事方式、写作模式不断演变,新的创作方法和写作理念也随之诞生。当代作家勇于借助新的媒介,进行新的文学创造与文化创新。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曾经提出文学活动的四要素,即作品、世界、作家和读者。今天我们不得不认真审视媒介现实:“四要素”是不是有必要升级到“五要素”,将“媒介”列入?媒介深刻影响了文学,媒介的变革和读者的阅读方式、审美方式,将反过来主导、推动着文学样...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4/c419351-4037519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4日10时10分23秒 融媒体时代的文艺:贴近读者但不媚众

   ...叙事”。当代文学正是以一种全感官形式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渗透到日常的各个角落,参与整个社会的精神建构。 “感官一体化”这一现实语境变化的显著影响之一是创作主体的多元化,也包括写作者身份的多重化。作为文学四要素的世界、作家、文本、读者之间的联结更加复杂,全民写作、阅读、评论的时代已经到来,意味着创作者们面临更为复杂的挑战。 优秀的作家里从来不乏诗书画才能皆备者,将视线进一步延伸到文艺领域亦可以发现许多“跨界...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0/c404033-4036560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1日8时1分13秒 文学批评的历史化与当代性

   ...要阵地的文学批评逐渐向知乎、豆瓣、微信读书、B站弹幕、ChatGPT等网络领域延伸,网络、媒体和人工智能已成为文艺批评的新平台。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学活动“四要素”说,将世界、作品、作家、读者(批评家)当作各类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从文学内部活动的构成来看,这是一个相对封闭、各个环节依次开展的过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同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批评理论。任何...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5/c419351-4036186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5日9时15分48秒 重组 重建 重塑——略谈数字媒介时代的文艺评论变革

   ...迎来了不同程度的媒介转向,媒介与评论正在互联网上合流。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即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在对文艺作品作出评论时,要考虑这四个要素。在数字媒介时代,文艺评论在这四要素之外还要增加“媒介”这个要素,成为第五要素。在很多时候,缺乏媒介要素的评论,是不完整的评论。文艺评论要素的重组势所必然。文艺评论的理论来源更加广阔,除了哲学美学、社会历史、文化研究、艺术学、心理学、语...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04/c419351-4035388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4日21时58分57秒 温德朝: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人民性话语建构

   ...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还充分利用追更不停的写作机制、在线交流的互动模式,及时关注和吸收粉丝读者的意见,在互动共生中完成“可写的文本”。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四要素组成,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网络文学平台上读者评论区、书友圈、弹幕功能的设置,畅通了作者和读者互动交流的渠道,构建了二者共生共存的互动场域。一般情况下,读者会把阅读评价、阅读期待、更新建议等在评论区...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24/c404027-4032696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25日9时27分52秒 在大的传播格局中,文学的力量历久弥新

   ...的变化,首先当然是作者个人的选择,但也能反映这个文化媒介化的技术时代。 张鹏禹:文学作品的跨媒介再生产给文学批评从业者提出了诸多新课题。首先,文学批评的论域扩大了,研究对象泛化了。艾布拉姆斯曾提出文学四要素,分别是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我想今天恐怕在“作者”“读者”之外还得加上编辑、评委、编剧、文学策划,甚至版权经纪人等。研究者不仅要熟悉文学生产规律(即作家创作规律、创作论),更要熟悉文学传播接受规律...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21/c404030-4030319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21日9时9分54秒 “察人文以成化,固彝宪而生知”

   ...化生态”系统概括为地理背景、经济土壤、社会结构三个方面,进一步探讨这三个方面如何相互作用,由此产生了中国文化的特殊面貌和独立道路。2013年后著成的《中国文化生成史》《中国文化生态论纲》,提出文化生态四要素说,即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其论不仅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更加缜密,而且把政治制度纳入文化生态,为后来的《周制与秦制》一书的思考与写作埋下伏笔。对“中华文化元典”的解读也是冯氏文...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9/c404063-4030150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9日9时24分19秒 雨路:湘西与镰仓

   ...系。两部小说都没有紧张的情节,没有激昂的语言,只是关心人物命运,所有景物、环境和气候的描写,无不是为了塑造人物。 我特别喜欢这两位作家的语言。一位评论家把文学作品的写作归纳为“语言、细节、情节和结构”四要素,语言排在第一位,是文学作品的关键,也是作品最重要的技术支撑;再好的故事,再好的结构,语言要是不好,肯定要打太多的折扣。而《边城》和《雪国》的语言,则是精致的、准确的,是我喜欢的。沈从文和川端康成通过...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18/c404018-4028015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25日9时4分17秒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读者维度的建构

   ...被学界视为划分文学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的重要参考之一。然而,时至今日的文学史写作一直主要是“作者中心”或“作品中心”式的,欣赏者(即读者)维度在整体文学史书写中相对缺失。人们对这种缺失习以为常:作为文学四要素之重要一维的“读者”的缺席,似乎并没有影响文学史的完整性。当然,对笔者提出的读者维度缺失问题,或许有人会反驳,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中对学者和批评家观点的引用不也体现了读者因素的作用吗?在此有必要对读者进...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12/c404057-4027638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12日8时36分4秒 新时代文学不是小圈子的文学,而是不断敞开的文学

   ...统当代转化的内在肌理。时间的长和短并不是判断的唯一标准,而是要看这浪花背后是不是存在石头般坚硬的肌理。 新媒介语境与新时代文学的革新 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王一川谈道,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艺的四要素,即世界、艺术家、作品和观赏者。这个模式很有阐释力,但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忽略了“网络”的作用,忽略了文学和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这需要我们对这一学说进行修正,并将之视为观察新时代文学、新时代文艺的新...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14/c404034-4025648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14日9时36分20秒 秦兆阳与中国当代报告文学

   ...工作岗位,有时还会直接生成具有某种文学史意义的存在。有学者认为,“文学编辑可成为文学活动的‘第五要素’”。“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角度看,文学编辑是与作家、作品、世界、读者一样重要的要素,有时甚至比其他四要素更为重要,更具有丰富饱满的价值。”“文学编辑参与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文学出版事业某种意义上可理解成文学编辑的精神史与生命史。”[8]笔者认同这样的观点。这里,我们主要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14/c404063-4023528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14日8时7分45秒 文学现场|“地方性的辩证法”笔谈

   ...个体性。 只有开拓地方性写作中的个体性,才能确保和形成地方的多样性,否则,文学中的每一个地方,都将会高度同质化地流于表面,造成刻板印象。西方地理批评的创始人、法国学者韦斯特法尔在谈到其所主张的地理批评四要素时,特别强调建立于个体的“多聚焦、多感官性、时空分层和互文性”[3],实际上便是要我们重视每一个作家对于地方的再现的个体性,从而与他们各自具有异质性的地方性书写深刻互文,充分展现出多样性的地方。而英国...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11/c404030-4023370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11日9时52分12秒 新语境中的文艺评论“为何”“何为”

   ...的方法勾勒“以人民为中心”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图谱中的历史轨辙,通过系统研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经典论述,阐明“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核心理念超越了西式传统文艺批评标举“世界、作者、文本、读者”四要素的既定模式,形塑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特征。我们要借助关键词研究的学术范式,紧密围绕“文艺与生活”“文艺与理想”“文艺与文化传统”“文艺形式与内容”“审美教育”“文艺消费”等重要命题,梳理...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22/c404033-4022116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23日9时28分54秒 网络文学批评:误区、难题与悖论纾解

   ...与他律:网络文学批评的生态优化 起步期的网络文学批评面临着内功修为、环境优化的双重压力。批评家的内功修为需要主体自律,增强理论修养,提升自己专业能力和批评水平。古人刘勰曾提出文人修养“才、气、学、习”四要素,认为“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性情所铄,陶染所凝”,故而“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无论是创作还...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18/c404027-4021842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18日8时23分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