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96 篇有关 唧唧复唧唧 的页面,用时 0.173秒.

第1页  共5页

人生几度秋凉

下了一场透雨,草丛中油蛉的琴音被洗得清澈。 虫鸣醒耳。夜深,小精灵的鸣叫,一如繁星倾盖而下,又好比太平洋掀起海浪,一波涌过一波,浩浩汤汤,永无止息。真的是秋夜了,像有人在值守打更,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复唧唧……令熟睡的人在梦里有所依傍,世间忽然有了安稳。 虫吟,也算万籁之一了吧,这一声声,绵延着一声声,将秋夜拉得漫长。 邻居后院,遍植藤本月季,还有两棵树,一株山楂,一株枣,挂果密集,郁郁累累。山楂渐红,枣...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08/c404018-4031547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8日9时47分45秒 《上海文学》2024年第5期|陈村:我在土王羊

   ...一见我们赶快禁声。我们过去一看,确实老好看的,一头种猪在给母猪配种。住在农民的堂屋,那里摆放着一架黄道婆发明的织布机。晚上,一排男生在竹榻上睡下了,蚊帐外昏黄的灯下是女主人在织布。那时我还不知道那首“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我们好容易才看到一点远方的文化。几张从杂志上撕下的西洋画、一本被墨汁涂上三角裤的人体素描、非常珍贵的外国经典小说。我读的莫泊桑《一生》是趁人家打牌,我坐一旁蹭了看的。读的不少书,今天...

新作品#报刊在线#《上海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20/c418962-4023972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27日9时4分25秒 我的军营

   ...。 我和爸爸先坐船,从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出发去宁波。我们在江上漂流了一天一夜,我断断续续地做着思乡的梦:崇明岛农村,屋后的那条小河,小河边洗衣服的妈妈……爸爸一路上给我讲《花木兰》的故事,我记住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爸爸十八岁参军,四年回家探亲一次,提干、成家后,一年回家一次。我即将出生时,爸爸休假回到家中,照顾了我们母女三天,之后匆匆赶回部队。所以,我五岁前对爸爸的记忆并不多,只记得他每次...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013/c404018-40094240.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17日8时51分17秒 《北京文学》2023年第8期|傅菲:猛禽

   ...空盘旋,突然一个俯冲,往下钻……天空抛下了大地之锚。 草鸮 太阳落山了,白白的云翳变灰,山峦染上一层深黛色,饶北河泛起的白亮之光,更深沉。峡谷渐渐收拢了暮色,鸦群掠过,柳梢轻轻晃动,大地陷入了虫鸣声,唧唧复唧唧。这是3月的傍晚,河水带来了青草的气息,草滩似青似黄,芒草和白茅随风摇曳,新竹刚刚破土,枫杨树沉默。灯光如豆,散在河边的屋舍。 “嘚嘀嘀,嘚嘀嘀,嘚嘀嘀。”明亮、酣畅的鸟叫声从河滩传来,密集、平缓。熟...

新作品#报刊在线#《北京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31/c418954-40067920.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9月6日9时1分56秒 听觉叙事研究的缘起、话语创新与范式转换

   ...睛和耳朵本是人类感知世界的两种主要感官,只“绘色”而不“绘声”的叙事犹如让人观看默片,其中的世界很难给人真实的感觉。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诗经》不是以“关关雎鸠”这样的鸟声起头,《木兰诗》不是以“唧唧复唧唧”这样的机杼声开篇,这些作品留给读者的印象一定要平淡许多。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中的“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如今只有极少数远离尘嚣的作者能够做到。 拟声或者说对声音的摹写还不是听觉叙事...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222/c419351-32314455.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2月22日23时20分57秒 胡鲁斯泰的风是魔幻的

   ...有。夏天的湖风,抚摸似的吹拂着,苇浪一阵接一阵地掀起,巢却不怎么晃动,或许,其中有拉索桥的建筑原理在。此时的胡鲁斯泰浓绿如墨,小小野花,以及彩色的草,在点缀着它的画面。有风的时候,禽类的叫鸣和昆虫们的唧唧复唧唧,传得很远,这即是天籁。而蛙鼓,是天籁中的高音,灌得整片的胡鲁斯泰,满满荡荡。夏日的胡鲁斯泰,如梦似幻。风的魔法,使生灵们变得有趣多姿,充满活力。 贾岛有诗“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这是白描,也...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215/c404018-32308129.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2月15日9时11分12秒 言情小说最大的吸引力不是“甜宠”,是好故事

   ...都可以。 《红楼梦》我看过四遍,除了第一遍看完了,之后我看到林黛玉死就停了,怎么说,我大概算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CP粉哈哈。 王雪瑛:你每天一般需要花多长时间来完成“日更”?说说你的写作习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你如何保持每天的写作状态?又是如何学习和充电来保持自己长年持续的创作状态,你认为让自己保持有创意的写作的重要条件是什么?你如何为自己的成长,为高效创作不断“充电”?除了阅读和写作,你还...

网络文学#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019/c404024-32257493.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0月19日8时27分53秒 绘本《木兰辞》:传统与现代 风格与感动

   ...印章、行书的“木兰”二字,还是军牌样的“木兰辞”,都呈现出浓浓的东方传统文化色彩。绘者的用心由此可见一斑,千古传奇的故事也在这精细的描绘中,徐徐拉开序幕。 故事的第一页,是从小孩子们能脱口而出的“唧唧复唧唧”开始。跨页图大面积的留白,只有右下角的小小圆形里有一个低眉女孩。这个女孩到了第二张跨页里,改为高抬一条腿的织布坐姿,也许可以瞥见她并非中规中矩的内心。接着,类似于国画连屏的第一个跨页图出现了,它以大...

儿童文学#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416/c404072-32079577.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4月16日8时25分59秒 《山东文学》2021年第1期|焦冲:天灯

   ...帘,庞各庄村的人普遍勤劳,就连冬天也不闲着,因为本地芦苇多,家家户户都备有帘子机,一到秋后,整个村子便响起“嗒嗒嗒”的响声,从清晨到日暮,有时甚至响到半夜。每次听到这种声音,李爱学就会想起那两句古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打苇帘的机器占地很大,只能放在户外,饶是戴着手套,半个冬天下来,手指也会被冻坏。曹桂莲的十根指头被冻了一年又一年,每次吃饭时,望着她那粗糙红肿的手指以及手背上皴裂的小伤口,李爱学都会想,...

新作品#报刊在线#《山东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125/c418964-32010271.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月25日8时1分55秒 从一个房间开始,以一个世界结束

   ...物的命运一道翱翔空中,俯瞰阿曼乃至阿拉伯的苍茫兴衰,在位于彼岸的文化中瞥见别一番洞天。 月亮般的女人们 “沉醉在她那蝴蝶牌黑色缝纫机旁的玛雅,同样沉醉在爱情中。” 小说开篇与《木兰辞》的“唧唧复唧唧”异曲同工,待字闺中的女儿心事稚嫩而美好。从书名不难看出《月亮的女人》的主体人物是一群神奇的女性,而这显然与朱赫本人的成长经历有关。“我在一群女人中间长大。她们中有人强大、耐心、无私,具有奉献精神,也...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118/c404092-32002667.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月18日8时39分42秒 农事情稠

   ...的银环强。队长当众表扬我说,看这孩子,干活像这么个来头,长大了准是一个种庄稼的好把式! 织布机。“男耕女织”是中国农耕社会典型的劳作方式,牛郎和织女的传说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木兰辞》开篇即云:“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孔雀东南飞》谓刘兰芝“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巧了,我大姐也叫刘兰芝,她和母亲是家中纺花织布的主力。我家有一台织布机,全用木头做成,机型庞大,织布的时候需要手脚并用,发出硁硁的声响...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104/c404018-31988017.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月4日9时3分25秒 《木兰辞》拟声词的“译”闻趣谈

   ...增色不少,制造了许多喜剧效果。而在刚刚公映的迪士尼真人版影片《花木兰》中,木须龙消失不见了,蟋蟀则由一位同名的兵士替代,这种角色的调整引起了不少热议。 在中国,花木兰的传说与《木兰辞》妇孺皆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吟诵已成为童年记忆的组成部分。通过豫剧、黄梅戏等传统戏曲的方式,这个故事也早已被搬上舞台,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正因为此,不难理解,对于部分中国观众而言,影片中的木须龙也罢,蟋...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126/c404063-31945623.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1月26日9时28分14秒 英雄与孝女:花木兰形象的缘起和发展

   ...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间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唧唧复唧唧”到“从此替爷征”一段,一改以往闺怨诗的套路:不同于《折杨柳枝歌》中“不闻机杼声,只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几句,此处女子的忧愁并非来自婚嫁的考虑,而是因为自己的父亲...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924/c404063-31873941.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9月24日16时24分41秒 《木兰辞》:像极了一个小镇少女闯天下的故事

   ...国女孩,世界也为这样的木兰折服。“木兰”是一个源自古老东方的,女性力量的代表与发声。 绘本《木兰辞》的文本,源自北朝民歌,是大家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故事。在我的印象里,黄发垂髫,任谁都会背上一句“唧唧复唧唧”。 在我之前,有很多关于木兰从军的故事绘本,有很多是我敬重的前辈老师创作的。在创作之初,我思考最多的,就是该从什么角度去描绘木兰。木兰从军,看似一个宏大的题材,但其中又渗透着一个少女的真实生活与...

理论评论#创作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911/c404032-31858629.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9月11日16时29分50秒 叶露盈:花木兰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女性

   ...线。实际上,木兰从军的故事除了北朝民歌《木兰辞》外,几乎没有更多的原始史料,那么在叙事上可能就要加入创作者的理解和创造。你做了哪些艺术发挥? 叶露盈:确实我还融合了蛮多我自己的感受的。比如一开始“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场景,在我的想象里,木兰在织机面前的样子不会是那么循规蹈矩的,不会那么端庄。而在“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一句时,因为已经知道父亲被征召上战场的消息,她在为家族命运担忧。我就在想应该...

儿童文学#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827/c404073-31838905.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8月27日9时6分33秒 槐林记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行走在安徽巢湖市槐林镇大汪村中心村里,四面传来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的织机声,不由得让我想起《木兰辞》开头的场景。 镇上陪同的人告诉我,这里是槐林镇渔网的发源地,“家家户户有网机,老老少少会渔网”。仅大汪村中心村就有渔网织机112台,常年24小时不间断作业。 顺道走进一家农户的织机车间,两部机床正不停地运转着。女主人笑脸相迎,“2013年自筹资金买的织网机,每台十多万元...

新作品#纪实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808/c404019-31815306.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8月8日9时51分2秒 原来《木兰辞》里的“未解之谜”这么多

   ...处理解为“机杼声”更为恰当,正是因为“木兰当户织”才会有织布机的声音,木兰突然停下了,发出了声声叹息,织布在前,叹息在后。“如果一定要说‘唧唧’是叹息声,也无伤大雅,本来诗无达诂。”黄玉峰说。 “唧唧复唧唧——就是起兴,可能有意思,也可能并没有意思。钱钟书曾举例说,一二三四五六七,我吃苹果你吃梨,前句仅提供节奏。”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尚君教授告诉记者,从文本上看,正确的解读离不开诗意的完整、贯通和融成,但目...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326/c403994-31648748.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3月26日8时22分22秒 农民作家王根柱:孜孜以求的文化寻根

   ...,这不是吃别人嚼过的馍吗。他不这样认为,读了很多年的花木兰,有一些文学艺术作品把花木兰说成一个武士,一个侠客,形象太高大了,还有人把花木兰写成是绣女出身,这是偏离真实的。写花木兰不能脱离《木兰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是个织布女。织布可不是轻松的活,说明她非常贫穷,她要是不织布就生活不下去,她是一个底层人民,得按照底层人民去写她。“我要还原一个织布女出身的花木兰,一个合乎逻辑、经得起推敲的花木兰...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1101/c403994-31433502.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11月1日15时17分19秒 临月试洞箫

   ... 童年的家乡,只有十几户人家,藏于深山老林里,孤寂且安谧。在明净的月光下,从我家烟筒里上升的炊烟,袅袅娜娜似一条银链,悬于天空。阴历七月,是夏庄稼拔节吐黄的季节。临近我家的高粱与苞谷地里,不时传来唧唧复唧唧的夜虫叫鸣声。 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洞箫,就求父亲放下四弦琴去吹奏洞箫,为什么这样,或许与环境与心境有关。 父亲的洞箫老了,是爷爷传下来的宝物,呈菊黄色,经过两代人的磨蹭,箫身油亮而光滑。父亲...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1025/c404018-31420280.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10月25日9时36分56秒 黄土地上的歌者—记农民作家王根柱

   ...馍吗。我不这样认为,我读了很多年的花木兰,有一些文学艺术作品把花木兰说成一个武士,一个侠客,形象太高大了,还有人把花木兰写成是绣女出身,这是偏离真实的。写花木兰不能脱离《木兰辞》,《木兰辞》怎么说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是个织布女。半夜了蛐蛐还在叫,为什么那么晚了不去睡觉,还在织布?织布可不是轻松的活,说明她非常贫穷,她要是不织布就生活不下去,她是一个底层人民,你得按照底层人民去写她,你要把她写成武...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920/c403994-31363769.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9月20日8时56分3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