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24 篇有关 听觉叙事 的页面,用时 0.224秒.

第1页  共2页

内在性、地方性与超越性并置的先锋写作

   ...与其一起承担起讲述故事的重要使命,在丰盈了小说精神内涵的同时,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与会专家通过与现当代文学史中同类型作家作品的对读,探索了小说中的先锋叙事,讨论了其独特的视角切换、语言风格、结构安排、听觉叙事和意象运用等形式技巧。 《人间信》突破了单一的叙述模式,使用了多重人称交叉变换的叙述模式,促成了视角的反复流动。而且,作者在行文过程中不断变换叙述的腔调、语调和语速,甚至是语言风格,在某些片段还有意识...

专题#专题#行进的风景——《人间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6/c459999-4043217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6日8时57分53秒 感官: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趋势

   ...然它可以流向全球,但其能量仍局限在影院之内。作为后起之秀的声音,反而具备无远弗届的穿透力。黄心村说:“视觉能够被关闭,但声音却是不屈不挠的,因为音景的渗透是绝对而彻底的,且往往带有预言性。”(25) 听觉叙事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兴起,受惠于谢弗(Raymond Murray Schafer)、阿兰·科尔班(Alain Corbin)、阿达利(Jacques Attali)等文化史家的启迪。大家虽然方法各异,...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26/c404034-4030655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27日9时29分11秒 2024年8月全国文学期刊目录盘点

   ...然 盛京流云·家在沈阳 《中街》诠释沈阳城市品格的文学佳作——月川长篇小说《中街》赏析 / 金洪途 名家写与编 塔姆,中国文化的追随者 / 本期嘉宾:塔姆 主持人:赵晏彪 创意与写作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听觉叙事——以《传奇》为中心 / 赵佳宇 文化作品中的生命意识探讨——以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为例 / 黄子寒 论《白鹿原》乡村权力的对抗书写 / 王家龙 “契阔”释义新解/ 熊彬涵 英语文学作品中的批判性...

新作品#报刊在线#文学期刊目录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02/c436741-4029147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9日7时50分3秒 《芒种》2024年第8期目录

   ...然 盛京流云·家在沈阳 《中街》诠释沈阳城市品格的文学佳作——月川长篇小说《中街》赏析 / 金洪途 名家写与编 塔姆,中国文化的追随者 / 本期嘉宾:塔姆 主持人:赵晏彪 创意与写作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听觉叙事——以《传奇》为中心 / 赵佳宇 文化作品中的生命意识探讨——以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为例 / 黄子寒 论《白鹿原》乡村权力的对抗书写 / 王家龙 “契阔”释义新解/ 熊彬涵 英语文学作品中的批判性...

新作品#报刊在线#《芒种》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05/c430549-4029273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5日11时46分56秒 《忘不了的你》:聆听时代曲

   ...到《安慰喜剧》,王莫之一直坚持以某种自觉而清晰的聆察者特质书写声音的故事。唱片公司征选男女灌唱员,老言组建爵士乐队,伟升、小秋共听绍兴戏,伟升为小秋写歌……小说中充斥着种种对声音事件的摹写与想象,这种听觉叙事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不断发出声响的动态世界,与视觉叙事创造的世界相比,这个世界似乎更为感性和立体,更具连续性与真实性。在此意义上,《忘不了的你》是一个不仅可以被阅读,还可以被聆听的运动着的过程,它允许我们...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31/c404030-4028944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31日9时0分29秒 以听觉诗学创作“有声的小说”

   ...听觉艺术而非案头文本存在。具体说来,从“殷人尚声”到“讲故事的人”都说明中国从古至今就特别重视声音和听觉,从《老子》到《文心雕龙》都对声音和听觉提出了看法,从《山海经》到《红楼梦》都有丰富的声音描摹和听觉叙事。“听之以气”“音声迭代”“夸张声貌”“知音识曲”“音美以感耳”“有声的中国”等术语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听觉诗学的基本精神,也浓缩了中国作家听觉感知和声音描摹的基本经验。 中国小说一直与传统听觉诗学紧密...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726/c404030-40043895.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7月26日9时35分19秒 新媒介新思路:构想元宇宙文艺新可能性

   ...捏,呈现后现代特点。 第三,元宇宙时间真空。一切事物都有时间属性,事件可看作是由事物不同状态组成的序列,而时间真空也是事物的一系列状态,意味着时间消失、缺席⑮。世界线的时间真空带来绝对的“无”,如听觉叙事的无声,从绝对的“无”中获得独特审美体验。“时间真空玩法”除简单设置外,还可如量子力学的空穴一般随世界线的发展进行相对移动,后来的时间无法填充这一时空带,而其他世界线的时间带则可以根据叙事需要进行填充...

科幻#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129/c404080-32613650.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月30日8时27分6秒 媒介融合:时代新语境与文学研究新思维

   ...作品的媒介性会更加凸显,文学中的媒介也必将更加多样。当媒介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媒介时代成为学术研究的时代背景,这一问题不应再忽视。比如近年来的文学影视互文研究、文学图像学、听觉研究等,产生了傅修延的《听觉叙事研究》、赵宪章的《文学图像论》及其主编的《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文学与图像》等成果,其背后的逻辑就是文学的跨媒介编码及研究。 艺术因媒介而发生深刻变革,媒介的变化远远不止传播方式的变迁,而是涉及“...

专题#专题#迎接二十大#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008/c448137-32540680.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0月8日9时16分40秒 媒介融合:时代新语境与文学研究新思维

   ...作品的媒介性会更加凸显,文学中的媒介也必将更加多样。当媒介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媒介时代成为学术研究的时代背景,这一问题不应再忽视。比如近年来的文学影视互文研究、文学图像学、听觉研究等,产生了傅修延的《听觉叙事研究》、赵宪章的《文学图像论》及其主编的《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文学与图像》等成果,其背后的逻辑就是文学的跨媒介编码及研究。 艺术因媒介而发生深刻变革,媒介的变化远远不止传播方式的变迁,而是涉及“...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008/c404034-32540669.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0月8日9时12分46秒 开拓文艺理论研究的当代面向——2021年文艺学动态

   ...批评的致思路径和操作方案,这一批评路径对我们当下仍有启示意义。 我们对西方文论的借鉴,主要是立足于其方法论,这些方法提供了一种视角,可以激活我们传统文论中的理论资源,比如叙事学的方法,傅修延提出了听觉叙事的视角,为我们建构当代文论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今天的叙事作品中很少看到对各类听觉事件的妙用,批评家似乎也感觉不到这方面的萎缩与退步。感知体验的匮乏带来的后果是表达上的捉襟见肘,为此需要实现话语工具的创...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402/c404034-32390987.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4月3日8时42分17秒 2021年文学学科研究发展报告

   ...钱中文考察巴赫金的诗学与哲学的主题,张政文研究德国古典美学中心场域中的边缘问题,陆扬关注当代西方文论中的空间转向,赵勇考察阿多诺内在批评的内涵和路径,曾军讨论西方叙事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国因素,傅修延提出听觉叙事的视角问题,这些研究为我们建构当代文论提供了新视角。 文学研究中的“原发性问题”和基本观念的重新审视。左东岭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原发性问题”,主要表现为现代纯文学观念与传统文章学观念的冲突...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110/c404034-32328116.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月12日15时9分58秒 听觉叙事研究的缘起、话语创新与范式转换

   ...量可观的一批论文(包括博士学位论文)问世,一些中青年学者以与此相关的研究题目申请到了各类资助。许多人发现从以往被忽略的声音景观和听觉事件入手,可以得到有意思的甚或是始料未及的研究成果。至于为什么要研究听觉叙事,以及这项研究在话语创新和范式转换上有何意义,笔者想从以下四个方面给出回答。 一、叙事与听觉的不解之缘 叙事即讲故事,讲故事之“讲”最初是一种诉诸听觉的行为。笔者原先以为发生在远古岩洞里的故事...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222/c419351-32314455.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2月22日23时20分57秒 重读《边城》:“音景”探析

   ...歌资源非常丰富,尤以情歌、哭嫁歌、酒歌享有盛名。沈从文从小耳濡目染,浸润在这种文化之中,对音乐极感兴趣,艺术细胞发达,艺术感觉细腻,与同时代作家如茅盾、老舍等相比,他的小说感性色彩强烈,抒情意味浓郁,听觉叙事丰富。他说:“把自然景物的沉静与人事的动结合起来,成功是必然的。照我个人的意思,这一切其实即是一种凝固了的大乐章,只等待作曲家用音符翻译出来。”[6](p194)他把自己的作品当作乐曲来写,等待理想读...

文史#重温经典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628/c419384-31760619.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6月28日8时9分52秒 葛亮小说集《问米》:织就多感跨界的造境法

   ...的焦灼、爱欲、卑劣与坚执,都在新任的危机之下,经历砥砺,而后蠢蠢欲动”。葛亮善于跨界造境设悬,实验各种跨越之法,设置暗示、隐喻、模糊的种种关系,别有幽愁暗恨生。 一、主音调与信号音的听觉混响 听觉叙事是小说集《问米》多感官叙事中最为突出的手段。在视觉霸权时代,听觉备受冷落。但音景是后现代小说重要的叙事手段。音景(soundscape)又译声景或声境,是声音景观、声音风景或声音背景的简称。傅修延教授...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325/c404030-31647486.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3月25日9时2分50秒 傅修延: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叙事,一地方有一地方之文化

   ...事学的创新之途有五条:一是调查范围的扩大,二是考察时段的提前,三是研究范式的转换,四是既有观念的“裂变”,五是“地方性知识”的介入。 萧:但是我注意到您的兴趣转移到了听觉叙事, 2013 年您的“听觉叙事研究”不是立项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吗? 傅:这个项目体现的恰恰是我主张的“ 研究范式的转换”。转换到听觉叙事这种研究范式,为的是从感官倚重角度深入阐释中国叙事传统的根本特点。麦克卢汉说过“媒介即...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423/c405057-31045833.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4月24日6时57分53秒 聚焦中国叙事学研究与发展

   ...论稿》出版。 和董乃斌着重从古典文学出发来探寻中国叙事传统不同的是,傅修延沿着早年在《先秦叙事研究》中的思路,着力探讨中国叙事传统的文化之根,2015年出版的《中国叙事学》从神话、器物、民间传说、听觉叙事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叙事传统形成的独特文化背景。结合近些年的“听觉叙事”研究成果,傅修延越来越意识到中国叙事传统和西方叙事传统的差异,研究的重点也开始向中西叙事传统比较研究转移。 需要说明的是,将叙事...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110/c419351-30514311.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1月10日8时43分52秒 在虚拟现实中体验盲人的世界

   ...一个以视觉为核心的概念?从这件虚拟现实作品中可以看出,听觉在虚拟现实中并非仅能沦为图像的附属物。 2015年,约翰·哈尔去世,享年80岁。他除了为这个世界留下许多感人的录音,更为我们开启了虚拟现实听觉叙事的探索之门。

报刊#文艺报#第八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719/c405176-29413415.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7月19日7时19分19秒 在反思与调整中重建当代中国文论

   ...修延领衔的江西师范大学叙事学研究中心也通过将“叙事语法”调整为“叙事语义”,力图在“叙事学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激荡”(24)中建设中国叙事学,尤其是近几年来通过转向对空间、听觉、聆察、声音、音景等空间与听觉叙事的研究,引起学界广泛反响。2015年,傅修延先后发表了《论音景》、《释“听”》、《论聆察》等几篇颇具影响力的论文,力图“将声学领域的音景概念引入叙事研究,(25)并重释“诉诸听觉”对于阅读文学艺术作品...

理论#文学理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220/c404039-29093846.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2月20日13时28分11秒 听觉文化卷巨澜——“听觉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阳江琳从洪昇的《长生殿》中听到“以乐叙事”,认为该剧围绕霓裳主调,频繁穿插音乐 场景,以之推动故事发展,表达人物情感,建构多元主题,这种精密细致的叙事机杼,在古代剧本中实属罕见。杨志平对《红楼梦》中的听觉叙事进行了系统梳理, 强调对《红楼梦》须读之以目,更要听之以耳,继而听之以心。如果说小说作者是位极佳的说书人,那么读者亦应成为上好的听书者,惟此方不负作者之苦心。   其次是对外国作品的“重听”。...

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6/0704/c404034-28523368.html 发布日期: 2016年7月8日22时0分33秒 听觉文化卷巨澜——“听觉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江琳从洪?N的《长生殿》中听到“以乐叙事”,认为该剧围绕霓裳主调,频繁穿插音乐 场景,以之推动故事发展,表达人物情感,建构多元主题,这种精密细致的叙事机杼,在古代剧本中实属罕见。杨志平对《红楼梦》中的听觉叙事进行了系统梳理, 强调对《红楼梦》须读之以目,更要听之以耳,继而听之以心。如果说小说作者是位极佳的说书人,那么读者亦应成为上好的听书者,惟此方不负作者之苦心。   其次是对外国作品的“重听”。刘茂生...

综述#资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zs/2016/2016-03-23/268156.html 发布日期: 2016年3月23日9时40分2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