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556 篇有关 吕氏春秋 的页面,用时 0.142秒.

第1页  共28页

在比照中洞见 ——关于新大众文艺的探讨

   ...识,在“大众”名词概念的释义中,逐渐得以时代性的更新与深化。 在中国古书《礼记·月令》中有载:“孟春之月……毋聚大众,毋置城郭。”“孟夏之月……毋起土功,毋发大众。”“仲冬……毋发室屋,及起大众”;《吕氏春秋·音律》里亦有:“仲吕之月,无聚大众,巡劝农事”;相应注释谓“大众”乃军旅工役。这是“大众”一词在古代的正式训诂,其意就是“农兵和农工的大队”。中古时,从印度的“舶来品”佛教的“大众部”中探知,“大众...

专题#专题#新大众文艺#《延河》杂志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7/c460048-4045494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7日15时59分9秒 历史的厚重、文学的情致和思想的识见

   ...文546页,注释就多达37页,共有860多条。新作《天著春秋》所写题材年代更为久远,所以作者更加重视典籍文献等的广泛阅读,为作品的书写提供历史性的支撑。文本中引录了《尚书》《左传》《战国策》《国语》《吕氏春秋》《逸周书》《吴越春秋》《越绝书》《史记》《汉书》《说苑》《礼记》《论语》《孟子》《庄子》《管子》《墨子》《荀子》《六韬》《孙子兵法》等上百种经典著作,其中引用《左传》120多次、《史记》80多次、《...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7/c404030-4044039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7日9时29分28秒 陈引驰:在自我的封闭圈子里无法看清自己

   ...提出在道家的老子和庄子之间隔了一个名学阶段,这是颇具洞见的。我们今天读《齐物论》,就很能体会到名辩的气息,虽然一般地说庄子对名家如惠施、公孙龙是持批判态度的。《庄子》中还有能与从《管子》《韩非子》到《吕氏春秋》《淮南子》相映证的黄老之学的内容。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要了解古代的思想文化,不能不读《庄子》。 中华读书报:您怎么看庄子对当下的启发?今天应该如何客观评价庄子? 陈引驰:说到庄子对我们今天的启...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3/c405057-4043849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4日7时58分49秒 惊世清华简

   ...样没有提及烽火戏诸侯。 刘国忠认为,“从整个事件的历程可以判断,当时根本没有发生过烽火戏诸侯的事件。”而司马迁关于烽火戏诸侯的记载,从史源角度分析,基础史料应来自战国时期成书的《吕氏春秋·疑似》。“《吕氏春秋·疑似》本身也属于‘戏说’,司马迁在此基础上加工,可能离历史的真相就更远了。” 墓主 何人藏书如此“高大上”? 从2008年入藏清华,到2024年年底第十四辑整理报告发布,刘国忠与清华简朝夕相伴了17...

新作品#纪实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4/c404019-4043072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6日8时50分43秒 《百花洲》2025年第1期|陆春祥:富春江传奇志(节选)

   ...有一个驿站,叫“胥村驿”。 伍子胥在吴国的故事,是复仇的高潮部分。伍子胥复仇,情节跌宕起伏。吴国军队攻下楚国都城后,楚平王之子楚昭王早已逃离,而楚平王也已死去,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吕不韦及门客编撰的《吕氏春秋》说,鞭坟三百下;司马迁《史记》说,鞭尸三百下。一般的读者都同情伍子胥的遭遇,广泛认同鞭尸,或许,鞭尸更解恨一些。 在桐庐,伍子胥经过的地方,有四座伍公庙,人们也称“英烈庙”,分别在潘村、夏塘、歌舞岭...

新作品#报刊在线#《百花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0/c452554-4042248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6日8时58分19秒 赓复与重构:文化哲学视阈下美学乡村的三重逻辑

   ...一个真理的显现,人的真正力量在于亲身证悟人与自然的同伴之谊。因此,印度教的吠陀传统形成了敬畏自然环境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如印度人对恒河、森林的尊崇传统)。 中华农耕文明同样启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据《吕氏春秋·审时》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农学理论便提出了“天、地、人”相互协调的“三才”论(“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勾画出了最早的农业生态系统模式。追求生态和谐的智慧本质上是顺应自然、...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8/c419351-4042078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9日9时13分7秒 在比照中洞见 ——关于新大众文艺的探讨

   ...化”的认识,在“大众”名词概念的释义中,逐渐得以时代下的更新与深化。 在中国古书《礼记·月令》中有载:“孟春……毋聚大众,毋置城郭。”“孟夏……毋起土功,毋发大众。”“仲冬……毋发室屋,及起大众”;《吕氏春秋·音律》里亦有:“仲吕之月,无聚大众,巡劝农事”;相应注释谓“大众”乃军旅工役。这是“大众”一词在古代的正式训诂,其意就是“农兵和农工的大队”。中古时,从印度的“舶来品”佛教的“大众部”中探知,“大众...

专题#专题#新大众文艺#《延河》杂志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4/c460048-4041875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4日14时39分42秒 乐声中,感悟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

   ...。”“礼”明确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区分了尊卑,构建起社会秩序;“乐”则借助音乐这一人类皆能理解并共同欣赏的艺术形式,找寻到人们之间的共通之处,使人们相互关爱、饱含亲情,进而达成“和”的理想状态。 在《吕氏春秋·古乐篇》里有这样一个传说:黄帝命令臣子伶伦制定乐律,伶伦来到昆仑山,听到凤凰的鸣叫——凤(雄)叫了6声,凰(雌)叫了6声。于是,伶伦就在山下的“嶰溪之谷”用竹子做了12根律管(确定音高标准的竹管),...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4/c404004-4040813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4日7时52分0秒 南音之始应为“候人猗”

   ...操南音”刘逵注引《吕氏春秋》:“女乃作歌曰:‘候人猗。’”又日本学者松皋圆引盐田屯称:“《南都赋》善注引作‘候人猗兮’。”(《毕校吕览补正》卷六)则据《文选》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李善注引《吕氏春秋》:“女乃作歌曰:‘候人猗兮。’”即是说,《文选》同时选录《吴都赋》和《南都赋》,二赋注释虽然同引《吕氏春秋》,但一则引作“候人猗”,一则引作“候人猗兮”。相较于《吕氏春秋》通行版本中所记载的“候人兮...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2/c442005-4039423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日11时29分23秒 李建永:节令:“天人合一”的伟大发明——我写二十四节气

   ...…乃命有司,趣民收敛,务畜菜,多积聚。乃劝种麦,毋或失时——其有失时,行罪无疑。”并说:“是月也,日夜分,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杀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涸。日夜分,则同度量,平权衡,正钧石,齐斗甬。”《吕氏春秋·仲秋纪·仲秋》亦与前述大同小异:“是月也,日夜分。雷乃始收声,蛰虫俯户。杀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涸。日夜分,则一度量,平权衡,正钧石,齐斗甬。”其中“同度量”等句之大意,是说仲秋之时日夜均分,所以要...

新作品#其他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3/c419926-4038781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5日15时35分46秒 不一般的《向死而生》传递爱与希望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开启了后世“乐天安命”的一脉取向。道家则既讲“重死”(《老子》第八十一章),又讲“贵生”(《吕氏春秋·仲春纪第二》),另启了后世“养生益寿”的一脉取向。尤其是《吕氏春秋·仲春纪第二》引述道家华子学派“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的说法,提出了“追生不如死”的观点,切入了珍视生命,有层级地区分和对待生死价值的哲理关键。只可惜,悠悠后世虽两脉并存,却迟滞于浅表...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0/c404030-4038646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0日11时55分20秒 清末刘师培入端方幕府风波

   ...。欲祛其弊,必自振兴国学始。 振兴国学,是居庙堂之高与处江湖之远者,都当关心的问题。刘师培三封与端方信,可以说是刘师培人生选择三个阶段的思想标杆。 刘师培在南京期间,个人的学术研究,侧重于诸子校刊。《吕氏春秋斠补》《贾子新书斠补》等成于这一时期。1909年6月,刘师培与堂姐夫林宝麟谈自己的生活情况与学术计划云:“弟频年漂泊,备尝艰险。近旅白门,暂为栖身之计。顾念先者未成,于《左疏》一书,不得不速为赓续,于...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3/c404063-4037427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3日9时40分5秒 郭嵩焘不是独醒者

   ...。 薛福成是近代著名思想家、外交家,他意识到,清朝的所有问题都归结于政府“对一套极狭隘和短视的道德问题的关注”,抓住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肯綮。见识如此高明,却离奇地转向“凡兹西学,实本东来”。 薛福成从《吕氏春秋》《淮南子》中证明中国古人懂化学、电学,从《管子》中发现中国古人已有现代职业观,从《庄子·逍遥游》中看出中国古人会用热气球……美国被比为虞夏,俄国是商周,英德是汉代,意荷西是唐宋,法国是明朝。 当时“...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2/c404063-4037337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日10时2分49秒 “无支祁”是什么意思?

   ...为玃,千岁变为蟾蜍。照这个说法,孙悟空的前途是蟾蜍。 《尔雅》的解释更靠谱,这些字的来历和猴性相关:“猱猿善援,玃父善顾。”因为猴子善顾盼,所以称为玃;因为猴子善攀援,所以称猿、猱。 为什么叫猴?据《吕氏春秋》释,因为“猴善侯(候),其字从侯,善侯,其字从侯”。《庄子》中“朝三暮四”“吴王射狙”两则寓言中的“狙”,也均指猴。狙,同样取义于猴子善伺伏。 还有,为什么是申猴?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申,猴也...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07/c442005-4035614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7日11时31分8秒 袁济喜:从传统诗文评到当代文艺评论

   ...书•艺文志•诸子略》论儒家:“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老庄对诗文的评论是以道家之道为最高标准的,韩非的诗文评是以法家之道为矩矱的,而《吕氏春秋》中的诗文评则是将融合先秦诸子思想之道作为其最高旨归。汉代扬雄在《法言•吾子》中将原道、征圣、宗经作为文学作品的最高法则规范,原道中的“道”即是儒家经学之道。而刘安《淮南子》的《原道》篇则将诗文评的思...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07/c419351-4035601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7日9时23分50秒 中华读书报十年纪事(2014.7-2024.8)

   ...青年斯大林》《不曾远离的北平——父亲侯仁之的留英生活片断》《怎样读〈文心雕龙〉》《怎样读〈春秋繁露〉》《没有人看过我流泪,因为我没有时间流泪》《怎样读〈盐铁论〉》《“相爱相杀”的梵高与高更》《怎样读〈吕氏春秋〉》《推倒“两个估计”与恢复高考》《怎样读〈韩非子〉》《怎样读〈中庸〉》《怎样读〈抱朴子〉》《亲历者说氢弹研制上海“百日会战”》《我的77级大学生活,我的业师》《吴清源:一人一生只为一事》《怎样读〈诗...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09/c404063-4033491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9日8时11分8秒 孔子的处世学问

   ...”,“见得思义”,“义然后取”。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求得富贵、摆脱贫贱都要遵循道义原则。《吕氏春秋》记载了“子贡赎人”和“子路拯溺”的故事:“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29/c442005-4033036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29日8时12分16秒 一个中国人必须记住的字

   ...说尽、势不可用尽;时运否极泰来,人生苦尽甘来;执两用中,无过无不及,守中而致和。这是治世之要诀,也是人生之秘籍。 “秉中”讲求“公正”。晋朝《傅子》曰,“夫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才能有好的制度。《吕氏春秋》曰,“公则天下平”。天下为公,万物并育生发,天地并行不悖。民为邦本,中正才是本;为政以德,“中”即是正;自强不息,强在心中;厚德载物,道在德中;讲信修睦,“中”即是诚;亲仁善邻,内有仁而外有德,德不...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28/c404018-4033017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28日10时58分14秒 古诗词里说桂花

   ...事,说陈后主为爱妃张丽华造“桂宫”于庭院,植桂一株,树下置药杵臼,并使张贵妃驯养白兔,时独步于中,谓之月宫。 桂花在华夏至少有2500年以上的栽培史。《山海经》中提到的招摇之山和皋涂之山,均多桂木。《吕氏春秋》推崇“物之美者,招摇之桂。”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是香满天下誉满乾坤的宝树。在古代,誉为仙友仙客具有高洁风雅品格的桂花树是崇高、富贵、美好、吉祥的象征。邵清甫在《桂花》诗中顶礼膜拜:“...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14/c442005-4032084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14日17时21分12秒 也谈“风马牛”

   ...卷下《书史》中也说:“风马牛事,服虔注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今人不肖子昵昵于游荡者,亦谓之‘风子’。岂此意耶?”所谓“不肖子”就是今天说的流氓阿飞。 清代训诂大师惠栋在《左传补注》更引了《吕氏春秋》高诱注(并再次引《尚书》)来说明“风马牛”之“风”乃“风合”(性交)之义:“《吕览》曰:‘乃合累牛腾马,游牝于牧。’高诱曰:‘累牛,父牛也。腾马,父马也。皆将群游从牝,于牧之野风合之。’其说与贾侍中...

新作品#其他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03/c419926-4031152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11日8时59分5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