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21 篇有关 名物研究 的页面,用时 0.115秒.

第1页  共2页

扬之水《问学记》:如烟往事忆旧人

   ...用在这里的意思,然后是整首诗的意思。面对器物,也可以像读诗那样,看它的造型、纹样、设计构思的来源,找回它在当日生活中的名称,复原它在历史场景中的样态,在名与物的对应或不对应中抉发演变线索的关键。所谓‘名物研究’,可以定义为研究与典章制度风俗习惯有关的各种器物的名称和用途。换句话说,是发现、寻找‘物’里边的故事。” 如此一来,我们作为普通读者,确实就明了了何为名物学了。那么问题接着就出现了,扬之水从孙机那里...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6/c404063-4043238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6日12时17分36秒 徐风:太湖水流进血管

   ...共享了“人道大于壶利”“命比壶大”“尚真向善”等精神内核。 从今年第四期起,我在《收获》杂志开设“江南器物”专栏。我的创作视野,又从紫砂壶扩展至“江南器物”。在江南文化沃土的背景下,我想通过田野调查、名物研究、史志爬梳、古籍钩沉、非遗检索等方法,以扎实的史料和民间资料为基础,结合具体可感的多件器物,通过翔实的史料推演,带领读者重返历史现场,再现江南劳动人民的创造能力,呈现器物长河的波澜壮阔。文中有艺,有人...

理论评论#创作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6/c404032-4034029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6日9时3分50秒 《诗歌名物百例》

   ...演变,等等,推源溯流,扼要阐发;与之对应的考古实物及图像,则与文字共同构成物象解读。自西周至清以来,历代诗笔所涉之物的样貌,已隐没于历史深处,本书为此提供了清晰、直观的解释。 全书内容取自扬之水多年的名物研究,作者梳理呈示了释解要点,甄选文物图版,定立如下入选标准——“一、辞书以及诗歌笺注未曾解释者;二、辞书及诗歌笺注之释而有误者;三、有释而无图、因之仍不得其真确者”。每一词条项下包括:词条名称(以及同一...

书汇#新作快读#S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29/c405080-4018589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29日9时56分17秒 秋风起兮白云飞,怀佳人兮不能忘

   ...的寸寸光阴。简单生活,专心治学,一切都那么充实明朗。”我觉得这段话送给扬之水老师再好不过了,因为扬之水老师就是这么过日子、这么做学问的,真的是知己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来。 刘净植:扬之水老师做古代的名物研究,又有很深的文学修养,她其实很看重自己研究的严谨性。所以很多记者的采访经常会有一些历史错误或者是常识的错误,扬老师就经常要去纠正什么的。但是晓岚从来不犯这样的错误。她自己的文学和历史修养之高,确实在媒...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114/c403994-32565555.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1月14日8时54分30秒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少年王国维

   ...狂便少年”“人间何地著疏狂”,这都是王国维曾写下的句子。他自信南宋以后词人,除一二人外没有能及他的;自信其“境界”说直达问题根本,而前人所谓“兴趣”“神韵”不过道其面目;自信其《流沙坠简》于地理、制度名物研究上的创获,即使让“一代儒宗”钱大昕来操觚研究,恐怕也不过如此而已。其自信如此,离人们所熟悉的“古鼎”“火腿”形象已经很远了。 “哲学专攻者社员王国维君”,刊于《教育世界》1906年7月第12...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331/c404064-32388558.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3月31日8时38分45秒 扬之水的《棔柿楼集》

   ...现这一类情感的作品”,“偌大一个古典文学王国,‘童趣’竟是稀有之物。一个成熟的文明,却没有为童心和用童心创作出来的童话留出足够的空间”。于是她的考证就有了空谷足音的意义。 学者罗世平认为,扬之水的名物研究,是“具体而微的近距离观察,接近微观的史学方法”,“做好这件事,必定要在文献和图像上同时用力,这一点,既是名物学的传统,又表现出现代学术的性格……除了方法,作者呈现的是鉴识名物的立场,或称之为‘名物观...

新作品#纪实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322/c404019-32380455.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3月25日8时50分43秒 在春天,打开一幅草木与生灵的画卷

   ...新的考订和诠释。 新世纪之后,人们致力于打破学科间隔,进行跨学科研究。高明乾《诗经植物释诂》《诗经动物释诂》等,即是带有鲜明理科思维的人文著作。其以生物学视角研究中华典籍的方法,不仅拓展了《诗经》名物研究的边界,而且开启了研究范式的转变。可喜的是,高明乾先生笔耕不辍,近日他与学生们联合撰写的新著《诗经动植物图说》,由中华书局出版。 考订名物 校释前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里的这一句...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311/c404030-32048696.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3月11日8时50分19秒 《诗经飞鸟》

   ...彩色绘图,画面唯美,质感细腻,比《毛诗品物图考》精美不少。最近几年,细井徇的《诗经名物图解》在国内突然红了起来,多家知名出版社为其配以相关译注,重新编排、制作后予以出版。 当代中国学者也在《诗经》名物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前几年,中华书局出版了《诗经动物释诂》,此书对《诗经》中的110多种动物作了仔细考辨。学者胡淼所著的《〈诗经〉的科学解读》则不仅解读了《诗经》中的各类动植物,还对包括天气在内的各种自...

书汇#新作快读#S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201/c405080-32018730.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2月1日8时44分34秒 《爱书来》

   ...中行《负暄三话》为其立传。1996年,扬之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师从孙机深入研究文物考古,用考古学的成果来研究文学作品,对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名物或物象有精彩的阐释,主要致力于先秦文学与古代名物研究。其代表作品有《终朝采蓝》《古诗文名物新证》《诗经名物新证》《读书十年》等。 秦 蓁,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青年学者,笔名撄宁。 目 录 写在前面的几句话 扬之水 13 整理说明 撄...

书汇#新作快读#A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312/c405062-31628470.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3月12日8时39分23秒 正仓院展的大唐遗韵

   ...大众面前亮个相,同时也达到展品曝晾的目的,算是两全其美,可谓用心良苦,令观者油然而生敬畏之心。 记得来奈良之前,名物学者扬之水先生曾嘱我去奈良时一定要看一看正仓院展。这位我一向敬重的师友是国内从事名物研究的学界权威,据她说已经连续六年专程参观正仓院展,这段经历后来被她写成了文章《与正仓院展的六次约会》,回顾她历访正仓院展的学术收获。对于门外汉的我来说,许多专业内容虽读不大懂,但是文章中有一个细节却给我...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101/c404018-31531047.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月1日9时39分58秒 文学好书榜11月榜单

   ...、读书十年 作者:杨之水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8月 定价:198.00 推荐理由: 扬之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名物研究,著有《诗经别裁》、《先秦诗文史》、《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三卷)、《棔柿楼集》(十卷)、《物色:金瓶梅读“物”记》等。 十四、多情漫作他年忆——苏曼殊传 作者:赵冠舒 出版社:花...

书汇#图书排行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1219/c404069-31514149.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12月19日15时21分29秒 《诗经》的伦理性

   ...”时期,《诗经》更被定性为“奴隶主贵族文学”,研究彻底停滞。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诗经学进入新时期,呈现出多元化、多学科、多层面、全方位的研究特点,在鉴赏、译注、诗经学史、语言研究、文化研究、名物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呈现蓬勃之势。 近年来,学界开始认识到现代诗经学文学定位研究的偏失,重新认识《诗经》厚重的道德价值。2018年,刘毓庆在《百年来诗经研究的偏失》一文中指出,20世纪《诗经...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420/c404030-31040407.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4月20日8时59分58秒 流光溢彩绘大唐

   ...盂兰变》初版于2001年,配有几幅插图,黑白单色印刷。就当时的出版条件而言,已属不易。后来,又陆续出过两个朴素的版本,配有一些文物照片。 在很长一段时间,这部小说都是沉默的,它铺陈情节的方式,它以名物研究为底色的特点,对有些读者确实构成了挑战。然而《盂兰变》还是渐渐有了知音,其中就包括一批对传统文化充满敬意和兴趣,自己“动手动脚”找材料研究名物的年轻读者——彩插珍藏版《盂兰变》的插图作者燕王WF就是其...

艺术#书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907/c419391-30278410.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9月7日8时32分37秒 唤起博物中的历史记忆

   ...着一个历史时段中的集体记忆。而由名称的产生与变化便可以触摸到日常生活史乃至社会生活史的若干发展脉络。所谓“相知”,即在定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某器某物在当日的用途与功能,亦即名与物的还原。我的理想是用名物研究建构一个新的叙事系统,此中包含着文学、历史、文物、考古等学科的打通,一面是在社会生活史的背景下对诗中“物”的推源溯流,一面是抉发“物”中折射出来的文心文事。说来定名与相知本来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有...

艺术#文博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620/c419392-30068343.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6月20日9时5分45秒 400余张文物图片的背后

扬之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多年从事名物研究,著有《先秦诗文史》、《中国古代金银首饰》(三卷)、《棔柿楼集》(十卷)等。而她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曾任《读书》杂志编辑,被誉为“京城三大才女”之一。这些年她重点从事博物馆“名物研究”,“不是在博物馆,就是在去博物馆的路上”,最近她的新书《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 “定名”与“相知”是“名物研究”的词汇,作者在“代序”中做了解...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117/c404004-29771069.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5月21日16时46分40秒 张定浩:文学与名物

1 在《棔柿楼集》卷一《诗经名物新证》的新版后记里,扬之水谈到所做名物研究工作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引用《唐子西文录》中的一则札记: 东坡赴定武,过京师,馆于城外一园子中。余时年十八,谒之。问余:“观甚书?”余云:“方读《晋书》。”卒问:“其中有甚好亭子名?”余茫然失对。始悟前辈读书用意如此。 她说,“断章取义借用这里的一点意思,则读诗读文只留意其中的‘好亭子名’,也是一种读法”。她的治学心意,具...

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409/c404033-29914637.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4月9日15时44分23秒 文化日历流行:一边“过日子”,一边品文化

   ...境。 “翻开日历的每一天,都可以和古人对望,感觉一下和今天的同或不同。古人的日子并非时时为幸福所笼罩,但不论在什么样的年代里,对平安、康乐的追求是生活之恒常,这是历史长河中永远的潜流。”进行了多年名物研究的扬之水,最感兴趣的便是古诗词中提到的种种物件,此次《古人的日子》书中所配图片“泰半来自博物馆看展的收获”。 “以诗记历,以物解诗,尽可能细节化地再现古人的日子,是我们的初衷。图、文、诗三者互释,...

新闻#文化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222/c403992-29827965.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2月22日8时25分25秒 知识型转换中的一场对话──论张爱玲文化随笔与许地山的关系

   ...既然痛谓中国没有真学术,他自然身体力行。的确,许地山视野不可谓不广,专著类《道教史》《扶箕迷信底研究》等不说的话,杂感也有很多类似《观音崇拜之由来》《猫乘》《杂术》(谈巫鬼事)这样以论文方式来写的风俗名物研究。可以看到,许地山是将这类杂感和抒情叙事散文的文体截然分开的,前者材料翔实,逻辑分明,行文客观谨严。因此,《近三百年来底中国女装》讲“髻”的部分,也是从梳髻的风俗、髻上的妆饰、髻的形式、髻的变化(晚清...

评论#作品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623/c404030-29359189.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6月23日14时32分50秒 重新发现沈从文的精神轨迹——评《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

   ...中, 一边哭着鼻子,一边做杂文物研究。在对那些运动进行评判之前,我们不应低估的倒是这个湘西人生命的韧性,以及他作为专业知识分子的风度:在创作界,他成为 中国屈指可数的几位好作家之一;而学术上,他开启的名物研究,影响深远,至今追随者甚众。中国失去了一个好的作家,但获得了一个好的学者,正所谓失之东 隅,收之桑榆;更为重要的是,杂文物研究本身就是沈从文的志趣之一,他在抗战期间就已广为涉猎。在建国后的学科划分中,...

新闻#文化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5/2015-03-24/237628.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3月24日9时26分53秒 重新发现沈从文的精神轨迹(冷川)

   ...流离中,一边哭着鼻子,一边做杂文物研究。在对那些运动进行评判之前,我们不应低估的倒是这个湘西人生命的韧性,以及他作为专业知识分子的风度:在创作界,他成为中国屈指可数的几位好作家之一;而学术上,他开启的名物研究,影响深远,至今追随者甚众。中国失去了一个好的作家,但获得了一个好的学者,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更为重要的是,杂文物研究本身就是沈从文的志趣之一,他在抗战期间就已广为涉猎。在建国后的学科划分中,选...

评论#精彩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wxpl/2015/2015-03-24/237627.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3月24日9时26分4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