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种死法。”一口一茶一苦心,一雨一室一素裟,亦真亦假。沈卫威在《档案里的周作人与汪精卫》文中对周作人关于附逆的文学谎言进行揭露,以切实史料将“落水”后的周作人的实际收入和行为大白天下,是可信可靠的史识文章。齐晓红《“现实的葛藤”——以 20 世纪 30 年代“莎士比亚化”的译介为中心》重申“莎士比亚化”和“现实主义”在中国革命与现代性道路上的文学意涵,并分析其政治、哲学与实践性,富有启发。作者指出...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30/c404057-4047204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5月1日0时37分29秒 重视电影文学,重构历史经纬...题,介绍了蔡楚生、夏衍、钟惦棐、张骏祥在电影文学研究上的成就和观点,这就增加了这本电影文学史的书写深度和维度。 最后想特别提及这本论著的文字,及其背后体现出的作者的治史态度。个人治史,总是难免有个人的史识,或者说体现的就是个人的史识,甚至治史者的个人情感介入也是难免的,《史记》中就常有“太史公曰”的个人感慨。但史书常常要将百年浓缩于一册,最需要文字精练,切忌啰嗦。历史要想说服人,也需要保持客观中立,力...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5/c404004-4046786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5日8时25分34秒 “史论型”与“星座图”——另两种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可能及思考...要对不同形态的文学理论体系、主张和观点做出新的阐释,从中发现原创性文学思想并以新颖话语进行表述;同时从多层面开掘与论析文学理论形态同文学运动形态和创作形态之间充满张力的关系,发现前人未发现的新规律、新史识,获得前人未获得的思想意识、美学意识和人文意识”(8)。这对我们如何构建“史论型”文学史,无疑是有所启迪的,至少为我们打开了思路,提供了具体的参照。 倘要举例,最典型也较接近朱德发要求的,大概要数王瑶...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7/c404033-4046250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22时19分26秒 鲁迅与顶头上司夏曾佑...学者看到了这本书的局限性,但结合当时的社会大环境,那个时间段内中国人自己编写的通史类的史书并不多,同时还要兼顾实用性的更是凤毛麟角。关于这本书,学者李洪岩在2006年发表的《夏曾佑传略》中谈到:“夏氏史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乃是历史阶段性思想。他宏观地把握历史发展脉搏的能力之强,历史抽象力之高,让人惊叹。……他所运用的上古、中古、近古模式,也突破了传统史学完全依照王朝体系来划分历史的框格。夏氏能够把历史...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5/c404063-4046020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5日9时36分42秒 “编辑是文学佳作的催生者”...能够以个体的视角来观察和记录一个领域的三十多年历史,殊为不易。 如果作者没有经历若干标志性事件,没有接触若干代表性人物,没有聚焦若干共同性话题,就只会留下一堆经验的“边角余料”,难以形成有价值的史实和史识。《书事余墨》里的文字,绝大多数是作者在不同时期写就的,是他不自觉地扮演“检场”角色所集纳的“第一手”材料,而不是受“后视镜效应”影响而重叙的选择性记忆,因此给人以相对客观、相对真实、相对鲜活的历史感...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3/c404030-4045873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4日9时12分51秒 故典新知、肉身成圣与形而上的经纬——评包慧怡组诗《生育简史》...按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权威分析,国王做此决定的理由有三:维护其本人及斯巴达集体的荣耀;信奉自己不死则城邦毁灭的神示、预言;不愿其他希腊军士因意见分歧而不快,亦为后来的战斗保存实力。6在这影响深远的史实与史识里,既有逼仄的关隘、滋养人的温泉,又有不容置疑的英名、归于宿命的牺牲、但求团结的决定;正同初次泌乳的形态、状貌,以及背后的集体无意识、为婴孩计非如此不可的抉择、可能的人事纷争和顾全大局悉数对应。然而,...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8/c404030-4045549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9日9时0分7秒 梁启超、钱穆两位大家为何出书同名...为著作的雏形,才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付梓,距梁启超同名著作面世已相去十几年。钱穆写这本书的出发点,还是在于不认同梁启超书中的一些见解,并以“史家三长”之标准,评价年长自己22岁的梁启超有史才、缺史学,更乏史识。至于与梁著同名,恐有当仁不让之意。这让我想起当年北大的讲坛,钱穆和胡适等人因学术观点相左而各执一说、打擂台般的讲课方式一样,皆可观照当年活跃的学术气氛。钱穆叫板梁启超,不正印证后者的学术不因身谢而道...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1/c404063-4044346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1日8时1分24秒 穿越历史的精神追寻...阐述,如果没有这项工作,历史本身的知识链,历史的认知,历史的叙述就难以最终实现,我们的研究就难以最终达成某种学术共识。那么科学的历史化方法,我觉得应该不仅限于客观材料的搜集,更重要的是“基于史实的一种史识”。罗素大概说过这样一段话,即历史的材料是那样繁多,彻底复原是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的,所以对于材料的甄选就至为重要。这提醒我们,历史化最终不是湮没在历史现场,湮没在碎片化的“知识”当中——并不是所有的知...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1/c405057-4043653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3日8时0分56秒 百年前烟火漫卷,南迁路家国情怀...述一个家族文物南迁的悲欢故事,于烟火漫卷的民间立场展现近代中国的宏大叙事。这既是一部守护文物的文明史和心灵史,也是一首磅礴大气的史诗乐章,还是献礼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的最好礼物。 ◎ 万里征程,融史识于诗意 长篇小说的首句,往往提纲挈领决定故事的命运走向。《国宝》开篇写道:“不管过去了多少年,梅遇影依然清楚地记得,丈夫那文松在薄雾中走出家门的那一天,是民国二十二年,公元一九三三年二月九日。”此句“...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0/c404030-4043546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0日9时17分47秒 新乡土写作与“五四”新文化传统的赓续与弘扬...际贡献的各类人物,不管这类人物曾经的政治倾向如何,这种盲点的消除,我认为可以成为新乡土写作弘扬传统、拓宽视域的一个重要路径,也正是在这个方面可以显示出新乡土写作在当今乡土振兴运动中应该具有的思想气度和史识格局。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乡土文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就是书写山乡巨变。柳青的《创业史》与周立波的《山乡巨变》,一南一北,都是写乡村土地所有权之变以及生产组织形式之变,和这种变更对农民的思...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6/c404030-4043223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6日9时25分0秒 文学研究要坚持“史识”与“文心”...必不可少。《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方法》以洞察的目光展开了有关问题与方法的新讨论,传递给青年学子的不仅是研究经验,更是兼有“史识”与“文心”的治学态度。应当说,不论是文学研究,还是“研究之研究”,都要做到“史识”与“文心”兼顾,既要抓住历史的碎片和附近的生活,也要看见别样的人生和无穷的远方,既要有沉入“故纸堆”中的韧劲,也要有随文字而动的轻盈,如此方能为文学、为问题、为中国“发声”。 (作者系中山大学中文系...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1/c404030-4037987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1日9时21分42秒 子张:钱谷融先生书简及其他...影”的专栏,介绍中文专业的学术大家。我负责编的开始几期就先后介绍了华东师大钱谷融教授、北京大学严家炎教授和已故北京师大李长之教授。 介绍钱谷融教授的这期“学人侧影”专栏,就用上了钱先生随信附来的那篇《史识与史德》,另有一篇我写的访问记《华师二村访钱谷融先生》。刊物印出后,我即寄给钱先生一册,这时已是第二年新学期开始之际,距离我上一年拜访老人家已近一年了。 很快就又收到钱先生复信,而且这次复信的用语、措...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0/c404063-4037879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0日8时19分44秒 从目录编撰、文献整理到小说史撰写...力投向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其笔力穿透现实政治的表层,而直指专制制度下的人性与人的灵魂,从而“实现了小说从讲故事到写心灵的历史性转变”。小说史的任务,是对古代作家、作品作出恰当的评价。这不仅体现了撰写者的史识,也反映了其评价立场、审美观念等。好的小说史,倾注着撰写者的情感与心血,虽曰史而又表现出鲜明的个性,《中国小说发展史》即如此,这从对小说作品充满睿智与温情的阐释可见一斑。如称:“《聊斋志异》绝无纱帽气...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2/c442005-4037338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日10时3分28秒 沈建中:学路烟云散记...文章中,我们便只见到两个孤独的学者的背影”,并影印“青年时代的吴宓与陈寅恪”;文末感慨“再读《吴宓与陈寅恪》一书时,我便在这字里行间读到了三个沉重的大字:‘殉道者’”,观读良久,体会一种博学深思与深刻史识相融合的画面感,大感振奋,立马打电话到北京,请该刊吴彬君帮助介绍“为清华大学葛兆光老教授拍摄肖像”,她哈哈大笑:你不是都拍古稀老辈吗,葛兆光才四十出头呀。如今想来,不觉可笑。 接着就是《最是文人不自由...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0/c404063-4036532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1日8时41分40秒 谢六逸的新闻人生...本上没有的知识,极大地充实丰富了教学内容。经过几年的发展,复旦大学新闻系办得风生水起远近闻名,与北大新闻系并称为南北双璧的“喻亮”。 在教学过程中,他编订的新闻学系课程及配置标准,尤其是“史德、史才、史识”的“三史”原则,被当时各个大学的新闻系列为准绳和嚆矢。 谢六逸在教学中严格认真,但对学生却十分关爱且支持他们的进步活动。学生杜绍文家境贫寒一度交不起学费,为了不让他失学,谢六逸破例让他担任助教,资助...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08/c404063-4035702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8日11时42分47秒 87岁樊树志推出《重写晚明史》...樊树志教授,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历史学家。他早年致力于明清社会史研究、江南市镇研究,领一时风气之先。20世纪90年代以来,转向晚明史研究,主张在全球史的视野下探讨中国历史变迁。樊树志的历史书写具有严谨史识、畅达笔触,备受赞誉。《晚明大变局》是学术出版中少见的“畅销书”。《晚明史(1573—1644年)》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明清江南市镇探微》首开江南研究的先河,已成为明清江南社会经济史必读的经典...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08/c403994-4035668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8日8时36分18秒 丽娃河畔的老先生们...世界近现代史和西方思想史教授。我们接触到的王老师四十多岁五十不到,正是学者精力最充沛的时期。 束世澂先生是我内人的舅公柳诒徵先生的学生,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史地部,据说王伯沆、柳翼谋二先生的史才、史识与史德对他影响颇大,从而确立了研究中国古史的志向。他学贯中西,表达能力却一般,上课黑板板书比较多,印象中有点口吃。当时他和戴家祥老师的课,考试分口试和笔试(当时学习苏联,五分记分)。考试时学生到一个小...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5/c404063-4033930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5日8时21分34秒 《璩家花园》:写尽三代人悲欣交集的时代记忆...正大历史的偏见,更是从边缘发现中心的空白。他掠过璩家花园的历史辉煌,讲述边缘地带的小人物命运。全书十二章,也是以十二个年份荡开去写前后时期的故事。叙述像一渠活水在中心和边缘之间流动,足见叶兆言不一般的史识和史见”。中国作协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梁鸿鹰则关注到小说结构的“聚合与发散”:“从璩家花园到周围的藏书楼、祖宗阁、服装厂;从天井牵扯出阿四,从李择佳引出费教授;这代人的故事意犹未尽的时候,上代人的...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30/c403994-4033196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30日17时52分32秒 散文本质的探寻与阐释——再论中国散文研究的新路向...系,却因“文化散文”“新散文”在创作实践过程中的走向逐渐偏颇而成为重要的讨论议题。“文化散文”模式化的最大弊病就是陷入了历史的圈套与逻辑当中,失去创作主体的个性。对此,谢有顺评价道:“在最需要作家发表史识,最需要作家表现出人性的洞察力的时候,作家的身影却淹没在历史那阔大的阴影里。”[35]而“新散文”作家主张倡导自由的写作状态,倡导用无比开放的结构形式记录个人的心灵轨迹,最强调的就是散文的个性。祝勇指...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24/c404030-4032699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24日10时12分13秒 光芒乍现的瞬间,温柔而幸福...,他将全部精力转移到《中国小说发展史》的写作上。 这部著作消耗了父亲最后的生命。他将生命的触觉放置于他的研究对象之上,并在历史的进程中准确定位其在小说史上的位置。他强调小说史性质是史,自然蕴含编写者的史识,这一点知易行难。小说史不应该仅仅是小说家和小说作品的编年,它应该是立体、动态地描叙小说发展的历史过程。想要揭示这种关系很不容易,应尽力避免在抽象的历史背景下谈论小说,力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呈现小说的...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24/c404063-4032659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24日7时49分4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