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798 篇有关 叙述模式 的页面,用时 0.205秒.

第1页  共40页

为文做人的底色

   ...能够。《陆游:岸上的鱼》能够。《向天而歌》能够。还有《大唐一只孔雀飞》,《李清照:欲语泪先流》同样能够。从《目光》的黎庶昌以后,卫东先生写了一系列历史人物,这些篇幅均在万字以上的散文,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叙述模式:广阔、博大、深邃、隽永,欣闻这些散文以《在历史的岸边遥望》为书名,已由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对于喜欢他的读者实在是一份丰厚的馈赠。我觉得,“历史人物散文”的定义其实并不足以涵盖卫东先生这一类文字的所有...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2/c404018-4046539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5日9时20分9秒 运动的文学与文化——重思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一种路径

一 众所周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一个获得规范性意义的叙述模式,是以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为基础发展出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叙述范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重写文学史”潮流的影响下,新的叙述模式逐渐出现。新模式各家提法或有不一,但大的核心范畴可归结为“现代化”或“现代性”。它们的共同点是用传统走向现代这一方向性轴线,取代了以革命为终点的叙述方向,来重新组织和描述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并展开对文学作品的评价。 在...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7/c419351-4046250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22时15分31秒 欧阳月姣:日常生活与文学诗性之间

   ...种明显的从“同情”到“共情”的变化。如以曹征路的《那儿》为代表,绝大多数作家书写的现实主义小说,选择以充分典型化的基层人物形象和高度象征化的苦难叙事,控诉不公不义之事。如批评者所言,这是“文人文学”的叙述模式——“情感逻辑上不外忧叹和同情,道德姿态难脱知识者的自我优越感”。素人写作没有文人和大众的二分法,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没有“自我优越感”的余裕,只是尽力地在书写实践中理解生活和自己,或许反而能够在文学...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7/c419351-4046211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9时25分29秒 《长乐未央》:以人物命运 呈现山乡巨变

   ...以“新时代山乡巨变”为题材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讲述了福州市长乐区在40年间发生的沧海桑田,触摸民族复兴的脉搏。掩卷之余,弥漫的沧桑渐渐融化成缱绻的苍茫。该书最大的特色是以人物命运呈现山乡巨变,突破常规叙述模式,进行了新的有效尝试。 固然,山乡巨变题材离不开时代、事件,在表现落后与进步、衰竭与振兴的现实冲突时,要以具体而微的事件予以呈现,事件要立于新时代新征程来设计、把握和处理。但是,长篇小说的核心使命是塑...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5/c404030-4044657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5日21时50分22秒 昆剧百年的生生之思

   ...刻反思,认为昆剧演员之所以不同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所倡导的“进入角色”“演人物”,既与演员以童子功练就的极其繁难艰奥的行当程式“中介”来间离的角色表演有关,也与昆剧“曲牌”格范填词的非话剧式剧作叙述模式密切相关。“传”字辈并非不特别讲究唱,当年他们是以“堂名”“清曲”奠定了演唱的坚实基础,而这恰恰是当代昆曲传承急需弥补的薄弱环节。“传”字辈的成才率是很高的,这与昆剧传习所既善于发掘人才,也乐于因材施...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4/c404004-4044496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4日8时20分25秒 陆春吾《下神》:那可能是一个普通人全部的人生

   ...中短篇网络小说蔚成大观,促进网络文学突破了超长篇类型小说的局限,进一步拓展了网络文学的题材和文体边界,丰富了网络文学的文本生态。陆春吾的《下神》一方面以多线叙述手段改变了网络文学之前过于注重爽感的单线叙述模式,另一方面通过写作关注和介入社会问题,显示出网络文学更为明确的社会关切,是网络文学主流化、精品化的有力证明。 与会专家认为,《下神》是一部具有女性视角的优秀悬疑网络文学作品,融合了女性题材、复仇、悬疑...

网络文学#动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9/c404023-4044200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9日9时9分4秒 穿越历史的精神追寻

   ...从上古一直到当代的粗线条的描述,关于“文学中的爱情主题”有一个总的梳理,一个史的描述线索,这也算是一种学术训练。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我还采用了当时最为新潮的“原型理论”归纳了“才子佳人”“仙女凡夫”等“叙述模式”,获得了一些师友的赞赏。后来我又参加了朱先生主持的《中国山水诗论稿》的撰写,也是一种类型文学史的写作。在九十年代中期,我还参与了一个集体编写的项目,是由高教出版社出版的《新时期文学》,我承担了其中关...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1/c405057-4043653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3日8时0分56秒 数字现代性:中国新媒介文论话语范式

   ...体(包括“拟主体”、行动者)时代已经到来。数字人文主义的理想指向是人类主体在与其他行动者的和谐互动、多元共生境况中追求美好生活,而新媒介文论话语则担负着建构这种价值观的具体任务。 四 数字化“星丛”的叙述模式 相对于现代性文论话语范式中的宏大叙事和建设性后现代性文论话语范式中的小叙事、边缘叙事、地方叙事等,中国新媒介文论话语范式中的叙述模式可称为数字化“星丛”叙述。 中国现代性文论话语倾向于建构一个以基本...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1/c419351-4043636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2日9时26分1秒 内在性、地方性与超越性并置的先锋写作

   ...的同时,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与会专家通过与现当代文学史中同类型作家作品的对读,探索了小说中的先锋叙事,讨论了其独特的视角切换、语言风格、结构安排、听觉叙事和意象运用等形式技巧。 《人间信》突破了单一的叙述模式,使用了多重人称交叉变换的叙述模式,促成了视角的反复流动。而且,作者在行文过程中不断变换叙述的腔调、语调和语速,甚至是语言风格,在某些片段还有意识地进行限制性表达,制造了极具矛盾性和张力感的叙述效果。...

专题#专题#行进的风景——《人间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6/c459999-4043217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6日8时57分53秒 “听—讲故事”叙述与“十七年”短篇小说的形式意蕴

   ...杰下属小金也参与了讲故事,构成了一个四个叙述人、三个叙述层级,第三级又有两个平行层级的“超级叙述”文本。 在“十七年”这个文学形态整体上不算丰盈的时期内,如此多的作家作品近乎一致地采取了“听—讲故事”叙述模式是耐人寻味的。陈平原说,“某种小说叙事模式在此时此地的诞生,必然有其相适应的心理背景与文化背景”。“听—讲故事”叙述的技巧性套层结构与需要更多艺术技巧的短篇小说相契合,不但有着文体篇幅原因(“十七年”...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3/c404030-4042963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4日9时19分43秒 “轻”与“重”之间:乔叶小说创作的“轻盈化”书写及调性

   ...事视角和立意。 可见,无论是边缘群体叙事中对现实苦难的个体化内因的找寻,还是直面婚外恋情中女性真实的内心意识与情感欲求,抑或是剑走偏锋式地抒发与颂扬淳朴的人性人情之美,乔叶在小说创作中都没有顺延既往的叙述模式与艺术调性,没有采取宏大的叙事向度,而是侧重于个体化的心理探索、感性化的情感体验与真实人性的展现等“轻巧”化的叙事立意架构文本书写现实。 二 举“重”若“轻”的书写策略 有论者在阐释李浩小说创作时指出...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3/c404030-4041793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3日9时48分59秒 张光芒:论新时代长篇小说的传统文化书写

   ...运的共同负载下,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敞开”与“言说”。由此,对于物质生产活动及其实践产物的审美关注,不仅丰富了文学的书写对象、开拓了文学审美领域,还打开了重构历史现场的新通道,改革了以往“重道轻器”的叙述模式,从根本上拓展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传统物”叙事话语背后承载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究其根本而言,这些小说中对于传统器物的赞美并非仅仅是停留在话语表面的语言拜物,而是通过叙写器物之美来感叹技艺之...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31/c404030-4039312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31日11时56分48秒 “重读”作为方法:再论赵树理文学研究

   ...小腿疼”、“吃不饱”,这些可怜的农村妇女形象,即使用丑化的白粉涂在她们脸上,仍然挡不住读者对她们真正遭遇的同情。[28] 和董之林的看法相似,这种基于“民间化”立场的文学史观颠覆了曾经占据主流的文学史叙述模式,对我们重新解读赵树理不无启发。 除了上述的“重写文学史”,还有以“历史化”为标尺的赵树理重读方法。“历史化”是19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重要理论方法,它延续中国文学批评“知人论世”的传统,注...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8/c404064-4039130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8日9时16分41秒 文学研究要坚持“史识”与“文心”

   ...的介绍,让读者宛若从文学研究史的视角回看中国近几十年的变迁史。 也正是以历史的目光回看学术脉络,人们才能对不同学者的关怀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更为关键的是,不同研究方法在本书中被“还原”为一个个不同的历史叙述模式。各学者站在何种立场、向何种群体叙述中国现当代文学,即不同学者如何描摹他们关于当代文学的“剧本”,是本书关注的重点。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拥有更深一层的历史目光,那就是尽量去“看见”不同群体与不同观点,...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1/c404030-4037987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1日9时21分42秒 穿越历史梦境的心灵探险与奇幻书写

   ...到各处“观事”,担任巡督,视察了解军情、民生。他试图营救雕版师“五微子”、革命党人“铁嘴”、舒府奶娘及逃离魔窟的过程,也是生死时速,惊心动魄。作为笼罩全书的一个核心关键词——“历险”,不仅提供了便捷的叙述模式,搭建了现成的叙述框架,而且构筑了小说内容本身。 最古老最经典的历险叙事模式莫过于荷马史诗《奥德赛》。舒莞屏经行的沿海半岛地理空间,经受的种种磨难和考验,一些“情节运动”,可以在神话里找到大概的对应。...

专题#专题#行进的风景——《去老万玉家》#相关阅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9/c459801-4037850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9日14时23分55秒 发掘影视艺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或者说是一种手段。而第四代及之后的导演则在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电影的写意功能,丰富意境营造的表现手法。有些导演将意境营造作为主体来进行实践,甚至将戏剧性叙事作为完成意境营造的手段,突破了前三代导演的叙述模式。 作为最能体现意境营造价值和写意风格的中国电影第四代导演,其作品中所指系统大都超越了“能指”——影像本身,这便是其写意性的体现,也是其意境营造的主要方面,更是其文学价值的主要体现。如在吴贻弓执导的影...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6/c404004-4037689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6日10时8分39秒 作为方法的创意写作: 融媒体视域下的当代文学研究转型

   ...质书籍和经典文学作品,而是考虑社会、科技、文化等多种因素,关注跨文体、跨媒介、跨领域作品,如游戏文学、剧本杀、赛博格文学等,从而展现文学在不同文化和技术背景下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就结构体例来说,文学史的叙述模式将会变得更为多元。在创意写作形式不断涌现,特别是文创IP成为文化热点之后,文学史的编纂者不仅要关注传统的文体分类和线性时间轴,还要考察当前的媒介形式、受众群体以及文化影响。伴随着新媒介和数字技术的兴起...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5/c404033-4037600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5日10时5分5秒 跨界与融合——刘醒龙《听漏》的叙事探索

   ...是一篇“五四”时期女性主义文学的宣言,它展现了女性开始以独立的情感体验来支配自己。这种情感体验所包含的传统与现代、情感与理智的冲突,通过“三角恋”的叙述,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听漏》在构筑“三角恋”的叙述模式的时候,采取了非常有意思的方式。我们可以注意到,《听漏》所构筑的“三角恋”按照时间线索来划分的话,主要有两组得到比较充分的展开。一组是秋风、小玉和马跃之之间。一组是万乙、王蕊和他们的恋爱对象之间。这两...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6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2/c458529-4037366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日16时38分59秒 作为精神史的《中国新文学史稿》

   ...会背景;第二编则名为:从“五卅”到“九一八”的文艺思潮之社会背景;第三编名为:从“九一八”到“八一三”的文艺思潮。都是以历史的“节点”“事件”来进行分期、概括的。这正是所谓“发展史”的一个典型模式,在叙述模式上套用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对社会发展阶段的描述模式,即一种阶段论。“从……到……”则是其形式上的表现。 《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的绪论,并不仅仅是为了对正文进行概括,更多的是为了提供一份理论说明。“...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6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2/c458529-4037363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日16时7分35秒 “女性成长与浪漫重启——网络文学中的‘她世界’”交流活动在京举行

   ...。” 高寒凝谈到,在《罗曼蒂克2.0:“女性向”网络文化中的亲密关系》中,她以概念史为研究路径,论证“女性向”网络文化中的亲密关系表现为“罗曼蒂克2.0”的特征。与“罗曼蒂克1.0”注重浪漫爱情本体的叙述模式不同,“罗曼蒂克2.0”的核心在于爱情故事中含有“角色配对”的前置动作。“虚拟性性征”是“罗曼蒂克2.0”的基本属性,具体表现在“角色配对”的主体并非自然人,而是“虚拟实在”或“虚拟化身”。 张莉认为...

网络文学#动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6/c404023-4036971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6日17时24分4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