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3125 篇有关 历史语境 的页面,用时 0.155秒.

第1页  共157页

如何认领90年代——兼及思考的视角和方法

   ...代媒体开始进入并逐渐覆盖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在90年代以前,电影是最具有大众传播能力的现代媒介,即使在不具备电影院放映的情况下,有关部门也会通过流动放映队的形式将电影输送到中国的各个角落。电影在中国当代历史语境中被高度意识形态化,与小说一起发挥着“宣传”“教化”的作用。电视当然也具有这样的意识形态功能,但是因为观看形式的不同,这两种媒介有着微妙的区别。电影的观看往往是集体式的,一群人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8/c404030-4047031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23时34分18秒 “现实的葛藤”——以 20 世纪 30 年代“莎士比亚化”的译介为中心

   ...中也已经提到。15本文无意梳理“现实主义”这一个词语流转的整个过程。不过,“现实主义”的译法虽算不上是瞿秋白首创,但是与之前相对单纯地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或创作方法的介绍而言,在20世纪30年代纷纭复杂的历史语境中,瞿秋白译出的“现实主义”或因其明显的现实针对性和引发的广泛讨论而慢慢确定下来,一直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出现,它与中国革命现实的激荡碰撞,更是激发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新活力。 二、“莎士...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8/c404063-4047015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17时41分59秒 跨文化阐释学的空间性及其研究范式

   ...与方法》(Truth and Method, 1960)中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并提出“视域融合”(fusion of horizons)的概念,认为人类的理解行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接受者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语境会与文本的原始语境相互作用,从而生成新的意义。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时期该理论框架的研究范围主要局限于单一文化内部的文本解读。 到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随着后殖民理论和全球化研究的兴起,跨文化阐释学...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5/c404030-4046833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5日15时7分55秒 《罗马尼亚诗选》分享会在绍兴举行:跨越语言的诗歌对话

   ...了与译者的合作过程,以及打磨文本带来的独特阅读体验。作为80后,她在编辑丛书的过程中首次领略到东欧文学的整体水准,尤其是罗马尼亚诗歌,不仅在文学性与思想性上不逊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大国,更因与中国相似的历史语境而令读者产生奇妙的共鸣。 在诗歌朗诵环节,影像诗人夏天、高兴和来自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的同学们朗诵了《一匹年轻的马》《追忆》《今天,我们告别》等十余首罗马尼亚诗歌,让现场读者感受到了罗马尼亚诗歌...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5/c404090-4046823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5日11时23分16秒 家族小说的现代转型与现代长篇小说的发生

   ...上的松散与否能否作为衡量长篇小说的重要标准?现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与传统长篇小说有无内在关联?若想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把中国传统长篇小说放在特定语境下加以考察。即是说,传统长篇小说的发生、发展是与特定的历史语境紧密关联的,现代长篇小说的发生和传统长篇小说的新变,也应置于晚清民初的特定语境中加以把握。那是一个新旧杂呈的时代,是一个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皆发生巨变的时代,也是旧的生产关系遭遇危机和新的生产方式暗自增...

理论评论#创作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4/c404032-4046763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4日23时24分51秒 AI时代的阅读——当今时代呼唤文学的思想实验和人文认知

   ...智力机器?对此,我深表怀疑。即便这样的奇迹真的发生,它也将成为一种冷峻的反讽——机器超越人类,并非凭借洞察力,而是依靠纯粹的计算模拟。 卓越的文学不仅关乎词汇的积累或算法的精巧演绎,更根植于人类经验、历史语境与存在探问的交会——这些元素无法仅凭数据收集或模式复现而获取。它们源自开放社会中生命的挣扎、文化的传承与自由精神的求索,而非电路的冷漠输出。 陈词滥调的主题与肤浅、平庸或乏味的作品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4/c404090-4046719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4日9时15分55秒 张力与舒缓张力——“中文创意写作”高校教学实践举隅与思考

   ...写作”也因二战后服务于退役军人的政策红利得以流行普及,而“爱荷华写作计划”则使得这一学科名满天下。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内被黄平追溯至西南联大时期的“中文系不培养作家”的传统,黄平爬梳材料,强调“要理解其历史语境”,也依循时间线索清理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杨晦(1950-1966年在任)对这一说法的多次强调。黄平随后通过相关课程设置的材料指出北大中文系“一方面提出‘中文系不培养作家’,一方面写作课受到如此空前绝后...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2/c404030-4046582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3日10时15分23秒 从莎士比亚作品中读懂英国历史

   ...化心理出发,观照包括哲学、美学、文艺理论、手抄本、捕鱼、地图、印刷、航运等层面中的文学意象,以其具体、此在的历史再现文学叙事,显示出严谨的历史态度和深刻的文学思辨特征。换言之,通过多元纷繁的历史环境、历史语境、文本叙事和隐喻,追求莎学研究的现代性阐发。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3/c404092-4046632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3日9时11分49秒 泛娱乐时代的“青年写作”

   ...以讽刺和嘲弄面对我们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即使从后现代的角度来看,搞笑可以被解释为一种对经典和有价值的事物的解构和嘲笑,但这不能掩盖文学艺术在这个时代衰落的事实。 肖千超:是的,上个世纪90年代,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当时的部分青年作家意识到了文化、精神、秩序层面出现了问题,个体经验与社会语境发生断裂,这部分作家率先从既有的文学秩序中断裂开,提出了他们的主张。但这一现象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马原:你说的应该是以韩...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2/c405057-4046569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3日8时13分13秒 文艺青年、“80后”写作与“自我”的历史动能——周嘉宁小说论

   ...,文艺青年群体的活跃期,恰恰是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产物。进一步说,回顾整个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文学/文艺青年在文学叙述里的浮现、隐退、重返历史舞台的时刻,往往呼应着不同时期主导的精神氛围的变化,考辨这些历史语境也就格外重要。 熟悉周嘉宁的读者,不难从近作里识出她的亲身经历:一些精神图腾般的文艺符码,从出道至今,反复闪现在她笔下,如同作家与读者间的暗号。最具代表性的有村上春树的小说、平克·弗洛伊德乐队、匡威帆...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7/c404030-4046250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22时26分27秒 欧阳月姣:日常生活与文学诗性之间

   ...众化’的含义不仅是知识分子影响大众的过程,同时也是知识分子自身在大众中间改变和生成的过程”。 在特定历史条件和语文教育水平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文艺大众化”命题,伴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和解放区建设的新的历史语境,得到进一步强化。当工农兵已经成为抗战的主体,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也就把“大众化”的含义明确界定为“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瞿秋白的思路在此时得到...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7/c419351-4046211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9时25分29秒 她们如何讲述?

   ...界,建构霍米·巴巴所称的“阈限性共同体”。在生态书写领域,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对生育主题的隐喻性探讨,厄休拉·勒古恩借助性别模糊的文明设定,将人类共同体的认知拓展至自然生态维度。这些文学实践既反映了特定历史语境中的社会结构特征,也通过艺术想象呈现出突破传统框架的叙事可能,在个体命运与群体关系的辩证中开拓了一种超越二元对立的新型关系网络。 近日,第三届全国外国文学研究“眉湖论坛”暨第二届外国女性文学全国学术研...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9/c404090-4045625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9日9时23分46秒 在从普及到提高中发展新大众文艺

   ...的消费者、接受者和鉴赏者。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在新大众文艺中,人民大众正是新历史语境中的“剧中人”和“剧作者”。而新大众文艺的主体之变是和新媒介的本体化深度融合的。新兴数字媒介的普及和发展已经由单纯的文艺载体与传播工具逐渐转变为文艺创作与生产的本体性因素之一,它不仅决定着文艺的传播形...

专题#专题#新大众文艺#理论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7/c459823-4045495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7日16时9分57秒 同时有两本传记出版,这位诗人为什么值得如此纪念?

   ...的总和(76首)。该诗集精选了穆旦前三本诗集中的关键篇什,并沿用前三本诗集的名字作为新诗集中的专辑名,而未曾收录的诗,则归纳到第四辑“苦果”中。易彬认为,在1940年代末的关键时期,“对于一位身陷具体历史语境之中的写作者而言,历史的压力往往是难以挣脱的:穆旦对于写作的反复修改,也可说是个人与历史时代的复杂关系的外化”。 之于穆旦,语言是最敏锐的传感器,它们总能于第一时间嗅到历史的低气压,并在这低气压中形变...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7/c404064-4045458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7日8时50分35秒 《丰泰庵》的叙事探索与女性视角

   ...加强了小说叙事的可能性,这是作者勇于进行小说叙事探索的物化结晶,无论从那个角度讲都应该予以肯定。我们常说,用中国的方法讲好中国的故事,《丰泰庵》为我们创造出一个值得分析与研究的范例 。 二 细致入微的历史语境 语境最早由波兰的人类学家 B.马林诺夫斯基在1923年提出。他把语境分为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两类。这样,语境就包括了两种因素,即: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非语言因素是指语言之外的社会环境,比如:时间、空...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3/c404030-4045320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日14时45分15秒 英美广播现代主义研究的兴起

   ...旨仍然以现代主义文学为中心展开,始终关注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道德功用和伦理角色,新媒介激发的文学形式和美学风格创新,以及战争时期文学与大众社会、政治宣传的复杂纠葛。他们的研究依然建基于扎实的文本细读和对历史语境的批判剖析,并没有让文学研究沦为时髦社科理论的“殖民地”。然而时过境迁,如今学者们对现代主义“文本”的理解早已不再局限于乔伊斯、伍尔夫、艾略特和庞德等经典作家的作品,而是扩展到了广播录音、广播稿、广播...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1/c404090-4045103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日8时20分55秒 尼科洛西:中国音乐是我发现的新世界

   ...,很难想象这是尼科洛西第一次演奏这支曲子。他在演出开始前不久才了解到,这首流传于中国河北地区的民歌如何在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关键时期被改写成一首鼓舞人心的歌曲。他不能在短时间里想象和再现这支歌曲诞生的历史语境,但是在他的演奏中,西西里的天空和中国华北的天空是相通的,同一片蓝天下的人们对和平年代与美好生活的赞美,也是相通的。 尼科洛西感慨,作为钢琴演奏家和音乐史研究者,他和中国音乐的相遇有些迟了。他形容,这...

艺术#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31/c404003-4045020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31日8时42分5秒 唐宋文学中的“梦”

   ...,常常将梦中与现实的时间进行对比,从而突出梦中时间的重要,体现其对现实时间的超越。 在唐宋文言复生故事的梦境迷宫中,能够触摸到一个时代的精神体温。理想性、批判性、超越性三重美学特征的交织,既构成了特定历史语境的文学镜像,也彰显着中国文人的精神追求。当古元之徘徊在和神国的余韵中,当薛伟凝视着钓钩上的自己,当卢弁站在时空交错的节点上,这些文学梦境超越个体生命的悲欢,成为民族集体记忆中的文化原型。 (作者:张明...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8/c442005-4044900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8日12时2分41秒 “诉苦”叙事与三十年代左翼戏剧的情感政治

   ...代末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坚持的是超民族国家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度“怕谈民族两字,怕落进国民党民族主义的圈套中去”。[14]直到九一八事变引爆空前的民族危机,党内重新调整政策。结合以上历史语境,重新审视左翼戏剧“诉苦”情感动员机制对民族主义话语的涵纳,蕴藏了与国民党的文化保守主义立场相竞的决心。比如《扬子江的暴风雨》(田汉)的开场,工人于子林向观众交代自己的苦出身——父亲在万县惨案中为英国...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8/c404057-4044899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8日12时0分59秒 多元性、地方感与语言融合:关于《欧阳黔森诗选》

   ...”的反应也同样辛酸得锥心;而队友们没有办法说出口的安慰(埋在沟里的断腿就是勋章),在这样具体的场景中,无疑因“响亮话语的沉默形式”而激发出了巨大的情感张力。而在《勘探队员之歌》里,与政治运动相关的特定历史语境、与受压迫个体的理想主义情怀,在死亡和死亡痕迹的湮灭中,共振出了意味深长的震颤效果。之所以觉得这些诗作较好,我想,是因为这些诗作里面总有或大或小的“磕绊”乃至“悖论”存在——它们不是那么“理所应当”,...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5/c404030-4044658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5日21时53分5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