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4114 篇有关 历史记忆 的页面,用时 0.124秒.

第1页  共206页

灰锈色纹章,先锋叙事中的历史褶皱——重读吕新《五里一徘徊》

   ...出荒诞的底色:晾晒的旧衣幻化为游荡的魂灵,搓洗衣物的水声暗合着隐秘的罪恶,就连砂锅碎裂的脆响都裹挟着阴谋的气息。这种认知错位与其说是病理表征,不如说是吕新精心设计的叙事装置——通过“病态”视角的过滤,历史记忆的沉渣在灰色滤镜下翻涌出令人不安的真相。 在诗性语言织就的叙事迷宫中,吕新展现出惊人的意象增殖能力,令人目眩的叙事魔术:双手击瓦的保长在暮色中敲打岁月,漆黑锁链缠绕着溺婴的呜咽,桃色亵衣飘落在坍塌的桥...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8/c404030-4047031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9时52分36秒 历史甬道与藏私美学——“80后”写作与90年代经验的多重缠绕

   ...带着一层童年视角或者少年视角。同时又可继续追问,在具体的历史情势中,这种青少年(teen-age)的亚文化视域,是否又有其他历史时期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其五,如果进一步具体到“80后”写作,那么又牵涉历史记忆与文学表达的关系,牵涉叙事、想象、审美的权力与潜能。诚如奥祖夫所言,小说(文学)的任务不是做出判断,而是“对细节的热情关注”,“小说探讨命运从来不讲理由。小说告诉读者的正是这种混乱无序,这与历史对待无...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9/c404030-4047103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9时52分36秒 如何认领90年代——兼及思考的视角和方法

   ...是“自私性”,这也是90年代“欲望叙事”和“私人叙事”得到鼓励的文化背景;在宏观层面,它由“家”而“国”,家国一体,修复了家和国之间本来可能存在的某种冲突——这种冲突曾经是现实的一部分,并构成了创伤的历史记忆,因此意识形态要求的疗愈仅仅回到“家”的庇护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够继续与“国”产生有效且有意义的关系。在修复家国之间的裂痕,建构家国一体的神话方面,90年代又抬出了“历史”这一利器——在一个制度性宗教缺...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8/c404030-4047031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23时34分18秒 程小莹:温情的细节主义者

   ...者是私人记忆,都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直接或者间接地得以保存,然后等待后人在阅读中激活。这是我读程小莹长篇小说《女红》,想到的第一条价值。程小莹用文学的方式,保存了一份关于上海工厂,特别是上海纺织女工人的历史记忆,也保存了他个人对工厂里那些姑娘们的记忆。阅读是讲究缘分的,有缘分的就能够激活尘封的记忆,没有缘分的人,就感觉不到精妙,甚至索然无味。学术一点讲,是经验共同体在起作用,共鸣就因此而来。从积累历史经验的...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8/c404030-4046987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9时15分37秒 记忆唤醒之后:黎紫书《告别的年代》的后设与后记忆

   ...ion after)对前人的个人、群体或文化创伤等的“记忆”,即因接触到足以让他们仍然“记得”(remember)的故事片段、图片画面、相关行为等被点燃的某种回忆认知。 即使是后记忆书写,写作人在拼凑历史记忆碎片、用文学手法缝合这种种之际,仍要处理自己面对族群记忆伤痛的心理反应。鲁西恩斯基针对这点提出了一个对了解创伤文学写作甚至文学翻译皆有帮助的概念框架,即“再—转—后”(re-trans-post)框架...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7/c404030-4046914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9时11分28秒 方志小说的女性文本——黎紫书《流俗地》的地方感形塑与精神归属

   ...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整体变迁。”黎紫书在十年前的长篇小说《告别的年代》中,已展现了复杂的三重或复调叙事结构,当时积累的写作资源尽数展现。尽管《告别的年代》中对“五一三事件”的描绘承载了马来西亚华人沉重的历史记忆,但作者以写实的笔触刻画了华人家庭三代人的故事,努力构筑起“锡埠”家乡的底层角色。这种叙事方式为《流俗地》的创作铺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基础,使黎紫书得以更深入地探讨地方与个体的复杂关系。 在《告别的年...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4/c404030-4046724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5日11时24分13秒 黄丹丹《花窗》:关于剽窃与原创的讨论

   ...灾意象,构成了对记忆脆弱性的深刻隐喻。外婆讲述的那场烧毁整条街道的大火,不仅摧毁了物质实体,更切断了记忆的连续性。不同人物对火灾起因的叙述分歧——是卖馍人家的欺诈引发天罚,还是中药铺意外失火——展现了历史记忆如何被不同立场和目的所塑造。正如女作家与老沈关于“鸡海”这道菜起源的争论所显示的,人们对过去的叙述总是带有“演绎”成分。当宫辰发现女作家“画眉”的眉毛与外婆年轻时的照片惊人相似时,记忆的真实性再次受到...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4/c404030-4046723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4日9时37分38秒 吴克敬《周原纪》:一曲民族记忆与文化寻根的雅乐

   ...血液。通过对过去历史的观照,来映射社会,体现了这部作品强烈的历史意识与现实使命之间的统一。 对历史的回溯,对文化的记忆,是一个知识生产的结果,也是历史生产的结果,更是人类生命的自我存续。这些有关周原的历史记忆,不但属于过去,更是获得了极具现实感地对“现实生活”的操作和指导。这一对周原大地民族的文化记忆,包含着民族的历史和传奇,融汇了民族情感和民族心理,反映了民族过去的语言和文明,体现了一种情感、信念和价值...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4/c404030-4046723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4日9时36分45秒 《百合花》:献给母亲和革命先辈的礼物

   ...和教授专门来电提醒,千万不要把‘借被子’搬上舞台,不会好看。我回复他等演出了,一定请你到现场见证编导是怎样巧妙地处理这一场景,诙谐又感人。”王安忆笑着说。 今年7月,这场跨越时空的母女对话、文学传承与历史记忆,都将化作百合花的芬芳,以纯粹的“中国式浪漫”惊艳观众。“在红色基因与海派美学的交融中,我们以芭蕾的舞步描绘信仰的力量。”上海芭蕾舞团艺术总监辛丽丽表示。据悉,《百合花》将于7月18日至20日、8月1...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4/c419389-4046690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4日8时19分27秒 守护灵魂深处的文化密码——读《王国益散文选》

   ...文化的存在。文化就像血液一样,维系着我们的生命,并最终证明我们此在的身份、气质与襟怀。唯因如此,在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感召之下,各种有关历史文化的反思性重述,几乎成为当代散文发展的主脉。这对于我们重新打开历史记忆的褶皱,寻求自我生命的精神之源,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或许正是基于这种审美的自觉,王国益的散文也常常聚焦于传统文化,以丰沛的主体情感激活各种历史文化元素,又以文化探幽者的姿态抒发创作主体的生命情怀。即使...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3/c404030-4046640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3日10时13分15秒 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2届大学生电影节启动

   ...光影·世界与中国”特别致敬环节中,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创始人黄会林与知名表演艺术家陶玉玲对青年影人发出深情寄语。她们提出,大学生电影节不仅是承载个人记忆和历史记忆的时代坐标,也是中国电影事业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并指出技术浪潮下中国电影创作拥有崭新机遇,期待大学生电影节能继续推动中国电影行业的创新发展,讲好中国故事。 启动仪式后,大影节开幕影片《下一个台风》进...

艺术#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3/c404003-4046609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3日8时32分12秒 书香里的中国,欣欣向荣

   ...日。各地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在云南昆明,读者在自然风光中静享诗意阅读;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学生们借助考古书籍解码三晋文明;在天津图书馆,大运河沿线8省份的1000余部新书唤醒运河历史记忆…… 阅读之光,照亮未来。全社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日益浓厚,书香里的中国,欣欣向荣。 “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凌晨3点,位于上海虹口区和平公园的...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3/c403994-4046606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3日8时26分49秒 书香里的中国,欣欣向荣

   ...日。各地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在云南昆明,读者在自然风光中静享诗意阅读;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学生们借助考古书籍解码三晋文明;在天津图书馆,大运河沿线8省份的1000余部新书唤醒运河历史记忆…… 阅读之光,照亮未来。全社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日益浓厚,书香里的中国,欣欣向荣。 “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凌晨3点,位于上海虹口区和平公园的...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2/c403994-4046530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2日8时42分55秒 AI时代,守住我们的内核和素养

   ...AI无法“发明”的。AI在道德与伦理判断上明显力不从心,也很可能误解微妙的社会信号(如讽刺、幽默),难以处理突发的人际冲突。与此同时,人类的主观体验与意识,例如,“疼痛”“美”“爱”的感受,文化习俗、历史记忆、传统技艺这些依赖人类代际传递的文化遗产,也是以算法为王的AI无法真正“继承”的。 由此看来,当我们为人工智能在诸多社会生活领域的高歌猛进而欢呼或担忧时,不能忘记人类所具备的特殊的“高感性”内核才是稳...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2/c403994-4046514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2日8时30分11秒 《周书》中的关陇雄风

   ...谱系,构建完整的法统体系。相比较而言,《北齐书》仅在北齐建国历史中追溯北魏末年及东魏史事,缺乏正统建构的主动性。 探讨隋唐承接北周的历史脉络时,令狐德棻刻意采用了多种叙述方式,从政治合法性、制度渊源、历史记忆等多重角度展开阐释。令狐德棻在奏疏中明确强调李唐“复承周氏历数”,但北周并非统一政权,需通过历史书写强化其宗主地位。故而《周书》不仅记录西魏北周史事,还系统记载东魏北齐、梁陈及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动态。如...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1/c442005-4046490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1日17时32分52秒 第六届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优秀传记作品展示典礼在京举行

   ...中推选出64部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兼具题材广度、思想深度与艺术精度,体现出对传统叙事的大胆突破,彰显了传记文学特有的史诗品格。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一鸣表示,此次推选的优秀作品承载着时代精神与历史记忆,既是对过去五年中国传记文学创作成就的集中检阅,更包含着对新时代传记文学发展的重要引导。当前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传记文学作家肩负着特殊的文化使命,应该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1/c403994-4046420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1日9时39分9秒 大兴庄农事图景

   ...,有别于以往我们对土地和农事的认知。 乡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曾说:“中国今日之希望,不在城市,而在乡村,而在乡村里的农民。”以我的学识,尚很难理解此话的深刻意味。 然而,显而可见的是,传统耕作方式将成为历史记忆是注定了的,农耕文明正在以新的面目,呈现着新时代的万千气象。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5/c404018-4045989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1日8时25分5秒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道路

   ...容深化文明互鉴,不断创新文化表达,创造文明新形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道路是一场深刻的文明变革,它深刻理解并回应了当代中国的现实需要和发展目标。这条道路不仅承载着过去的历史记忆,还塑造着未来的文化愿景;不仅服务于国内的发展需要,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有益的“中国方案”和经验借鉴。因此,持续探索和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道路,对于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0/c419351-4046403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0日22时52分19秒 40年后重读陈村:在时间中,在想象中

   ...记。所以,经由小说中那位来自上海的女作家的采访的点燃,那些火重新在心中燃烧起来,以至于心心相印之际,“他”完成了对于“她”的故事和信仰的双重传递。 这种“走通”,是通过“大渡河”的空间完成的,因而有着历史记忆的印痕,不会被时间磨灭的精神,在困境险境中仍然相信的情感,后人在读解和阐释历史中的动容与客观,40年后再读,仍然是动人的,而且,更加动人。从小说最后的附录猜测,小说中的那位到访大渡河的作家可能正是陈村...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0/c404030-4046393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0日9时33分0秒 《东山坳》:乡村新貌与时代精神的共鸣

   ...壮阔的变迁之前后的变化,正是这些人物汇集起来,还原了乡村与个人进步背后的丰富细节。 在书中,作者的母亲河松花江被其赋予了生命与灵魂,再现了当地淳朴民风、民俗、民艺,更有乌拉街贡米、北山庙会等吉林老城的历史记忆都在作者笔下得到生动地展现。养猪的诸多细节和曲折过程哪怕是丢猪、死猪的苦难都被作者写出了“狂欢的气质”,略带诙谐却深刻有力的笔触让人想到美国作家安妮﹒普鲁。小说还反映了镇干部对发展模式的探讨以及应对的...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6/c404030-4046128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6日14时24分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