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490 篇有关 卢新华 的页面,用时 0.149秒.

第1页  共25页

一个新闻人的“文学课”

   ...中问题的设置和彼此的交流中见了出来。 在这两本书中,进入张英深度访谈视野的还有一些曾经很热门的作家,作品影响力也颇大,但当下在文坛则“出镜率”甚低,有的甚至已有多年不见文学新作面世,比如刘恒、杨争光、卢新华、潘军、洪峰、王刚等。但这几位又确各有他们自身的独特性:有的后来转向以影视文学创作为主甚至自己就在直接实践着那个产业;有的写与不写都是新时期文学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一个客观存在;有的则是因为自己的性格...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3/c404030-4045873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4日9时12分51秒 跨越二十载的真挚对谈,刻录中国当代文学的潮汐涨落

   ...然在场》《只为内心写作》两部作品。 书中既有文学大师的创作密码,也有时代洪流下的个体思索,更是鲜活的中国当代文学口述史。 《文学仍然在场》收录张英对王蒙、金庸、陈忠实、贾平凹、刘震云、刘恒、杨争光、卢新华、祝勇、张炜等十位作家的访谈;《只为内心写作》收录张英对马原、洪峰、余华、苏童、格非、潘军、迟子建、王刚、虹影、毕淑敏等十位作家的访谈。 著名文学评论家潘凯雄、阎晶明与教育家朱永新联袂作序,张英亦在自...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8/c403994-4045514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8日7时23分51秒 时代叙事的诚与真

   ...细化到具体作品如何取材,技法如何提炼,如何从其他艺术形式中汲取经验的实践经验。建功老师也在其中细致书写了促使自己文学创作观念变化的因由,包括浩然所坚持的“人物积累”观念,电影及戏剧作品的经验转化,阅读卢新华的《伤痕》所带来的对自身文学观念的反思,促使自己放弃“献礼剧”的创作等等。 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不难看出,“反思”一词一直贯穿于文本中,无论是对文学观念还是个人心灵及至时代征候,作者秉持着一以贯之的“反思...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30/c404004-4044980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30日9时12分10秒 读书会丨《人间信》:历史之下,心灵之上

   ...重写伤痕——人性与命运的双重激荡 《人间信》以人物为顺序,由一个人物引出另一个人物,以“我”为关联点讲述了一个家庭四代人半个多世纪的命运浮沉,探讨了个体在历史进程中的人性挣扎与命运抉择。文本中主动提起卢新华的《伤痕》,有意与前文本对立,于相似的故事设置和走向中表现差异,而在与历史形成距离的今天重写伤痕,重述创伤,无疑显示出了作家向人性深处开掘的努力。《人间信》历史叙述的客观性指向作家通过“我”对个体感受...

专题#专题#文学观澜读书会#文章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0/c432718-4040555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0日15时26分35秒 花开满庭芳——记《花城》《随笔》杂志创办前后

   ...题材的短篇小说,汇编成集。苏晨、岑桑、易征、王曼、梵扬、谭子艺、林振名等编辑,在高鹤县沙坪镇(今属鹤山市)住了一个星期编稿。小说集第一篇就是刘心武的《班主任》,还有他的《醒来吧,弟弟》《爱情的位置》、卢新华的《伤痕》、陆文夫的《献身》、王蒙的《最宝贵的》和孔捷生的《姻缘》等。这本书在十二月正式出版,一开机就印了二十万册。 《醒来吧,弟弟》,刘心武等,广东人民出版社,1978年12月 苏晨是辽宁本溪人,...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6/c404063-4040290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6日8时13分26秒 打造经典的方式:伤痕文学与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

   ...对一些人对《班主任》的责难,陈荒煤、涂光群、崔道怡、严文井、朱寨、冯牧以及屠岸等人认为文艺不仅可以而且应该暴露“四人帮”,这是革命文艺应尽的义务,也是当时国家的头等大事[31]。1978年8月11日,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在《文汇报》发表,又一次在读者中引起轰动。这篇小说反映“四人帮”给青年带来的巨大伤害,社会上出现了《伤痕》是不是“暴露文学”的疑问,并从这篇小说的题目引申出了“伤痕文学”概念,从而使...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9/c404063-4039837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9日9时7分2秒 “融合文学”、伤痕记忆与代际危机

   ...,如刘岩所论,“在新语境下对老工业区历史记忆的对话性重建是悬疑的直接起源”(11)。有趣的是,伤痕文学中也隐伏着悬疑的因素。伤痕文学早期代表性作家王亚平(按照今天“铁西三剑客”的说法,王亚平与刘心武、卢新华可以说是“伤痕文学三剑客”)的成名作《神圣的使命》与《班主任》《伤痕》同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这篇小说也是以悬疑的形式表现伤痕,小说中的“伤痕”所指涉的历史剧变和集体创伤复杂难言,需要以悬疑...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3/c404030-4038159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3日10时52分16秒 从“城乡交叉地带”到“城乡共同体”——中国当代文学的空间转换

   ...1909)已经过去73年,距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正式营运(1875)则足足有107年了。 贾平凹《小月前本》(1983)中的渡船,《浮躁》(1986)中重新航行在“州河”上的“梭子船”,也承担了卢新华、王安忆、铁凝笔下列车的功能。在丹江小渡口撑船的“小月”并非沈从文《边城》中“翠翠”的简单复活。和“新时期”众多农家子弟们一样,“小月”一边跟着父辈辛勤劳作于田间地头,一边对“外边的五颜六色的世界”,...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6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2/c458529-4037364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日16时14分7秒 从“城乡交叉地带”到“城乡共同体”

   ...。 孙犁式牵挂也好,萧也牧式隔膜也好,柳青式撕裂也好,最终结果都是因为“城乡差别”一时难以填平,遂造成当代文学长达三十多年的城乡隔绝。 四 “新时期文学”伊始,城乡关系就趁着“知青返城”大潮再度凸显。卢新华《伤痕》(1978)、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1981)都写到上海知青乘坐火车“返城”。前者是“返城”政策颁布前的个人行为,后者属于“返城”政策颁布后的群体现象。无论如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1...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2/c404034-4035905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2日7时56分0秒 《血色黄昏》与八十年代文学生产场域转型

   ...套话语体系中声誉良好。 在老鬼完成《血色黄昏》初稿并寻求出版和发表的同期,文学现场正逐步进入到产生“轰动效应”的氛围中。1977年,刘心武的《班主任》发表于《人民文学》第11期;1978年8月11日,卢新华的小说《伤痕》发表于上海《文汇报》;9月,王亚平的短篇小说《神圣的使命》发表于《人民文学》。这些作品——还包括当时影响较大的《铺花的歧路》《天云山传奇》《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共同汇合成“文革”后最...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1/c404030-4033726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2日9时42分14秒 王尧作品分享会在上海举行

   ...作、编辑与出版等20世纪70年代末至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界的各种面相。王尧历经数十年、多次奔赴北京、上海、西安、太原、南京、杭州、苏州、广州等多个城市,采访了李子云、陆文夫、顾骧、邵燕祥、林斤澜、卢新华、刘心武、陈思和、冯骥才、李陀、莫言、铁凝、毕飞宇、叶兆言、余华、苏童、朱伟、铁凝、残雪、池莉、王安忆等59位作家、评论家、编辑家、文学活动家,做了数百人次的口述实录与书写整理,近300条知识点注释,...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01/c403994-4033227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日9时55分18秒 “现在出发”:持续展现青年创作的蓊郁之景

   ...大学校园内由宿舍区通往教学楼的那条被学子们称为“南京路”的林荫小道上,14块黑板立于一侧,它们的主人便是当时分属于14个系的学生会,刊出的就是学子们原创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一时洛阳纸贵的著名短篇小说卢新华的《伤痕》便首发于此;也还是在这片园地上,先后走出了张胜友、胡平、颜海平、张锐、陈思和、李辉、李洁非、梁永安等一大批后来活跃于中国文坛各个领域的著名作家与学者。这不奇怪,无论中外,高校从来就是出作家的...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24/c404034-4024279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23日16时11分41秒 一个华文作家的道义和担当

   ...《广州文艺》2018年第4期),《线人》(《小说月报》2019年第3期),《遗落在纽约》(《中国作家》2021年12期)。其中《布达佩斯奇遇》先后被当年《小说月报》《长江文艺》转载,《遗落在纽约》入选卢新华任顾问、方忠主编的《2020-2022海外华文文学精品集·中篇小说卷》(作家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 聚焦国际热点,表达人文关怀,是叶周国际热点题材中篇小说的思想价值与现实意义所在。叶周国际热点题...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05/c404030-4027173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5日9时56分40秒 国家叙事及其他——关于重大题材创作问题的笔记

   ...国农村风起蔬末的深刻变化。而更多的时候,不管是作家笔下的人物,还是作家本人,在主题创作中,对国家意志都有自觉的体认,甚至,他们的创作本身就是国家行动的一部分。从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柳青的《创业史》到卢新华的《伤痕》、张贤亮的《灵与肉》,再到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张洁的《沉重的翅膀》,一直到近年乔叶的《宝水》、杨志军的《雪山大地》,这几十年来,每当中国发生重大事件,产生重大变化的时候,我们都会看到文...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03/c404030-4026971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3日9时25分47秒 时代文学引领者

   ...武的《班主任》在当代文学史上功不可没。它的出现,是万丈坚冰解冻的征兆,是伤痕文学最早的代表,更是预报新时期文学春天即将到来的信号。 一花引来万花开。1978年起,各地佳作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冒出来:上海有卢新华的《伤痕》、北京有宗璞的《弦上的梦》、西安有陈忠实的《信任》、广州有陈国凯的《我该怎么办》、山西有郑义的《枫》、南京有张弦的《记忆》、河北有贾大山的《取经》、苏州有陆文夫的《献身》、西宁有余易木的《春...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30/c405057-4024650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30日8时22分38秒 蔡翔:反80年代的80年代

   ...、主题、思想等等,都是颠倒,只有结构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所以,形式是有相对独立性的。 “伤痕文学”的主旨是退出,从“政治”(运动)中退出,回到另一种乌托邦。这个乌托邦大致如下: 首先,包括但不限于亲情(卢新华《伤痕》,1978),比如爱情(宗璞《三生石》,1980)。50—70年代的文学也写亲情和爱情,但这个爱情和亲情必须服从于政治(宗璞《红豆》,1957),这是那个时代的总体考量。“伤痕文学”重写亲情和...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30/c404033-4022751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30日15时19分9秒 蔡翔:工业化,还是去工业化——现代化在 1980

   ...文学,都会从这篇小说入手,研究很多,也很精彩,再谈也谈不出什么新意。但为了叙述需要,还是要从这篇小说谈起。 小说发表在《人民文学》1979年的第7期上,某种意义上,它和刘心武的《班主任》(1977)、卢新华的《伤痕》(1978)构成了所谓“新时期文学”的起点。实事求是地说,这个起点不算太高,但意义非凡。意义就在伤痕和改革。有伤痕,就需要反思历史,而反思历史的目的,则在于现实的改革。这里面的逻辑和当时的政...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17/c404033-4021796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17日11时10分40秒 短篇小说的篇幅问题

   ...者杂志往往只给他有限的篇幅。” 这些年不大有人讨论短篇小说的篇幅问题,或许也是与今天的短篇小说发表载体发生了一些变化有关。 新时期文学之初,报纸副刊曾是短篇小说的主阵地,“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就是发表在1978年8月11日的《文汇报》副刊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报纸副刊和文学期刊一样,是短篇小说的主要“阵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报纸副刊刊发短篇小说的栏目越来越少,到今天几乎...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27/c404033-4020443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27日9时9分29秒 刘心武:山桃花开满坛香 ——冯牧一百零五岁冥诞祭

   ...张简朴的单人床,一个书桌,一把座椅,一个不大的书架,出乎我的想象,颇为诧异。冯牧很亲切地接待我,让我坐椅子上,他自己就坐在床上。没有客套,我们很随便地聊起来。自然聊到我那篇《班主任》。那时候评论界因为卢新华在《文汇报》发表了《伤痕》,刚出现了对自《班主任》之后陆续出现的一批作品的归纳性标签:伤痕文学。冯牧说这个标签拦也拦不住,其实是并不准确的。他说《班主任》把小说里的中学命名为光明中学,文章揭示了“文革...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15/c404063-4019634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15日8时54分3秒 吴思敬谈枕边书

   ...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叶尔绍夫兄弟》《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多雪的冬天》,还有苏联出版的《大铁箱》等侦探小说系列。对小说的浓烈兴趣不只是在中小学阶段,就是上了大学和参加工作以后我也一直保留着。新时期初期卢新华的《伤痕》,刘心武的《班主任》等,我均是在发表的第一时间就读到了。只是到了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我的阅读与研究的重点转入诗歌上来,而当代长篇小说的出版量激增,就没有太大可能对长篇小说进行追踪阅读了。尽...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07/c405057-4019096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8日7时32分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