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概念,将其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是从五四时期开始,且于20世纪30年代,在左联及一批进步学者、作家的推动下所发生的“文艺大众化运动”中得以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厘清了“大众”的现代概念、“文艺”的内在本质,及“文学是什么”“文艺如何大众化”的时代下的认识。 新大众文艺是当代中国新时代下的新态文艺现象,将其与“文艺大众化运动”时期紧密牵涉的现象、观念做比照,能够清晰地观照大众文艺在新时代中于整体上发生的...
专题#专题#新大众文艺#《延河》杂志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7/c460048-4045494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7日15时59分9秒 “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重点推进作品《苹果红了》改稿会在京举行...代恢宏画卷。 改稿会上大家一致认为,《苹果红了》力求守正创新,文本结构以新时代为基本场景,回溯爷爷和母亲的人生经历,再到雪芳的创业经历,是一部植根于现实、讴歌新时代,真正塑造人物形象和深刻反映城乡发展内在本质规律的原创新作。各位学者在认真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从专业角度出发,表达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并提出相对合理化的建议,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作品。 阅读作品,作家社原总编辑张陵认为《苹果红了》聚焦于山乡巨变中的东北...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22/c403994-4012377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6日11时35分54秒 数字现代性:中国新媒介文论话语范式...意识形态障壁的“新人”,仍是以人的内在“本质”和自治性主体为前提的,支撑他们的“艺术良知”“知识分子精神”“文化责任”又返回到了现代性中那种抽象、本质主义概念上,同样是孱弱和孤立无援的。与此同时,这种内在本质人论和自治性主体观念,还表现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上。人文主义常常导向人类中心主义,即预设人与世界主客二元划分,作为自治性主体的人高高在上地统领世界万事万物。新人文主义标举的“大历史”观和生态思想对人类中心...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1/c419351-4043636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2日9时26分1秒 在比照中洞见 ——关于新大众文艺的探讨...艺”概念,将其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是从五四时期开始,且于20世纪30年代,在左联及一批进步学者、作家的推动下所发生的“文艺大众化运动”中得以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厘清了“大众”的现代概念、“文艺”的内在本质,及“文学是什么”“文艺如何大众化”的时代下的认识。 新大众文艺是当代中国新时代下的新态文艺现象,将其与“文艺大众化运动”时期紧密牵涉的现象、观念做比照,能够清晰地观照大众文艺在新时代中于整体上发生的...
专题#专题#新大众文艺#《延河》杂志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4/c460048-4041875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4日14时39分42秒 为形容词申辩...思,并不在乎探求事物的实在的精确的本质。”由于实体或事物本身中“实在的本质”是不能为人窥见的,“都是我们完全不知道的”,因此各种名称所区分的各个物种的本质,“只是由人所形成的,很少与它们所从出的事物的内在本质互相适合”。这样,“事物的分类法完全是由人所造成的”。各种概括的名称只不过都是“名义的本质”。“文字的意义,和事物的实在本质,是不能精确地同一的。” “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特殊的。”“一切名称(除了固有...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6/c404090-4041345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6日9时9分11秒 比较视域下的“虚实”范畴及其多向呈现...量与内在精神,即便是在山水田园诗中,也总是强烈展现“自我”存在。 亚里士多德把诗歌、绘画等称作摹仿的艺术,强调摹仿与现实的关系,肯定艺术的真实性,甚至认为艺术比现实更为真实,因为艺术摹仿的是现象世界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亚里士多德对美学最有价值的贡献。对于艺术如何摹仿自然,亚里士多德认为有三种方法:一是简单摹仿自然;二是按照人们所说所想的去摹仿;三是照事物应有的...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6/c419351-4039029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7日9时43分51秒 展现城市小说创作的别样风貌...,我们能做的是,听从自己的内心,寻找那份自己理解的情感。小说中的微妙心境和复杂心理,只能由读者慢慢感触、自行体味。作者文字质朴、情感细腻,能把人物写活,把故事写透。书中人物的爱情经历,映照出城市生活的内在本质与真实面貌;书中故事的起伏跌宕,让人感知城市变迁与社会发展。 纵览全书,作者努力将城市的精神品格,融入不同身份的人的故事中,并将创作主题升华——人们凭借不懈奋斗成就心中的梦想,而无数个体梦想的汇聚,最...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0/c404030-4038635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0日10时11分48秒 路遥:执守创作的定力、眼力与魅力...中那些持久的东西,以及那些仍处于萌芽状态、其所有主观和客观特点在社会和人物方面还未能展开的发展倾向与潜在的潮流。概括地说,在卢卡契看来,文学不是一对一镜子式的反映,也非简单、直接的能动反映,而是对现实内在本质与历史发展趋势的总体性阐释。要艺术地理解和把握时代总体的、历史发展的倾向,需要作家有深刻的洞察力和透视力。 路遥就是这样一位具有时代洞见的作家,其历史意识、现实感与前瞻性,在当代作家中是鲜见的。当彼时...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7/c404064-4037017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7日10时58分36秒 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古典学...人禽之辨”系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学在文明讨论中的另一重要论题,其实质在于解决“何为人”的问题,亦即把握人之为人的根本规定。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这里的“几希”即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以上说法更深层次的含义,在于指出人与自然对象差异之所在。“人禽之辨”包含价值取向上的观念,也是我们讨论文明形态时所要关注的问题。如果说“文野之别”着重于价值创造,强调人是通过自身的文化创造活动而构建...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1/c419351-4036648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2日9时52分36秒 民间文化的旗帜——怀念刘锡诚先生...开过民间文化,他像是把民间文化看成了广袤大地的果实,将其视之为珍宝,一个个挖掘、采集、保存起来,保护、流传下去。 “整体研究”民间文艺学,是刘锡诚先生著名的学术观点。他指的“整体”是对事物的外在特征和内在本质结合研究。在此,我借助他对“整体”观的认识写下结语—— 刘锡诚先生的一生浓缩着时代色彩,他用热爱融合了他身上诸多特征:出身农家、北大毕业,学习俄罗斯语言文学,心系接地气的民间文学,担任过官员、专职研究...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04/c404063-4035314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4日8时16分20秒 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魂脉,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确立了基本的价值立场、理论特质和实践遵循。从主体维度看,马克思主义阐明了文化的内在本质,强调正是人的劳动创造了文化,人是文化形成、建设、交流的主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是“人的解放”,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这一价值立场决定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然遵循“人的逻辑”而非“物的...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13/c419351-4025563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5日11时43分23秒 《边水往事》:架空世界的叙事规则与美学范式...谋得工作又与亲人团聚,在意外横祸与主动选择中完成从借钱还债、寻舅救人、守信打工到亲历血腥残暴后设法回国的逻辑闭环。这种基于自我欲求的主动性叙事动机既凸显沈星闯入诡谲情境的冒险色彩,又强化了异域闯入者的内在本质和价值底线。 进而,如何在架空的虚构性叙事空间中,既满足情节与场景足够猎奇带来超饱和新鲜感,又能恰到好处地为观众预留相对安全的审美距离,成为摆在制片团队面前的创作难点。导演算提供了解决之道:“打破每一...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24/c419388-4034592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4日8时21分35秒 劳动:总体性视域下的生命观照与伦理文化重建...特点之一。”29农民在土地上劳动,这是他们的生活常态和生存方式,春耕、夏种、秋收、冬藏融于大自然的四季变化之中,融于“天人合一”的“整体性”之中。在这个意义上,劳动就是农人的价值追求,“劳动成为农民的内在本质特征,尊重劳动、信任劳动成为他们的基本价值规范”30。农人将劳动视为基本价值规范,从而形成了中国的耕读文化,“劳动”被视为个人的“美德”,从而构成一种“德性政治”31,维持着民间的伦理秩序。在这样一种...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5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4/c458528-4033897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4日17时49分25秒 新时代青年诗人的眼力和笔力...新时代生命生活新的意义。 三是加强诗歌的反应力和行动力。如前所述,诗人、诗歌的社会、时代属性,让我们认识到:诗歌不仅仅是诗人自我和群体的独自吟咏和沉思,写诗也不仅仅是诗人的个体行动和小集体行为,诗歌的内在本质必然召唤诗人们走向人民群众的广泛群体之中,走向他们的努力、作为、情感、痛苦和希望。青年应该站在时代的最前沿,青年诗人应该站在新时代诗歌的最前沿,有着对社会重大事件、普遍现象的艺术反应能力,应该把诗歌从...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826/c419351-3131598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23日16时13分30秒 坚持文化主体性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努力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一方面,我们要打开学术视野,立足国际学术前沿,持续追踪关注各种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在对世界各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形成机制及其内在本质进行深入理解和剖析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有益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深入总结和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当代中国核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理念的范畴体系、概念系...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07/c419351-4029448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8日9时8分18秒 对流层读书会:《河山传》中的生命守恒与本然漫歌...感受,便是在文本讲述的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脉络里,洗河罗山两名主人公几乎没有性格的变化或思想的成长,也没有命运的沉沦。不是进城的一部分,不是返乡的一部分,不是守城的一部分,在洗河和罗山身上,我们看不到乡村内在本质的生殖隔离,对此我们不能说乡村的伦理观念顽固、侵蚀力强,而是在作者的笔下,两者天生一体。他很少痴情于哭天抢地、其苦无边的受难过程,其叙事甚至可以说远离充满苦难焦虑的情感冲击力。城乡文化的差异冲突存在吗...
专题#专题#行进的风景——《河山传》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29/c459119-4028792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29日12时20分43秒 听作家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文物,大家虽然能够按图索骥找到‘国宝’,但国宝并不会‘说话’,因此很多人不知道该看些什么。”沅汰认为,如果能够带领他们看懂这些文物,透过文物的表面看到背后的文化,则不仅能学好历史,更能体会到中华文明的内在本质,这将会是对孩子一生有益的事。为此,她专为孩子们创作了《博物馆里的汉字》《博物馆里的古诗词》《博物馆里的成语》三本文化通识图书。 鼎、鬲、簋、爵、尊……每一个汉字对应着一种器物,每一种器物背后又藏着许...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10/c403994-4027469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10日8时12分39秒 “先锋”如何进入乡土——论东西乡土小说的创作历程及意义...村生活十分熟悉,也能够批判性地借鉴“启蒙”传统,更将“先锋文学”对个体生存的探究相融汇,因此所表现的乡村关怀就不是图解式和表面化的,而是真正深入到乡村内部,特别是个体人物的深层精神主体世界中,表达他们内在本质的苦难和困厄,并在一定程度上将个体境遇与人类普遍境遇结合起来,在对个体遭遇的书写中蕴含着对人类命运的揭示和关怀,从而实现了具有独特深度的人文关怀。 东西对残疾人的关注最富代表性。当代乡土小说对残疾人的...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27/c404030-4026591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27日21时29分1秒 诗歌从阅历中走来——读肖隆东诗集《青绿山河里》...、温二两浊酒、携一缕清风,几经沉浮已是繁华落尽。沉浸于字里行间,就像是在与时光对话,与岁月对话,与自己对话,与每一个倾诉者与倾听者对话。 当下部分诗人写作过于关注宏大叙事,回避日常生活的琐屑表象和内在本质,缺乏从细微之处进入生活和历史的能力。肖隆东的写作根植于从日常现实中发掘的诗歌经验,重视叙述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叙事性”逐渐成为他诗歌的一个关键词。“一个黝黑的小男孩,光着膀子/站在屋后的山顶上,遥望...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08/c404030-4021157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8日9时51分38秒 海子诗歌命名的发生学考察...。那么写作、诗,让海子感受到了幸福吗?这些温暖又奇特的诗能救赎海子于现实两难吗? 诗的本质在于诗中,诗的本质又发生于诗歌命名之时。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分行、押韵或不押韵,这些是外在形式,诗歌命名更像是诗内在本质的统帅。 海子写诗,也写自己的诗学文论《诗学:一份提纲》,他在文中写道:“我恨东方诗人的文人气质。苍白孱弱,自以为是。他们隐藏和陶醉于自己的趣味之中。他们把一切都变成趣味,这是最令我难以忍受的。比如说...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29/c404064-4020643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29日14时47分5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