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134 篇有关 先秦典籍 的页面,用时 0.162秒.

第1页  共7页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阅读(二)

   ...,阅读800万字以上的文献,一般读书人都能做到;在数字阅读时代,一部长的网络小说就超过了800万字的篇幅,一个U盘就可以装下数字技术出现之前人类所有的文献典籍,大多数人的阅读量都超过800万字。当然,先秦典籍同样的文字信息密度要大很多。 所以,怎么阅读不重要,阅读什么才重要。不管是数字阅读还是传统阅读,守住阅读的内核最重要。在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可以“读屏”,但要从泛泛的读屏中解脱出来,利用数字阅读的便捷...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1/c403994-4046448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9日8时42分39秒 惊世清华简

   ...》,果真在清华简中被发现了。 原本的奢望在不经意间变成了现实,李学勤对《傅说之命》的解释,让大家都兴奋不已。刘国忠告诉记者,随后几天,他们又陆续清洗出一些《傅说之命》篇的竹简,将竹简与传世的《国语》等先秦典籍相关引文对比,果然一字不差。 随着进一步释读,大家愈发欣喜,清华简《傅说之命》和梅赜古文《尚书》中的《说命》完全是两回事儿。前者讲了商王武丁依据天命寻找贤臣傅说,并让他努力辅佐自己治理国家,后者却是傅...

新作品#纪实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4/c404019-4043072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6日8时50分43秒 《胶东文学》2024年第10期|王月鹏:蓬山近

   ...此而已。 蓬山近 蓬莱仙岛与昆仑神山被称为中华远古的两大仙乡。不同的是,一个位于东部,一个位于西部;一个在海里,一个在陆地。“昆仑”在《山海经》的记载中较为详尽,有“世界中心”的宇宙山性质。蓬莱山在先秦典籍中的记载很少,比如有“蓬莱山在海中,大人之市在海中”一则。学界有一种观点,昆仑神话发源于西部高原地区,流传到东方以后,跟大海结合起来,形成了蓬莱神话系统。 山东先民最早构思出海上仙山,给它起名为蓬莱山...

新作品#报刊在线#《胶东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5/c448973-4038934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6日9时53分11秒 《火花》2024年第10期|吴修明:比“悟空效应”更长效的IP是晋文化

   ...世纪,历史存续六百五十年。有学者将其归纳为“地区性霸主国家”,是周朝中心之外一个极其重要的“第二中心”。《左传》近20万字,晋国事迹占一半;《国语》9万字,晋语占半数。加上《诗经》《史记》《尚书》 等先秦典籍的加持,《东周列国志》的演绎,无论晋国还是分家后的三晋,成为早期中国一个难以逾越的存在。 是奇迹,更富含诸多的谜团。 20世纪后期以来, 重大的考古发掘接连问世,尤其晋西南地区霸国、倗国墓葬群的发现,...

新作品#报刊在线#《火花》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8/c459617-4036398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2日10时5分33秒 书写心中那抹蔚蓝——多彩的中国海洋文学

   ...的历史传统,是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的文学类型。 瑰丽丰富的想象 中国自古就有漫长的海岸线,有独属自己的海洋文化和海洋文学传承。无论是上古的神话歌谣,还是《尚书》《诗经》《庄子》《楚辞》《山海经》等先秦典籍,都有着对海洋的丰富描绘与生动想象。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鲲鹏万里、沧海桑田等神话传说,说明了海洋与华夏先民生活的密切关系。成书于周代的《禹贡》留下了先民对海洋和海洋物产的丰富认知;《山海经》中记载的瑰...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27/c404030-4032948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27日9时18分7秒 书写心中那抹蔚蓝

   ...的历史传统,是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的文学类型。 瑰丽丰富的想象 中国自古就有漫长的海岸线,有独属自己的海洋文化和海洋文学传承。无论是上古的神话歌谣,还是《尚书》《诗经》《庄子》《楚辞》《山海经》等先秦典籍,都有着对海洋的丰富描绘与生动想象。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鲲鹏万里、沧海桑田等神话传说,说明了海洋与华夏先民生活的密切关系。成书于周代的《禹贡》留下了先民对海洋和海洋物产的丰富认知;《山海经》中记载的瑰...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26/c404034-4032852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26日9时56分10秒 古代文论中的形式批评传统值得重视

   ...为传统古典学、经学诠释学参照。故在本著第三章,借由此经典诠释方法,讨论了存于《左传》中的“繇辞”这种特殊的韵语单元,认为关涉先秦经典文本中文类的形式特质及其历史衍变。扩而展之,包括《左传》《国语》在内先秦典籍中所嵌入的诗、谣、谚等韵语形式,在史书发达的古代具有着特殊的政治意义和文化价值。又,近些年出土文献的整理,实为先秦至汉文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 类形式与体式衍变证据,如《光明日报》2023年就将“出土...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02/c404063-4031134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2日19时28分50秒 大文学观下的学术思考:写在杨义先生逝世一周年

   ...的文学和文化经典,提出独有的学术新见。无论写哪一部著作,他都是决心超越自己,也超越他人的,绝不流于平庸。他打的井必须出水。尽管他有些观点可能还存在争议,但是他确实在提出学术创见方面殚精竭虑。例如,对于先秦典籍的研究,他意识到无论“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自己可以说的话已经不多了。研究必须另辟蹊径。所以他要从发生学的角度,“回到历史现场”去“还原先秦诸子”,这就是出于一种超越的意识。他当然知道,先秦诸子...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19/c404064-4025982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19日9时31分25秒 追根溯源话西施

   ...世人皆知的“诗仙”李白,连“辞赋之祖”屈原也不见其踪,给后人留下难解的谜团。 司马迁、刘勰、司马光、王国维等,是中国历史上功力深厚、贡献卓著的大家,他们编撰史书时或有取舍,或有疏忽,遗憾在所难免。 自先秦典籍记载西施后,有众多史册地志以呼应。在《史记》之前的,前文已述及不少;在《史记》之后的,有东汉《越绝书》《吴越春秋》,南北朝《会稽记》《舆地志》等,到隋唐就更多,如《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十道志》等,...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18/c442005-4025902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18日10时13分20秒 在民间文学中挖掘中国故事的根脉

   ...究延续了援引文化人类学视角解释早期中国的思路:法国汉学家葛兰言在研究《诗经》时,就曾以中国西南地区各个民族的仪式和风俗作为证据,更新了世人对《国风》的理解;中国老一辈神话学家茅盾、郑振铎、闻一多在研究先秦典籍时,也常以民歌、民谣、民俗作为参照;叶舒宪所倡导的“四重证据法”和上古经典破译系列,也沿此路径,对中国古典学领域核心问题提出了新观点。这种文史贯通的研究得益于民俗学、人类学视角的介入,但根基还是在于材...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27/c404033-4024419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27日9时3分9秒 “窈窕淑女”再探

   ...的王家嘴楚简,并非写作“要翟”,可对安大简整理者的说法进一步构成挑战。 从《诗经》文例看“窈窕”的性质 《诗经》的文例是认识安大简“要翟”含义的重要切入点,目前尚未见有学者从该角度予以讨论。《诗经》等先秦典籍中,同一书内的篇章虽然未必成于一时,但由于文体与时代均相近,同一书之内的文例自然能大体反映同一时代、同一文体的语言习惯。 “窈窕”若依安大简整理者解作“要(腰)翟(嬥)”,则“要(腰)”为名词,“翟(...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22/c442005-4016363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22日8时37分59秒 晚清新小说的伦理叙事与观念转型

   ...许各出心力、才智,以保境土,这也算是忠么?”显然,小说对忠君思想进行了逆向推理,认为君主也要忠于民众,国家是民众的,专制政府出卖国土损害了民众的利益,这样的君主悖逆了忠的伦理原则。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从先秦典籍挖掘思想资源,利用民众对先哲圣贤的崇拜心理批判忠君思想。无独有偶,吴趼人的小说《上海游骖录》借小说人物的对话作了这样的论述: 牖民又抢着说道:“罢了,罢了!中国人单知道忠君。”若愚道:“有话慢慢说,何...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04/c404063-4015253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4日9时2分0秒 “清华简”每年一辑持续刊布

   ...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揭牌成立。2010年1月,清华简整理报告确定交由新组建的上海中西书局出版。2011年1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发布,此后基本按一年一辑速度出版,不仅向今人呈现了两千多年前的先秦典籍原貌,更对传世的一批古文献有所补充和订正,为目前学界争论的一些焦点话题提供极具说服力的材料,同时引发更多开拓性学术课题,推进中国考古学、古文字学、古代史、学术史等学科发展。 此次刊布的第13辑,最引人...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14/c403994-40138405.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14日7时46分0秒 从野生荷花说开去

   ...!”从此以后,我就知道民间流传“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来历了。以前经常听人这样说,却一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说。 二 我本就喜欢读一些先秦的典籍,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这些类似的催化后,就更喜欢读了。先秦典籍中那些向普通百姓中的智者学习的文学片段,由于来自新鲜的生活,故而都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庄子·达生》有个故事说,有一天,孔子带着学生到楚国去,他们经过一片树林时,看见一个驼背的老人正在用竹竿黏知...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06/c404018-40132734.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11日8时54分24秒 雕虫与蹴鞠不二

   ...语典词(我更喜欢他最初说的“雅言词”)这一概念,对中古时期史籍、骈文及实用文体中广泛存在的具有典故性质的语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东汉至唐初的大量文章,通过节缩、约举、截割、组合、附益、顺承、凝固等方式将先秦典籍中的一些词语固定下来,造成一种典雅含蓄或古奥崇高的效果,这便是语典词。不懂得这些词,既不能明了作者之意,也带来了古籍整理中的很多错谬。除了包含一部分语典词的内容,《仪顾集》主要考察了与《后汉书》《三国...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20/c404018-40121640.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23日8时53分29秒 为古代经典赋予现代诗歌韵律

   ...。作者为写作这部作品,参看的《吕氏春秋》刻本达14种,并参阅当代学者译注版本多种,不仅一字不落地翻译了原典全文,还为今人陌生的人物、典故等增加大量注释。其中耗费多少心血,不言而喻。此外,理解这部重要的先秦典籍,不能仅仅从文字内容方面进行把握,更需要“知人论世”,站在大历史观的宏观视野下摸准全书基调。作者紧扣《吕氏春秋》成书年代,认为这是中华民族即将结束春秋战国混乱局面,进入大一统时代的关键时刻。《吕氏春秋...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15/c404030-40118941.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15日22时14分18秒 陌生而熟悉的狻猊

   ...古代官方贡狮的最早记载,这一年是东汉章和元年——公元87年。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汉武帝通西域后,“巨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也就是说西汉时已经有狮子了。不过西汉并没有官方贡狮的记录。先秦典籍《穆天子传》载:“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虽然提到狮子,但没有狮子体貌等其他特征,可能那时人们已经知道的狮子存在,但没有亲眼见过。 物以稀为贵。法国人阿里·玛扎海里《丝绸之路:中国—...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027/c442005-40104489.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27日8时9分48秒 青铜文明 见证“何以中国”

   ...接千载,心中每每叩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发现,到了夏、商朝,青铜制作技术突飞猛进,并形成了独特的青铜文明。 器以藏礼,物以载道,青铜器承载了大量先秦时代的礼仪与文化。在先秦典籍《诗经》中,青铜酒器见证过“兕觥其觩,旨酒思柔”的盛大宴饮,青铜兵器鼓舞过“王于兴师,修我矛戟”的铮铮士气,青铜乐器激起过“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的爱情涟漪…… 何尊,西周早期著名的青铜礼器,器内底...

艺术#文博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911/c419392-40074633.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9月11日8时3分53秒 中国早期的书籍量词

   ...学术流派,厘清各个流派的学术传承,就弄清楚了先秦学术发展史。汉代正是通过整理书籍,建构起整个先秦经典的学术脉络。这些定本流传的先秦经典,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取之不尽的活水源头。 中国早期的书籍量词,肇端于先秦典籍,成熟、完善于汉代文献整理。有学者认为,“先秦两汉是汉语量词产生、发展的源头,对于汉语量词发展史的研究颇具重要意义。”其实,这一时期书籍量词的产生、发展、成熟、完善,更体现出汉语量词发展史融合书籍史与...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30/c442005-40067067.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30日15时15分36秒 让古老乐音焕发新生

 音乐会《颂·黄钟大吕》。    房 潇摄 前不久,中央民族乐团在国家大剧院演出《颂·黄钟大吕》,让我们欣赏了一场不拘一格、满台新境的音乐会。 先秦典籍《国语·周语》记录了一段发生于公元前500多年的对话,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从乐官伶州鸠的口中徐徐飘出。那一年,孔子30岁,还没有听到“三月不知肉味”的《韶》乐。周文化既浪漫又理性,用一组概念就把转瞬即逝的...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720/c419389-40039571.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7月20日8时29分4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