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9 篇有关 先生向北 的页面,用时 0.098秒.

第1页  共1页

塑造鲜明人物形象 生动展现家国情怀

   ...精神内核。作为身经百战的革命者、吉林大学的创始人,他热诚谦逊、求真务实。在剧中,匡亚明说:“一个学校可以没有校长,但不能没有先生。”他是先生们的精神知己,也是他们教育事业的同行者。 除了匡亚明之外,《先生向北》还塑造了一大批学有所成的教授形象,如唐敖庆、于省吾、蔡镏生、朱光亚、高鼎三、佟冬等。他们或是科学研究的巨擘,或是教育领域的名师,或是术业专攻的大家,怀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和强烈的责任感,投身吉林大学...

艺术#舞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5/c419389-4029924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5日8时58分53秒 国之所需 先生所赴

国之所需,先生所赴。原创话剧《先生向北》演绎了20世纪50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背景下,一批知名教授、科学家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不畏艰苦、奔赴东北、砥志研思、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剧中有一句精彩台词“人比山高,脚比路长”,非常形象地展示了“向北”先生们的大师风采和人格魅力,令人崇敬、感动。 《先生向北》是吉林大学用心用情用功创作的一部优秀话剧,而且,戏剧舞台上如此集中地表现一批大师的形象还较少见,殊属难得。该剧...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02/c404004-4029087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2日7时48分38秒 吉林大学原创话剧《先生向北》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

   ... 张希在致辞中指出,话剧《先生向北》讲述的是前辈先贤爱国奉献的故事,再现了吉林大学一段艰苦创业的历史,并回忆了建校先贤们在吉林大学播撒科学和人文火种的往事。他指出,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话剧《先生向北》通过传承“北上精神”,点亮师生的思想之灯,使大家在纷繁的选择面前有格局、有境界、有勇气、有担当,成为有家国情怀之人、有科教理想之人,做不辜负这个时代的建设者。 会上播放了话剧《先生向北》宣传片,冯正...

艺术#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30/c404003-4028844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30日8时37分19秒 借助光影诠释生命的意义

   ...的长长的火车,成为文化之犁,豁开了东北黑土地,播撒下了新中国电影生命的种子。 作者多年来发自内心地对其生长于斯的东北黑土地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故在行文上增加了许多人文关照。《电影北上》作为作者继《先生向北》后的又一部“北上”系列作品,其风格与《先生向北》基本一致,同样具有大的历史观,同样是一部难得的情怀之作。作者同样关注的是在历史与时代洪流中作为个体的“人”,以及由每个肩负责任的个体所折射出来的“价值...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619/c404004-32134561.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6月19日8时6分20秒 鲍盛华《先生向北》:描摹一代学人的风采

鲍盛华长篇历史文化随笔集《先生向北》(长春出版社出版)所记述的历史人物,是我敬慕有加的先哲贤达,他笔下拨开的烟云往事,皆为我为之赞叹的拍案奇迹。纵观诸多前辈人生迹履,虽平生道路崎岖,而胸次始终豁达开阔,“心地光明一笑呵”,令吾辈感佩。 在这部作品里,鲍盛华以哲学的思维俯瞰史料,以历史的视角刻画人物,为我们描摹了20世纪40年代以来,在吉林这块黑土地上,前辈学人绘就的一幅幅人文画卷:为吉林文化建设殚精竭...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401/c404030-31657202.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4月1日9时17分14秒 鲍盛华《先生向北》:笔底波澜国士情

   ...史界、艺术界的巨擘。 唐代名臣魏征在《述怀》诗中说:“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人与人之间,付出关怀与尊敬,就会收获忠诚与拥护。“国士”就是一个国家最优秀的人才,就是鲍盛华心目中的“先生”,就是《先生向北》一书中深情言说的每一位历史人物。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伟大精神和高尚品格值得全社会学习。这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群体,他们以其特殊的风骨铸起一个时代的承重墙。 有时候,过度发掘平凡的一面,就会示人...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821/c404030-30240806.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8月21日8时28分42秒 东北文脉隆起时

   ...造成的。最后,周总理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也就是说,现在我们顾不上,以后有机会要努力弥补这一缺陷。 一 鲍盛华的历史随笔《先生向北》拨云见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东北文脉隆起的生动的人文画卷。《先生向北》记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大批文艺界、科学界、教育界和思想界的精英奔赴东北,使东北的文脉遽然隆起。历史学家吕振羽,古文字学家于省吾,诗人公木,收藏鉴赏家张伯驹,画家潘素、史怡公、孙天牧,哲学家高清...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701/c404030-30098010.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7月1日9时32分26秒 三字箴言颂人生朗诵音乐会在京举行(3)

冯福生与小非朗诵 胸襟·做人篇 殷之光击鼓吟诵《过零丁洋》《满江红》 聂建华唱《父亲》 尚海先生向北大汉学院赠送字画 北大汉学院研究生方言朗诵 互助·交友篇 殷之光、虹云朗诵 幸福·亲缘篇 张宏、小非配乐朗诵《会唱歌的鸢尾花》 冯福生与众学生朗诵 达观·晚年篇 北大留学生表演歌舞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闻#文化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2/2012-12-07/148688_3.html 发布日期: 2012年12月7日19时14分18秒 六朝碎片

   ...曳,阳光形成了透视的效果,很有沧桑的况味。一行人又跟着罗老向南走了大约500米,是为了亲眼看一看新近才发现的一个小王的神道,在沼泽似的田地里,看到了一个柱础和另一个柱础边的只剩很少部分的断裂的望柱。华先生向北指着远处的丘陵说,离这里1000米远的白龙山那儿,就是陵墓,可能是萧宏儿子的陵墓,这一片地里,应该是萧宏家族的墓葬群。 在回返的车上,罗老感慨地讲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真实的故事。有一个法国人,对中...

原创#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yc/2004/2004-06-11/10686.shtml 发布日期: 2004年6月11日17时29分33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