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38 篇有关 作者在场 的页面,用时 0.276秒.

第1页  共2页

城市传记与文学书写——以《南京传》《北京传》为中心

   ...之间的传记,并且传记的本质属性即非虚构性,于是城市传记也能够在非虚构文学的文类上展开讨论。李敬泽曾以“文学的求真与行动”这一定位提出了非虚构写作的两个要素,“求真”是“力图回到‘事实’”,“行动”指“作者在场的事实”38。这一“在场”反映到城市传记中,体现出在“硬核”事实之外的写作主体的能动性。它要求作家和城市发生深度的联结,即作家对城市的“介入”。这种“介入”在阿克罗伊德和伦敦之间可以得到清晰的印证。伦...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2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12/c458525-4021500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12日16时42分15秒 虹影:电影是一场洪流

   ...天乘着马车来了》等作品。后来倾向于心理主义,1931年发表了《上海》,以日本侨民视角,反映了上海五卅运动的时代风云。因为《兰心大剧院》,我辗转在南京大学图书馆里找到了《上海》的中国译本,确实这部小说有作者在场的历史真实度,对人物心理描写很见功底,给娄烨、马英力等主创带来了丰富的历史现场借鉴,他们能发现这部与历史同脉的日本小说,说明他们的文学阅读视野很广。 \@虹影: 横光利一是文学前辈,选取他原著中的内容...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05/c405057-4015350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9日8时33分35秒 作为文学修辞的田野调查:《成都传》的非虚构诗学

   ...,蒋蓝也具有把它们组装为可视整体的能力。比如,第21章《浣花洗剑录》中写到薛涛墓,配图用的是由望江楼公园管理处提供的1999年所摄薛涛衣冠冢照片,其景破败荒凉;坟冢旁居民的讲述、文献中晚清诗人的描述和作者在场的场景想象共同摹画出薛涛墓的古今状貌,其中作者本人的想象最具诗意,延展出瑰丽奇异的精神空间,“她让飞雪临江,遇风成梅,断念的竹子,摇完一千种俯仰,在夤夜而至的细雨中,想起干燥的故乡”。类似的民族志式配...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007/c404030-40090183.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7日10时31分23秒 如何突破新闻叙事的文体边界

   ...想象:“他个子不高,干瘦,雨衣披在身上,显得肥大,不协调。发白的牛仔裤上,淤泥点点,扎眼。手机不离手,电话一个接一个,多半时间对着手机吼,要车,要人。” 非虚构文本虽然强调“在场性”和“介入性”,要求作者在场并介入生活,但是面对无法交流的对象,作者必须通过一些细节的发现或设计,把自身的经验、情感和价值观表达出来。对兰辉这个形象的描述是合情合理的,是“可以从他生前的几张照片里轻易捕捉”,反映的是人们的真切感...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712/c404030-40033864.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7月12日9时13分53秒 简说田珍颖的文学评论

   ...统的叙述语言,具有强烈的演讲特点,而这种风格,贯及全篇,正是作家情绪的起伏。 作为一名评论者,田珍颖在对文本进行了如此深刻精到的剖析后,她也找到了自己评论的兴奋点,那就是:历史的演讲、现实的演讲、作者在场的演讲,这就是《中国天眼·南仁东传》研讨会上她的发言提纲。 第三,她的评论注重对作者思想、情感思路的研究和掌握。她认为这是深度理解作品的一个重要途径。 她提倡评论者和编辑都应该读懂作者。她认为...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229/c404030-32596158.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2月29日10时42分23秒 媒介融合视野下的非虚构写作

   ...来新的活力与叙事可能,创作出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和艺术价值的作品。目前国内研究界对“非虚构”和虚构的概念进行辨析,对国外国内文学传统进行溯源和对比,与相近文学体裁进行区分对比,强调了非虚构作品的真实性、作者在场,注重人物、场景、对话的叙事特征,描摹出非虚构写作的基本轮廓。但非虚构写作的出发点是对当代文学写作的校正和革新,它的落脚点不会走向固定与统一的写作概念,它所面对的丰富复杂的中国经验,决定了这种写作现象...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926/c419351-32533725.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9月26日9时40分55秒 见证与铭记

   ...热切召唤,还与全人类抗疫的严峻情势相关,与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的国家发展战略相关,与新时代民心国运和世风社情的新状态、新气象相关。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散文直击现实的及人及物功能和容留作者在场现身、在场发声的古老文体特质,又如枯木逢春、老树开花一般,重获作者青睐和读者厚望。正因此,跟以往寻常年份相比,2020年各民族作家的散文创作,都明显更主动更投入地着力见证重大事件和铭记群体经验。这当中...

民族文艺#品评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120/c404101-32006495.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月20日16时34分38秒 1990年代路遥研究的“多元化”特征与“无名化”状态

   ...批评家普遍而强烈的感受,对文学批评的不满、失望与焦虑情绪弥漫在整个批评界,文学批评似乎丧失了方向感”27,而呈现出多元论基础之上的相对性倾向。这样一种完全以批评家主体为中心的多元化批评思维“完全否定了作者在场的这个观点,否认文学批评的准确性”28,表现出极大的任意性与主观性,与80年代作家与批评家强烈共振的批评模式有着显著差异,很难形成一个被绝大多数批评家认可的“共名”词汇。因此,多元阐释须以文本“自在性...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201/c404064-31951474.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2月2日7时43分43秒 赵依:从声音情结到生活空间

   ...模仿。 这里,不妨借用叙事学的概念进行类比。“模仿”使作者从文本中解脱出来,作者不承担责任,他们造成错觉、树立代言者并且开始隐身;那么,我们现在是否可以开始对青年作家的“纯叙事”怀揣期待,呼唤一种作者在场或者有作者介入的叙事,使作者以自己的名义讲述故事,同时,帮助读者去理解和判断这个充满声音的世界。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002/c404030-31882470.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0月2日9时34分20秒 刁克利:文学之真与非虚构作者的角色

   ...接干预社会生活不充分的不满足,不只是读者对新闻写作细节缺乏的不满足,也是文学文体自身发展规律与作者自觉求变的结果。因此,非虚构写作的兴起不只开始于《冷血》,而应该向更早更远处回溯。 一 虚构之真与作者在场 文学追求真相。人们对文学的期待从来没有遗忘这一点。文学的发展规律是对真相的渐次贴近,文学的体裁也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变化。如何使文学表现真,如何使文学描写像真的一样一直是作者的追求。即使最虚构的...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820/c404033-31829814.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8月20日8时46分21秒 从“实证性”到“文学性”:呼唤一种新的乡村诗学

   ...以说,正是透过非虚构写作的实践,我们可以更清楚地反思,今天在什么意义上更迫切需要文学对乡村进行新的书写。 笼统来看,农村类非虚构写作对文学“创作”属性的否定和淡化主要乞灵于类似田野工作的方法,强调作者在场和实证性,尽可能进行客观记录,偏爱个体和具体的故事,弱化甚至不形成叙事,微观凸显胜过整体分析。可是田野调查本身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亦非万全之策,运用起来问题重重,更不意味着仅仅指观察和访谈,收集数据资料,...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731/c404030-31805019.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7月31日9时51分21秒 宋词与中国抒情传统的美学发展

   ...,最后三句的场景完全就变了,是作者直接在听这个歌女演唱。但正因为前边已经做了铺垫,所以我们知道这首歌是在表达对情人的思念。当然她这个打扮也是为了应酬,因为她要为这些官员服务,要演唱。但是最后三句直接是作者在场的一个描写,从作者的眼里我们明白,这个歌女非常不情愿,她自己有心思,但还要为他们演唱。所以“欲笑还颦”就非常形象地写出了这个歌女的尴尬。“最断人肠”等于是作者的一个结论,又是某种议论,对读者而言,这也...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312/c404063-31628820.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3月12日9时35分1秒 寻根、对话、识见与大文体实践

   ...文的根本标准。在此,物理之长与精神之长互成比例,趋向融现实、哲思、宇宙贯通一体的雄文气象。诚如贾梦玮所论:“文章皆长,却不觉长。这是沉重而有大趣味的文章,这是能将大视野落到根子上、天空笼罩大地的雄文。作者在场,古人才能在场。中国优秀散文的胸襟,从一开始就是伟岸、恣肆、浑厚的。在先秦诸子那里,在司马迁那里,散文所呈现的,就是世界,就是宇宙,就是苍茫又曲折细腻的人心。《时间的压力》在趋向宏大的同时,亦向哲思及...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731/c404030-31266528.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7月31日8时52分1秒 寻根、对话、识见与大文体实践

   ...文的根本标准。在此,物理之长与精神之长互成比例,趋向融现实、哲思、宇宙贯通一体的雄文气象。诚如贾梦玮所论:“文章皆长,却不觉长。这是沉重而有大趣味的文章,这是能将大视野落到根子上、天空笼罩大地的雄文。作者在场,古人才能在场。中国优秀散文的胸襟,从一开始就是伟岸、恣肆、浑厚的。在先秦诸子那里,在司马迁那里,散文所呈现的,就是世界,就是宇宙,就是苍茫又曲折细腻的人心。《时间的压力》在趋向宏大的同时,亦向哲思及...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年第4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729/c429085-31262413.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7月29日15时4分47秒 周凌云《屈原的村庄》:构筑诗意生活图景

   ...四章四十四节。贯穿屈原故里的一年四届,统照屈原故里的山水田园、历史人文、习俗风物、人物命运,逻辑严谨,脉络清晰,没有明显的遗漏,没有累赘的重复,山水田园之美,历史人文之重、风物习俗之真、人物命运之奇、作者在场之多,均得到有深度有厚度有细节有情趣的体现;各章节之间,彼此衔接回望,既独立成篇,美奂美轮,又不游走于主题之外;既注重了叙述方式的变化与多彩,又注重诗意品质的历史真实,有技巧而不卖弄技巧。整体叙述结构...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527/c404030-31105071.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5月27日17时4分24秒 王宏甲报告文学《中国天眼 南仁东传》:心灵激越与精神洗礼

   ...者抓住这样三个转折点,以严谨的结构完成了对南仁东的塑造。他确实像吴为山所做的塑像一样,满身泥土味,穿着工作服,这就是经历了那个年代锻炼的中国知识分子、中国科学家,他的形象和他的灵魂。 最后,是关于作者在场的演讲。这本书里,作者一直在场,无论是采访还是叙述,他经常用口头语言和读者对话,但他不是没有章法的。这种对话带来的简短、哲理性的思想火花,全书中各处都有,这些火花综合提高了这本书的哲理性。王宏甲是一个...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522/c404030-31097483.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5月22日8时52分29秒 李德南:无限的任务——关于当代文学批评

   ...重新思考和建立自我与生活、与现实、与时代的恰当关系”,“‘吁请海内文豪’,对于这个世界确立起认识热情和刚健的行动能力”[1]。他充分肯定《中国在梁庄》与《中国,少了一味药》的价值,认为“这两部作品都是作者在场的,而且不是一种被动的在场——你本来就在那儿,而且他们都采取了行动,走过去,介入进去。[2]”同时他也指出,“我认为梁鸿和慕容雪村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没能充分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是文学能做的?他们在多大程度...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129/c404033-30596022.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1月29日8时57分45秒 金宇澄《轻寒》:在动荡时代,个体的命运只能不知所踪

   ...述的情节,随着小说的进程也都陆续云深不知归处。至于其中的人际关系,人物清晰的面貌模样,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全都没有交代。金宇澄自述,“我虽然环境写得具体,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我几乎已经忘记”,“我这个作者在场,但是看不清楚,显现了明显的暧昧,就是某一种我不了解的状态。” 金宇澄从来没有想把故事写清楚说明白,但我想,这并不意味着他只是想留有余味,一如文学总想给人以余味温存。对于金宇澄来说,《轻寒》,或者...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1003/c404030-30325053.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10月3日9时36分13秒 夏立君《时间的压力》:时间在检视

   ...结合、人性丰沛的文章。难用“批判传统”或“弘扬传统”等概念来评判这文章。作者的“自以为是”与深度反省同在。文章皆长,却不觉其长。这是沉重而有大趣味的文章,这是能将大视野落到根子上、天空笼罩大地的雄文。作者在场,古人才能在场。中国优秀散文的胸襟,从一开始就是伟岸、恣肆、浑厚的。在先秦诸子那里,在司马迁那里,散文所呈现的,就是世界,就是宇宙,就是苍茫又曲折细腻的人心。《时间的压力》在趋向宏大的同时,亦向哲思境...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925/c404030-30311082.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9月25日8时25分12秒 《时间的压力》:时间在呼吸

   ...合、人性丰沛的文章。难用“批判传统”或“弘扬传统”等概念来评判这文章。作者的 “自以为是”与深度反省同在。文章皆长,却不觉其长。这是沉重而有大趣味的文章,这是能将大视野落到根子上、天空笼罩大地的雄文。作者在场,古人才能在场。中国优秀散文的胸襟,从一开始就是伟岸、恣肆、浑厚的。在先秦诸子那里,在司马迁那里,散文所呈现的,就是世界,就是宇宙,就是苍茫又曲折细腻的人心。《时间的压力》在趋向宏大的同时,亦向哲思境...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511/c404030-29979733.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5月11日9时17分4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