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252 篇有关 何士光 的页面,用时 0.132秒.

第1页  共13页

在农事书写中重审乡村伦理 ——评陶丽群《插秧季》农事书写模式及其意义

   ...叙事有待强化的路径和方向。本文以陶丽群中篇小说《插秧季》为个案,在梳理当下乡土文学创作得失的基础上,探讨乡土叙事伦理建构的方法论。 近距离观察乡村社会的日常纹理 当代文学史上,从王汶石农业合作化小说到何士光《乡场上》,乡土文学以对社会结构的敏锐把握和对时代内涵的发掘激活了现实主义文学的生命力。这种意识形态化的主题写作,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主流,形成了乡土叙事的“当代传统”。然而,作为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1/c404030-4043636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2日9时25分48秒 曾镇南:我记忆里的那几届茅奖评选

   ...:有一段时期您写文章出手极快,三年发表了七八十篇评论文章,后来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曾镇南:1980-1985年左右,这个阶段大概写了近三百万字的评论。那段时间主要看杂志。我在《人民文学》杂志上看到何士光的小说《乡场上》,我认为从思想到艺术都是优秀的杰作,就写了评论文章投寄给《红旗》杂志——《红旗》刊登小说和评论是空前也是绝后的一件事。 1985年开始文学出现新潮,如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04/c405057-4031286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5日10时25分52秒 龙潜:贵州少数民族女性作家乡土叙事观察

   ...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指以乡土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具有泥土气息的文学作品;广义指一切书写乡村面貌的文学形态。乡土文学作为贵州主流文学延续了百年,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特质。从20世纪30年代的蹇先艾到80年代的何士光,贵州乡土文学以男性话语为主,表达主体性别身份单一。女性文学与乡土叙事两个现象在21世纪贵州小说创作潮流中构建了独特话语体系,以仡佬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身份出现的肖勤、王华、杨打铁和崔晓琳等一批女...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3/c404030-4029792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3日9时18分36秒 曾镇南:评论家应老老实实地多读作品

   ...开了一个新的文学世界。活跃于当今文坛的作家们的优秀之作,也许还谈不上成熟,对我却产生了一种特殊的魅力,使我尝味到鲁迅所说的“连自己也烧在里面”的喜悦。我很快地成为王蒙、李国文、张贤亮、蒋子龙、陈建功、何士光、王安忆、铁凝等等的爱好者了。不由自主地,我写下了最初的一批文学评论,开始向报刊投稿。 中华读书报:那么您写文学评论,是偶然的吗? 曾镇南:看似偶然,其实也有些必然的因素在内。我选择搞文学评论这个行当...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25/c405057-4028495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25日7时34分35秒 新时代山乡巨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面镜子

   ...式,这就是“包田到户”,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这一政策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乡村经济得到了极大的繁荣发展,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高晓声《陈奂生上城》、路遥《平凡的世界》、贾平凹《浮躁》、何士光《乡场上》等作品为我们记录了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与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这些乡村巨变每一次带来的都是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根本性调整,以及乡村面貌天翻地覆般的巨大变化,对比鲁迅小说中旧文化统治下的乡村世界,...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05/c404030-4025064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5日8时57分33秒 新时代山乡巨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面镜子

   ...式,这就是“包田到户”,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这一政策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乡村经济得到了极大的繁荣发展,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高晓声《陈奂生上城》、路遥《平凡的世界》、贾平凹《浮躁》、何士光《乡场上》等作品为我们记录了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与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这些乡村巨变每一次带来的都是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根本性调整,以及乡村面貌天翻地覆般的巨大变化,对比鲁迅小说中旧文化统治下的乡村世界,...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05/c419351-4025064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5日8时55分35秒 王干:编辑如云

   ...”,发行量呈断崖式下跌。文学期刊的影响力开始式微,而文学期刊的单打独斗,很悲壮,独木难成林,尤其是文学新人的成长堪忧。与其孤军奋战,还不如联网合作。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时贵州作协的主席、《山花》主编何士光听了我的发言,大加肯定,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何锐的眼神在镜片后闪闪发光,他说,文学期刊的联网正是处于边缘刊物向中心迈进的最佳途径,《山花》愿意举办第一次联网联席会议。我回到南京以后,把文学期刊联...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11/c404063-4023366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11日9时28分9秒 蔡翔:反80年代的80年代

   ...在的政治—文学逻辑。当文学转向80年代的现实,就产生了所谓的“改革文学”,这个“改革文学”也分两种走向,一是乡村,二是城市,城市主要集中在工业题材。 农村改革主要从土地承包制度开始,这方面的作品,首推何士光的《乡场上》(1980)和高晓声的《漏斗户主》(1979)、《李顺大造屋》(1979)等等。集大成者是古华的《芙蓉镇》(1981)。土地承包是一个大事件,说是“二次土改”也可以。但是这个“二次土改”动...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30/c404033-4022751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30日15时19分9秒 只要有爱与温暖,必可润泽生命之树 文学是时代的汤药,也是时代的良心

   ...、一条赤水河,两河沿岸的风俗文化、饮食与四川、湖南相近。遵义姑娘的性格泼辣热情、简单真诚,和遵义这片土地一样,生长最红最烈的辣椒,也流淌最清澈的河水。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我身边有一个很厉害的大作家叫何士光,他的《乡场上》写的就是我外婆家那个小镇发生的故事。榜样的力量在于给你一种可能——原来大作家就在身边,他赶过集的小街你也走过;你喜欢吃的绿豆粉,当年他也吃过。文学很远,却因某一个人而近。于是,早在童年...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28/c405057-4022573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29日7时42分14秒 任芙康:洁来还洁去

   ...里河、莫尔道嘎三个林业局。人员分配前,莫尔道嘎早被叶楠渲染上天:“大兴安岭最后一块原始森林。”没有人能抵御这一神仙蛊惑,包括我自己,早有私念,到时“亲自”带队。协助者有张伟刚、康弘、刘占领诸位,叶楠、何士光、黄济人、方方、蒋子丹等已抢先报名。人员分配停当,谌容才获知自己要去根河。她来找我,说既来林区,也想看看原始的样子。这其实怪我,活动事务庞杂,竟忘记询问老乡。事已至此,我只能据实劝慰:调换已不方便,名...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04/c404063-4020988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4日19时49分17秒 任芙康:“不声不响”的谌容

   ...里河、莫尔道嘎三个林业局。人员分配前,莫尔道嘎早被叶楠渲染上天:“大兴安岭最后一块原始森林。”没有人能抵御这一神仙蛊惑,包括我自己,早有私念,到时“亲自”带队。协助者有张伟刚、康弘、刘占领诸位,叶楠、何士光、黄济人等已抢先报名。人员分配停当,谌容才获知自己要去根河。她来找我,说既来林区,也想看看原始的样子。这其实怪我,活动事务庞杂,竟忘记询问老乡。事已至此,我只能据实劝慰:调换已不方便,名家须得兼搭。没...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03/c404063-4020932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3日10时24分2秒 何士光:书要越读越少

   ...阅读。直到找到了一个回答,哪怕这个回答只是属于你自己,这人的心又才会安定下来。这心安定下来了,书再读与不读,也就是可以随缘的了。 中华读书报:这就是您说过的“经受与寻找”吧,应该也有一个阅读的过程。 何士光:是的。你的阅读是要为自己找到一个回答,但在这人间浩如烟海的著述里,就你平常会见到的种类来说,却不会告诉你这世界和生命的根柢。好比一棵树,树根就像我们的生命之根,花朵和枝条就好比我们的生活和人生。我们...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01/c405057-4020779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2日7时34分37秒 任芙康:洁来还洁去——忆谌容

   ...里河、莫尔道嘎三个林业局。人员分配前,莫尔道嘎早被叶楠渲染上天:“大兴安岭最后一块原始森林。”没有人能抵御这一神仙蛊惑,包括我自己,早有私念,到时“亲自”带队。协助者有张伟刚、康弘、刘占领诸位,叶楠、何士光、黄济人、方方、蒋子丹等已抢先报名。人员分配停当,谌容才获知自己要去根河。她来找我,说既来林区,也想看看原始的样子。这其实怪我,活动事务庞杂,竟忘记询问老乡。事已至此,我只能据实劝慰:调换已不方便,名...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18/c404063-4019749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18日8时15分30秒 高原上傲然开放的《山花》

   ...)、“贵州青年作者作品专号”(1992年第二期)和“中学生之页”(1993年第九期)等专栏和专辑,对当地青年作者的成长,开掘他们的创作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起到了推动作用。 进入新时期这一阶段,以何士光的《乡场上》《种包谷的老人》《远行》为起点,贵州文坛在国内具有较高影响的作品开始呈现出来,如李发模的长篇叙事诗《呼声》,叶辛的长篇小说《蹉跎岁月》《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李宽定的《良家妇女》《姐夫》,张...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06/c404063-4018992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6日8时38分36秒 《南门桥》:人在,桥在,世界在

   ...不火……也正是这些困扰将他引向南门桥,引向过去的回忆。可以说,老雪隐重新接纳现实人生,接纳曾经的名字“杨光路”与南门桥带来的回忆无法割舍开。 小说是跟着人走的,“贵州故事”的讲述者从未消失。从蹇先艾、何士光,到冉正万、肖江虹,贵州文学一直在开花结果。正如冉正万在《文字贴着地面生长》中所言:“我把自己交给卑微的希望,在希望中结茧,抽出的丝一定更长。”作家在,故事在,故事中生动鲜活的人在,作为基底的地方景物...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04/c404030-4017280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4日9时21分54秒 往事琐忆

   ...这份心爱的杂志。今天,我的书橱里还收藏着大约二百多期《人民文学》杂志。 与《人民文学》结缘的几十年,阅读了杂志上的大部分文学作品,真是受益匪浅!时至今日,闲暇时间还翻阅品读。比如,1980年第8期何士光的短篇小说《乡场上》,我还能背诵出一些段落。2000年前后,我曾把自己对杂志的看法、建议写给《人民文学》,并多次在“留言”栏目刊出。2022年,《人民文学》推出“人民阅卷”栏目,我多次把自己对贵刊刊发...

专题#专题#我与《人民文学》的情缘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26/c458504-4016741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26日15时30分44秒 刘照进:裁一片云给你

   ...,稿子都是深夜的时候在油灯下完成的。每次从乡下邮电所收到几元十几元的稿费,他都会兴奋一阵子。他说,文学养不了他的家,但是可以养他的心。有一年,地区文联在我们县组织召开文学笔会,邀请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何士光前来讲课。由于经费紧张,参会的人数被严格控制。笔会的前两天,他得到消息,就从乡下赶来,希望能够参加活动。当天恰逢县城赶场,他背着一个背篓,脚上穿着破口的解放鞋,衣服皱皱巴巴,看上去十分憔悴。他说,我不...

新作品#纪实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18/c404019-4016188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26日9时50分56秒 乡土中国的现代化叙事

   ...也有一条乡土小说的脉络。我们今天仍然提及的许多作品,都是描写乡土之作: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古华的《芙蓉镇》,贾平凹的《商州初录》《浮躁》,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何士光的《乡场上》,蒋子龙的《燕赵悲歌》,韩少功的《西望茅草地》,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伤痕”“反思”“改革”“寻根”“先锋”“新写实”的特点或多或少也都体现在乡土文学中。乡土文学的价值判断和创作方法都发生...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12/c419351-40116243.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12日8时38分15秒 《燕食记》:杂糅叙事、南方方言与饮食书写

   ...母舌’。有些地区的作家比较占便宜,比如云、贵、川的作家。云、贵、川的话属西南官话,也算在‘北方话’之内。这样他们就可以用家乡话写作,既有乡土气息,又易为外方人所懂,也可以说是‘得天独厚’。沙汀、艾芜、何士光、周克芹都是这样。有的名物,各地歧异甚大,我以为不必强求统一。比如何士光的《种包谷的老人》,如果改成《种玉米的老人》,读者就会以为这是写的华北的故事。有些地方语词,只能以声音传情,很难望文生义,就有点...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020/c404030-40099840.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20日9时22分48秒 晚近40年乡土小说“语言问题”再认识

   ...学方兴未艾之时,乡土小说因普遍趋向于鲁迅式的启蒙视角的观察与审视,而过多显露出知识者的“移情”特征,因而其言说总体偏向于思想内容,而并不特注重在形式层面有所拓展。如“陈奂生”系列、“葛川江”系列,以及何士光的《乡场上》《苦寒行》等,字里行间总能让人体会到一种“看客式的麻木与蒙昧”。在这一维度上,许多乡土作家的乡村书写,其实都面临着被过于理性的形象所淹没的风险。然而,由于作家的生活体验源于真实苍茫的“大地...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017/c404030-40096981.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17日9时28分1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