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红都村,并兴建“义贞小学”,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陆定一亲自题写校名,在长汀的革命伴侣墓前掬泪献花。 红军到达陕北延安后,1937年召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6周年大会,毛泽东在为牺牲者默哀的名单中念到何叔衡的名字时,人们莫不为长汀突围战中实践了“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誓言的这位中共一大代表、“苏区五老”之一而肃然起敬。 1944年中秋节,中共中央为傅连暲举办五十寿辰庆祝活动,周恩来代表中央讲话,多位...
新作品#纪实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8/c404019-4034180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8日9时1分0秒 《人民文学》2022年第11期|康岩:燃灯者李大钊...层,中国以后的革命道路,要以俄为师。” 与李大钊的讨论改变了毛泽东赴法留学的想法,他开始向往十月革命的故乡——俄国。回到长沙后,毛泽东很快发起成立“留俄勤工俭学团”,组成“湖南留俄运动之先锋队”,并与何叔衡等人组织成立“俄罗斯研究会”。毛泽东告诉众人:“我和俄国接壤数千里,关系素来密切,劳农政府既有这样前无千古的大变,我们怎么不研究他的内情,安排应付的方法呢?” 毛泽东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十八日第二次到北京...
新作品#报刊在线#《人民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118/c418925-3256943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6月25日11时16分8秒 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念,奋进是最深的告慰。清明节假期,人们通过参加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在重温英烈事迹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感悟初心使命中汲取奋进力量。 湖南宁乡长冲村依山而建,周围松柏苍翠,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何叔衡故居坐落于此。4月5日,当地干部群众陆续前来参观。 每每在家门口缅怀英烈事迹,长冲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曾乐都深受触动:“我将把对英烈的敬意转化为担当作为的内在动力,和乡亲们一起团结奋斗,将长冲村打...
新闻#时政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06/c403991-4021036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6日10时10分54秒 《问苍茫》:以青春笔触回答“何以中国”...共湖南支部是中国第一个省级支部、长沙自修大学是中国共产党首个党校性质的学校,但观众并不觉得生硬、说教。相反,剧中有大量桥段将党史研究和文艺表达巧妙结合,引人会心一笑。如在首集开场,刚回到长沙的毛泽东和何叔衡便兴奋地用“摆座位”的方式再现“一大”场景,也“顺道”解释了李大钊、陈独秀没有参加“一大”的原因。 同时,剧集以戏剧的形式,正面展示了毛泽东不仅善于领导农民运动,也是早期领导工人运动的高手。但这种能力...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08/c419388-4015470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8日10时41分40秒 萧劲光诗歌中的意气风发...劲光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脚下赵洲港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家庭,原名萧玉成,“劲光”一名由来于他早年参加革命时留下的一副对联。五四运动爆发以后,萧劲光积极投身反帝爱国学生运动,1920年加入了由毛泽东、何叔衡等创办的俄罗斯研究会,从此踏上了革命道路。研究会创立伊始,选派学生赴俄学习,萧劲光同任弼时、刘少奇等作为首批赴俄学生,先到上海进行俄文培训。在前往上海的船上,萧劲光深感使命在肩,对于即将开启的追求理想...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027/c404063-40104454.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27日7时57分20秒 信仰的火种...道出了观众波澜起伏的观影心声。 电影《觅渡》主创在常州采取实地取景的拍摄手法,使得影片在服化道层面有了原汁原味的年代质感,也凸显出常州这座城市厚重的人文底蕴。例如影片开场瞿秋白等人在水口镇被敌人追赶、何叔衡跳崖的重头戏就是在天目湖畔望湖岭拍摄完成,原生态密不透风的丛林、剧组踏出的碎石小道、瞿秋白第一视角跑动中飘落的树叶,都真实再现当时紧迫的追逐场景。对于影片中出现的民国建筑,主创找到始建于1936年的常...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013/c404004-4009427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13日8时5分40秒 文物为引,历史为媒,领悟长征精神...级展览如“复兴之路”等的参与者,擅长以通俗性的语言讲好文物故事;三是文物故事极具吸引力,如《根据地风云骤变——为粉碎第五次“围剿”印发的紧急动员令》能感受到当时苏区形势的岌岌可危,《长征去留话别离——何叔衡送给林伯渠的毛衣》能体会出先辈真挚的革命友谊,《那盏带来希望的“明灯”——红军送给黎平向导的手提风雨灯》是军民鱼水情的生动写照,《彝海结盟民族情——红军发布的民族政策布告》是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最好注脚,...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518/c403994-32689262.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5月18日11时15分48秒 不寻常的年头 不寻常的坚持...题,中国电影用自己的方式呼应着大时代的要求。2022年上映的主旋律影片数量众多,它们在艺术手法和市场接受等方面逐渐成熟,既有《长津湖之水门桥》《万里归途》《平凡英雄》这类瞄准商业制作的主流大片,也有《何叔衡》《望道》《邓小平小道》这类各具特色的人物传记影片,在全年的各个重要档期中均发挥了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万里归途》作为我国首部外交官撤侨题材影片,累计票房15.85亿元,成为今年国庆档“一枝独...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111/c419388-3260404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月11日8时21分2秒 谢觉哉诗中的公仆情怀...拦。谢觉哉事后得知深感歉疚,写诗道:“政情民隐应常通,咫尺间如隔一城。安得浮云都扫尽,长安虽远若门庭。” 谢觉哉从年轻时起就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几十年从未中断,形成认真对待工作和生活的作风。当年好友何叔衡在长沙码头秘密坐船赴上海参加“一大”时,谢觉哉就在当天日记中留下了珍贵的记录。除了日记,他的一千余首诗作同样具有史料文献和思想教育价值。在六十岁那年,他勉励自己“匆匆六十年,华发压双肩。未肯容颜老,犹...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216/c442005-32588224.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2月16日8时30分7秒 若问初心,应知《天晓》前后事...赋下绝命诗的邓恩铭为了多挽救被叛徒列入“名单”的战友,尽可能为革命保存火种而奔走,不幸被捕入狱,两度组织越狱,救了一部分战友,他最终为了不拖累战友,挺着患病孱弱之躯面向敌人......。和毛泽东一样,何叔衡为了革命,一家人相继入狱,女儿痛失丈夫,自己痛失爱子。行前托六尺之躯,不知有否归期的陈潭秋,今人看当年之书信,只看到革命者的悲壮,看不到焦灼和绝望,从容赴死,“这就是共产党的初心与源头”,作者如是总结...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028/c404030-32553851.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0月28日10时5分2秒 红色故事里的情感力量...情感的丰富性和层次感,也是考验演员艺术功力的重要标准。电影《1921》里,当何叔衡被问及为何参加革命时,他说:我参加革命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希望有一天能抬起头、挺直腰杆。我希望能自由地看见我想看的世界。何叔衡饰演者张颂文表演时,从最初的平静到情绪渐起波澜,再到情不自禁地流泪,以静水流深般的表演技巧,让观众的情感被渐次带入戏剧情境之中,被深深打动。 用情感礼赞信仰 红色故事的艺术目的在于价值引领。诠...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701/c419388-32462900.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7月1日8时52分6秒 先驱的觉醒:《红船》所标示的历史刻度...毛泽东与何叔衡走上船头闲聊。他们算了一下,参加会议者平均年龄28岁,此时的毛泽东正好是28岁。何叔衡问:再过28年,我们的国家将会怎样? 毛泽东说:“那个时候,老百姓都将不再挨饿……” 此时,何叔衡掏出一块怀表递给毛泽东。当初,毛泽东拿它到当铺去换路费,何叔衡知道后悄悄把它赎了回来。但这块表在被递给毛泽东时,不小心滑入水中,于是,在高清镜头前,一块金黄色的怀表,在清澈的湖水里晃晃悠悠沉入水底,静...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511/c419388-32418998.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5月11日8时9分31秒 何叔衡诗词中的“大家”和“小家”...求进步、为革命“大家”积极培养人才的事迹。 1918年4月,为将爱国人士组织起来,更有力地传播新思想,毛泽东、何叔衡等人组建了进步团体——新民学会。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为更好培养党的青年革命干部,何叔衡等人还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出身于封建大家庭的夏明翰渴望参加革命,但经常遭到祖父夏时济的阻拦。何叔衡知道后,不仅帮他逃出家门,还推荐他到湖南自修大学学习,并鼓励他抛下顾虑,全身心投入革命事业。为此,何叔...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402/c442005-32390549.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4月2日8时34分39秒 一部有温度、有激情的党史...者,这无非是由于他们的信仰并不坚定。徐剑能够走进历史,感知到革命先驱们身上的体温,探测到他们内心的精神图谱。他崇敬李大钊的大义凛然,钦佩毛泽东的远见卓识,感叹陈独秀的命运多舛,赞赏李达的青春气盛。他写何叔衡魂殒荒山时悲悯泣咽,也为刘仁静的未能坚守信念扼腕叹息。信仰绝不仅仅是一纸誓言、一次承诺,它嵌入身体内,刻印在行动中,转化为一次又一次的人生考验。徐剑紧扣每一个人的命运遭际来写信仰,使信仰成为一种有血有...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316/c404030-32376102.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3月17日9时50分50秒 建党百年共产党人传记的发展进程...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就是为了建立独立自主富强的新中国。以全新的视野、宏大高远的立意和丰盈翔实的史料,尽情讴歌百年党史上的先驱者,是这一时期共产党人传记突出的成就。李大钊、陈独秀、何叔衡、董必武、王尽美、陈潭秋、陈延年、邓中夏、苏兆征、蔡和森、向警予、瞿秋白、李立三、邓恩铭、张太雷、彭湃、恽代英、夏明翰、周文雍、刘志丹、董振堂等一大批共产主义先锋战士,成为新的文学传主。 王朝柱的...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316/c419351-32376247.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3月16日12时24分14秒 形象展现百年法治历程...行者、“燃灯者”等先进人物,让观众从时代楷模身上感受信仰的力量…… 全片以时间为经,以人物创新实践为纬,既提供丰富信息,勾勒出眉目清晰的历史脉络,又在重点人物事件上集中笔墨,令人印象深刻。比如片中何叔衡、马锡五等人的判案故事,刻画出党的法治事业奠基者、开创者探求真相、深入群众的优良作风。跟随创作者的娓娓道来,观众从不同角度感受人物、感受法治、感受党史。 《红色法庭百年志》取材精当,历史感浓郁,具...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222/c419388-32356750.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2月22日8时5分13秒 丁晓平长篇报告文学《红船启航》:忠于历史 守护初心...钊与胡适在《每周评论》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其实是马克思主义思潮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之争;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如何一点点一步步建立;中共一大第一次会议,原定有13位代表到了上海,后因张国焘找到毛泽东,提出何叔衡因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也无工作表现,不适合当代表,遂以湖南某项工作紧急为由让何叔衡先行返湘,以致后来正式参会的只有12人;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三天的会...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120/c404030-32335806.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月20日9时52分59秒 共情赢得观众 主流凸显品格...亮色。与新主流大片相比,这些影片没有凸显的类型书写,制作层面也不是重工业模式,但都没有陷入概念化和平面化的窠臼,在叙事结构和人物塑造方面颇多匠心思考,如《柳青》《守岛人》《革命者》《我的父亲焦裕禄》《何叔衡》等,都深入关注人物个体的生命和情感状态,以不同的视角呈现出这些非凡人物真实而动人的心灵视像。表现革命先驱李大钊的《革命者》将艺术电影的创作范式与革命英雄人物、重大建党主题做了较好对接,以独特的艺术气...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113/c419388-32330371.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月13日8时41分31秒 《何叔衡》:生动诠释建党精神...工作的4年多时间里。该片把何叔衡近60岁的一生都浓缩在4年中,释放出他一生最耀眼的光芒,这个构思确实见出了独特的用心用力处。 影片除了开头叙述恽代英被捕牺牲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危急形势,由此背景突出何叔衡革命意志的坚毅外,主要叙述他随后赴苏区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要职时的工作故事。一个又一个“断案”事件构成了何叔衡...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103/c419388-32322996.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月3日9时2分16秒 徐剑《天晓——1921》:从黑暗走向黎明...如建党的发起者陈独秀、李大钊为什么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开会的确切地点最后是如何确定的,会议的代表到底是十二人还是十三人,最后为何确定为十三人,山东的王尽美、邓恩铭是否到会,湖南的毛泽东与何叔衡同行出湘赴会,后者是否中途返回,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人物当时此后的表现和各种不同的行动命运等许多可能存在疑惑甚至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查证辨识并做出结论。这些结论有论证共识,但是否完全确定,需要时间和权...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229/c404030-32319997.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12月30日9时21分3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