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情绪还是人际关系的体验,抑或是记忆,都异常活跃。在这样的状态下,任何情绪都可能被放大——隐秘的孤独侵蚀着她的内心,就如同塔吊独自矗立在烂尾楼上。 吴韩林:何玉茹的《无事》与辽京的《肾上腺素》有关不同代际内心秘密的书写,或可作某种形式的对读。《无事》中李瑞与刘健儿在京剧唱曲中虽然和谐默契,但背后却潜藏着一段两人年轻时与时代相互错位的遗憾爱情。小说对于人到晚年情感的捕捉尤为细腻,在一曲一调中,尽是道不尽...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502/c405057-4047246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5月2日8时51分17秒 个人微观史叙事的渺小与广大...通过挖掘家族秘史,呈现出战争与政治运动对个体心灵造成的伤害。小说采用多视角叙事的方式,折叠出历史的真相,比如第三代主人公对祖父日记的解读,既是对记忆断裂的修复,也是对历史暴力的重新审视与诠释。这种“跨代际对话”的叙事模式,与学者杨义提出的“文化生命还原”理论相契合,即通过重构家族记忆,激活个体被压抑的文化基因。 最近刚刚引进出版的《战争,战争,战争》,作者是摩洛哥裔法国作家、龚古尔文学奖得主蕾拉·斯利...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30/c404033-4047158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10时4分1秒 当奥斯汀玫瑰在苹果树下含泪歌唱...蒂斯在慕尼黑的表现,从曾经的“艺术家性情”转变为后来的沉默与内敛,恰如文化移植中的个体,在新环境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活力与特色。居丽与赵诣作为新一代华人移民,他们在德国的生活经历,也映射出跨文化的挑战与代际间的隔阂。 阿袁通过奥斯汀玫瑰的褪色、米洛到马蒂斯的转变,以及居丽与赵诣的跨文化体验,构建了一个关于文化根植、环境适应与代际传承的叙事框架,揭示了跨文化与跨代际交流中那些不易察觉却真实存在的不和谐与错...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9/c404030-4047103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9时52分36秒 历史甬道与藏私美学——“80后”写作与90年代经验的多重缠绕...,进而将90年代转化为没有断裂的连续体,辐射出一个时代昂扬奋发、高歌猛进的青春形象;第三,“80后”对于自身经验、记忆的不完整性,缺少充分的自觉意识。所谓历史甬道的建筑,进一步将“前三年”压缩、抽离为代际视野中的真空期,以至于它无法成为凝视和反思的对象。其实,诸多意义深远的历史事件贯穿或嵌入短暂的“前三年”,在甬道之下积聚、酝酿:东欧剧变,在“两个世界”引发历史终结的迷思和社会主义的重新调整;海湾战争...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9/c404030-4047103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9时52分36秒 我们与世界的距离——读顾文艳《BC.AD.》...的青春意味。在新文学的语境中,青春在革命和启蒙的话语中都有着不言而喻的价值,受各类思想驱动的青年们或出走家庭、拥抱革命,或奔向延安、寻求真理,或上山下乡、燃烧热血,或嘶声摇滚、表达愤怒……但无论是什么代际,奔向什么主义,驱动他们的都是对意义的诉求,这意义也许是革命,也许是自我,但不论是什么,一定是对主流话语的反叛。在这个意义上,顾文艳的写作是一种接续。只是,如果说青春的疼痛感大多来源于不被世界理解的痛...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9/c404030-4047103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9时52分36秒 从乡土记忆到时代回响...径。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3月全国有30个省区市的198条农村电影院线订购影片2207部,共计约80.5万场。这证明农村电影市场依然蕴含着巨大潜力。农村电影不应沦为小众艺术,而应成为连接城乡、沟通代际的文化桥梁。重振农村电影不仅关乎电影艺术的发展,更关乎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城乡文化的融合。要让农村电影重新走进大众视野,需要创作者、传播者和观众共同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让我们期待农村电影重现...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30/c419388-4047145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8时51分31秒 打破边界的温暖力量...慰了世界都市青年焦虑的心灵,为他们提供了“附近的回归”,并由此重新“见己见亲见众生”。 《苦尽柑来遇见你》在丰富的时空叙事结构中,讲述了七十年间一家三代女性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她们虽身处社会底层,却通过代际间的托举和接力,奏出了生命的华音。就像酸橘子最终酿出了清甜的柚子茶,具象的苦难亦幻化成弥漫的诗意,给更多人启示和慰藉。该剧的全球热播,印证了当下人们对返璞归真审美取向的转移,从物质崇拜到追求同甘共苦,...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30/c419388-4047129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8时31分38秒 奏出科幻动能与人文沉思的交响《科幻立方》改版后新刊 自2024年1月《科幻立方》改版以来,该杂志在办刊理念、作家梯队和媒介融合上,呈现出跨代际、跨文本和跨学科倾向,体现了新时代技术转型影响下科幻动能与人文思考的交互影响。 众所周知,新世纪赛博影像对文学创作的冲击,使得诸多传统文学期刊在刊物的未来发展问题上费尽心思,如何让文字迎战影像,甚至与未来社会中的数据算法对决,是传统期刊亟待思考的问题。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上,文学期刊是孕...
科幻#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30/c404080-4047128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8时29分1秒 师力斌:发现北漂诗歌的文化力量...轻过来的,发现推出年轻作家,是令人兴奋和有成就感的事。”师力斌说。 无论是《北漂诗篇》,还是由师力斌担任执行主编的《北京文学》,都不乏这样有才华、有灵气的年轻诗人。“年轻诗人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所谓的代际经验,像00后这代年轻人,和80后、90后很不一样,他们对于人生理想和人际关系的理解往往很直接,对于故乡好像又回到了70后那一代人,也许是因为流动性大,在他们的诗歌中,创业艰难、情感挫折、生活压力、劳...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9/c403994-4047042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9日7时56分43秒 陈崇正长篇小说《归潮》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化基因为基础,转化为普世价值。他肯定小说时空交错的叙事线索,并认为《归潮》的结构精致,属于“芯片结构”,篇幅虽短,容量巨大,具有很好的文学肌理。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莉聚焦《归潮》中的女性形象与代际传承,指出林阿娥、林雨果等角色突破传统潮汕女性刻板印象,展现果敢刚烈一面。她肯定陈崇正从先锋、科幻转向现实主义的成功转型,认为小说通过年轻一代寻根展现全球化下的文化认同。 《十月》杂志主编季亚娅提出《...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8/c403994-4047021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20时37分23秒 儿童阅读专家阿甲做客文津少儿讲坛...广二十余年的阿甲,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和生动鲜活的案例,结合当下“隔代教育”的社会趋势,从理论到实践剖析了家庭代际阅读的价值与路径,分享了家庭阅读、隔代抚养、跨代共读等方法和策略。讲座中,面对家长关注的“代际阅读如何破冰”等问题,阿甲强调了家庭阅读的重要性,引导祖辈、父辈与孩子共同思考阅读在家庭文化传承中的纽带作用。现场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孩子们在趣味互动中感受阅读的温暖力量。阿甲的讲座不仅为家庭提供了方法...
儿童文学#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8/c404071-4047002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12时13分46秒 风华不减还是美人迟暮?——浅析新世纪“70后”女作家的“中年写作”...纪第二个十年的创作与第一个十年的创作并未有明显突破和创新中,便可见一斑。当然,“中年状态”不仅对“70后”女作家而言隐含着危机,对所有进入“中年状态”的作家皆是如此。学者梁钺皓将这种危机概括为作家层面代际更迭缓慢,审美层面过去的审美准则依旧支配着作家,创作层面巨变的时代现实隐匿、作家在乡村和历史中不断重复自我等方面[8],凡此种种,仍有待探索与处理。 结 语 新世纪女作家的“中年写作”以“70后”作家...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7/c404030-4046913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9时27分36秒 作为一种动态化和成长性的行动诗学——第三代诗人经典化问题重释与反思...的起点,也是其重要的过程,他们以行为艺术的方式在行走中塑造了第三代诗人玩世不恭的独特形象。“流浪、冒险、叛逆精神与生活实践”成为第三代诗人的标签,真切地体现在他们的身体行动和写作行动中,反向构成了一个代际的群体形象。 从第三代诗歌运动的发生来看,“莽汉”“他们”“非非”、整体主义、新历史主义等社团和流派,都是行动的产物,其中又以“莽汉”最为典型,它代表了“第三代人诗歌运动的精神”。李亚伟说:“‘莽汉’...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7/c404030-4046914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9时11分28秒 怀旧,或一种“晚期风格”——论当下青年写作的一个症候...命题,而青年作家(尤其是“90后”作家)笔下的怀旧,无论在内容、历史意识还是生成机制上都与当代文学史同样颇具怀旧意味的寻根文学、新历史主义文学等存在明显差异,因而需要仔细甄别青年作家怀旧书写中独特性或代际特征。 二 谈及青年写作中的怀旧,王占黑可作为一个标志性的样本。 在《街道江湖》《空响炮》两部小说集中,她以连缀的故事刻画出一系列居住在大都会上海的底层市民,写他们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并将他们密集地...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6/c404033-4046875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7日9时16分26秒 走向“晚期”:新世纪文学危机中的新变...谓‘忧伤’填充青春的社会性,定义何为‘青春’”[6],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主流意识形态推崇的文学一直延续着与社会历史高度关联的现实主义传统,文坛无可避免地走向“中年”。可见,“中年”这一概念的内涵由一个代际的指称转向一种与宏大叙事重新和解的姿态。 但与此同时,“中年”正在走向“中年危机”。世界范围内对于文学“枯竭”的隐忧肇始于1960年代,美国小说家约翰·巴思意识到对于故事编织的过分推崇与对形式创新的忽...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6/c404033-4046875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7日9时16分26秒 王蒙《奇葩奇葩处处哀》新版上市...的共振频率,用文本为影视注入更深厚的灵魂质地。《奇葩奇葩处处哀》这部诞生于2015年的作品,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愈发显露出其前瞻性与现实意义——它既是一面照见中老年情感困境的明镜,亦是一把开启代际理解之门的钥匙。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1/c403994-4045813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5日18时56分59秒 《罗马尼亚诗选》分享会在绍兴举行:跨越语言的诗歌对话...院的同学们朗诵了《一匹年轻的马》《追忆》《今天,我们告别》等十余首罗马尼亚诗歌,让现场读者感受到了罗马尼亚诗歌的魅力。活动尾声,还进行了签售环节。 此次分享会不仅是对《罗马尼亚诗选》的推介,更是一场跨代际、跨领域的文化交流实践,受到读者广泛好评,观众们表示通过诗选重新认识了罗马尼亚文学,打开了理解东欧文学的窗口。正是不同文明的诗句相遇,让我们触摸到人类精神的共通脉搏。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教授许金龙,浙...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5/c404090-4046823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5日11时23分16秒 好书打底 好剧出圈...同时,优秀的网络文学也成为影视剧改编的重要来源之一。 一部好书,是一部好剧的根,深受读者喜爱的文学作品能够为影视改编奠定坚实基础。根据作家大米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小巷人家》,剧中邻里相处的温情细节、代际沟通的细腻刻画,均源于原著对日常生活的真实描摹。观众不仅能在剧中看到熟悉的市井场景与烟火人家,更能感受到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坚守与奋斗的姿态。文学的魅力还体现在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深度挖掘上。根据作家伊北长...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5/c419388-4046805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5日8时55分5秒 给传统松绑,为创新系铃,把自己献给角色作为越剧舞台上备受瞩目的传承者与创新者,茅威涛一次次将越剧推到时代的聚光灯下。2023年,她带领团队打造的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不仅创造了戏曲界的“出圈神话”,更在剧场内外掀起代际相传的观演热潮。本期特邀茅威涛回溯这部现象级作品从创意萌芽到惊艳绽放的幕后历程,同时她结合数十年实践经验,剖析戏曲守正创新的突围之路,探讨古老剧种如何在数字时代焕发生机,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启示。 ——编 者 ...
艺术#人物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5/c404005-4046781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5日8时13分19秒 《粤食记》:舌尖上的“新南方”...。 三生三笑的经验表明,网络文学也并非只能依赖类型化“故事钩子”。一种扎根现实、尊重生活细节与文化肌理的叙事,同样能够引发共鸣。《粤食记》不依靠“金手指”或逆天情节推动故事,而是在林家姐妹的家庭危机、代际矛盾中展开。在“出走—回归—坚守”的路径中,林小麦与林佳茵既非爽文模板,也并非恋爱或职场成功的单维符号,而是在责任与自我之间的拉扯中,体现出当代女性的多重身份与心理冲突。小说没有理想化她们的互让,而是...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4/c404030-4046734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4日11时32分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