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1484 篇有关 亚文化 的页面,用时 0.192秒.

第1页  共75页

历史甬道与藏私美学——“80后”写作与90年代经验的多重缠绕

   ...铁凝、叶兆言、曹文轩、陈思和、乔以钢等评委来说,看到不拘一格的自然来稿,也确实是种“意外的惊喜”(16)。 只是,无论“子一辈”还是“父一辈”,当时都未充分认识到,“新概念”现象的出现,不只是一种青年亚文化的再生,也是中国社会文化模式转型的表征。17岁的“80后”们,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新概念”——新的风景、新的视野、新的思维、新的表达,同时他们已有足够的条件相信,自己有能力且比前辈更有能力经验“现在”...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9/c404030-4047103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9时52分36秒 怀旧,或一种“晚期风格”——论当下青年写作的一个症候

   ...小说的美学特征,并指出这种美学的实践“应和着当代文艺青年为自身寻找精神洞穴的文化症候”[4]。事实上,由于社会允诺与现实生活间的差距,青年的“低欲望躺平”如今已成为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社会的显著“事件”和亚文化。[5]正是通过对这种精神状态的精到把握,《夜晚的潜水艇》构成了一种对于同代人与“情感时代性”的召唤。而从另一个方面看,作家将丰富的想象力全部投入对情感庇护所的构建上,将维持个体情感稳定性、完整性的意...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6/c404033-4046875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7日9时16分26秒 文艺青年、“80后”写作与“自我”的历史动能——周嘉宁小说论

   ...学时去服装市场淘衣服的记忆。对Levi’s牛仔裤等美国品牌服饰的向往,始于乐迷对摇滚偶像形象的效仿。亚文化强调以独特的发型、着装等视觉风格张显自我,以西方偶像为摹本,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中国青年中兴起的亚文化符号消费潮,也是跨国资本主义文化体系影响力的体现。周嘉宁写过《密林中》里的摄影师大澍,“穿着从襄阳路服装市场买来的仿制M65美军风衣,紧身牛仔裤。双手交叉在脑袋后面,仰面躺着”[37]。数年后,她一路...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7/c404030-4046250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22时26分27秒 运动的文学与文化——重思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一种路径

   ...之中。活跃于战后英国的伯明翰学派与法兰克福学派分享了类似的左翼立场,但在对文化的界定上,可以说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态度。伯明翰学派将文化视为一种整体生活方式,文化所涵盖的内容因此被推延到更广泛的大众文化和亚文化实践,其着意的一个重点是经由对工人阶级或底层文化的辨认,尝试释放其中蕴含阶级斗争的潜能。伯明翰学派对文化的界定深受人类学等学科影响,在对文化范围和边界的撑开上,可能也是走得最远的,这样一种弥散性、广阔...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7/c419351-4046250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22时15分31秒 生命与学术共同丰盈——江冰的文化研究与学术世界

   ...最早进入“80后”研究,最早切入代际研究与新媒体研究,以及在自媒体风生水起后很快就傲立潮头成为文化学者,以上种种处处可见曾经在媒体摸爬滚打才有的眼力与功力。从媒体事业重回高校之后,选择“80后”文学及亚文化研究,拿下系列课题,组建团队搭建平台与基地,出版《当代文学的三次浪潮》《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80后青年亚文化的生成与影响》等关于当代文学、“80后”文学的系列作品。同时积极介入广东本土文...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5/c404030-4046015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5日9时15分54秒 新大众文艺:对传统文艺的“兼旧汲新”

   ...要能够适应如今的互联网文化语境以及数字技术环境。这意味着,过去的对传统文学艺术作品的改编与保存逻辑或许要发生改变。新大众文艺对传统文学艺术作品具有文化符码再造的能力。这种能力本质是融合从当下大众审美、亚文化需求到互联网文化与数字技术等综合性的再创造。同时由此产生的文化符码会天然与传统文学艺术原著本身形成张力。这种张力又能使文化符码避免纯粹地沦为“符号”的无意义结局。因此,如果要更加适应新大众文艺的这种特...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5/c404033-4046010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5日8时57分57秒 网络时代:“写作机器”与“文学工场”

   ...暧昧多变而又矛盾重重。对尚未出现的奇特创意人们常常拭目以待,对已成现实的科学奇迹却往往视而不见。网络文学如此,新兴AI文学也是如此。令人困惑的是,当下日益强大的科技意识形态,常常以一种反科学和非理性的亚文化现象形公诸于世的。例如,人们对科技无所不能的盲从和依赖已接近于一种宗教式的虔敬与崇信。在大众文化语境中,科学几乎成了真理和上帝的代名词。但是,对人工智能和写作软件这一类代表着时代高科技发展新水平的新事...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1/c404027-4045785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1日9时44分21秒 中国科幻,如何答好“未来之问”

   ...、经济条件、创作流程等方面的限制。 中国科幻仍有广阔蓝海 《2025年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达1089.6亿元,连续两年突破千亿规模。中国科幻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从“小众亚文化”蝶变为“千亿级新经济引擎”,其蓝海特质不仅体现在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张,更在于技术、场景与人文的深度融合所催生的无限可能性。 “科幻是面向未来的艺术,它通过塑造未来场景引领人类科技文化发展的方向。”四川...

科幻#动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0/c404079-4045673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0日8时20分22秒 从“救世”到“破世” —— 论女性向仙侠网络小说中的“世界”重构

   ...层面,读者对“虐女”已经产生了抵触;在创作维度上,穿书、系统等叙事“模块”使创作者得以对传统叙事进行解构;创作主题也从“宿命悲剧”转向“规则博弈”。“在后现代差异化的背景下,不仅传统的大叙事受到冲击,亚文化中虚构的大叙事也难以存在,人们成为数据库动物,在交互性作用下,喜欢的是萌要素、玩梗这种碎片化叙事与欣赏。”[9]后现代文化逻辑使仙侠小说的“世界”发生根本转向,原有整体性被拆解为可重组的“数据库”。在...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9/c404027-4045625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9日9时23分52秒 许婷:从红袖添香网站模式变迁看文学空间的性别角力

   ...女性强烈的自我言说欲望。 红袖对性别立场的言说策略,与同时期其他女性文学网站形成鲜明对比。1998年创立的桑桑学院与1999年创立的露西弗俱乐部是“先锋人类”在网络空间的聚集地,这两个网站主要面向女性亚文化爱好者,创作内容以耽美为主,填补了网络空间中女性本位的情欲书写的空白,被认为“充满禁忌和冒犯的基因”10,有着与温驯的“仕女”截然不同的创作实践。除去用户人群和文类偏好的不同,这两个网站与红袖在网站基...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7/c404027-4045475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8日9时28分17秒 新媒介与新大众文艺的 多维发展

   ...此在网络空间中寻找对话者和共鸣者。可见,新媒介不仅为新大众文学提供了新的创作平台和新的传播渠道,还促生了新的表达形式。也许这些表达不过是传统文学形式的简单变形,且稍显混杂和缺乏系统性,甚至有时被归为“亚文化”的表征,但它们的确是大众在新时代中的新表达,是新时代的新大众文艺中不可忽视的现象。 不论是长篇运思,还是只言片语,大众借助新媒介所创作的内容,无不诉说着他们独特的生活体验。其中有苦与乐、生存与存在、...

专题#专题#新大众文艺#《延河》杂志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7/c460048-4045494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7日15时56分22秒 真实与虚拟交映成辉的文学原野——网络文学人物塑造简论

   ...行为中,网络文学类型中的时尚圈文、演艺圈文则更加直接地以流行文化为依据进行人物塑造。 通过对网络文学代表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推导出人物生成的几个重要因素。其一是文化环境的熏染。包括历史文化、流行文化和亚文化的融入和渗透。在东方玄幻、武侠仙侠,以及女频古言作品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念等会对网络文学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儒家文化中的仁爱、正义、忠诚等价值观,常常在网络文学中的正面人物...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1/c404027-4044367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1日9时2分55秒 孙甘露谈他的文字生涯

   ...经过重新剪辑,与采访内容交错呈现,形成了新的语境。不过今天来看,一些基本看法也没变。 我曾经引用过一个比喻:文化总是如钟摆一样来回摆动。八十年代的文化仍具有某种方向性,九十年代的文化则摆向另一端,各种亚文化登场,呈现出消费主义特征,甚至它在总体上都带有青少年文化的色彩。这种速销的、享乐的、即时性的文化形态,崇尚当下,快速更迭,不似过去那般深思熟虑,不再执着于理想。这一转型当然与那时下海潮、出国热、国企改...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0/c405057-4044257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0日8时14分0秒 “都市”里的人间和世界——青年作家“都市写作”观察

   ...学书写对现代化浪潮的主动回应与审美重构。但同时也应看到,围绕都市现场仍有许多层出不穷的议题在等待作家们去挖掘、去探讨,例如在个人成长、职场生态、消费观,婚恋、育儿与家庭观,网络文化传播、传统文化复兴、亚文化景观等方面,几乎每时每刻都有新的热议话题,这就需要作家们始终保持在场,持之以恒进行观察、记录、思考和书写。 (高璟系《都市》副主编,李昌鹏系作家、出版人)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9/c404030-4044210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9日9时54分26秒 新媒介兴起与大众写作变迁

   ...得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群体拥有了自在的交流空间,大众也借助网吧、“山寨”电子产品使用互联网平台,如草根诗人、打工诗人通过网络论坛、网络刊物传播作品,形成跨地域的文化连接,如百度贴吧(2003年)为青年亚文化、粉丝文化提供了交流空间,QQ空间(2005年)成为很多小镇青年、学生群体书写日记、分享音乐和情感的自留地,而豆瓣网(2005年)形成了以书籍、电影、音乐评论为主的文化社区以及各种分众化、圈层化和小众...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5/c404033-4043954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5日10时22分42秒 新大众文艺:构建人民文艺新范式

   ...,为审美创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潜力和可能性。不同地域、年龄、职业的创作者带着各自独特的生活体验与视角,创作出五花八门的文艺作品:从反映乡村生活变迁的短视频,到聚焦都市青年职场奋斗的网络小说,再到凸显青年亚文化属性的网络综艺节目;从展现非遗传承的手工艺品线上展览,到融合电子音乐与传统戏曲的跨界音乐作品,再到依托人机协作生成的足以以假乱真的AI小说、AI短剧和AI绘画;二次元文化、古风文化、国潮文化等不再局限...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4/c419351-4043895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4日9时10分30秒 当情感遭遇算法:互联网文艺评论的“自发性”难题

   ...强烈,数据公信力便愈加下降,得到可靠的价值评估的可能性也随之下降。 第二种,也是最常见的对于“数据劳动”的理解,便是粉丝的“做数据”行为。与流量经济的崛起同步,2014年前后,中国的粉丝文化逐渐从边缘亚文化进入主流视野。2013—2015年间,以BAT(即百度、阿里、腾讯)为首的互联网资本进军影视业,以“大数据算法+互联网资本”的组合深度改写了影视业游戏规则。评估演艺人员价值的标准逐渐演变为:参演作品播...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3/c404033-4042961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3日9时55分12秒 短视频分众生产与精品追求

   ...进而引发与之相关的喜忧参半的讨论。论者用法兰克福学派或者伯明翰学派的理论资源进行分析、解剖与批判,也会结合媒介环境学申言其时代的必然性和变革性潜能,比如认为它是速食的大众通俗文化,也是影响力逐渐提升的亚文化,更是新媒体的产物,充满了多样的可能性,等等。既有的关于阶层、性别、族群的话语范式依然能够部分地发挥阐释效用,然而从内部而言,技术迭代和媒介拓殖所带来的长期效应则溢出先前“文化研究”的范畴。我们需要对...

理论评论#文化时评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2/c407521-4042895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日9时56分11秒 票房纪录究竟意味着什么

   ...键时刻。影片在改编经典神话IP“封神”的基础上,以颠覆传统形象和突破性制作技术刷新了观众对国产动画的固有印象,进行了将古典能指植入现代性议题的符号实践。当哪吒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时,完成了对当代青年亚文化的精神赋形。自《大圣归来》(2015年)以来,“国漫”电影陆续推出《大鱼海棠》(2016年)、《白蛇:缘起》(2019年)等作品,并在题材深度、技术手段与市场影响力方面逐步提升,但直到《哪吒1》才真正...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6/c419388-4042642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6日8时48分52秒 新北京感知与书写

   ...,会在朋友有难时拿出全部积蓄。总之,通过徐则臣的描绘,这些通常“隐身”在城市角落里的人物都有了自己的姓名、性格以及具象的喜怒哀乐。他在《跑步穿过中关村》的“自序”中解释了自己关注这一人群的原因:“此‘亚文化圈’在北京这样一个地方一直是被忽略的,往往只在提起‘京漂’或者‘不安定因素’时才会被想起……而我就对这一个个‘人’感兴趣,他们中的一些人是我的朋友,他们散布在北京的各个角落,经常穿过一条条胡同和街道,...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8/c404030-4042077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9日9时12分4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