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327页,长沙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主办,2016年4月。 [20] 李国平:《路遥研究的史料问题——兼议姜红伟的路遥考》,《当代作家评论》2020年第5期。 [21] 么书仪、洪子诚:《家住未名湖》,第6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22] 程光炜:《从田野调查到开掘——对 80 年代文学史料问题的一点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第2期;程光炜:《抢...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08/c404057-4029476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8日8时30分33秒 当下个人史写作的四种面向... 《寻常百姓家》:以个人史勾勒家族史 《寻常百姓家》的作者么书仪是知名中国戏曲史学者,其爱人洪子诚教授是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的著名学者。从书名中的“家”字就可以看出,本书的写作宗旨,并不是记述么书仪个人的生命历程,而是通过她的访谈、回忆与文献梳理,尽可能地勾勒和还原其所在家族的历史。 在这种家族史的采写历程中,么书仪的中国戏曲史研究背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方面,她大量运用访谈录音、书信、档案...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430/c404030-32676634.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4月30日10时19分45秒 李芳:么书仪老师的书与人楔子 么书仪老师说:“从1978 年就读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我的专业即是中国古代戏曲,毕业后在文学所古代室工作,也一直从事戏曲研究。”早在1994 年,么老师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丛书:戏曲》的自序部分中,曾经写下这样一段话:“我给本书确定的观察和论述原则是:以戏曲文学的文体作为分析的对象,而舞台实践将作为制约推动这种文体发展变化的重要条件来看待。”这本“小书”是么老师对“戏曲...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426/c404063-32673913.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4月26日9时28分1秒 文本之间:“好作品”的标准与边界...”“尊严”“见证”“责任”“真伪”“关怀”等等。尽管您始终警惕着自己的“道德主义”倾向,但您也强调:“一个人要时刻保持对善恶、美丑、经验和超验区分的信心,虽然美丑等等的标准会在历史中发生变化。”您在给么书仪老师的《寻常百姓家》的序言中写道:“她更相信,诸如责任、诚实、自尊、羞耻心、努力等等的人生的道理是永恒不变的。”您比较看重作家和研究者哪些方面的品质呢?您在研究中是否也会遭遇“道德”和“审美”评价两难...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325/c405057-32650960.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3月25日8时29分50秒 2022年度女性文学阅读报告(上)...的另一个重要向度。么书仪的《寻常百姓家》和杨苡先生的口述自传《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作为非虚构作品则显现出与之前小说所不同的特质——相较于想象历史,两部口述自传则是从日常生活还原历史。么书仪整理了父母的口述实录、账本、信件、单据、思想汇报、合同等私人档案,细致讲述了自己的家族历史。作者力求从因时间的淘洗、磨损而改变面貌的器物、情感、想象中寻找到恒常不变的人生道理。而在杨苡的口述自传当中所...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305/c404030-32637047.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3月5日10时23分45秒 么蔼光与李赓俞的故事《寻常百姓家》,么书仪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9月 1942年末,23岁的么蔼光漂泊在外,他给不知自己下落的妻子李赓俞写了一封长信。信里说: “我决心走自己立志的第三条途径,认(当为任)可一时身败名裂、外人笑骂,将来有了发展,自然人人羡慕……昔孙中山失败被拿十三次,终于成功,美名千古。我们事情虽小,道理一样……少时略经风波,不算什么,我就这样去做,天无绝人之路。我以上说的话是丈夫立志的...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128/c442005-32575809.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1月28日9时13分21秒 一场跨越67年的学术接力...好友,他深知郑振铎网罗戏曲剧本,是可以从中“发现中国戏剧、文学、音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发展”。 “在李一氓先生的主持下,时任文学所所长许觉民大力支持,所内学者吴晓铃、邓绍基、刘世德诸先生带领吕薇芬、么书仪两位老师接下编纂任务。”社科院文学所科研处处长李超梳理了这段历史。 显然,这套书不是给普通读者阅读的书籍,而是专供研究者使用的重要文献,这项工作既辛苦又带不来名利,据了解,当年学者吕薇芬访书走到济...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728/c403994-32172232.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7月28日7时48分0秒 李超:一个跨越六十八年的文学所故事...,学术工作全部搁置,直到1982年此项工作才又接续,在古籍规划整理小组组长同时也是郑振铎先生好友的李一氓先生的主持下,时任文学所所长许觉民先生大力支持,所内学者吴晓铃、邓绍基、刘世德诸先生带领吕薇芬、么书仪两位老师接下编纂任务,1986年《五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可是,项目又搁浅了,个中委曲,实难辨明,接下来是长达二十六年的停顿期,时间跨越世纪来到2012年,在中央文史馆馆员程毅中先生的呼吁下,《古...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726/c404063-32169394.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7月26日8时27分56秒 人文社70年古典文学戏曲图书回顾...版社名义出版了周贻白《中国戏剧史长编》(1960)。八十年代,又出版有《说剧》(1983)、《元杂剧鉴赏集》(1983)、《关汉卿戏剧人物论》(1984)、《五大名剧论》(1984)等。1994年出版么书仪《戏曲》(“中国古代文体丛书”之一种)。 部分旧版戏曲研究类论著合影 古代戏曲目录类图书,最早以作家出版社名义,出版有《元代杂剧全目》(1957)、《明代杂剧全目》(1958)、《曲海总...
文史#版本研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330/c419387-32064898.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3月30日10时2分11秒 红、黄、蓝:色彩的“政治学”... [55] 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编写《中国文学史》编委会:《向祖国汇报》,《光明日报》1959年9月29日。 [56] 林庚:《马路之歌》,《人民文学》1956年第11期。 [57] 参见么书仪:《家住未名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14页。 [58] 《中国文学史》编委会:《我们的节日献礼》,《北京日报》1959年9月16日;另见冯钟芸、费振刚、谢冕、张炯、张少康、孙静:《“...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124/c404063-31942165.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1月24日8时58分33秒 李修生:潜心黄卷 志在传道...纂之初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为例,他先后请元史研究专家蔡美彪、邱树森、杨讷、陈高华、周良霄、周清澍、亦邻真等先生,文献学专家黄永年、安平秋、孙钦善、严绍璗等先生,元代文学专家邓绍基、张燕瑾、黄克、吕薇芬、么书仪等先生举办多期元代文学与文化、古籍整理与传统文化助教进修班、研究生班、高级研讨班,与《全元文》编纂工作相始终。 李先生一方面借机探讨《全元文》编纂问题,为这项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也旨在培养古...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113/c404063-31545064.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月13日8时20分54秒 一套戏曲丛刊的风雨六十年...被列入《2011—2012国家古籍出版规划》。文学研究所迅速组建团队,并得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积极响应。 其实,《丛刊》走过的艰难历程,与编纂工作面临的诸多困难息息相关。最大的障碍莫过于底本的搜集。么书仪先生曾述过《五集》编辑、考订时的辛酸,他们需要前往北京、上海、南京、山东等全国各省图书馆善本室查书——有发现罕见稿本、海内孤本的喜悦,也有拿不出图书复印费时囊中羞涩的窘迫。《六集》目录选用的底本分散收...
新闻#文化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103/c403992-28993249.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1月3日7时4分26秒 走红之前的梅兰芳本文选自么书仪著《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清代至民初京师戏曲的辉煌》一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描述清代至民初戏曲在京师的成长、变革和鼎盛;绘画写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等诸多名伶的生存环境、个人境况和艺术成就;用通俗的笔法,还戏曲艺术史的本来面目。 走红之前的梅兰芳 初出茅庐 听戏、“打茶围”是晚清京师有闲、有钱人(官员、商人和士人)的主要娱乐方式。在戏园子观看伶人在...
文学报刊社#作家文摘报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09-09-22/38670.html 发布日期: 2009年9月22日15时47分42秒 不趋时不空洞的本色治学——汉民和他的神仙戏曲研究...此区别而又融合,基本上做到了相安无事。戏曲史上,神仙戏曲不仅出现早,而且曾非常流行,形成了独特的神仙道化剧。古代的神仙戏曲、神仙戏曲研究都比较突出,步入20世纪,吴梅、王国维、冯沅君、赵景深、关德栋、么书仪、吴新雷、吕薇芬诸多学者均有涉猎,成绩亦喜,但重点都在元代,内容题材上多限于神仙道化,相对显得缺乏系统性。汉民在完成《八仙与中国文化》后,穷追不舍,进而以整个神仙戏曲为对象,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探讨研究,...
文学报刊社#文艺报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06-02-16/23469.html 发布日期: 2006年2月16日22时40分4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