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7836 篇有关 中国革命 的页面,用时 0.194秒.

第1页  共392页

【温故】四月,书、人、识

   ...行揭露,以切实史料将“落水”后的周作人的实际收入和行为大白天下,是可信可靠的史识文章。齐晓红《“现实的葛藤”——以 20 世纪 30 年代“莎士比亚化”的译介为中心》重申“莎士比亚化”和“现实主义”在中国革命与现代性道路上的文学意涵,并分析其政治、哲学与实践性,富有启发。作者指出,现实主义的关键是要参与现实、再造现实,要将作品中描写的生活和现实生活本身去连接。 2025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30/c404057-4047204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5月1日0时37分29秒 “现实的葛藤”——以 20 世纪 30 年代“莎士比亚化”的译介为中心

   ...,他组织了莎士比亚讨论会,就莎士比亚的创作方法、阶级性等展开讨论。26狄纳莫夫在这里突出了“莎士比亚化”的现实性、思想性与艺术性以及发展观,这些特性也暗合了当时中国革命斗争的需要,因此被作为纲领来指导中国革命文学的创作也便有据可查。 1935年,魏猛克在其翻译的狄纳莫夫《学习沙士比亚》中说:“把历史植根在人里面,把人装进历史里去的这种能力,采取典型、抓住特征,并且通过这一点来表现全世界的这种天才底能力,正...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8/c404063-4047015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17时41分59秒 从历史走向时代前沿的海派小说——围绕《千里江山图》的漫说

   ...一点,但我想在文学史的层面上来展开一下这个话题。 这个话题是讨论过的。引用一下我自己的书,《文学的个人史:鲁迅传述和〈朝花夕拾〉》在谈到革命文学论争和鲁迅的关联时,概括强调了几点:一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具有鲜明的国际背景,世界范围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对中国文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十分显著;二是中国共产党在左翼文化运动、文学运动中的话语权和领导地位毋庸置疑;三是开创并实践了组织化的文化政治运动方...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2/c404030-4046582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3日10时15分23秒 《徐光耀日记》出版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石家庄举办

   ...出版。2024年5月,我创作的《火种:徐光耀在华北联大》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主线和主要材料依然来自《徐光耀日记》。华北联合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办的第一所大学,规模大、时间长,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堪称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一个创举。华北联大在束鹿和正定办学的这段历史,还没有人进行过深入研究,《火种》一书正好填补了华北联大研究的这段空白。读到日记中徐老1950年至1953年...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2/c403994-4046545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2日9时16分36秒 运动的文学与文化——重思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一种路径

   ...另一方面,新中国成立之后,以作协系统为代表的精英化、专业化倾向,也持续地遭到群众化、运动化的文艺发展模式的挑战,二者之间形成的张力和互动,也构成了理解当代文学的一条重要线索。以往的一些研究往往将苏联和中国革命中的文化运动处理为政治宣传,但如果注意到“普及”和“提高”之间的辩证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作为运动的文化。 作为重新思考和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一种可能性路径,“运动的文学和文化”也包括了许多...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7/c419351-4046250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22时15分31秒 “新时代文学”:民族复兴时代的中国文学

   ...其加以体察与思考。比如“反帝”“救亡”和“富国强兵”等主题,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在世界上位置的提升,对于今日之中国已经并不构成主要的问题;比如“革命”“翻身”和“现代化”等主题,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改革开放的成功,我们已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那么我们当下新时代的主题是什么?自然是“民族复兴”,新时代文学要以极强的自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这一主题作出探索与阐发。当然...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9/c419351-4045623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0日11时17分36秒 关于第十四届(2024年度)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入围篇目的公示

   ...言”的粘性——关于“公号文”的个案考察》,《扬子江文学评论》2024年第4期 17.贺 梵 《俄苏影响下的瞿秋白新诗韵律探索》,《文艺理论与批评》2024年第2期 18.徐 臻 《外籍译者、外交想象与中国革命文学的东亚路径》,《文学评论》2024年第2期 19.韩松刚 《“人”的辩证法——从〈平原〉到〈欢迎来到人间〉》,《东吴学术》2024年第1期 20.曾笏煊 《“左眼台湾”的大陆源流:从“茅盾传统”看...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8/c403994-4045544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8日9时8分25秒 陈廷佑长篇小说《陶村兵事》研讨会在京举行

   ...部曲同时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故土情深,家国情怀 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梁鸿鹰认为,小说以其独特的历史视野、深刻的主题、鲜活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情节、以及多元的写作手法,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写史立传,为冀中人民写心画像。浓厚的故土情、家国情和文化情,令读者在感受历史沧桑的同时,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和深刻启迪。 真实细腻,人物鲜活 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董保存作为作者的战友和同乡,对《...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7/c403994-4045499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7日16时37分13秒 坚守鲁迅研究的赤子之心

   ...流传,才感到有责任给它考证清楚”。《鲁迅回忆录正误》28篇作品中,18篇是纠正许广平回忆鲁迅文章中的错误,另有几篇系指出其他人的错误,有的也含许广平之误,“所纠正的往往还不是无关重要的细节,大抵都是同中国革命史、中国文化史关系很大的事情”。正如学者所言:“朱正运用这些材料,参以其他有关人士的回忆材料,加以绵密的方去,纵横参伍,推求检核,较其异同,穷其原委。每立一说,有主证,有旁证,有反证;每破一说,既指其...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2/c404063-4045201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日8时47分34秒 【温故】三月,梦揽星河,船行水上

   ...00周年纪念,海峡两岸及世界各地都隆重举办有各类纪念活动。我们转载的《孙中山与“南陈北李”》一文颇受读者关注,文章重温了孙中山先生与早期中共领导人真挚的革命情谊,孙先生两度营救陈独秀,多次与李大钊交流中国革命出路与前途。正如李大钊所说,孙先生“砥柱于革命中流,启后承先,涤新淘旧,扬民族大义,决将再造乾坤;四十余年,殚心瘁力,誓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唤起自由独立之精神,要为人间留正气。”百年过去,这份情谊与正...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31/c404057-4045072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日23时2分21秒 “诉苦”叙事与三十年代左翼戏剧的情感政治

   ...战。从“劳工神圣”话语影响下“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五四文艺,到40年代解放区文艺“诉苦”叙事传统的确立,左翼戏剧的“诉苦”叙事作为这一脉络的“中间物”,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质的情感政治与美学形态,而且内蕴了中国革命的微观经验和向未来敞开的历史潜能。 关键词:左翼戏剧;诉苦叙事;情感政治;文艺大众化 引言 大革命失败后,留守、聚集在城市的革命知识分子为适应现实需要,自觉探索多种文化实践的路径和形式,如艾思奇、夏征...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8/c404057-4044899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8日12时0分59秒 《长征组雕》背后的精神寻根与艺术突破

   ...项目雕塑创研班导师、班主任,我当有此担当。自2021年始,我与20多位青年学员重走长征路,感怀先辈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领悟其崇高理想追求,将无限崇敬之情熔铸于创作中,终以作品《长征组雕》让那永远镌刻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英雄形象,成为永恒的丰碑。 起初,我们创作团队成员根据长征内容进行构思并创作,但绝大多数都是跨步、举旗、吹号等概念化的造型。一个缺少精神生命体验的创作团队是做不出真实感人的作品的。因此,我们决...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8/c404004-4044851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8日8时3分44秒 市井烟火与民族大义的融合 《蘸火记》研讨会举办

   ...小说在革命历史叙事领域实现了创新突破,生动呈现出全民抗战的宏大场面。作品巧妙融合多种小说类型,增强了可读性。其中对章丘打铁等场面的描写细腻入微,使小说具有文学性。以民间化、世俗化的历史认知具前瞻性,为中国革命叙事增添了新的维度。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6/c403994-4044705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6日9时6分29秒 以崭新的现代文明意识观照革命题材文艺创作

   ...照革命题材文艺创作。 提出这个观点,首先是因为中国革命本质上是一种文明升级行为。人类文明的本质在于对人类的生存实践进行文化的意义建构,当人类的生存实践发生根本性变化时,文化的意义建构也要进行根本重塑。中国革命就是因应近代以来中国乃至世界巨变的根本性变革,相应的,伴随着革命进程,必然也要对文化进行根本重塑,创造新的文明。具体来说,中国共产党人历尽艰险,上下求索,把马克思主义的火种播撒到中国,而且随着中国革命...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4/c419351-4044527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5日9时5分3秒 《蘸火记》研讨会在京召开

   ...析,小说在革命历史叙事领域实现了创新突破,生动呈现出全民抗战的宏大场面。作品巧妙融合多种小说类型,增强了可读性。对章丘打铁等场面的描写细腻入微,使小说具有文学性。以民间化、世俗化的历史认知具前瞻性,为中国革命叙事增添了新的维度。 王国平在发言中提到,牛余和对小说细节有出色的掌控力,将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融入地域文化中,将文化以人的方式体现出来,同时作品语言雅致,给人很好的阅读体验。 丛治辰说,小说无论是抒情...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4/c403994-4044543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4日12时12分41秒 红色文脉的赓续与革命精神的回响

   ...通过对文艺史料的完备整理,实现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过程的回顾与致敬,深化了我们对中国革命文艺美学特征的理解。 见证革命文艺发展 《大系》的编纂不仅是一次对文艺史料的搜集整理,更是一个重新观照中国革命文艺发展方式的理论建构过程,体现出对红色文化基因的接续与传承。该书通过对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晋察冀日报》等党报党刊中的文艺作品以及民间红色文艺作品的整理收录,深刻揭示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华北地区...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1/c404030-4044361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1日8时47分54秒 《天涯》2025年第2期|万俊人:泪为谁流

   ...“被泪水泡软的面包”的、穿不起“套裤”的穷苦者,也有穿着“套裤”戴着“礼帽”的贵族绅士,而且担当革命运动组织者和领袖的更多是那些口若悬河、满腹经纶的新生有产者和新“土豪”、新型知识分子(倏然联想起近代中国革命的情形,何其相似乃尔),例如,浑身洋溢着浪漫主义激情、总是穿梭于贵族夫人和时尚美女之间的大哲卢梭先生,他的政治哲学著述不仅是大革命的激情动力,也成了大革命的思想指南。 更吊诡的是,当国王路易十六终于妥...

新作品#报刊在线#《天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3/c418992-4043834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0日9时4分12秒 “复旦大学历史研究所”的往事

   ...与史学》、周予同教授《经学》、陈守实教授《公共财产之史的考察》等专题学术报告”。(《历史系教师决心活跃学术空气》,《复旦》1959年3月20日,第2版)同时,历史所研究人员还在复旦开课,如“刘力行讲授中国革命史,汤志钧协助周予同讲授中国经学史,徐崙向学生们作关于如何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研究历史的学术报告,程天赋给中国近现代史教研组青年教师讲一二·九运动历史,洪廷彦介绍参与编写田家英主持的《中国史稿》现代史部...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7/c404063-4044017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7日8时39分41秒 “学中之人”与“人大于学”——中国现代文学学人研究的必要、难度与可能

   ...更进一步,主张具体分析“六代知识分子”(辛亥一代、五四一代、北伐一代、抗战一代、解放一代、红卫兵一代)的成败得失,因为“每一代都各有其时代所赋予的特点和风貌、教养和精神、优点和缺陷”,“缩影式地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道路”。李泽厚:《略论鲁迅思想的发展》,《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480~481页。 [18]赵园的思考与追求就颇具代表性。参见袁一丹《“用众不如用独”——赵园与...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4/c404057-4043905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4日9时55分45秒 20年后,汪晖等七学人重读《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21世纪中国思想界反思现代性的开端。”吴飞在发言时回顾说。 “《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问世后,我一直在关注汪老师后面的研究。他相继推出了《短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与政治的逻辑》(2015年)和《世纪的诞生:中国革命与政治的逻辑》(2020年),可以视作对20世纪中国思想史以及中国现代性探讨的延续。在当下,我们已经度过了21世纪的前四分之一,还不能完全界定未来时代的走向,但毫无疑问的是,中国在这个世纪人类的现代性...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3/c403994-4043808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3日8时55分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