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真诚,他的判断、观点、态度映着想问题看世界的心,直接与听众读者照面;书里还有一层“声音属性”,来自“空山”中的声响:“至少一千两百多年前,山西口音的王维就已经在谛听天地和生命的‘响’与‘不响’,这是中国诗学和美学的一个基础构造。”他试图将“声音”在文明系统中的那一环擦亮: 人类形而上的超验体验普遍来自声音,在华夏文明中,天意落为文字,但我坚信,在天意和天意的显现之间、在甲骨之形和甲骨之文之间,一定存有一...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9/c404030-4047103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9时52分36秒 跨文化阐释的范式突破与学科构建...术转型期。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1904)中创造性运用叔本华悲剧哲学展开文本阐释,开创了“以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的跨文化阐释路径。朱光潜通过《文艺心理学》(1936)将克罗齐“直觉说”与中国诗学传统有机融合,构建起具有对话性质的“直觉-表现”理论体系。宗白华在《美学散步》(1981)中确立的“意境说”,则通过现象学方法重新激活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现代阐释空间。 至当代学术场域,王一川在《跨文化艺...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8/c404030-4045571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8日16时47分26秒 南北分野的文学地理学与审美的文化记忆...也是被自然史固定下来的。被地理化的风格学将是文学话语的理想性构成,很显然,庾信侥幸成为中国古典诗学“承前启后”的范例,或者说诗学话语形成建制的新起点,他使中国古典文学的南北地理论述成为一个经典话题。 中国诗学话语和文章体式都具有二元结构,其审美呈现的最后表征是风格学,但其基础内涵却是史传意义。也就是说,中国古典美学始终以一个强大的史传传统内涵为根基。因而风格学评价总是那么抽象或具有象征性,而它所依托的内涵...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0/c419351-4043551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1日9时4分20秒 体悟“诗词的女儿”的生命诗学...诗词的当代传承,倾心在中华诗词传播的最前沿,不仅面对着古今之间的时间间隔,更迎接着中西之间的文明挑战,这也让生命诗学显示出更为深沉的历史价值。 书中强调了叶嘉莹在向海外学子讲授古典诗词时,将西方理论与中国诗学融通在“生命体悟”之中,以心与心的碰撞,敲响被语言差异与文化背景所隔绝的文明大门,示范出“生命体悟”是沟通全世界人类情感的纽带。她向世界传播中华诗词魅力的努力,必将成为中国故事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历史中...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2/c404030-4042899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日10时57分26秒 意象与意境:美学理论的建构与辨析...或隐或显地呈现出一种倾向,即认为对意象与意境的把握直接关涉到中国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起点。换言之,以意象或意境为核心,可以建构出有别于西方的、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美学话语体系。比如陈伯海就曾指出:“意象在中国诗学传统里实据有核心的位置”,是“文艺学体系的第一块基石”,进而认为要以意象为核心建构中国的文艺理论体系。叶朗也认为:“在中国传统美学看来,意象是美的本体,意象也是艺术的本体。”朱志荣更是直接提出:“在中...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1/c419351-4041657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1日11时40分57秒 汪涌豪:文学阅读与批评,或从这里开始...既不喜欢文学,也不懂文学。 汪涌豪,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美学的教学与研究,兼及传统史学、哲学与当代文艺批评。著有《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等专著13种,主编有四卷本《中国诗学》等8种。另有书评集《书生言》、演讲集《文明的垂顾》、新诗集《云谁之思》和旧体诗集《巢云楼诗钞》等。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1/c404033-4041630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1日8时37分53秒 理学与诗学交织中的 “自得”...拘拘焉拟规以为圆、摹矩以画方”,故有“自得之妙”。宋人论诗,已经讲究“活法”,要如宋人胡仔评东坡词:“绝去笔墨畦径间,直造古人不到处。”又如清人黄来《赠家尊古》诗所言:“脱略绳墨迹,规矩出自然。”这是中国诗学一以贯之的追求。元人以“自得之妙”论之,有其独特的会心之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以“自得”论,法当为我所用,不管是对“法”的选择和运用,还是对法度的超越,都以我为主。元人郝经论文,就坚决反对“以文从法,...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6/c442005-4041316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6日7时38分17秒 2024年文学研究发展报告...地精神在自然物象中的感性闪耀,同时又是人的德性精神之光与自由精神之光的生动呈现,可与西方美学的自然美论、审美感性论等加以比较,亦可与德国古典美学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美学精神相互发明。张万民认为,“比兴”是中国诗学的核心概念,源自中国的一元论世界观,作为一种寓托式的创作或诠释方式,可与西方的allegory(讽寓)对话。张晶将“气氛美学”及“反差”的概念引入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解。杨慧林提出,“道”与“逻各斯”的...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4/c404034-4040133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4日9时30分8秒 江苏省文学批评座谈会上,毕飞宇提出了什么“批评”...” 座谈会由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丁捷主持。江苏省作协副主席、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首先谈到江苏文学批评的不俗实力。 “在江苏,高校批评占据九成‘江山’,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和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以及南京师范大学世界文学与中国当代原创文学研究暨出版中心,放在全国都是重要阵地。在不同的文学领域中,江苏都有‘头部批评家’:传统领域自不待言,此外网络文学有李玮,儿童文学有谈凤霞、姚苏平,报...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3/c403994-4038770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3日9时33分56秒 《扬兮镇诗篇》:抒写小镇人性之美...文艺报》副总编辑岳雯认为,她不仅是小说的主角,更是扬兮镇的象征。“她是扬兮镇的灵魂,她是小镇之心。丁晓颜身上,生活不是手段,生活本身就是目的。”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认为,小说非常好地体现了中国诗学的风格,含蓄、节制、不张扬,有恰到好处的留白。“从《西洲曲》到《边城》,再到《扬兮镇诗篇》,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美学的脉络一脉相承。作为一个出版人,我很高兴看到这样的作品越来越多。” 谈起《扬兮镇诗篇》的...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2/c403994-4036728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2日9时18分32秒 文明互鉴 汲古启新...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关注其内在特征,也可以关注其外部影响,深入研究西方文明、文化及文学中蕴含的中国因子,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笔者近年来提出,要聚焦“中国诗学西方化”研究,通过爬梳实证材料与分析事实联系,解蔽中国古典思想在西方现代诗学形成进程中的核心价值。在胡塞尔、海德格尔、伏尔泰、瓦雷里、庞德、德里达、福柯、拉康等人的思想理论中,存留着鲜明的中华文化影响...
专题#专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1/c459585-4036649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1日9时45分39秒 自主原则与原创精神——构建中国文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论自觉...“运斤”的技艺美学,又有“意象”与“声律”骈然同出的“意象与语言一体化”结构。西哲有言“语言是存在之家”,这里可以将其语义转换为“语言是意象之家”。其实,只要别具一种“文学是语言艺术”的眼睛,就能发现中国诗学“开山的纲领”原本就是一种情志抒写之语言艺术原理的精彩阐述。陈伯海曾指出:“近代学者常以‘诗’等同于‘志’,于是对‘诗言志’命题中的‘言’以及‘言’与‘志’的关系便不很关注,其实是错误的。”[12]既...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9/c419351-4036468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9日9时14分29秒 文明互鉴 汲古启新...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关注其内在特征,也可以关注其外部影响,深入研究西方文明、文化及文学中蕴含的中国因子,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笔者近年来提出,要聚焦“中国诗学西方化”研究,通过爬梳实证材料与分析事实联系,解蔽中国古典思想在西方现代诗学形成进程中的核心价值。在胡塞尔、海德格尔、伏尔泰、瓦雷里、庞德、德里达、福柯、拉康等人的思想理论中,存留着鲜明的中华文化影响...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3/c419351-4036020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3日9时21分45秒 按照自己对世界的理解 敞亮地活...,这些杂念压倒了对丁晓颜的爱,于是张咏的觉醒便只能靠自己。“我觉得张咏是非常真实的,他不仅是我,也是从我们那个年代过来的年轻人的一个缩影。” 谈起《扬兮镇诗篇》的美学风格,韩敬群认为小说非常好的体现了中国诗学的风格,含蓄、节制、不张扬,以及恰到好处的留白。“从《西洲曲》到《边城》,到《扬兮镇诗篇》,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美学的脉络一脉相承,所以我作为一个出版人,很高兴看到许老师写出这一本书,《扬兮镇诗篇》值得我...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3/c403994-4036014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3日8时58分57秒 “五四”诗坛的科学激情与诗意...正是中国文坛一株“科幻”根深但尚未“叶茂”的橄榄树。从时空观的科幻视角回眸现代诗坛及诗学研究,也是深化并强调这一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备的理论命题的逻辑起点。这既反映了天文学等现代科技知识的深刻影响,承继着中国诗学传统里“澹绝的宇宙意识”,为中国诗坛提供了内在既存的思想框架,并在一定程度上及时反映了以科学更新民族文化精神的需求。 三 更为典型的是徐志摩。他在《猛虎集序》里明确写道:“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
科幻#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3/c404080-4035996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3日8时29分0秒 《扬兮镇诗篇》:旧车票、童年和丁晓颜...靠自己。“我觉得张咏是非常真实的,他不仅是我,也是从我们那个年代过来的年轻人的一个缩影。我们内心都爱着一个丁晓颜,但最后未必有很好的结局。” 谈起《扬兮镇诗篇》的美学风格,韩敬群认为小说非常好的体现了中国诗学的风格,含蓄、节制、不张扬,以及恰到好处的留白。“从《西洲曲》到《边城》,到《扬兮镇诗篇》,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美学的脉络一脉相承,所以我作为一个出版人,很高兴看到许老师写出这一本书,《扬兮镇诗篇》值得我...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08/c403994-4035713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8日16时30分47秒 今天的文学如何讲述故乡?快节奏时代里书写缓慢的诗篇...论,这也是十月文艺第一次为一个不知名的作者的作品制作试读本,就是为了让这本书能够从茫茫书海中“走出”,并最终“走向”我们。 新书分享会现场 谈起《扬兮镇诗篇》的美学风格,韩敬群认为小说非常好地体现了中国诗学的风格,含蓄、节制、不张扬,以及恰到好处的留白。“从《西洲曲》到《边城》,到《扬兮镇诗篇》,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美学的脉络一脉相承,所以我作为一个出版人,很高兴看到许老师写出这一本书,《扬兮镇诗篇》值得我...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08/c403994-4035665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8日8时26分17秒 中华诗教:诗心育人 雅韵润德...际儒学联合会、中华书局共同主办的“中华诗教的当代传承”座谈会也于近期举办。 “诗教”不仅仅是“教诗” 诗歌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灿若星辰。那么,“诗教”是什么?“诗教”就是教人学诗吗?当然不是。 诗教是中国诗学理论的核心。诗教说的缘起可追溯到孔子所说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兴、观、群、怨说,指出诗歌的功能在于感发情志、观察事物、促进人群交流、表达怨恨不平,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诗...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30/c403994-4034995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30日7时51分56秒 第十六届臧克家奖学金颁奖典礼举行...家先生之女郑苏伊、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梁笑梅、办公室主任杨晓瑞、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洁宇出席。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向天渊出席并宣读了颁奖词。重庆市作协副主席、北碚区作协主席、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蒋登科主持。 本届奖学金获得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应届博士生马贵。马贵的博士学位论文《情感与道德的协奏——战时新诗的抒情转变(1937-1945)》突破了以往的二元阐释传统,体现了论从史出的良...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1/c403994-4033731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5日7时44分48秒 从鲁迅出发,向鲁迅回归...下的永恒魅力。 四 本土生活与个人经验是学术主体性的基础 何家骏:《本土语境与西方资源——现代中西诗学关系研究》是您的力作之一,您特意选取了十个能与西方诗学构成互动关系的诗学命题,并以此为切入点深掘中国诗学的发生、发展及其于西方诗学影响下的嬗变。您没有将中国诗学简单地划为西方诗学的附庸,而是肯定了中国诗学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自我建设、更新,并批判性继承西方资源的这一过程。从另一个角度说,这部著作也彰显出了...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23/c405057-4032649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24日7时26分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