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了“新世纪中国文艺学美学范式的生活论转向”的探讨。他指出:“如果我们客观地、历史地看待人类生活的进程,一种进步和发展的生活文明观也应令我们承认现代生活中的审美增量趋势。”(35)“生活论转向”被视为中国美学在完成“实践论”“生存论”两次转向之后“又一次重要的‘本体论转向’”(36)。 从“日常生活的诗情消解”到“日常生活诗学”的建构,表明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对日常生活的回返与重视,以及学界着力建构“美学中...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5/c404030-4046015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5日9时13分4秒 微短剧:影视出海新增长极...品。《逃出大英博物馆》通过文物拟人化叙事,让家国情怀跨越时空;《河姆渡的骨哨声》通过考古工作者与河姆渡先民跨越千年的神秘邂逅,铺开了一幅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美好画卷……这些创新的叙事手法在海外掀起一股“中国美学热”。《逃出大英博物馆》导演张问初分享了创作经验,“我们要以东方叙事面对世界议题,让东方含蓄的美学与西方文化产生化学反应。其实,国际化的表达方式不是被动适应,而是要在世界叙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讲故事方式...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1/c419388-4045751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1日8时7分18秒 “新时代文学”:民族复兴时代的中国文学...个时代的独特诗意,这对于作家来说既是巨大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对于新时代作家来说,以文学方式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对19至20世纪文学大师事业的继承,也可以为世界文学带来丰富而独特的中国经验、中国美学,将中国故事讲到全世界。 在这方面,以刘慈欣《三体》为代表的中国科幻文学的兴盛最具典型意义。在《三体》所描绘的太空史诗中,中国人开始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作为人类最杰出的代表深度参与了宇宙事务。在此之前,...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9/c419351-4045623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0日11时17分36秒 南帆:当代中国小说的文体演变...背景。所谓的文化开放,很重要的一点是向中国传统文化开放。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传统文化被作为封建主义的文化垃圾进行批判,年轻一代的作家和学者国学基础普遍不好。许多人在80年代之后才逐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美学的基本特征,譬如儒释道的基本观念,士大夫儒道互补的思想,美学上推崇自然含蓄,反对彩丽竞繁,如此等等。“寻根文学”即在这种情况下出现。韩少功问道:绚丽的楚文化哪里去了?这事实上是在追寻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8/c419351-4045550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9日9时0分46秒 跨文化阐释的范式突破与学科构建...式创造性转化(creative transformation)的知识生产过程。这种考辨不仅还原了王国维作为学科奠基者的历史地位,更从知识社会学角度解构了“西方美学中心主义”的认知定式。由此,作者提出“中国美学”本质上是跨文化研究的产物,其本体论困境源于术语(terminology)与话语(discourse)的范畴混淆:作为知识工具的术语具有价值中立性,而承载文化记忆的话语则具有历史具体性。据此,中国美学...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8/c404030-4045571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8日16时47分26秒 大地从来都是敞开的...山石接触时,发动着眼耳鼻舌身意诸多感官,从而形成形象与认识。《周易》所谓“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圣人见天下之赜,故而立象以尽意,这是万物与身心交互为用的中国美学意象传统。 这让《大河源》有别于旅行文学,也就是说行者所见不只是物象和风景,也不仅是感慨兴废、畅想古今,更是对生存环境的感受与体验。阿来在书中同时展示了他关于动植物和地理地质方面的杂学知识,行文中时不...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30/c404030-4044979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30日8时53分34秒 传统音乐正成为电影叙事的点睛之笔...透着哪吒精神的核心:勇敢面对挑战,坚定追求自由。这种“勇敢追自由”的旋律内核与全球年轻群体的价值追求同频共振。再如《白蛇传·情》通过4K全景声技术重构传统戏曲的感染力,使水墨场景中的唱段成为“可听化的中国美学”,让海外观众透过音乐感悟《白蛇传》为爱奉献的精神内核。该片在加拿大金枫叶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戏曲歌舞片”,并登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展映,海外媒体对其盛赞尤佳。音乐的感染力助力中国故事超越地理边界:它可...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6/c419388-4044674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6日8时23分49秒 双基时代文学理论的建构与思考...类创作,创造了新美学的可能性,证明碳硅交融能突破单一文明的表达极限。 凯瑟琳·海勒的“非人转向”理论,主张消解人类中心主义,但未提供具体技术路径。在双基时代文学里,凯瑟琳·海勒的“非人转向”学说遭遇了中国美学的修正:当王维的“明月松间照”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呈现时,月相数据与禅宗公案随机组合,用户沉浸时长提升三倍。这种多模态交互使古典意境获得科技时代的“返魅”,技术并未消解古典意境,反而通过动态观测机制赋予其...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3/c419351-4044476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5日9时5分3秒 数字现代性:中国新媒介文论话语范式...物馆。同时,音乐制作上使用陕北说书、《云宫迅音》、《小忍成仁大忍成佛》、《紧箍咒》等具有中国韵味的名曲。这些景观古迹和音乐背后大都潜藏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整体上看,该作较好地实现了以视听符号呈现中国美学风格、以影音故事传递中国文化知识、以角色扮演和行动灌注中国文化精神的效果。 中国新媒介文艺与西方新媒介文艺在数字现代性表达上之所以具有如此差别,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们经历了不同的现代性、数字现代性进程...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1/c419351-4043636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2日9时26分1秒 以文学为例的跨文化阐释...切都在于通过对学科史的重新勘误与诠释,回应当代中国美学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汉语汉字能表述西方的‘美学’吗? 西方术语可以表述中国话语吗?‘既是中国的、又是美学’的中国美学是可能的吗?”简单来讲,就是中国美学何以可能? 刘康在《什么是“中国美学”(Chinese Meixue)?》一文中更是将其概括为“李庆本之问”。 Aesthetica源起于德国,其本义指“感觉学”或“感性学”。以汉语“美学”二字对译西...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0/c404030-4043546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0日9时15分56秒 写生怎么成了“写生秀”...后来受玄宗之命为大同殿作嘉陵江山水壁画,他一日而成嘉陵江三百里的旖旎风光,玄宗看后大为赞赏:“极其妙也。”吴道子之妙在于没有囿于他所看到的具体的一山一水、一丘一壑,而是把握住了嘉陵江的整体气势,这就是中国美学所表述的“气韵”,而非迹象。 显然,历史上的写生并不全是对着实景的画,与20世纪以来受现代美术教育影响的写生全然不同。 新中国成立之后,李可染、张仃、罗铭开始了户外写生,成为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标志性事...
艺术#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7/c404004-4043310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7日8时55分55秒 新大众文艺:新文艺形态需要新评价体系...域不断涌现受社会公众青睐的新现象。其中既有传统文艺形态的推陈出新,更有诸多新文艺形态的兴起。这些现象紧密关联当下社会与科技的新发展,深入挖掘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契合年轻一代新的文化趣味与欣赏要求,蕴含中国美学的内在追求。它们既着力于新艺术类型的创新,又巧妙连接富有魅力的传统文艺形态。诸多此类现象共同构成了与既往文艺形态存在差异的“新大众文艺”。 在新时代出现的新大众文艺有着共同特点:其一,“新”形态不断涌...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7/c405057-4043291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7日8时11分47秒 “哪吒闹海”后,中国电影如何继续“乘风出海”...迅速与国际接轨,运用合约保障影片的内容被准确呈现;影片在坚守原本语义的前提下,做好本土化的改编,达成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平衡,减少中国电影进入国际市场的文化表达误差。其次,从国际传播的优秀案例来看,以中国美学为底色,缩减文字语言,提升影像质感,这种传播形式更容易获得其他国家观众的认可。此外,中国电影在创作上还需要开拓新的题材类型,挖掘不同文化的共同点,将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把具有丰富底蕴的中华...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3/c419388-4042937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3日8时46分37秒 绚烂之极归于至简孤(彩墨) 易新建 作 易新建的山水画将中国美学与西方现当代哲学相结合,把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与西方绘画表现语言相融合,创造出独树一帜的个性化视觉图像,其本质特点可谓“大道至简、大美无形”。 易新建的山水画中充满着中国传统的儒道禅思想。首先,其画作具有儒家孔子的“游于艺”的境界。易新建画过连环画,搞过设计,最终走入“商海”,却对艺术“痴心不改”,追求“山林者之乐”,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游于艺”之境界。其画作...
艺术#书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8/c419391-4042781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8日7时57分1秒 《哪吒》VS《封神》:同题同场竞技的冰火两重天...吒》系列,多处致敬1979年《哪吒闹海》的情节画面,更是勾起成人观众的“回忆杀”。 反过来,作为魔幻大片,早在中国电影萌芽初期,就诞生了《盘丝洞》这样的作品。及至上世纪60年代,邵氏神魔电影亦不乏对于中国美学传统的承继。 然而在《封神》系列及此前的更多“封神”IP院线电影中,观众只看见了《权力的游戏》《指环王》的若隐若现,全然不见中国神话的经典银幕呈现。 自己的宝贝还得自己识宝,自己不要轻慢了。以上三个维...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0/c419388-4042217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0日8时55分20秒 意象与意境:美学理论的建构与辨析...个维度,即意象偏重认识论与意境偏重存在论。而中国现代美学本土话语体系正是以这两个维度为基础,在审美静观与审美直观的相互作用中充分发展。 关键词:中国现代美学 本土话语 人性结构 认识论存在论 作为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意象”与“意境”有其各自的理论内涵。在长期的阐释和使用中,二者的内涵不可避免地出现交织甚至混淆的情况。尽管已有学者对其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辨析,但争议仍存,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明晰。 一、意...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1/c419351-4041657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1日11时40分57秒 看!中国网文“一键”出海...所刻画的故事充满活力,常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故事结构、人物设定以及情节发展等各方面创作思路都与俄罗斯本土作品截然不同,情节往往出乎意料,这是吸引俄罗斯读者的一大因素。”库兹涅佐娃说,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国美学也是一大亮点。中国网文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如灯笼、竹林、折扇、茶道、飘逸的丝绸衣袍等。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对于海外读者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让他们能够通过阅读网络文学作品,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0/c404027-4041571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0日9时18分51秒 意象美学与美学研究的价值坚守...中,意象美学为当前美学研究和审美实践的价值选择提供了积极参考。 一、对美的本体价值的坚守 “什么是美”或者“美的本质”的问题,是美学研究首先要面对的元问题或本体论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和争论,贯彻了新中国美学理论发展的整个历程。在实践美学占据主流话语的20世纪80年代,意象美学将审美活动作为美学研究的中心,这对美学直面自身的问题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实践美学那里,美的本质问题被转换成了美的根源问题,导...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6/c419351-4041348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6日9时27分59秒 国风漫画&《三体》: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新思路...通过图像感受到文字中隐藏的力量与情感。吴青松坦言:“一千个读者心中会有一千个《三体》,我只是会画画的那一个。希望能够为构建三体世界贡献一份力量。”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国风漫画与《三体》的结合充分展现了中国美学,为讲好中国故事、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悉,《三体》图像小说已成功输出德语、西班牙语和法语版权,英语、日语、土耳其语、塞尔维亚语等版权输出工作也在顺利推进中。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章朝阳董事长...
科幻#动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7/c404079-4041011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7日9时17分53秒 文学理论评论新著列锦(第八期)...战时美学的文化想象,实现了“美学的中国化”,同时也经此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将审美和艺术精神打造为中国文化特质,从而促成了“中国的美学化”。同时,后经“人民性”洗礼,战时美学的文化想象对“中国美学”知识范式的当代涌现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潜移默化地参与了新时期“美学热”的开展。 《如何阅读新诗》,魏天无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2024年7月 《如何阅读新诗》是魏天无为初窥诗径的朋友们写作的一...
中国作家网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0/c403928-4040567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3日8时29分1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