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202 篇有关 中国文脉 的页面,用时 0.146秒.

第1页  共11页

南北分野的文学地理学与审美的文化记忆

   ...:南北之分意味着激烈的侵掳征战,江山易主;或仓皇北顾,尸骨横陈;或壮岁旌旗,汉箭朝飞。文臣武将,学人士子,赋予南北分野浓重的忠勇之志,家国情怀。自南北朝以来,无数的诗赋词章抒写了南渡北归的情怀。或许是中国文脉内在传承异常紧密,以至于能直接以语言的句法字词来衔接。这种记忆是双重的,既是文学传承的语言记忆形式,又是家国情怀的情感记忆方式。 直至现代,1946年,西南联大回迁北上之际,冯友兰题写“国立西南联合大...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0/c419351-4043551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1日9时4分20秒 重构中国文学史的主体性和整体性

   ...文学到俗文学的重大变化,观察每个时代核心文类的迁移,强调早期文学脱离音乐之后对文字表现的追求,以作品为中心,编织成一个包蕴文本、作者、文学事件和读者接受在内的中国文学网络,在一个动态的时空坐标系中呈现中国文脉的演进。作者运用总分结构、辩证思维和综合分析,既兼顾到文学史各项因素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也强调其中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从而把握了中国文学史的整体性和复杂性。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绝不滥用教师权力去强迫或...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3/c404030-4042959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3日9时49分21秒 “新时代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问题

   ...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新时代文学也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文学上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那就是将文学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视野之中,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描述他们在这一伟大进程中的生活与梦想,同时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国文脉,超越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简单对立,以一种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不断向艺术高峰迈进。新时代文学道路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之路,是尊重文学尊严同时兼容不同探索方向之路,...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8/c404033-4037095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8日9时44分13秒 《滇池》2024年第11期|胡竹峰:日常欢喜(节选)

   ...来,欢喜君知否。 今朝晴朗天气,因是严冬,不远处,一川原野,景象萧瑟。几朵云逍遥无拘,人生当如此才好。有年入得戈壁大漠,以四言记实道: 河水枯灭,山荒无色;悠悠空尽,天地行客。 那样的天地有先秦气象。中国文脉像一湾水,从小溪出发,到银亮亮的河流,再入了白茫茫大江,不汹涌,也不热闹,处处有波光霞影、芦荻水鸟。若问夜宿何处?晚风凄凄,烟水迷离,白露横江。酒薄难供客散愁,自斟自饮,一夜无梦,醒在先秦的洪荒里。 ...

新作品#报刊在线#《滇池》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18/c419154-4036398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1日9时29分27秒 第一念广西

   ...,北有延安,南有桂林。巴金、茅盾、郭沫若、田汉、李四光、夏衍、焦菊隐、徐悲鸿、梁漱溟等都曾经落地桂林,一下子提高了这里的文化浓度。正如丛书执行主编黄伟林所言,在当时的语境下,“中国文化在桂林得以营救,中国文脉在桂林得以延续”。这么一来,“桂林”二字在我的心里有了新的重量和亮色。 是的,提及“广西”,我的脑海中时常急匆匆蹦出的就是桂林。遇到过那么多人名字叫“桂林”,好奇心泛起,尽管初次见面也忍不住要问问对方...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31/c404018-4035141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4日7时10分16秒 以青春之笔 谱时代华章

   ...幻作家陈楸帆则认为,青年作家要具备创新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勇于探索新媒介、新技术与新叙事的结合,创作出既具有时代感、又面向未来的作品。 在青年作家胡竹峰看来,创新文学表达方式要接通中华传统文化根脉。“中国文脉源远流长,代代相传。继承传统不是让我们做韩愈、柳宗元,也不是让我们做鲁迅、废名,而是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写出我们的生活、时代的变迁。”胡竹峰说。近年来,他相继推出《惜字亭下》《南游记》《民国的腔调》等...

专题#专题#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新闻动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18/c459289-4032211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18日8时57分38秒 《安徽文学》2024年第5期|杨献平:华东笔记:从合肥到桐城

   ...古,也不是封闭,而是在开放包容,兼容并蓄之中,重新对中国的古文传统加以审视、借鉴和发扬。很多年来,我以为,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我们在“西”的路上走得太久了,尽管也有诸多的灿烂与丰收,但传统上的缺失,使得中国文脉有些落花流水、西风残照之感。呼唤一种体现中国气派的大的胸襟、气象和境界的文学艺术创作与其成果,大概是需要更多人来实践的。文学按照西方的四分法久矣,学“西”也学得太久了,以至于沉湎,甚至将之奉为不二之法...

新作品#报刊在线#《安徽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05/c419006-4029290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3日8时41分17秒 遨游在文学的苍穹

   ...有哲思的巨大诗情。虽然达到了如此高度,但它极具质感的白话叙事,竟能把一切不同水准、不同感悟的读者深深吸引。这是世界上寥寥几部千古杰作的共同特性,但它又中国得不能再中国。 如果有年轻学生问我如何重新推进中国文脉,我的回答是:“首先领略两种伟大——古代的伟大和国际的伟大,然后重建自己的人格,创造未来。” 也就是说,每个试图把中国文脉接通到自己身上的年轻人,首先要滤净心胸,腾空而起,静静地遨游于布满神话、《诗经...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24/c404018-4028450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24日10时57分22秒 《散文》2024年第5期|向以鲜:玄幻青城

“两朝诗影”是四川大学教授,著名学者、诗人向以鲜,于2022年开始连载于《散文》的系列专题,作品历览唐宋诗歌盛世并兼及余波遗脉,以诗人、诗事为经纬,绘就千古诗心在中国文脉中留下的剪影、侧影、倒影、掠影甚或幻影。在风起云涌的诗史长卷中寻绎启迪心智的吉光片羽,从朝飞暮卷的两朝梦华中,捕捉叩慑心魂的绰约风姿。 “两朝诗影”既非唐宋两朝的诗歌史话,亦非通常意义的读诗札记。它既以学术的严正架构为底色,亦保有随笔的亲...

新作品#报刊在线#《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27/c458430-4024437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29日8时33分32秒 数字时代图书馆如何推动全民阅读

   ...烈需求昭示着阅读社会拐点的来临。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图书馆所具有的图书文献持续积累、整体性知识体系传承、人类文明共处包容等特点,可以为今天的中国文化建设作出贡献,更可以在赓续文献史和阅读史中体现中国文脉和中国特色,实现“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时代使命。 记者:图书馆界在推动全民阅读方面,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效,有着什么样的经验? 张志清:就国家图书馆而言,在促进全民阅读中做了许多工作,简要概括为以下几方...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29/c403994-4024545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29日7时22分50秒 《红豆》2024年第1期|胡竹峰:刹那集

   ...帖要古,学习书法从晋、唐开始是对的。写作要新,学习文章还是先从民国起步,这样上手快一些。书法顺水直流,写作逆水行舟。 文章也要入帖,临习民国、明清、唐宋至先秦的文章,学各种技巧法则,接通古人精神,接通中国文脉的水流。学习古人,进入古人,是文章家的基本要求。文章入帖的目的是把传统技法变为己有,成为自己创作的依据。 入帖之后,再谈出帖。 在当下,入帖者,七八个星天外;出帖者,两三点雨山前。 《吉祥经》之余 今...

新作品#报刊在线#《红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28/c418993-4018470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28日7时22分6秒 《碾压甲骨的车轮》:历史与现实的车轮回响着命运的四重奏

   ...原是天意,然后才是人力。破晓时分的图像总是朦胧不清的,我们只能高一脚低一脚地随机摸索。终于有了殷墟,有了文字,有了由文字连带出来的一切黎明的景象越来越看得清晰。今后我们的谈论,会是另一种面貌了。”(《中国文脉》余秋雨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11月)故物与故事相依相伴,现实与历史历久弥新。看似沧桑蒙尘的古物,自有文明的意义与价值。千秋万物生生不息,无非是换一种形式重新来过。犹如故人重逢,雨落星河。 ...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18/c404030-4017858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18日9时22分46秒 中国文心的现代重塑——王尧散文随笔的特点及其意义

   ...风格与价值所在。阅读王尧的散文随笔,就像面对水平如镜的一潭湖水,我们既可好好欣赏经过沉淀后的宁静从容,又可想象潭底的波澜汹涌,这是一个立体、动态、丰厚、悠然的神奇文本。 由中国传统、中国乡村、中国心、中国文脉、中国文心开始,进入城乡以及更大的空间,尤其是接受世界文学与人类文化特别是现代化的熏染,王尧散文随笔获得了一种新的发展的可能性。其围绕“中国的问题”意识形成具有探索性、创新性、前瞻性的思考,于是,传统...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17/c404030-4016079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17日9时24分16秒 本周之星 | 许家强: 能饮一杯无(2023年第44期)

   ...杯无》作品点评 这两日北京下雪,这篇文章如此巧妙地映入眼帘,仿佛有了一种天意。文章以雪串联起不同的朝代,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情感,而这些不同又在雪中统一了,成了一脉相传。记得余秋雨先生曾在《中国文脉》一书中阐述了文字产生后的几个阶段“象形—表意—形声”,而文字正是文脉的原始材料,但文字最初还不能称为“文脉”,只有文学出现后,文字才从“意指”走向了“意味”,这时文字就不再是符号,而是构成了一种审美...

新作品#本周之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15/c431511-4013980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21日12时28分33秒 【独家】人物 | “出走者”徐则臣

   ...了。” 很多作家到了年纪,作品开始有意识地往回走,找寻精神来路。这种回归,徐则臣视为文化寻根的隐秘冲动,“文化是文学的源头,只有它才能最终确保我们是我们,而不是别人。” 一次文学论坛上,老一辈学者谈起中国文脉如数家珍,青年作家们谈的则多是西方经典。此后,徐则臣常问自己:源远流长的中国文脉在当代写作者这里怎么接续,又该向何处去? 他大规模增加古典文学阅读,也在小说中频繁涉及。《耶路撒冷》的书法和水晶玉石;《...

新闻#本网原创精选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11/c429168-40136125.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11日9时30分52秒 《小说选刊》2023年第12期卷首语、目录

   ...现了正邪之间的较量。在个人发展与事业发展之间,小说的主人公选择了后者,突现出中国式干部的担当精神,杨少衡的小说既展示官场经验的复杂性,又充满了正气,在叙事上一波三折荡气回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气象。 中国文脉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倪学礼《夜泊文心》讲述国学大师俞樾的人生,俞樾是曾国藩的学生、章太炎的老师,也是俞平伯的曾祖父。小说从俞樾弃政从学开始,以特定的环境与事件为节点,讲述他面临时局危机的独特选择,展现...

新作品#报刊在线#《小说选刊》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24/c418929-40125415.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24日16时4分46秒 慕田峪长城首场诗歌分享会——吉狄马加的诗歌“守望”

   ...和公众积极参与。 诗歌是我国最古老而又最年轻的文化,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千年长城、千年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标志物和产物,也理所当然成为我们这个大民族的精神图腾。诗歌发祥于劳作之中和劳动之余,是中国文脉的重要象征和承载体,传承至今。在慕田峪长城举办诗会,是新时代诗歌再次与人民深情拥抱和回到人民当中的具体实践,未来可期,未来可待。 此次分享会不仅是一次诗歌名家与企业家、诗歌名家与各行各业代表的一次相互...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08/c403994-40113929.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8日15时6分41秒 李洱做客“百川汇海·文学盛宴”主讲《的经典化问题》

   ...他阐述了《红楼梦》“如何成为艺术瑰宝”的过程。他表示,《红楼梦》是在中国与西方交流交往过程中逐渐成为经典的。在国家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口,曾经有学者提出“只要《红楼梦》在,中国文化就会传下去。”可见其对于中国文脉传承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李洱指出,要将《红楼梦》放在人类视野中认定其价值。当下的小说创作应置于全球文学的宏大视野中进行评价,文学批评亦然。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任何一部作品的价值已无法仅在其自身的文化...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927/c403994-40086462.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9月27日11时51分46秒 《日冕》: 南方性丰盈的史诗架构

   ...,作者借助莫氏族长莫大恒为合法使用者,以家规批注、修改、注疏为情节线索,在文本前后嵌入了十余段文言文,从而植入了一个小文言文体系。作者对文言文的安置的是有讲究的,不出现在现代事件叙述中,而是出现在保留中国文脉的场所或媒介,契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发情景与氛围。如莫大恒在编修家规修订史时写道:“冠者,正养乃成;昏者,血脉相续,永恒轮回生生之道也;丧者,以他者之死反事己身,贯通生死,知两端而不妄为;祭者,生死幽幽...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04/c404030-40050408.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4日9时20分50秒 穆涛:文章的气象,就是人的气象

   ...过程中,感觉汉代的东西很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今天的大学教育,还有中学,教历史的方法不太对路数,把历史弄浅了,差不多快弄死了。我们经常说承续传统,接通文脉,不过嘴上说说而已。“五四”时期那一批文化人是通中国文脉的,“五四”的功德是让我们建立了现代意识,但有一个大的遗憾,他们反传统下手重了,矫枉过正,后来再经过“文化大革命”,让我们这一代人和历史隔膜了。没有历史感,看社会问题的眼光会短浅。 我有一个熟人的孩子...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615/c405057-40014349.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6月20日7时55分1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