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18 篇有关 中国文化经验 的页面,用时 0.137秒.

第1页  共1页

关仁山:记录变革中的乡土中国

   ...心和使命感,而一个好的作品要有中国经验的书写,还包含这样几个维度:一是传统性,作品表现出的文化经验有中华民族的传统意味、属于中国的美学神韵;二是本土性,即地方性和地域色彩,如方言、民俗等;三是巨变中的中国文化经验,这也是一个新课题。 中青报·中青网:哪些文学作品对你的成长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仁山: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学,经过读者的检验,给每个时代的文学精品赋予了经典意义。《创业史》《山乡巨变》《荷花淀...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815/c405057-40056986.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15日14时24分40秒 价值引领与体系构建

   ...体系的努力。 另一些著作则着力于对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创作现象的研究。如关于“80后”青年创作现象的讨论、互联网时代现代传播形态对文学创作以及文化生活影响的讨论、中国传统审美对当下创作意义的讨论、当下中国文化经验的讨论,以及人工智能写作、非虚构写作,具有地域意味的“新南方写作”等等。孟繁华在其《文学革命终结之后——新世纪文学论稿》中就梳理出一条从乡土文学到农村题材,再到“新乡土文学”的发展线索。另一些研究者则...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829/c404034-32513476.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9月14日15时5分1秒 张慧瑜:在“别人的森林”里创造新工人文学

   ...种伴随现代社会而产生的话语方式,不仅是描述现代生活、表达现代人主体境遇的媒介,也是进行公共讨论、社会论辩的平台。新工人文学以文学的名义呈现新工人的生活和价值,呈现工业生产和城市空间的另一面,这也是当代中国文化经验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主流文学所报道和呈现的打工生活不同,新工人文学有一定的主体意识,如许立志、余秀华都是出色的诗人,他们的诗恰当地表达了富士康工人和留守妇女的异化状态。新工人文学的创作关注与他们相关的社...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511/c404034-32099787.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5月11日8时53分39秒 在文学场域中提高批评能见度

   ...,关于“非虚构”“数字人文”等的相关讨论逐渐深入。如丁晓原的《论“全媒体”时代的中国报告文学转型》关注“全媒体”时代形成新的非虚构审美文化对报告文学内涵和书写形态的影响。张慧瑜的《非虚构写作与20世纪中国文化经验》从报告文学、纪实文学、深度报道、特稿写作等非虚构相关文体来观照中国现当代历史,认为非虚构写作是文学创作介入宏大的历史与社会问题的重要方式。一些学者就数字人文研究与传统文学研究的关系,及其现状和问题展...

理论评论#综述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417/c404034-32080436.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4月17日8时25分52秒 作为气化美学批评的气韵及其跨文化意义

   ...一种生气,当这种精神共鸣达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便成了创作者笔下的对象。而如何界定这个程度呢?朱光潜将其定义为“和谐”,这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相呼应。此外,从词语翻译的角度亦能证明朱光潜的翻译带有中国文化经验。在这一节中,还另有几处翻译为“气韵生动”,“肉色的这种没有闪光的灵魂的芳香正是绘画所遇到的最大难题。因为这种来自主体内心的气韵生动不是可以作为物质性的颜色或是作为颜色的点和线之类运移到皮面上去的,而...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412/c419351-32076038.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4月13日8时45分16秒 在“别人的森林”里创造新工人文学

   ...种伴随现代社会而产生的话语方式,不仅是描述现代生活、表达现代人主体境遇的媒介,也是进行公共讨论、社会论辩的平台。新工人文学以文学的名义呈现新工人的生活和价值,呈现工业生产和城市空间的另一面,这也是当代中国文化经验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主流文学所报道和呈现的打工生活不同,新工人文学有一定的主体意识,如许立志、余秀华都是出色的诗人,他们的诗恰当地表达了富士康工人和留守妇女的异化状态。新工人文学的创作关注与他们相关的社...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325/c404030-32060506.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3月25日9时31分19秒 杨丹丹:文本互文、方法修正和精神证词

   ...、辨认和见证存在的破碎和破碎中的确证,不仅是对作品,也是对世界的辨认;不仅是对‘80后’,也是对‘80后’之前全部历史传统的自觉守护”㉑。但这种历史传统的自觉守护,不仅仅指向西方现代思想文化,更是在对中国文化经验的再指认中,提纯出中国精神和中国方向,在文学批评中植入厚重的历史感,“给所有的观点以‘历史的同情’”㉒,借此照亮这一代人的精神困境。在《探索新时代文学批评的中国范式》《让世界读懂中国灵魂》等系列文章中...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720/c404030-31789532.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7月20日8时29分13秒 《上海文学》2020年第6期目录

   ... 李发模 消失的黄家码头 · 蓝 云 新诗界 假 想 · 王学芯 常营路口,清晨 · 陆 健 深入季节 · 高旭旺 故土之思 · 柳 柳 作家讲坛 非虚构写作与20世纪中国文化经验· 张慧瑜 理论与批评 现代性焦虑的转向与内化 · 刘江凯

新作品#报刊在线#《上海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529/c418962-31729234.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5月29日16时33分1秒 李遇春:“文艺复兴”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重述

   ...“知青作家”或“泛知青作家”率先发动,并不是偶然的文学现象。是“知青”或“泛知青”身份使他们得以重新认识和体验本土中国文化资源。在一个个的中国乡村博物馆里,那种有别于“红色西方”或者“白色西方”的本土中国文化经验得以鲜活而立体地敞开,这成了日后“知青文学”从肤浅的“伤痕书写”转入“文化寻根”的重要内驱力。有意味的是,我们从韩少功的这段解释中不由得深思另外一个问题,即置身于“新时期文学”语境中的“知青”或“泛知...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1025/c419351-31421077.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10月25日14时41分40秒 在开放与包容发展中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现出一个大国的文化风采。改革开放使我们换了新颜,愈加增强了我们自信的底气。反观回顾,在文化繁荣发展的某些领域和行业,我们也曾有过彷徨和迷失,出现过一些过度西方化的现象,甚至出现借用西方理论“强制阐释”中国文化经验的现象,出现过习近平总书记批评过的那种“‘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中国化’、‘去主流化’”的倾向。中国现代化了,...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220/c419351-30807302.html 发布日期: 2019年2月20日8时56分0秒 山水画:中国人自然情愫的图像表达

   ...等等,都已经历代画家的倾情创作而熔铸到山水画的内在肌理中,我们在那里便可以怡然感受和谐、宁静、朴素、平和……山水画使我们可以身居都市而目游山川,心与自然共悦,情与山水相欢,而这一切又都根源于山水画这一中国文化经验所呈现的人与自然交往的独特姿态——智慧并优雅、悠然而深情。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

艺术#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226/c404003-29833670.html 发布日期: 2018年5月16日21时53分59秒 我们今天怎样读经典?“青鸟”探看后 春风“咏而归”

   ...那种细微的东西。 我举个例子,《咏而归》里面说到了我们古代文人,一方面是飞扬、磅礴的,有气势的,充满着为天地立心的那种雄心。但是他也特别说到古人身上那种柔弱的东西,那种弱者、失败者的体验,成为我们中国文化经验里面非常重要的体验。尤其是他讲到了中国文明的关键时刻,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惶惶如丧家之犬,很可怜,他的学问在他在世的时候并没有人赏识,但是这样的失败者,一个弱者,一个惶惑者的经验,可能是我们中国文化经...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919/c403994-29544751.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9月19日11时36分34秒 袁运生:文化自信来源于对本土文化的认知

   ...壁画原稿,以及高3.4米、长达27米的铅笔大稿等,涵盖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共16件。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对袁运生艺术创作中内在的思想空间进行了深入地阐释,他在前言中谈到:“根植于袁运生先生内在的中国文化经验,与其个人的性情和文化理想,毫无罅隙地完美融合在一起,最终越过抽象表现主义绘画,走向自我完善。他自信在生命意识、生存需求、宗教信仰、终极追求,在儒、释、道文化影响之下的造型必然有着可以延续的艺术因子,...

报刊#文艺报#第六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418/c405174-29219982.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4月20日16时35分3秒 “向前进”与“向后看”——由杨义先生《论语还原》想到的(张剑)

   ...就是希望给中国文学、文化发一张现代的身份证。我的学问做得很苦,苦中求乐,我深深地爱着这块东方土地上的辉煌的文化,希望它能在当代世界文化中焕发自己的神韵和活力。”这种强烈的为国秉笔的意识,使他自觉立足于中国文化经验和智慧,建设具有现代中国特色的学理体系,以贯通中国文学或文化的内在血脉的方法,揭示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谱系的发生、发展及变异过程,呈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包容力和智慧丰满的生命气象。

评论#精彩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wxpl/2015/2015-12-22/261316.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12月22日8时57分3秒 影视之道乃大雅之道

   ...媒体功能要素集视听于一体,传统的文本语言方式也借重视听而加入进来,思想与情感不再分离,精神意识与身体感受整体共振,这就指向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身脑心合一的整体的“心”。诉之于心,这是现代影视之道结合中国文化经验特质的大雅内涵。而大雅要求诉诸民心、人心,个体之心也从中得到了某种深刻的回应。近期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热播就充分体现了这种诉诸民心、人心,并抵达个体之心的大雅之道。该剧最重要的是表达出新时期中国社会...

新闻#文化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5/2015-04-14/239441.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4月14日9时16分14秒 影视之道乃大雅之道(张未民)

   ... ●影视集视听要素于一体,传统的文本语言方式也借重视听而加入进来,思想与情感不再分离,精神意识与身体感受整体共振,这就指向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身脑心合一的整体的“心”。诉之于心,这是现代影视之道结合中国文化经验特质的大雅内涵   在中国当代文化格局中,影视文化的地位、功能至关重要。如果借用一种中国传统的表述方式,或许我们可以表达这样的看法:影视之道实乃大雅之道。   风雅融合始为正声之歌   依照...

评论#精彩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wxpl/2015/2015-04-14/239414.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4月14日8时55分0秒 看杨义如何破解千古之谜(刘敏君)

   ...、思想创造的精神脉络,尚欠深入的细读、发掘和辨识,因此存在不少关键性盲区、困惑和未解之谜。杨义教授的诸子还原4书在继承前代成果的基础上,开辟诸子研究新天地,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思想方法和学理体系:即立足于中国文化经验和智慧,将诸子文化看作一种人类活动的生命存在和创造性显现,力图在综合官方、民间、外来文献以及考古发现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地理学、文化学、文献学、图志学、文化考古学乃至口传史学等理...

评论#精彩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wxpl/2011/2011-05-04/97070.html 发布日期: 2011年5月4日9时18分49秒 杨义力求“还原”先秦诸子思想

   ... “先秦诸子还原”包括《老子还原》《庄子还原》《墨子还原》《韩非子还原》,是杨义研究先秦诸子的新成果。该套书在继承前代成果和反思前人思想方法成败得失基础上,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思想方法和学理体系,即立足于中国文化经验和智慧,将诸子文化看做一种人类活动的生命存在和创造性显现,力图在综合官方、民间、外来文献以及考古发现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地理学、文化学、文献学、图志学、文化考古学乃至口传史学等理...

文学报刊社#文艺报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11-05-04/52940.html 发布日期: 2011年5月4日8时19分20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