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1178 篇有关 中国古典诗歌 的页面,用时 0.208秒.

第1页  共59页

致敬|郑敏:做一个生命的强者

   ...史轨迹和中国新诗创作特别是早期白话诗创作中白话文入诗备受质疑的焦点,针对新诗存在的主题、语言、诗体等方面问题,郑敏围绕创新与文化传统、语言观、 诗人的职责、后现代主义诗歌的介绍、新诗自身的传统和新诗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关系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周密详尽的论述。在语言问题上,她强调必须变革语言观念,重新认识汉语的审美功能与诗价值。在新诗与传统问题上,她更强调本土传统的重要意义,并将之放在了“本”的重要位置。郑敏认为:中国...

理论评论#作家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725/c404031-3179744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3日14时52分43秒 盛唐之音的幽燕回响

中国古典诗歌,以唐诗为最。大唐诗人们奏响了绝世华章“盛唐之音”,创造出古典诗歌臻于化境的完美形态,并将之升华为一种经典的诗歌美学范式。最能体现盛唐之音时代性格与美学特质的,莫过于紧扣历史脉搏的边塞题材诗作。边塞诗作承载着唐人建功边陲、逐梦关塞的集体记忆,彰显出盛世的自信开朗与进取精神。这在走向江山与塞漠的“初唐四杰”那里已初现端倪。幽州人卢照邻用《战城南》的旧题写出新意,骆宾王在赴幽州途中写下流芳千古的《于易...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8/c442005-4046329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8日16时57分53秒 奇幻叙事、虚构远景和生命“回心”——从李修文《猛虎下山》等新作谈起

   ...当写作的燃料。他在山河大地和生民命运中找到这种意义感,并召唤回写作的内在激情,这是李修文的“回心”。 李修文写作“回心”的另一个启示是:用生命赓续文化,将文化融入生命。在李修文这里,这种文化尤其体现为中国古典诗歌文化。对古典诗词的衷心爱好是李修文写作的特点,但是古典诗词进入他的写作,并不是一种表面的装饰性的形式,他的写作体现出用生命赓续文化,将文化划入生命的特征。这里的文化主要就是中国古典的诗词文化。他的几部...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6/c404030-4045419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7日9时17分59秒 许言午:风吹过扬兮镇

   ...探讨人性,每每点到即止,笔触凝练而审慎。鲜以夸张手法制造剧情冲突,从生活逻辑出发,情节递进淅淅沥沥渐入人心,平淡却深刻。许言午说,他不希望过于坚硬的文字冒犯读者,取名“诗篇”,亦是希望字里行间能够接续中国古典诗歌传统,隐逸克制,含蓄留白。以“白话”形式将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柔软和不屈呈现出来,就够了。 虽然《扬兮镇诗篇》以故乡小镇作为舞台,但许言午对那里一度是疏离甚至厌恶的,来北京后,他曾多年没有回老家。201...

新闻#本网原创精选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30/c429168-4044989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30日12时40分57秒 探索元代文学研究创新路径

   ...略的多样化特征。她认为,隐含作者通过诗题、诗序、诗注等外部文本介入叙事,既拓展了诗歌的叙事层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诗歌的自足性。叙述者与隐含作者在元诗中的复杂关系,展现了元诗叙事建构的多样性,为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叙事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杨万里提到,元好问创作的大量题画文学,为我们呈现了金元易代之际文人士大夫观看和诠释图画的独特方式、审美意趣及复杂心态。因画中之景“唤起”过往记忆和隐藏情感,...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8/c403994-4044852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8日8时17分13秒 诗人仍然应当是自觉的声音学家

   ...一定是必然且合理的吗?如果有改进的空间,可以从哪里入手呢?废名曾说,“旧体诗因为形式是诗的,怎么写都可以,都是诗;而新诗,因为形式是散文的,所以必须有一个诗意,再将文字组织串联起来”。废名敏锐地看到了中国古典诗歌除了大家所惯常认知的“抒情”“言志”之外,就写作范式而言,大多内嵌有“起承转合”的文章做法,也就是废名所指认的“散文的做法”。在今天现代汉语普遍运用的诗的场域里,对于诗的“本质”的认知,我认为废名的意...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3/c404030-4042387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4日9时32分24秒 王法艇诗歌创作的艺术探索与时代担当

   ...皆情语”,王法艇通过意象的营造,将个人情感与时代情怀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意味深长的诗意空间。 意境的营造与哲理表达 王法艇的诗歌不仅在意象的选取与运用上独具匠心,更在意境的营造上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造诣。中国古典诗歌向来注重意境的营造,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而王法艇的诗歌则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多样。例如,在《复兴的钟声》中,诗人通过对钟声这一意象的反...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9/c404030-4042147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9日9时12分41秒 《草原》2024年第12期|陆梅:因为我们热爱自己的城市

   ...绊、争胜、焦虑、紧张、慌乱、茫然……在古诗文里都化作了禅的意趣和智慧。所以,根本上说,禅是一种生命体验、一种生命样态——抄经是禅,静坐是禅,望月是禅,喝茶是禅,平常心是禅,古诗文里更有禅。我们很容易从中国古典诗歌里找到处世的哲学、修身的方法,以禅入诗也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一个画展上读到一段话:“人们大多认为,艺术就是生活。在我看来不是。我觉得艺术紧邻生活。艺术证明仅有生活是不够的。这就是为什...

新作品#报刊在线#《草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2/c418989-4041731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8日8时45分21秒 黄灿然×赵俊:看山又不是山, 看水又不是水

   ...类文章。我本人对王红公也非常感兴趣。王红公翻译过杜甫。其实,作为一个翻译难度特别高的诗人,国外的人翻译杜甫的诗歌时,倒是真需要一点陈词滥调。在英语世界的趋向其实就是世界的趋向,对于二十世纪的诗歌而言,中国古典诗歌或者说对其翻译的过程正好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很早以前,阿瑟·韦利就翻译了中国古典诗歌,出版了《中国诗歌170首》。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庞德也翻译了中国诗。虽然他们的数量不同,或者是忠于原作或者是改写,但都...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5/c405057-4041291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8日7时57分50秒 如今诗声振 不改旧时真——钟振振与诗词学

   ...公移山之功。所谓“诗人之慧”,是说诗具备特有的艺术灵魂,诗人具备特有的艺术灵感,为了准确地读解古诗词,解读者也必须具备诗人的气质,拥有与古诗词作家相类似的艺术感官。 钟先生在海外讲学时,曾作学术报告“中国古典诗歌的理解与误解”,对唐代诗人杜牧《泊秦淮》诗等一系列古典诗词被误读的案例进行剖析与反思。《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句中的“商女”,一般认为是在酒家卖唱的歌女。钟先生指出,当时的达官贵人大多蓄养歌儿、...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0/c442005-4040554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0日15时21分25秒 传统文化对中国文艺批评自主话语体系的影响

   ...艺座谈会召开之前,毛泽东同志经常邀请文艺家进行谈话和调研。1942年4月13日,毛泽东同志邀请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和戏剧系的党员教师何其芳、严文井、周立波等人到杨家岭交换意见。严文井问道:“听说主席喜欢中国古典诗歌。你喜欢李白,还是杜甫呢?”毛泽东同志说:我喜欢李白。但李白有道士气。杜甫是站在小地主的立场。毛泽东同志说:《聊斋志异》可以当作清朝的史料看。其中一篇叫做《席方平》的,就可以作为史料。由这两个例子,我...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5/c419351-4040242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5日9时19分33秒 2025第三届“天涯国际诗会”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才能创作出令自己满意、时代满意的海洋史诗。 敬文东也表示,过去我们更多的是站在土地上从渔樵的角度看待历史,现在更需要从海洋的角度回视历史,更期待当代诗人们写出有文化抱负的作品。 在交流中,大家表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海洋总体上是“想象的客体”,缺乏亲历性,百年新诗在海洋书写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天涯”既是时间的概念,又是空间的概念,把诗人、远方、历史融合了起来,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诗歌共同体”,而海南...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4/c403994-4040181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5日8时26分7秒 闻一多:传统的诗与诗的传统

   ...弥新的经典之作。 立足传统:衔接传统与现代的纽带 闻一多在诗歌创作领域中采取的办法是承接传统并借力传统,实行中西诗歌的传统汇流,以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姿态见长。首先,他深受中国传统诗歌及其文化的滋养。中国古典诗歌是闻一多创作的源泉,前期,诗人就发表了《律诗底研究》,提出中国的律诗是“最合艺术原理的抒情诗文”,又说“均齐是中国的哲学、伦理、艺术底天然的色彩,而律诗则为这个原质底结晶”,并在此基础上开启了中国新诗...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10/c404064-4039894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10日7时54分55秒 从蒙学到经学:论《孔乙己》的识字之喻

   ...约的确宣示着某些传统的终结吧。 注释: [1] 为避免概念淆乱,有必要略作说明:本文使用的境界概念包含事境与意境,叙事传统中的事象、事境,是与抒情传统中的意象、意境对应的概念。参周剑之《事象与事境:中国古典诗歌叙事传统研究》,“序言”,第4—5页,商务印书馆2022年版。标题中的喻,即广义的比喻,亦即转义(tropic/ trope),主要指涉的是海登·怀特的话语转义(tropics of discours...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2/c404063-4039423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日11时31分1秒 胡桑:现在还用“00后”之类命名作家是比较无力的

   ...的感动、明澈、深邃的时刻。因为这些作品能够给我带来内在的触动。我希望在译文的寻找、试探、组织中让这些触动生成汉语的形态。最近继续在翻译阿米亥的诗歌,翻译大卫·辛顿(David Hinton)译成英文的中国古典诗歌,比如孟郊的诗。但我译得很慢。对我来说,写作是缓慢的事,它不像数据传输那么迅疾。翻译和写作都要在我的生命中留下痕迹。 谈炯程:不同于大多数诗集,您的《你我面目》没有把诗作装进一个又一个框子般的小主题里...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30/c405057-4039246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31日9时20分49秒 张子清、傅小平:我翻译的原则是决不望文生义

   ...了学校颁发的诗歌奖,对我鼓舞很大。 把中国古典诗词译成英语自由诗而不是死板板的押韵和字数限定的传统形式上,我很赞同裘小龙的观点。他引用桂冠诗人莫娜·范德温的话说,格律诗在英美很少有人写了。他认为:“就中国古典诗歌翻译而言,情况更难,更严峻一些。因为写格律,作者可能对某个韵的考虑,来这样或那样处理一行诗,甚至因为一个韵而写出一行诗,但译者却没有这样的自由,原文的意义、意象都不能妄加改动,要凑韵而加字减字,都是不...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7/c405057-4038388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9日11时3分16秒 诗人的“自反”——一个中国当代诗歌动力的谱系

   ...现代主义”及其影响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反思。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九叶派”诗人郑敏。作为欧美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最重要的推动者之一,郑敏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曾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反思中国当代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割裂,并引起了相当多的回应和争议。除了郑敏以外,以杨键等人为代表的有着明显“复古”倾向的诗人也相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对“纯诗”的“自反” 作为一种提倡“回到诗歌本身”的诗学策略,一直以来“语言...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9/c404033-4038529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9日9时1分35秒 保住诗性与扩大传播,应该如何平衡?

   ...要强化文学的社会参与功能。自此以后,我们在诗歌领域进行很多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败。这些经验告诉我们,诗歌既要保持个人的独特体验,也要积极地介入社会,在一种张力之中发挥其潜在的作用。 青年诗人杨碧薇认为,中国古典诗歌虽然是个体的表达,但其内部又包含着一些公共性特征。但进入现代社会,在快节奏、陌生人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加上诗人们更加强调个体写作,很多诗歌越来越封闭,缺乏主体向心力。因此,我们今天强调诗歌的社会参与,就...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7/c403994-4038401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7日15时50分29秒 万物有灵与万物有理

   ...来。她就像是突然野蛮生长的诗坛桉树,光洁而又温暖地站在那里。 我曾经试图从康雪的早期诗歌诗歌作品中看出背后的大师影子,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找到了美国当代诗人詹姆斯·赖特诗歌和她诗歌的相似性。赖特受到中国古典诗歌影响,并与美国俄亥俄州风情相结合,从而形成的“深度意象”风格,与康雪写家乡小事物和小景物的诗歌似乎有点“血缘”。然而我错了,她以前就没都读过赖特的诗歌。她的诗歌风格其实是自我天性使然。我曾开玩笑说康雪...

专题#专题#《人民文学》“新浪潮”作家观察#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5/c459101-4037620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5日14时31分17秒 现代诗既需“返本”又需“开新”

   ...过是个影子而已”,这里面有着自我的“分裂”和对身份认同的质疑,是一种典型的现代处境,“诗”与“思”于此富有张力地融合。 詹福瑞的诗在结构、节奏、形式性、炼词炼句等方面又与古典诗歌有着深层的关联,体现着中国古典诗歌的神髓和韵味。诗集以“四季”为题,诗作内容也与一年四季、天地自然有着内在的契合,这实际上也是与人类长期发展进化过程中所沉积的历史原型与集体无意识有关,体现着“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思想。詹福瑞的诗并不追...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9/c404030-4037193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9日10时51分4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