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3113 篇有关 中国古典文学 的页面,用时 0.14秒.

第1页  共156页

个人微观史叙事的渺小与广大

   ...挖掘和细腻描绘。这些作家和作品,都在文学思潮的动态演变与自我革新过程中,以个体视角去审视历史现场和人物的真实面貌,展现生活的日常性和真实性。 二 在中国当代文学领域中,个人微观史写作转向绝非偶然现象。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史传传统”,为当代微观叙事筑牢了深厚根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基因。《红楼梦》以家族兴衰为叙事经纬,却通过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等日常琐碎场景描述,揭示出封建社会的伦理危机与人性困境。这种“以小寓大”的...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30/c404033-4047158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10时4分1秒 我在摸索现代汉语诗歌的可能性

   ...西往往是经验之谈,虽然有些主观的表达也值得一读,但它们缺少用以衡量的标准。 施展:我关注到《巨兽》附录了《西川创作活动年表》。您提到从1976年起学习国画和写作古体诗,1981年入学北大之后才将兴趣从中国古典文学转向西方文学。后来,1985年您发表成名作《在哈尔盖仰望星空》,1992年出版代表长诗《致敬》。回顾您从13岁到30岁的成长经历和学习情况,您在青年时代的成长路径好像每隔五年左右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2/c405057-4046569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8时37分6秒 台湾作家白先勇:一生厮守精神原乡

   ...沐春风”。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更是触动白先勇的心绪。“以文学来写历史的沧桑”,他后来出版的《台北人》写尽一个时代、一群人的离歌,该书典藏版的扉页便印有刘禹锡的这首诗《乌衣巷》。 “中国古典文学里,‘流离’是重要的主题。从屈原到庾信,再到韩愈、柳宗元、苏东坡等文人,都在颠沛流离中创作出不朽名篇。”白先勇的小说地理空间涵盖桂林、南京、上海、香港、台北、芝加哥、纽约等城市,“流离”人生成为他创作...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8/c403994-4046983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8时55分49秒 李林荣:文学中国的山西道路

   ...学评论和文学研究已经做了这方面的工作,如果创作一线的作家们对此漠不关心,以为与己无关,那么这样的理论研究工作也就等于没做。更何况,现在这方面的理论成果确实很不足。清末以前的中国文学史,也就是常言所说的中国古典文学时期,山西文学在全国文学的版图上色彩并不暗淡,历朝历代的文苑谱里不乏山西籍人士,隋唐时期甚至可谓群星璀璨。近代以降,不知是否有特别的事件或作家作品可做转折标志,山西的文化形象从表里山河、雄浑深广,一变...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7/c404030-4046942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7日18时40分25秒 一个小说或四个小说:多重互文交织的“神奇”

   ...比如小说中借辛格之笔提及的中国墨猴、戏剧《狸猫换太子》以及《西游记》(孙悟空也是“神奇的猴子”),而且“手稿变猴子”的变幻又让人不禁联想到徐则臣近些年痴迷的《聊斋志异》(比如其中的《侯静山》),以及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叙事资源的发掘与转化。在中外古今之间自由腾挪、虚实相生,这正是其无限开放的来源,这也就不得不说到“域内”与“域外”,或者说中国与世界的问题。 《手稿》是徐则臣近些年创作的“域外小说系列”中的...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4/c404030-4046724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4日9时46分4秒 李修文《夜雨寄北》:“除了肯定和赞美,还要写出疑难和暗伤”

   ...丰富小说的审美内涵,李修文以现代小说与古典文学传统的融合来展开有个性、有张力的文学叙事,探索古典文学传统如何在当下创作中的创新性发展。 “《夜雨寄北》里的几部小说,于我只是个开始:只要我对现实有兴趣,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就会持续作用于我的写作,他们既是价值观,更是方法论。”李修文表示,当下我们在科幻小说、影视剧乃至综艺节目和游戏中看见的种种设定,蒲松龄早有涉及,许多时候,传统的真正降临与附体,需要我们发现契机,而...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2/c403994-4046539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2日10时23分19秒 夷犹者的捣乱与辨难——李洱小说论兼及一种创作诗学的探索

   ...,而总是留有正在进行时的流动感,读者得以修正“善恶终有报”的单一叙事模式而对生活的复杂与丰富有更入微的观察,反讽的言说也由此充分释放其潜能,小说也因为这种未完成性而总有余音绕梁之感,这颇似顾随所阐释的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夷犹”。 “夷犹”最早见于屈原的《九歌》:“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夷犹”在此的本义为迟疑、不前,顾随将其发展为一种美学概念,“‘夷犹’,‘泛泛若水中之凫’(《楚辞·卜居》),说不使力,...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6/c404030-4046113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6日9时45分31秒 十分之一的王侃

   ...意识到了“现代性”并非唯一的神,在现代性的框架下,需要充分认识到中国人的生活以及自己的古老传统,认识到一个更为复杂的中国。这期间,也有作家实践“反现代性”后撤,如莫言的《檀香刑》,采用了说书人的方式向中国古典文学致敬,格非的“江南三部曲”里有大量中国传统的风度和审美等。 文章的最后,谈谈王侃的师承渊源。他的博士导师是王彬彬。王彬彬个性鲜明,常常直白而严谨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在讲究人情的中国社会中,需要强大的力量...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6/c404030-4046110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6日9时31分2秒 在传奇与现实之间——《猛虎下山》的双重寓言性

   ...施一场疯狂的复仇。作为一场风暴的遗痕,作为一段特殊时期的见证,那满地的狼藉与小人物的生命创痛互见,历史与现实以一种荒诞又传奇的方式显影,在某种程度上则又呼应了《猛虎下山》。 李修文近期的小说创作,融合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与先锋文学意识,通过故事的传奇性、叙事的荒诞感、艺术形象的夸张与变形、语言的恣肆汪洋,以寓言拥抱现实,形成了新的美学风格。而这种“狂欢化”的诗学形态实则寄托了作者对历史重负下小人物命运的哀矜与悲悯...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7/c404030-4045472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8日9时11分47秒 探索心象成长小说的新样式

   ... 当然,心象成长小说还是新时代成长小说中的一个探索性概念,但《九歌》有心、有根、有古典韵味,还有历史印痕和人间烟火。可以说,《九歌》是新时代儿童文学创作中具有原创力的精致、细致、别致之作。因此,它属于中国古典文学家族,属于一切与中国古典文学有着血缘关系的读者——儿童与成人,也便属于中国文化复兴的新时代。 (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1/c404030-4045124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日9时21分38秒 唐宋文学中的“梦”

中国古典文学中,“梦”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美学符号。在唐宋文言复生故事中,“梦”的书写犹如一面多棱镜,既折射着士人心灵深处的理想追寻,又映照出社会现实的斑驳光影,具有理想性、批判性和超越性三个方面的美学特征。这些特性在《广异记》《酉阳杂俎》《玄怪录》等书中,皆有所述,成为解读唐宋文人精神世界的密码。 在现实中,人们无法通过控制梦境去满足或实现某种目标和愿望。但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以通过想象与建构,利用梦来满足主...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8/c442005-4044900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8日12时2分41秒 虫隐喻视角下鲁迅的退化进化观

刘勰《物色》有言,“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词以情发。一叶且或迫意,虫声有足引心”。从《诗经》开始,微小的“虫”以其惊人的“繁殖力”一直出现在人类社会生活与文学创作中。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主要从视觉、听觉塑造“虫”的形象,人听虫而情动,见虫而有思,虫成为情感的寄托之物。“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依照鲁迅喜读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广要(二)》:“草虫,常羊也。大...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8/c404063-4044898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8日11时38分20秒 从“译”出发,以“译”为媒

   ...新的历史时期,就翻译理论探索而言,结合中外文化交流的新变化,我深深认识到,中国文学外译被赋予了新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具有重要的文化建构力量。为此,我尽己所能,努力推动中国文学的外译与传播。我和我的同事对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在外国的译介与接受展开系统的梳理、考察与研究,还从理论创新的角度,对中国文学外译进行批评性的理论探索…… 从“译”出发,以“译”为媒,探索中外文化交流之道,是一个翻译学人应...

世界文坛#译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6/c431803-4044697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6日8时53分50秒 《西湖》2024年第11期|郭宏冰:茅山行

   ...尬,也不是为了掩盖悲伤,就是想笑了,想起兔子说我太认真,总能把天聊死。 江篱算是谦谦君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最重要的是没脾气,你说什么他都不会生气。我们最初过了一段好日子,他写字,我画画。他给我讲一些中国古典文学的掌故,我给他讲一些西方画家的传奇经历。其他时间我们就做做饭,泡泡茶。我以为我们会一直这样过下去,没有死去活来的爱,但有相敬如宾的陪伴。偶尔我们也会一起喝酒,兔子、狼哥,还有我们俩。喝多了,他也会赌咒...

新作品#报刊在线#《西湖》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8/c419938-4044150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6日8时42分45秒 一本有情之书——评《“文人”汪曾祺研究》

   ...那副天真、妩媚又带着点狡黠的模样。其余诸如探寻汪曾祺一心从《聊斋》翻出新义却不被理解的孤愤,以及对旧戏进行雅化背后的紧张焦灼,皆可谓知人之论。 作者在本书中有意避开理论的窠臼,多从汪曾祺更为浸润其中的中国古典文学源流展开论析。他在面对这一与他渊源最深的研究对象时,放下了锋锐的“匕首”,始终用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去感知、贴近,这也是研究者个人生命逐步成长的过程。如论及汪曾祺改写《黄英》“醉陶”一节时,感受到“最好的...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4/c404030-4044526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5日9时4分40秒 匡亚明:是老革命,亦大学者

   ...程千帆、剧作家吴白匋、西方文艺理论家张月超等著名学者加盟助阵,南大中文系名师云集,人才济济,真可谓极一时之盛! “文革”后,原在湖北一所大学任教的程千帆,刚刚走出人生的阴霾,就不得不“自愿退休”。这位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只能赋闲在家,领取每月49元的退休金。他的境遇,引起在苏州参加学术会议的南京大学洪诚、山东大学殷孟伦、南京师范学院徐复三位教授的关注。他们推选洪诚向匡校长汇报,请他“施以援手”。了解到程千帆确...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4/c404057-4044489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4日7时41分33秒 一艘打捞星光的航船——写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成立四十周年之际

   ...一步凸显了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意义。中国现代文学馆数字化资源库,还保存着老舍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讲课录音等珍贵影像视频资料。1924年,老舍被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聘为标准中国官话和中国古典文学讲师。老舍是北京人,他的语言成为其作品最显著的特点。当时英国伦敦灵格风出版社曾托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出版一套针对外国人的汉语学习教材,老舍和同事布鲁斯教授、爱德华兹女士合编一套配有唱片的中文教材,名叫《言...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1/c404063-4044342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1日7时54分35秒 女不为悦己者容

   ...了凶悍却率真的南康长公主,她居然扔下刀,抱住情敌说:“孩子,我看见你都怜爱得很,何况我家那个不成器的死老鬼呢!”成语“我见犹怜”就出自这一故事。 这个故事中的当窗梳头、“发委藉地”、“徐徐结发”称得上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最美的梳妆之一。寥寥几笔,不仅传神绘出女主人公的美貌,更将她身处劣势而镇定从容、淡看生死的气度与智慧展示得淋漓尽致。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梳妆,美。女性不为取悦异性,只为自己的个体尊严而“严妆”,更...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9/c442005-4044190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9日8时42分10秒 文学与影视的跨媒介融生

   ...美享受和艺术公赏。 通向跨媒介融生的未来 从上述有关当前第五时段跨媒介融生状况的分析可见,中国文学与影视在跨门类和跨媒介相互融生方面既积累了经验也留下了教训,都可以给予我们以有益启迪。 启迪之一在于,中国古典文学和现当代文学都是当代中国影视发展的宝贵资源库,可供影视艺术家们纵情吸纳。影视固然可以不必参考文学而根据自身需要单独创作出佳作如《小城之春》《红色娘子军》《英雄》《大宅门》《山海情》《觉醒年代》等,但假...

艺术#影视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9/c419388-4044177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9日8时10分7秒 沈从文:乡土文学在法语世界的文化之旅

   ...此后经历低潮期、破冰期与发展期,沈从文的作品令法语读者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乡土中国。 法国作为世界汉学研究重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接受较晚且进程相对缓慢,巴黎第三大学教授张寅德指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古典文学在法国取得了巨大成功,导致法语读者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忽视。多年来,正是传教士、汉学家、翻译家等的持续关注,沈从文在法国的译研工作才不断取得新突破,不仅文本选择更加丰富,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其影响还扩散...

世界文坛#译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3/c431803-4043793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3日8时25分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