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不过,如此批评幻梦的前提是,幻梦的制造者是真的在做梦。也就是说,作者是以沉湎、耽溺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生活记忆,抑或精心编织的虚构故事。然而,倘若作者是完全清醒和高度自觉的,它就不能等同于封闭、自恋的个人化写作,也不能等同于消极、逃避的藏匿式书写。其中的关键性区别,在于如何做出并看待“藏”的动作,即是否以其作为主体性的自由选择和文化认同。在前引的文章中,李静睿以一种在我看来相当激烈的方式,表达了对于“藏私”...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9/c404030-4047103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0日9时52分36秒 风华不减还是美人迟暮?——浅析新世纪“70后”女作家的“中年写作”...制确定,日用商品生产日益丰富多样、大众传媒快速更新迭代,中国势不可当地加速进入转型期。这种躁动不安、热血沸腾的社会氛围同样感染着文学领域,引发争鸣的文学现象频出。 譬如林白、陈染等“60后”女作家的“个人化写作”带有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令她们敢于写作女性独特的身体与内心体验,并以一种决绝的姿态对男权强势话语进行反抗,都给彼时的文坛以震动,对中国女性写作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无独有偶,“美女...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7/c404030-4046913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9时27分36秒 作为一种动态化和成长性的行动诗学——第三代诗人经典化问题重释与反思...放弃诗歌,融入到了市场经济时代的俗世生活中而隐没不见。 作为文学运动的产物,第三代诗人的群体影响力大约持续到1990年代中期,随着后来成长起来的年轻诗人对技艺和历史意识的强化,第三代诗歌精神被新崛起的个人化写作时代的诗人所遮蔽甚至颠覆,这也可能反向促进第三代诗歌的继续经典化。第三代诗人在1980年代完成了初始经典化之后,由过早经典化所引起的后续创作瓶颈问题,对于诗人们来说充满了不确定性。第三代诗人作为一个时...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27/c404030-4046914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8日9时11分28秒 “史论型”与“星座图”——另两种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可能及思考...由此,笔者想到了唐人刘知己在批评“大集群儒”合作修史不若“出自一家”者之“立言不朽”的同时,又对“深识之士”之“退居清静,杜门不出,成其一家,独断而已”(《史通·忤时·辨职》)表示赞叹的一番话。看来,个人化写作关键在于“独断”“成其一家”,而不是简单的个人独撰或集体编写。我们应该从这个角度来看待中外当代文学史及彼此关系处理,从这里出发寻找它的突破和超越之路及其“问题与方法”。这也是笔者由上述两种类型引发的对...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7/c404033-4046250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22时19分26秒 草树:困境与蝶变——陈先发诗歌印象...的简短定义:“写作即区分。”一场关于语言艺术的探讨,被设置成一个戏剧化的场景,别出心裁,具有鲜明的画面感。自“颂”九首始,几年以后,也就是2014年,陈先发开启了数年的“九章”写作,他将现代色彩浓郁的个人化写作,植根于巨大的历史文化传统之中,心怀自然与苍生,纵览人间与天地,使在过往与当下碰撞中的语言运动充溢着张力,体现了自成一体的美学抱负。这和知识分子的元诗写作已经相去甚远,它在诗与真、词与物、语言和存在之...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8/c404030-4044125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8日9时26分0秒 未来写作图景...堡垒”的终极意涵。 如果曹雪芹有AI □王威廉(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未来的写作方式肯定会发生重大变革。对于像散文这类个人经验色彩浓厚的作品,创作者仍将以自身经历和感悟为根基进行创作,可以预想的是,个人化写作将变得极为普遍。借助AI技术,人们可以轻松生成诸如村志、个人生活传记等作品类型。这不仅丰富了文学所覆盖的人类经验,也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自己生活故事的记录者和创作者。 然而,小说这种涵盖广泛人类经验...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4/c404033-4043874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4日8时25分9秒 唐诗人:女性、情感经验与城市文学...“新女性写作”系列作品当中清晰地感受到。何谓“新女性写作”,张莉有一个完整的解释: 什么是我所期待的女性写作呢?这是我一直以来试图回答的问题。坦率说,所谓“新女性写作专辑”,是“新的女性写作”,它与“个人化写作”“身体写作”“中产阶级写作”等命名有重要区别。“新女性写作”强调写作者的社会性别,它将女人和女性放置于社会关系中去观照和理解而非抽离和提纯。它看重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隐秘的性别关系,它认识到,两性之间的...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4/c404030-4042440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6日9时42分58秒 《一碗水》:女性书写的情感结构与情动叙事...地展现20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以来的西北乡村生活的发展变化。但熟悉马金莲小说的读者也会发现,她的小说有着别样的女性情感生活,这并不是指一般作家常涉及的男女婚恋及家庭题材,也不是女作家围绕女性欲望表达的个人化写作,而是女性在家庭内外所建立的与其他女性之间、人与食物动植物之间的情感结构与情动叙事。 从女性情感书写角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庐隐、萧红、丁玲、张爱玲、冰心、张洁、王安忆、林白、迟子建等女性作家,在女...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8/c404030-4041484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8日9时44分43秒 韩少功:文学因事而作因时而变...劳动者的深切情感。男一号有机会去国外享福,但他断然拒绝,舍不下对土地和父老乡亲的牵挂。这代表着当时知识分子的状态:与民众血肉相连,几乎没有精英们的高高在上。 到了1990年代,情况就有一些变化,出现了个人化写作的潮流,出现了“文学不要关心社会”“社会性太low”这样一种态度,“宏大叙事”成了一个贬义词,劳动大众则被视为loser,失败者,倒霉蛋。这时候,“小时代”就来了,不少人专挖个人感情、个人感受、个人欲...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5/c405057-4041251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5日8时8分30秒 诗人的“自反”——一个中国当代诗歌动力的谱系...度上来讲,这首诗可以说代表着“朦胧诗”以及“政治抒情诗”以外的另一条重要的诗歌传统。而这样的写作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以至于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第三代”诗歌运动的兴起,这种充满了语言自觉的个人化写作才开始逐渐汇入中国当代诗歌的主流之中。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也就是“第三代”诗人出场的时期,部分诗人开始了一系列针对“朦胧诗”的“自反”。这些诗人深受“朦胧诗”影响,并在文学行动上继承了由《今天...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9/c404033-4038529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9日9时1分35秒 专访乔叶:“我最满意的,是我从不恐惧去写什么”...集聚程度在全省首屈一指”。这些人家里想来都有些《宝水》一般的故事,《宝水》的创作就源自这些人家的故事。这就是这个大时代的故事。 我一直认为,作家的写作必然在时代中。无论多么个人化的写作,也是这个时代的个人化写作。作家的写作必然会和时代场景时代情绪有关联。作家和时代,就是浪花和大海,庄稼和土地的关系。弱水三千,取一瓢饮,这一瓢水里也是时代的成分。在这个大时代里,我很幸运地取得了属于自己的《宝水》。所以,我由衷...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3/c405057-4037422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3日9时25分28秒 由“看不懂”的问题说到新诗的公共性...批评家张立群、王士强等也都提到,现在一些诗人,完全沉浸在自己一时的情绪、幻觉中,用非常私人化的语句把那些瞬时的印象、感官的残留记录下来,完全像自语、梦呓。这一类诗歌,走到了极端,很多人还误以为这就是“个人化写作”。救治这一问题的途径,仍然在于深入理解新诗的“公共性”。固然一切经验、意识都离不开个人的发动、浸染,但只看到个人,阻断个人与社会、历史乃至一种文明的多维关联,个人终会无所依附甚而烟消云散。再者,语言...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29/c404033-4037193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9日10时57分13秒 圆桌:新时代文学六人谈...新时代人民史诗的艺术楷模。进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尤其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而来的商业化和世俗化思潮的熏染,我们的作家往往不再将人民英雄史诗的创造作为文学的首要任务,个人化写作和碎片化写作开始急剧流行,英雄被消解、人民被淡化的创作倾向成为文坛常态。但即便如此,在商业化和世俗化浪潮中依旧还是诞生了像《平凡的世界》这样的人民史诗,孙家兄弟和田家姐妹虽然不是英雄,但他们依旧谱写了...
专题#专题#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十周年#理论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28/c459179-4034834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8日8时45分11秒 “世界在我们面前打开”,亚洲小说家共谈笔下的女性力量...的满足感。” “她”的力量与创作新动向 谈及创作中对个人价值观的取舍,辽京认为作者的个人经验和情感可能会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作品中。文学是否还需承担教化、救世的功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乔叶分享了她对个人化写作引发读者共鸣的看法。“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在写作时,遥远的读者会自动和我链接起来。我的所思所感、喜悦和忧愁、困惑和痛苦,可能都跟他们有同频共振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22/c404090-4034412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2日8时18分10秒 关于缘起、关于女性:亚洲女性作家共话文学创作...的满足感。” “她”的力量与创作新动向 谈及创作中对个人价值观的取舍,辽京认为作者的个人经验和情感可能会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作品中。文学是否还需承担教化、救世的功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乔叶分享了她对个人化写作引发读者共鸣的看法。“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在写作时,遥远的读者会自动和我链接起来。我的所思所感、喜悦和忧愁、困惑和痛苦,可能都跟他们有同频共振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7/c403994-4034161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7日18时27分13秒 苏区文艺历史化透视及其“普及”特质分析...素质,更为深层次的意义还在于农民在接受社会教育的过程中摆脱了旧习俗的束缚,自觉将自身行为纳入新政权规划模式中,最终表现为民众力量与国家政权的结合。”12 扫盲教育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让苏区衍生一种区别于个人化写作路径的集体写作模式。“革命文学应当是反个人主义的文学,它的主人翁应当是群众,而不是个人;它的倾向应当是集体主义,而不是个人主义。”13相对于“左联”时期精英主导下的文艺大众化,苏区真正从实践意义上建立...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5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4/c458528-4033896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4日16时55分8秒 心灵向生活敞开——读魏微的《烟霞里》...会的互动中,开拓自己的生活世界和经验,而不是沉溺于封闭的自我世界中。20世纪80年代,文学界提出文学的“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这样的区分使文学回归本体,有力地促进了文学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同样开拓了文学写作的空间。时过境迁,这就产生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纯文学”倡导的成功是否意味着文学可以疏离社会而存在呢?显然不能。“纯文学”的倡导,实际上是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在文学与政治的特定关...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07/c404030-4033383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8日8时41分2秒 田凌云诗歌中的抒情自觉:“扑火者、手术刀”...说行为。反观当下青年诗人的写作,那些偏重叙事,或是在人、事、物三个向度上着重发力的诗人,依然最为受到关注,但在“情感”与“语言”的交汇处,少有青年诗人能形成一种“抒情自觉”。 这种“抒情自觉”,是在“个人化写作”的延长线上,对“诗缘情而绮靡”这一传统的有意接受。强调“缘情”的写作思路,并非想对“缘事”的诗风做一种反拨,恰恰相反,我始终认为“缘事而发”“言之有物”的诗作在当下代表了健康、进步的一种文学生态。之...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01/c404030-4031043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2日9时0分49秒 论吴思敬的诗歌批评品格...特征。在《90年代中国新诗的走向》一文中,他对1990年代诗歌进行了宏观分析,考察了在全民下海经商环境中诗人们的不同的选择,概括出1990年代诗歌呈现出的新变——精神的逃亡与心灵的漂泊、寂寞中的坚执、个人化写作的涨潮、先锋情结的淡化、对传统的重新审视、将半空悬浮的事物请回大地;通过与1980年代诗歌的比较,把握1990年代诗歌呈现出的特点,既概括出当时诗歌的创作特点,又揭示出诗歌的未来走向。面对新时期女性诗...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4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6/c458527-4030029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6日16时42分46秒 当下青年写作的责任和可能...要动力。比如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的,以余华、苏童等作家作品为代表的先锋文学。昔日先锋文学的叙事成果已经为今天大多数的青年作家所继承、所掌握。青年作家借此迅速完成了诗学或叙事艺术的基本积累,继而开始进行个人化写作风格的建构。先锋文学依旧是今天大多数青年作家写作的“起点”,具有先锋性的、革新性的写作抱负,仍旧必不可少。 亦要重视尝试在新媒体的语境中融通雅俗写作。有不少作家开始介入新媒体,借助新媒体来扩大作品的传...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2/c404033-4029709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13日9时15分2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