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76 篇有关 上海文艺社 的页面,用时 0.186秒.

第1页  共4页

田耳:写作是一个自我完成的过程

   ...觉得满意吗? 田耳:这篇写了两个半月,碰上《收获》正好需要这样的篇幅,能以最快时间发表,我不想错过,再修改半月就直接发表出来了。时间太快,我承认完成度不够,尚有不少遗憾,这也是我和《收获》的编辑,以及上海文艺社编辑的共识,你既然这样问,显然也清晰发觉了这样的问题。所以,出版稿有大幅修改,出版时间也拖后了一点,不像大多数长篇,发表和出版能够同时进行。 中华读书报:你所讲述的故事,大部分都发生在湘西这片土地,《...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510/c405057-3268245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日14时38分10秒 当代文学史“下限”及其相关史料问题研究

   ...常所说的“当代文学六十年”“当代文学七十年”;在此之前的列入“当代文学史”,在此之后的划为“当代文学批评”,对之作带有一定弹性或柔性的上下和前后的伸缩。 34 杨扬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上海文艺社出版2009年版。 35 习近平:《决胜全面战胜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0日。 36 徐鹏绪:《关于中...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6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2/c458529-4037365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日16时33分11秒 书在,人未远

   ...价,评价自在其中。此外像《金克木人生漫笔》,在目录的“读书篇”,用红笔对其中三篇文章——《读〈西伯戡黎〉》《读〈声无哀乐论〉》《再阅〈楞伽〉》,在篇名上做了标记。对金克木的另一本学术随笔《文化卮言》(上海文艺社1996年版),则加盖了印章。当年北大的那些老学者的学术随笔红极一时,无论是反思还是批判性的,品读高龄学者的书成为读书界的一种风气。 三 任继愈夫人冯钟芸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学术家族。父亲冯景兰是地质学家...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11/c404018-4027540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15日8时25分35秒 书在,人未远——任继愈冯钟芸的藏书

   ...价,评价自在其中。此外像《金克木人生漫笔》,在目录的“读书篇”,用红笔对其中三篇文章——《读〈西伯戡黎〉》《读〈声无哀乐论〉》《再阅〈楞伽〉》,在篇名上做了标记。对金克木的另一本学术随笔《文化卮言》(上海文艺社1996年版),则加盖了印章。当年北大的那些老学者的学术随笔红极一时,无论是反思还是批判性的,品读高龄学者的书成为读书界的一种风气。 三 任继愈夫人冯钟芸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学术家族。父亲冯景兰是地质学家...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11/c404063-4027574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11日9时7分40秒 《夜樱与四季》:记取时代的地景与人情

   ...读感受,探讨2020年以来写作的改变,流动和离散的文学等话题。这也是张玲玲《夜樱与四季》从6月21日夏至日的首发式“张玲玲的夏季会”至今举办的第四场分享会活动,时序也已从夏季走到秋季。活动由本书责编、上海文艺社编辑张诗扬主持。 “一个土象星座的,记忆力很好,有点固执、强硬的女性” 张诗扬:首先请张玲玲介绍一下自己和这本书的写作契机。至今,这本书也做过了三场活动,现在我们又带着书来到了北京。经过这三场与不同...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915/c403994-40078561.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9月19日14时57分56秒 张玲玲x黄德海x走走:宁愿损失掉一个小说,也不想伪造一个东西

   ...时点也一样。希望大家能和我们度过一个美好的白昼般的文学的夜晚。 今天我们要谈到的这本《夜樱与四季》是张玲玲的第二本小说集。她的第一本书《嫉妒》体量与本书相仿,都是15万字左右,7篇小说,在2019年由上海文艺社推出,入选了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长名单。同时她也是《思南文学选刊》和《小说界》杂志合办的“短篇小说双年奖”的得主。《夜樱与四季》这本是她2020-2022年创作的部分作品的结集,也就是说她写了更多的小说,...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630/c403994-40025031.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6月30日12时12分5秒 陈子善:重印现代文学的第一手史料

   ...险恶的政治环境下,积极参与1930年代国际性大都市上海的舆论空间的建构和开拓,这个历史功绩理应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但愿《杂文选》这次新版能对《申报·自由谈》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所裨益。 由于上海文艺社版《杂文选》已是历史文献,而且是唐弢先生生前审定的,因此,此次新版在篇目上维持原版,不再增删,虽然今天回过头去看,还可以选得更宽泛一些,更多样化一些。当然,新版也做了一些必要的修订补充: 一、许多...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403/c404063-32656654.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4月3日9时37分40秒 62种精品书入选“世纪好书”年榜

   ...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创作的重点项目,具有填补空白的重要价值与意义。上海文艺出版社坚持“内容质量是出版的生命线”,制定了周密细致的预案,先后举行1758个小时的线上会议,用前后69天时间争分夺秒、全力以赴。上海文艺社编辑江晔感慨,《千里江山图》的出版过程对团队是一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的特殊历练。 本次“世纪好书”年榜设有“主题出版”“专业学术”“人文社科”“文学艺术”“少儿读物”“科技教育”“融合出版”七...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131/c403994-32614935.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月31日9时25分29秒 一部小说的发生学——谈孙甘露长篇《千里江山图》

   ...甘露的《千里江山图》有了自己的想象。朋友聚会,看到孙老师,都会问,《千里江山图》快了吧。孙老师总是笑笑。反正呢,在上海,提到《千里江山图》,直接关联人不再是王希孟,是孙甘露。 然后,2021年,在上海文艺社的重点书出版介绍中,《千里江山图》的介绍画风突变,大致如下:此书以细腻的日常描绘反衬斗争的惊心动魄,以知识分子的从容献身反映信仰的强大感召,以精致舒朗的故事书写历史的宏阔辽远,以更文学的方式探索主题叙...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711/c404030-32471663.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9月26日16时45分19秒 《重放的鲜花》成书与新时期文学秩序

   ...入《鲜花》作者10位(包括方之、王蒙、邓友梅、刘绍棠、李国文、陆文夫、宗璞、南丁、秦兆阳和耿龙祥),共选入《鲜花》文本则只有3篇(包括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李国文的《改选》和宗璞的《红豆》)。上海文艺社的《建国以来短篇小说》和人民文学社的《短篇小说选》在面对百花时代及反右运动这两段敏感的历史时,似乎都选择了更为稳妥的策略。与之相对,《鲜花》的成书及出场则显得颇为大胆和果敢。诚如江曾培忆及《鲜花》与该...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4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923/c441819-32532957.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9月26日12时5分51秒 金理访谈:这些文字是我切迫而不能已的表达吗?

   ...表情。中学生估计是看不懂这书的,兴许翻翻就放下了,但哪怕一个孩子就此在心田里播了种,哪怕只是懵懵懂懂,这可能就是未来的读书种子最初叩门的时刻。这就是出版的意义。 再来说“微光”系列丛书,这也是我与上海文艺社为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内的青年学者提供的出版选题,目前已推出三辑十五种,第四辑正在出版过程中。“微光”二字取自鲁迅给白莽诗集《孩儿塔》作序:“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712/c405057-32473246.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7月14日8时31分23秒 魏思孝:有了《王能好》这部作品,我心里多少踏实些

   ...022年2月 如果我在三十五岁之前,没写出像《王能好》这样的作品,我对自己的写作是不满意的。现在有了它,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也算有个交代。 这部小说起笔于2020年1月份,8月份完稿。交给上海文艺社的李伟长老师,他对最后的结尾提了些意见。到了年底,我又花了二十多天,在原来结尾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如今通读全文,最后一章是我最满意的部分。 王能好的原型是我表哥,但小说中所述事情多为虚构。我的手机里...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410/c405057-32395469.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4月11日8时9分42秒 陈子善:向冯至先生约稿

   ...一段时间,然后就动笔完成这篇文章,好吗?总之,只要在九月底前后把文章寄我就行了,再次斗胆恳请惠稿,感激不尽! 另外,我们又在编《当代作家国外游记选》,拟收入尊作《一夕话与半日游》,可能出版社方面(上海文艺社)已正式通知您了。 草草不恭,我等待着您老人家惠稿,谨请 暑安! 晚 陈子善上 6.29 又,您老人家在撰写回忆达夫先生的文章时,如需要一些材料帮忙回忆,请示知,我当尽力设法提供。 ...

文史#名人手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314/c419382-32373762.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3月14日8时6分10秒 山中读书

   ...一股山风从对面拂来,我居然闻到了少年时代身处漫河滩时空气中弥漫的青草香。闭上眼睛,我任由这股气息包围我,直到它消失。睁开眼的一瞬间,我就决定回去后重读加拿大作家麦克劳德的《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那是上海文艺社所出“短经典”第四辑中的一种。当然,在山里发呆的时候,坐在窗下兴趣盎然地看着庭院落雨的时候,或是其他什么时候,都有促发我打开一本书去读的念头,有时候念头付诸了行动,有时候也没有,念头生出来,念头也会消...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815/c404018-32193242.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8月15日8时10分20秒 潘向黎 张滢莹:真正的浪漫终究会在城市里生长出来

   ...一个“闲”到快“废”了的写小说的人就会想,如果我来写,会是什么样,在这一点上会不会准确一些,渐渐有了写的想法。现在已经完成了其中三个故事,今后可能会形成十几万字篇幅的系列。 张滢莹:我想到年前正好上海文艺社版《白水青菜》重新编选出版,也有不少读者在读完新版后说,时隔近二十年,那些故事中的质地和感受依然鲜活。和那一阶段所的书写相比,你的新作是否有所变化? 潘向黎:如今所面对的和当时呈现的,已经是两代人...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413/c405057-32077044.html 发布日期: 2021年4月13日22时37分49秒 开本即王道——小开文化在中国

   ...库风和质感,从设计到印装,特别是材质,都相当有调性。 读库出品的部分文库本 近十年前,在小精装甚嚣尘上的时期,曾以一套十种“新文艺现代艺术大家随笔”的软精系列,刷新了时人的袖珍本美学观的上海文艺社,近来又推出了“小文艺·口袋文库”,按内容分为“知物”“知人”“小说”和“33⅓”等子系列,涵盖随笔、传记和纯文学等题材。给人的感觉应该是一个开放性文库,以后应会纳入更多的内容。作为无勒口普通平装本,...

文史#版本研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104/c419387-31918273.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11月9日8时31分16秒 “文学纪念碑”丛书十年回顾:从经典作家进入历史

   ...引进版为主的丛书来说,传主、传者、译者,三重契合,方能臻于完美。丛书聚合了不少资深译者,每年都有优秀作品登上各类人文图书榜单。 近年来,传记类出版持续热门,新的品牌不断涌现,诸如南大社“守望者”、上海文艺社“艺文志”,都推出过高质量的文学传记。压力,也是动力。“文学纪念碑”更应保持一贯品质,提高辨识度,提升规模效应。5年前,我曾期望丛书更为恒久开放,力争向“纽约书评丛书”“现代文库”“美国文库”看齐,如...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731/c404092-31805000.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7月31日9时23分10秒 《革命者》以文学形式重述早期党史

   ...为人知的英烈故事,将烈士留下的书信、日记原汁原味呈现在读者面前。书中还有10余幅由著名画家张安朴绘制的插画,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遗爱般般在,勿忘缔造难”,也让读者的阅读感受更丰富、更立体。 据悉,上海文艺社还将以《革命者》为蓝本,开发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课程,并联合多部门携手共推,丰富“四史”学习教育素材和手段。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706/c403994-31772451.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7月6日9时13分34秒 哲贵《金乡》:对大时代下的个人,肯定成就也更有同情

   ...乡的人物和风物展开,怎么决定从这两方面去表现金乡? 哲贵:我写《金乡》最初的结构设想就是金乡的人物+风物。这两部分最初在杂志上发表时是分开的,人物部分发在《十月》,风物部分发在《山花》。出单行本时上海文艺社的编辑建议把风物作为附录部分放进来,我觉得很好,因为人物和风物是相互影响,相互滋养的。金乡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金乡,和它的历史与风土人情密不可分。金乡人物是从金乡风物生长出来的。 澎湃新闻:有关写作...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519/c405057-31715174.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5月20日7时18分52秒 上海文艺出版社4月新书预告

   ...媒体的角色日益重要之类趋势,如何影响了我们的亲密关系、共同体、消费观念、伦理、社会认同等方面的生活世界。 8 《走出唯一真理观》 陈嘉映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继《何为良好生活》后,上海文艺社推出第二本陈嘉映哲学作品。陈嘉映说,“你要是坚持说,哲学要的就是唯一的真理体系,那我不得不说,哲学已经死了。哲学,尤其今天的哲学,不是宣教式的,不是上智向下愚宣教。我们之所求,首先不是让别人明白,而是...

书汇#图书排行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414/c404069-31673007.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4月14日10时34分2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