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AI助力 袁枚“穿越”到现代吃火锅 “根据苗老师的作业要求,我选的作家是袁枚。”文学院大二本科生郭媛媛告诉记者,袁枚豁达真率,个性独立不羁,随性自由,热爱旅游、热爱美食,写下搜罗南北数百种美食的《随园食单》。“嘿,我也喜欢吃,于是我给袁枚设定的场景是,穿越而来,袁枚竟迷上了火锅。 文学院的同学写下“穿越场景”不算难事,难的是如何让袁枚穿越进AI里。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将文学与人工智能相结合,苗怀明请来了...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2/c403994-4045183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2日8时16分18秒 汪曾祺、金农和盐水鸭...不存在了,否则这物件放在拍卖场上,至少可以卖到六位数,如果再有金农请托袁枚的信札,两件加一起,肯定能卖到七位数。 袁枚在信里言之凿凿,说南京人爱吃鸭子,应该是有依据的,不是信口开河。我接着翻看袁枚的《随园食单》,关于鸭子的记载都归在“羽族单”,里面的确有一则《挂卤鸭》,和南京有关。“塞葱鸭腹,盖闷而烧。水西门许店最精。家中不能作。有黄、黑二色,黄者更妙。”这里的水西门,据考证,就是今天南京城的水西门。可见...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4/c404063-4044489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6日8时49分27秒 才子袁枚的法律人生...之随园也。”当然,作为小说中的大观园与现实中的随园不能画等号,但有几分影子却是确凿无疑的。随园名称是袁枚取的,有“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之意,这与袁枚倡导的“性灵说”旨意相近。随着袁枚以及《随园诗话》《随园食单》的出名,随园便成为南京的一张名片。不幸的是,太平天国兴起,随园被夷为平地。1923年,随园遗址上建起金陵女子大学校舍,独具东方风格的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群矗立校园。斗转星移,古朴典雅的随园如今成为南师...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7/c442005-4043324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7日10时1分19秒 四明白鲦...元代寄寓四明的西域人吉雅谟丁,更是懂得欣赏白鲦,他的一首诗写道:“白鱼入馔松醪熟,红稻供炊笋脯香。”白鱼即白鲦,寻常食物的堆砌,被他写得饶有诗意,可见元代西域人的汉化之深。 清人袁枚是个美食家,他的《随园食单》记载了白鲦的吃法:“白鱼肉最细,用糟鲥鱼同蒸之最佳。或冬日微腌加酒酿,糟二日亦佳。余在江中得网起活者,用酒蒸食,美不可言。糟之最佳,不可太久,久则肉木矣。”一鱼三吃,他有多爱白鲦,还不忘提醒别糟太久...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0/c404018-4042252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5日8时53分44秒 《随园食单》的文化价值与译介传播...非常重视,认为饮食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普通社会生活行为,还具有相当的文化和伦理内涵,正所谓“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记》)。 伴随古代烹饪技术的发展,各类烹饪书籍也次第诞生。作为其中杰出代表之一,《随园食单》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完成的集中国南北饮食大成之作,记载了数百种南北菜点的烹调方法,涉及作者所处时代及之前的烹饪理论,并记录了社会饮食行为习俗等内容,被视为中国古代社会饮食史的真实记录之一。 《随园食单》...
世界文坛#译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2/c431803-4042351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2日8时58分4秒 《五味》:三餐有味,四季有景中国人爱吃,也爱谈吃。古往今来,兼文学家与美食家于一身的代有其人,不说苏轼的东坡肉和东坡肘子,也不说只会吃不会做的袁枚与《随园食单》,单说当代的汪曾祺先生,尝遍各地小吃,闲暇之余写出多篇有关饮食的散文,成就了这本《五味》。此书如一幅绘尽生活百态的长卷,将世间滋味与人生感悟细腻交织,每翻一页,那缭绕的烟火气与醇厚的人生况味便扑面而来。 汪曾祺先生以食物为经纬,编织起华夏大地的饮食版图,如塞北草原的烤全羊外皮...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08/c404030-4041482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8日9时34分39秒 《君幸食》:知味推扶霞...古今的中餐盛宴”副书名,透露无遗。《君幸食》全书主体分四个部分,分别从灶火、食材、厨艺、餐桌,这一约略模拟完整一餐的历时程序,上至孔孟老庄,下至杨步伟陆文夫,不论是古老的《周礼》《礼记》,还是晚近的《随园食单》《闲情偶寄》,素如《山家清供》,荤如《饮膳正要》,古今中外,常见稀见关于中餐美恶的评价,往往征引,为中餐的悠久、宏富、创意、包容作证,令人应接不暇。如果说,扶霞先前的作品是故事,是餐品,是餐艺,是叙...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6/c404063-4040924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6日8时33分1秒 葛亮:写作是一种沉淀和释放...的要项,多少和这本书的影响有关。 你近年有枕边书吗? 葛亮:以前的阅读相对宽泛,现在阶段性地希望深入某个领域。比如有一段时间集中看有关园林的书,有一段时间集中看有关陶器的书,写《燕食记》的时候常常翻《随园食单》《山家清供》《食宪鸿秘》等等,在某种意义上这些就成为枕边书。 集中阅读和写作有关?你会记笔记吗? 葛亮:集中阅读某一领域或同一类型的书,除了知识上的必要之外,更多为自己建立某种专业情境。比如写《书匠...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2/c405057-4039411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日9时43分32秒 海外出版机构谈中国图书出版之道...国没有新的联系人。 从出版图书看,宝库山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China)由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作者共同编写,出版后广受赞誉,此外,我们还翻译出版了清代散文家袁枚的《随园食单》。著名美食评论家鲁斯·雷彻尔(Ruth Reichl)赞叹这本书“不只是一部美食作品(该书荣获美食家世界食谱奖),还是美食史上最精彩的作品,以及了解迷人而久违世界的一扇窗口”。在将中国经典作品本土化...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7/c403994-40390792.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7日10时41分17秒 湖荡精灵...亦不一定满意。 打下的野鸡野鸭,便用羽毛串了鼻孔,拎到集市上卖。所谓物以稀为贵,这野鸡野鸭还真能卖出个好价钱的,比家鸡家鸭贵多矣。 野鸡野鸭皆为人间美味,做成菜品,其“格”远高于家养的鸡鸭。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中记有“野鸡五法”,野鸭二法。其“野鸡五法”内容如下:“野鸡披胸肉,清酱郁过,以网油包放铁奁上烧之。作方片可,作卷子亦可。此一法也。切片加作料炒,一法也。取胸肉作丁,一法也。当家鸡整煨,一法也。先用...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2/c404018-4037363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4日10时13分42秒 热气腾腾的蒸笼格子...住了呼吸,偌大的餐厅突然安静下来,目光齐展展地粘到硕大的蒸笼上,再也挪不开了。 原来这就是蒸笼格子,这与我来之前的想象大不相同。我国蒸菜历史悠久,早在商代就有了蒸菜的青铜器甑。沔阳三蒸更是湖北名菜。《随园食单》里也记载了一道江西名菜粉蒸肉,“用精肥参半之肉,炒米粉黄色,拌面蒸之,下用白菜作垫。”我老家襄北岗地,过年过节时都要蒸菜,把炸好的酥肉、酥鱼块、酥鸡子码在小黑碗里,放入蒸笼里蒸,蒸熟后倒扣在盘子里。...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07/c404018-4035572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1日7时1分55秒 与时间赛跑 科技助力古籍“藏”与“用”...和智慧化服务的新模式。”陈超说。 与全民阅读工作相结合,是对延展古籍智慧化服务范围的一大探索。 在江苏南京,许多读者通过体验“食光机”感受古籍的魅力。这项由南京图书馆推出的服务,将清代文学家袁枚著作《随园食单》中的美食记载“翻译”成令人垂涎的菜肴,黄鱼和咸蛋黄炒成的“假蟹”,豆腐、虾米和小葱煎制成的“蒋侍郎豆腐”……从美食出发,读者进入了南京图书馆馆藏古籍的世界,分享古籍背后的故事,与古籍“亲近起来”。 ...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05/c403994-4035396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5日7时17分36秒 《红楼梦》中的茄鲞,能不能做出来?...不止有石首鲞,还有郎君鲞、鳝鲞、带鲞、鳗条湾鲞……虽然名目繁多,但主要食材都是鱼,所以说,鲞一直是指鱼,并无另类,并且在宋代就已经做法成熟,在市场上很普遍出售了。 清朝的时候,超级美食家袁枚写了一本《随园食单》,他在书中提到五花肉和“台鲞”同煨,美味无比。五花肉的油脂进入黄鱼鲞内,以温润破其干柴之弊;黄鱼鲞的鲜味进入五花肉,提升了肉的口感,也解了肉的油腻,是鱼干与鲜肉的结合之味。 袁枚之外,还有一位王克恭...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04/c442005-4035318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4日8时27分16秒 秋风起兮品小鲜...,鲈鳢上岸滩”,油菜花开了它才来,时称“菜花塘鳢鱼”。这厮头大眼小,脑壳坚硬,通体微呈紫黑,鳞片小而有黄黑斑,模样相当凶猛,太湖渔民叫它“老虎鲨”,是有一定道理的。杭州人称塘鳢鱼为“土步鱼”,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说:“杭州以土步鱼为上品。而金陵人贱之,目为虎头蛇,可发一笑。肉最松嫩。煎之、煮之、蒸之俱可。加腌荠作汤、作羹,尤鲜。”上海人是塘鳢鱼的知音,红烧塘鳢鱼、咸菜烧塘鳢鱼、塘鳢鱼炖蛋等,都是巧妇的拿手...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28/c404018-4034814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8日7时2分33秒 中秋节吃月饼源于何时?...案陈列的“月饼山”,从下至上,案上的月饼由大渐小,垫底的直径达尺余,而顶上的小月饼则只有两寸许,名曰“桃顶月饼”。可见当时月饼花色品种之丰富,制作工艺各有特色,形成了具有各种不同风味的月饼。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说:“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围绕吃月饼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14/c442005-4032084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14日17时21分37秒 中秋将至你可懂得明清文人的这份月下美学...,自京师辞官归乡已有六年,与一干朋友们过着“闲情逸趣”的日子。 身外余物 明清的文人,可能算是五千年来最有“闲情逸趣”的一群人。 写《闲情偶记》的李渔、写《小窗幽记》的陈继儒、写《幽梦影》的张潮、写《随园食单》的袁枚……在他们的时代,曾形成一股前所未有的浪潮,文人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将大把时间精力倾注在个人和生活的精致小趣味上。他们不厌其烦地用香覃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火腿鸡屑炒一味八宝豆腐,费尽心思把...
艺术#书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10/c419391-4031662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10日8时12分25秒 颜巧霞《家的食单》:在美食回忆中感悟人生百味...北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美食食单的时候,时常跳出一步,动用自己深厚的文化积累,写出蕴含在作者笔下美味中的深厚而广博的历史积淀,从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多个维度拓展美食的文化意蕴空间。比如,引用袁枚的《随园食单》、朱彝尊《食宪鸿秘》等历史上的正宗食谱以及李渔《闲情偶寄》、沈复《浮生六记》等涉及美食的历史名著中的相关描述,实现历史记载和鲜活现实的美妙碰撞;在鲁迅、汪曾祺、张爱玲、郁达夫、林清玄、梁实秋等近现代...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04/c404030-4031273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4日9时30分18秒 醋中寻宋...。” 清代诗人赵翼写了一组《西湖杂诗》,此是其五。赵翼又在诗后自注“湖上酒肆卖醋缕鱼,颇佳”。诗中将西湖醋鱼与宋嫂鱼羹的典故混为一谈,认定西湖醋鱼是宋五嫂的手艺,这在清代文人笔记中屡见不鲜。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同样写过西湖醋鱼,称为“醋搂鱼”。袁枚说醋搂,赵翼说醋缕,就是今天说的醋熘。当时西湖有名店五柳居,醋鱼是招牌菜,人称“五柳鱼”。 赵翼与袁枚友善。赵翼是江苏常州人,赞许醋鱼好吃,袁枚是正经的浙江杭...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22/c442005-4030412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22日11时10分2秒 《山东文学》2024年第8期|刘香河:水食...俱备,自不必说。轻轻一咬,软软的,嫩嫩的,滑滑的。 据说,乾隆年间的江南才子袁枚,天生爱吃熟藕,尤爱那种嫩藕煮熟后的味道,软熟糯香,咬下去又有韧劲。 江南一带的熟藕,除了糯米藕,还有糖醋藕。这在袁枚《随园食单》和民国张通之《白门食谱》两部著作中,都曾分别作过记述。关于糥米藕的做法,袁才子的记述如下: “藕眼里灌入糯米,用红糖蜜汁煨熟,与藕汤一起煮,味道极好。”而张通之讲糖醋藕的做法,也很简单:“切成薄片,...
新作品#报刊在线#《山东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02/c418964-4029135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2日14时34分21秒 锅包肉的东北往事...古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肃慎、东胡、濊貊(wèi mò)等族在此定居时,即形成食猪之俗。 清代以后,东北居民以满族为主,面食是满人最喜爱的主食,一般将常见的面制品称为饽饽。食猪肉以烧煮为主,清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满洲菜多烧煮,汉人菜多羹汤。”如白煮法,《黑龙江志稿》中记瑷珲地区的食猪肉之法:“其食肉也,惟白片肉,大如掌,重四两。其用于面食也,若包馅,若饽饽,皆有肉,杂以酸菜。”老北京有专卖白煮肉和下...
文史#文史漫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11/c442005-4027573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11日9时2分3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