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240 篇有关 《褐色鸟群》 的页面,用时 0.331秒.

第1页  共12页

南帆:当代中国小说的文体演变

   ...了重量,历史只是叙事的产物,甚至没有必要为各种历史之谜费神。格非的小说《迷舟》《大年》《青黄》《敌人》之中,历史事件的叙述往往存在一个空缺。作家似乎不在乎小说情节的空缺。马原的小说《错误》或者格非的《褐色鸟群》仿佛都存在情节的空缺,如同将各种陶片还原为一只陶罐时少了一块。作家似乎没有兴趣解决这个问题。完整这个目标那么重要吗?完整会不会只是一种幻觉?世界不再是一个围绕中心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如何解释完整?这...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8/c419351-40455504.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9日9时0分46秒 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

   ...作者简介 格非,1964年生,江苏丹徒人。中国当代作家,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和《春尽江南》)、《望春风》、《登春台》等,中短篇小说《褐色鸟群》《迷舟》《相遇》等;另有论著和散文随笔《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博尔赫斯的面孔》《小说叙事研究》等。 2006年获鲁迅文学奖,2015年获茅盾文学奖,2016年获年度中国好书,2021年...

书汇#新作快读#X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31/c405085-4045067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31日15时13分15秒 后发制人的学院派小说——读格非《望春风》

   ...,格非被称为学院派作家,还因为他的主要作品尤其是后期屡获大奖的长篇小说,有很自觉的技巧和学术探索实践,还有对复杂社会意识的精准把握。 格非起步很早,二十三岁就在《收获》发表中篇小说《迷舟》,后来又有《褐色鸟群》,当时被认为是先锋派小说探索。讲究技巧,扑朔迷离,评论家一头雾水,一片叫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格非就逐渐从先锋派回归讲故事,从中篇、短篇发展到以长篇为主,从模仿现代主义到回归现实主义。除了余华,...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1/c404030-4043633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1日9时9分9秒 南北分野的文学地理学与审美的文化记忆

   ...个体。就他们早期的小说而论,苏童《罂粟之家》里的刘沉草、《妻妾成群》里的陈佐千即是代表。而余华《一九八六年》《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难逃劫数》里面的人物无不怪模怪样还透着冷弱怪戾。格非的《迷舟》《褐色鸟群》《风琴》、孙甘露的《访问梦境》《请女人猜谜》、潘军的《蓝堡》、北村的《逃亡者说》亦可作如是观。他们几乎是下意识地、不约而同地用着华美的言辞去书写生命岁月的末路景观;他们把人物、事件的意义压抑到最低限...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0/c419351-4043551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1日9时4分20秒 有意味的形式:先锋小说与1980年代文学思想转型

   ...、变态的欲望和精神的异常。《现实一种》写兄弟相残,《四月三日事件》写儿子怀疑父母置自己于死地,《一九八六年》里的夫妻父女形同路人。余华表达死亡和暴力,也是对生命的思考,最终指向“活着”的意义。格非的《褐色鸟群》借助紊乱的事件,表达世事如谜,真假难辨,现实如幻,不可相信,个人的感觉才是最真实的。人之爱情和婚姻只存在于偶然的相遇和失去之间,没有情感,也没有责任和道义。先锋小说将文学看作现实世界的象征,“一部真...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5年第1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4/c460092-40424818.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4日16时5分56秒 逆西方现代性的当代摄构与书写实践——陈晓明的文学批评与中国式现代化关系阐释

   ...的物质性、现实性不断得到了验证。大型娱乐节目《奔跑吧,兄弟》、游戏产品《赛博朋克2077》等,借助媒介技术与体验把先锋作品十分嗜爱的叙事圈套,即叙事人在现实域、叙事域、故事域穿行的叙事模式(诸如格非《褐色鸟群》),以空间化形式加以物质性呈现,实现了文学文本的三维转换。拉康晚期精神分析学的普及,无疑提升了我们对先锋派匮乏、空缺主题的进一步领会。先锋作家对“文革”书写的不可能,有如拉康自我对“实在”欲望的不可...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3/c404030-4039485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3日10时16分53秒 短长书 | 《登春台》:先锋作家如何书写改革开放史?

   ...动。 作者简介 格非,1964年生,江苏丹徒人。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和《春尽江南》)、《望春风》、《月落荒寺》等,中短篇小说《褐色鸟群》《迷舟》《相遇》等;另有论著和散文随笔《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博尔赫斯的面孔》《小说叙事研究》《文学的邀约》等。2006年获鲁迅文学奖,2015年获茅盾文学奖,2016年获年度“中国好...

专题#专题#短长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08/c458638-4033476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4日17时19分24秒 《登春台》:面纱吹动,瞥见命运一瞬

一直迷惑于作家格非的语言,总是有种独立于小说之外的古意,有过往万千回头一瞬的宿命感。 比如《褐色鸟群》《欲望的旗帜》《春尽江南》《隐身衣》等。即便他所写的,是当下此际,仍有种蒙着尘烟的暗黄色调,即便所写的,也是俗庸的街市面孔,那俗庸里却也定格着一种古典的伤感与庄重。他的叙事节奏向来不慢,人物各自的线条或相互的交缠,常有大的跳跃,但不管如何,语言里总弥漫着一种迂缓且坚定的从容。读者只要开篇进入,就立即安静了...

理论评论#创作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12/c404032-4029711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8日15时50分30秒 《登春台》与新时代长篇小说的创作特征

   ...说理论也深有研究,诸如本雅明、昆德拉、纳博科夫的理论观点经常出现在他的著作中。格非在20世纪80年代的小说创作大多借鉴了域外现代主义小说的创作方法,诸如意识流、“冰山”理论、叙事空缺,回忆叙事,他的《褐色鸟群》被誉为中国当代最玄奥的小说。2012年,格非在自己的作品系列集的序言中讨论了作家的“变与不变”,这说明格非“有强烈的革新小说技法的主观动机”[9],从《褐色鸟群》到《登春台》,可以看出格非的小说风格...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610/c404030-4025368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8日15时43分57秒 新作快读:《登春台》

   ...简介】 格非,1964年生,江苏丹徒人。中国当代作家,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和《春尽江南》)、《望春风》、《月落荒寺》等,中短篇小说《褐色鸟群》《迷舟》《相遇》等;另有论著和散文随笔《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博尔赫斯的面孔》《小说叙事研究》《文学的邀约》等。 2006年获鲁迅文学奖,2015年获茅盾文学奖,2016年获年度中国好...

专题#专题#行进的风景——《登春台》#新闻动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08/c459534-4033456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8日14时40分3秒 《祝你好运》:拒绝把大拇指伸进小说的秤盘

   ...种可能。一是,故事太过复杂,叙述者无法做出合一的伦理判断,比如《红楼梦》。二是,叙述者有意不结尾,对整个叙事的道德意涵做“延迟审判”,或者把这种道德审判的权力完全交给读者,比如马原的《虚构》、格非的《褐色鸟群》。三是,结尾已经有了,但不是在小说的“结尾”处做出的,而是在叙述过程中已经通过人物的行动和情节本身显露出来了,小说佯装烂尾,别有缘故,另有深意。 《祝你好运》当属第三种。母亲曾慧,在“鸿牛馆”设“鸿...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05/c404030-4029292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8月6日9时0分1秒 用典、景观化和现代性的边界——论格非小说中音乐元素的叙事功能

   ...合成了新的意识流结构。 虽然格非是文体创新的先行者,但他的小说叙述并没有完全舍弃故事性因素,故事还是小说非常重要的内容。格非只是在不断变化讲述故事的对象、视角和方式,瓦解传统叙事框架。早期的《迷舟》《褐色鸟群》《青黄》等小说都体现出文体实验的特征。格非使用大量重复的物象穿插叙述,比如《褐色鸟群》里“女人的身影”每次出现都带来新的谜团。“我”和女人三次相遇的故事有联系又有差异。三个故事重复堆叠,使回忆、现实...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08/c404030-4021156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8日9时45分58秒 《欢迎来到人间》:医者傅睿的“三重性”

   ...吐干净了,睡着了。在帕萨特里,他曾高喊着让小蔡“吐!吐干净!”而此刻,吐干净了的不正是傅睿自己么?或者,是另一种可能让我们哑然失笑的答案:毕飞宇本人,不正是一个“光头”么?毕竟,从《虚构》中的马原到《褐色鸟群》中的格非,打破现实与叙事的界限不过是先锋派惯用的伎俩,而毕飞宇本人,早年也正是博尔赫斯的信徒。 三次狂欢,是小说中的越轨时刻,是傅睿最为疯癫的时刻,却也是他精神得到安宁和救赎的时刻。福柯认为,疯癫作...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25/c404030-4014603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1日16时44分54秒 ​《广州文艺》2024年第3期|杜怀超:柿子的隐喻

   ...持久的审视里短暂微闭又睁开,他低下头,把目光降落在敷棻的绿树和密集的灌木丛上。需要说明的是,他此刻觉得舒服极了。是因为从仰视到平视,与天地之间的万物对话?居于五楼,小区很多上了年纪的树木,早已在时间和褐色鸟群的叠加里,从堆积的灰白鸟粪、水分和白天流动的二氧化碳里,抽枝、整叶,不断从地表之下汲取营养,获得向上的力量;它们早已蹿过了三楼的高度,有的枝叶已绿出了葳蕤,开始对六七楼眉目传情呢。 从楼缝里漏下来的光...

新作品#报刊在线#《广州文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21/c419881-40200409.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21日11时7分34秒 《登春台》

   ...者简介 格非,1964年生,江苏丹徒人。中国当代作家,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和《春尽江南》)、《望春风》、《月落荒寺》等,中短篇小说《褐色鸟群》《迷舟》《相遇》等;另有论著和散文随笔《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博尔赫斯的面孔》《小说叙事研究》《文学的邀约》等。 2006年获鲁迅文学奖,2015年获茅盾文学奖,2016年获年度中国好...

书汇#新作快读#D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28/c405065-4018537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28日17时55分26秒 谢有顺:文体也是作家思想的呈现

   ...间的循环孕育了叙事的循环,而循环背后有轮回、宿命、不确定等哲学思考。受此影响最大的作家是马原和格非,他们笔下的叙事迷宫,有一种曲折回环的圆形结构,人生也在相似的重复中陷入了一种无法逃脱的劫难。格非的《褐色鸟群》,包括他后来的《人面桃花》,叙事上就有这样一个自相缠绕的圆圈,喻示着命运的循环。苏童的《妻妾成群》也写了这种循环,每一个女性的命运轨迹都是相似的,小说的最后,当五姨太文竹出现,意味着新一轮的循环又开...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23/c404030-4016496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23日16时18分40秒 《谁在敲门》:一兼三人称叙述体与当代中国乡镇社会心结书

   ...当代历史激流还在不停顿地向前奔流着,谁能保证自己所见就一定符合班固等史家以来的“实录”标准呢!当然,我们现在面对的显隐并存叙述与洞悉幽微叙述,或许本身就代表两种不同风格的小说艺术呢!与创作过《迷舟》《褐色鸟群》、“江南三部曲”、《望春风》等作品的小说家始终是显隐并存叙述的信奉者和开拓者,喜欢营造叙述“迷宫”、留下悠长回味空间不同,《饥饿百年》《声音史》《寂静史》《隐秘史》《谁在敲门》的小说家对于发明类似于...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02/c404030-4015099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2日9时29分56秒 先锋批评与文学性的重构——以上海先锋批评群体为中心

   ...离不开吴亮的批评,他将叙事视为先锋小说文学性的首要体现,由此确立了马原在先锋小说史上的原点意义。但是,形式批评在开启一扇门的同时,却又抹杀了文本丰富的精神内涵。这种批评偏见在格非的批评史中也存在,其《褐色鸟群》因埃舍尔式的结构被视为“新时期最玄妙的小说”、先锋小说的经典之作,而兼具故事性和形式创新的作品反而关注度较低,如《迷舟》中既有叙事空缺,也有故事,如果从文学性的构成要素来看,《迷舟》能够提供更加丰富...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04/c404030-40131633.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4日22时31分55秒 直而温修辞与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心史

   ...、艺术语言简赅而又蕴藉,而且语调和其呈现的场景氛围也都自觉地追求雅致或文雅的修辞特色。全文中艺术语言的主调是雅致的书面语,这同作家当年的先锋小说名作《迷舟》《褐色鸟群》等的语言风格是基本连贯一致的。《褐色鸟群》这样开头:“眼下,季节这条大船似乎已经搁浅了。黎明和日暮仍像祖父的步履一样更替。我蛰居在一个被人称作‘水边’的地域,写一部类似圣约翰预言的书。我想把它献给我从前的恋人。她在三十岁生日的烛光晚会上过于...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6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204/c448916-40131562.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4日16时24分37秒 返场和重勘:在丰饶的文学生活中开展文学批评

   ...们都会对阅读和写作过程的震惊时刻,记忆犹新,印象深刻。我把这个震惊时刻描述为走出写作的蒙昧年代和至暗时代。我们看苏童、余华、马原和格非,以为他们一出手就是《桑园留念》《十八岁出门远行》《拉萨河女神》《褐色鸟群》这样的作品,其实不是这样的,实际上在他们这些作品发表之前,他们都有漫长摸索的“黑暗时代”,尔后忽然被照亮,这个被照亮的时刻常常是他们读到某一个、某一些外国作家。比如余华,早期受到川端康成的影响,忽然...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924/c405057-40084230.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9月26日7时24分2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