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1208 篇有关 《红与黑》 的页面,用时 0.402秒.

第1页  共61页

以“文学事件”为方法:观照新世纪文学发展的一种角度

   ...《人如何书写历史》,第50-51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5)李里峰:《从“事件史”到“事件路径”的历史》,《历史研究》2003年第4期。 (4)洪子诚:《作为当代文学事件的〈红与黑〉讨论》,《厦门大学中文学报》2023年第1期。 (6)例证是2007年王十月就参加了全国青创会,2008年进入鲁迅文学院学习,2009年《当代文坛》刊发了他的批评专栏。 (7)莫言:《作家不应该懒惰...

理论评论#争鸣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17/c404033-4046250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17日22时20分41秒 程旸:食堂、书店和咖啡厅

   ...平凡的世界》中依然流露出百转千回的细腻。主人公对于城市里现代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渴望,动人心魄,感人肺腑。高加林和黄亚萍不惧怕别人的嘲笑,穿着洋派风衣,皮鞋骑自行车,孙少平去影院看《王子复仇记》,读《红与黑》,唱苏联老歌《三套车》。也就是说,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会拓宽人生命的宽度和高度。而我的学术研究,与我善于观察,留心身边事物中的丰富内涵,审美时常生出一点历史、岁月的流变之感,体悟到某种超越凡俗生活的诗意...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403/c404018-4045301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4月3日9时12分34秒 从“译”出发,以“译”为媒

   ...〈追忆似水年华〉汉译隐喻的处理》《风格与翻译——评〈追忆似水年华〉汉译风格的处理》。坚持关注实践问题,在理论上有针对性地加以探讨,让我的收获越来越多。我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与《文字·文学·文化——〈红与黑〉汉译研究》这两部翻译批评著作,在研究方法的突破上有一定代表性,在国际上产生了影响,如翻译研究的重要学术刊物BABEL杂志就先后三次刊载学术论文,就《红与黑》汉译讨论的意义与价值、翻译批评的路径等给予...

世界文坛#译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6/c431803-4044697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6日8时53分50秒 作家李秋生:学术腐败、三线建设、价值观

   ...读小说“仿佛在审视一面镜子,又仿佛漫步于心灵的迷宫”。近日,澎湃新闻就新作采访了李秋生。 李秋生 澎湃新闻:在书的腰封上,有这样一段话:“本小说的文学观念比较传统,它希望向以下文学经典致敬:司汤达《红与黑》、亨利克·易卜生《培尔·金特》、彼得·谢弗《莫扎特传》、松本清张《砂器》。”这段话是您想的,还是出版社想的?为何要写如此一段话? 李秋生:我的文学观念确实比较传统,甚至陈旧。我对二十世纪影响力最大的...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0/c405057-4044307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0日14时57分11秒 孙甘露谈他的文字生涯

   ...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卓娅与舒拉的故事》《铁流》这些都读过,当然还有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我还记得我那本《穷人》的样子,因为被翻阅太多,纸已经像棉布一样。另一方面是西方文学,比如《红与黑》、雪莱和海涅的诗集。那时候,许多书是朋友之间借阅的。传阅几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就像现在的读书会一样,爱读书的人多少会有这样的圈子。 青少年时期的阅读拓展了我对世界的感知。我一直生活在上海,从未离开过...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20/c405057-40442579.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20日8时14分0秒 《长江文艺》2025年第3期 | 王芸:瓷火(中篇小说 节选)

   ...我们跟随他们以每小时140哩的速度飞向花鸟岛。我们高飞在12000呎的空中。 天气晴朗。长空澄澈无际,蓝得让人心颤,看不到一丝云朵飘浮。 抵达目的地,我们目送着老斯洛勃将满载的炸弹投下,敌舰上次第开出红与黑的花朵。 我们高出敌机4000呎左右,这里极其寒冷,须得靠氧气维持呼吸。 万籁俱寂。我可以清晰地听见自己的心跳声,一下一下,十分有力。 执行完任务,队长领我们回南京参战。还没有战绩的我跟着队伍,一路都...

新作品#报刊在线#《长江文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12/c418961-4043757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13日11时35分12秒 “翻译是一个放下自我的过程”

   ...里借来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时的我不到十岁,但还是看完了整本书。我父母意识到我喜欢看书,于是给我买了非常多的外国文学名著,比如《简爱》《傲慢与偏见》《小妇人》《呼啸山庄》《悲惨世界》《雾都孤儿》《红与黑》等等,我也一本接一本地看完了。因此,毫不夸张地说,我早年的语文经验有一大半是由外国文学的译文构成的。我青春时代的文学记忆也多与外国文学有关。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我读到的那些文字并不完完全全来自于奥...

世界文坛#译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6/c431803-4043215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6日8时49分48秒 梁晓声:《人世间》之后

   ...梁晓声:我业余时间也刷手机,这能间接了解社会上所发生的各种事情,但是我不会参与讨论。 梁晓声书桌上的剧本。李依桦摄 草地周刊:没有刻意从这些新闻当中获取创作素材吗? 梁晓声:文学史上有这样的情况,《红与黑》就是司汤达在新闻中看到一件事,激发了他的想象。《苔丝》和《安娜·卡列尼娜》也都是新闻中有那么一点点,但作家不是专门写这一点点。 对于司汤达来说,在知道一个青年参与了一个案件之后,他完成了那样一部作品...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303/c405057-40429702.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3月4日8时12分46秒 从新版《英汉大词典》到“生命书写”热潮,译文出品透露阅读风向

   ...上市后,《英汉大词典》(第3版)将在明年推出“轻装本”,满足不同读者需求。 给读者翻开经典的新理由 上世纪80年代末起,你几乎能想到的国外经典小说,都打上了“上海译文”烙印——《简·爱》《呼啸山庄》《红与黑》《巴黎圣母院》《安娜·卡列尼娜》等“热得烫手”,引发中国出版业的世界文学名著出版热。 今年,备受读者关注青睐的“译文版插图珍藏本·世界文学名著”和“企鹅布纹经典”书系,都将推出新品。插图珍藏本《卡拉...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28/c403994-40427997.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8日8时40分2秒 AI不是对写作的威胁,而是有力工具

   ...学平台的作者评价从来都是以读者的阅读,甚至是以“订阅”“论英雄”的。纵观媒介文学的演化历史,一时的读者认同并不是评价文学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准。真正的文学天才往往是为未来的读者写作,正如司汤达宣称自己的《红与黑》是为50年后的读者而写的。 目前,AI赋能媒介文学写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作者仅仅在“符号传达”这个最辛苦的写作环节借助AI的符号传达能力,完成作品初稿,而在作品的整体构思、细节推敲和修改完善等方面...

网络文学#观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9/c404027-40421476.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20日8时4分18秒 程旸:一个人的阅读史

   ...混沌初开的阶段,古希腊神话中那些具有人类形貌,喜怒哀乐形于色,被赋予了古希腊人民对于美的最高理想的美丽神祗们,寄托了我对于最本真的理想和崇高的想象。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自然而然的,我逐渐开始阅读《红与黑》《复活》《悲惨世界》《包法利夫人》《茶花女》《呼啸山庄》《简爱》《双城记》这些名著。故事里,那些爱恨交加的主人公,或疯狂或执着。当然还有命运不幸,却深具人道主义精神的冉阿让,美丽却沦落的芳汀。这些古...

文史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210/c404057-40415973.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2月11日8时17分39秒 海洋与文学、人性—— 一则读书笔记

   ...伯特至死还沉浸在幸福的梦想中,作家似乎也有意以这一笔写出梦想至少给人以慰藉的意味(至少,比起无数写“幻灭”主题的作品,这样的慰藉毕竟别有洞天),然而,无数梦想幻灭的故事仍然令人感慨万端——从司汤达的《红与黑》、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巴尔扎克的《幻灭》到曹雪芹的《红楼梦》、鲁迅的《在酒楼上》、茅盾的《子夜》、陈忠实的《白鹿原》、莫言的《蛙》…… 接着,是《安娜·克里斯蒂》。...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21/c404030-40406155.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1日9时47分18秒 推动文明互鉴 促进相知相亲

   ...术让人着迷。”阿雷说,这款游戏把珍贵的中国古建筑介绍给更多外国民众,“相信未来有更多外国人跟我一样来到这里,感受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心动”。 “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之路越走越宽广” 中法元首以书会友,《红与黑》《茶花女》《三个火枪手》等中译本法国名著作为中国“国礼”重返故乡;一件件纹样丰富的中国文物艺术品从意大利回到中国,中意两国“让文明的灯塔照耀人类前行的正道”的共识更加坚定……2024年,东西方文明双...

新闻#时政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6/c403991-4039578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6日8时13分23秒 叶兆言谈《璩家花园》:这部小说中有太多我的记忆

   ...,再次成功切割了自己与危险的关系,这同他当初果断与前妻切割的方式类似。可以说,岳维谷既是那个时代的“成功者”,又是一个矛盾的人物。他的选择往往带有功利性,却也保持着一丝内心的善意。他的复杂性让他更像《红与黑》里的于连,一个在夹缝中挣扎、努力向上攀登的角色。 我认为这部小说另一个突出的形式特征,是对语言、说话,或者说言与意之间关系的自觉,尤其在涉及恋爱情节时非常明显。我们经常能察觉到“嘴上说的”和“心里想...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09/c405057-40378300.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日16时10分12秒 《花灯调》我必须写,不写就跟自己过不去

   ...乔叶等,他们所取得的创作成果让人欣喜。 李云雷:在乡村题材之外,您集中处理的是煤矿题材,这应该与您对煤矿生活的熟悉有关。长篇小说《红煤》讲述了一个农民出身的煤矿临时工宋长玉如何向上爬的故事,令人想到《红与黑》中的于连。相对于农村农业,煤矿开采属于工业,您认为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与西方的现代化有哪些相同与差异之处,有哪些独特的经验值得书写? 刘庆邦:我在煤矿的基层工作生活了九年,后来调到北京,还是长...

访谈#访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15/c405057-40196081.html 发布日期: 2025年1月2日15时44分26秒 谈谈鬼子小说的人性推理和文学纪律——从“瓦城三部曲”到《买话》

   ...的矛盾冲突就是人被环境拒绝,尤其是城市对人的拒绝。这种拒绝中有出身“原罪”,有阶层鄙视,有规则洗礼,也有情感接纳。从这个角度说,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一批作品,与郁达夫的《沉沦》,与司汤达的《红与黑》都有异曲同工之妙。环境对这些主人公的拒绝冷酷无情,而他们或感伤或激愤的应对办法,则体现了文本气质、时代特征和文化传统之间的差别。在这些作品里,环境强大而不可改变,因而人物无论是强人性格还是弱者性格,...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5/c404030-4038950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5日22时57分35秒 “傅译传人”罗新璋

   ...,非精彩之谓。前者追求“纯粹之中文”;中者防止文学翻译滑向非文学翻译,“于言达时尤需注意语工”;后者执念于“艺贵精”,认定翻译“精确未必精彩”。 文学之译也是文化之译,中外文化交流因“异”而译。比如《红与黑》所写的en regardant sa femme d'un air diplomatique,如若直译为“以外交的眼神看着他的妻子”,会令读者感觉不太好懂。罗新璋“抄”傅译《欧也妮·葛朗台》的高明译...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3/c404063-4038775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3日9时55分3秒 “傅译传人”罗新璋

   ...:“本书译者愧非名家;只在同行中,薄有虚名。”“性好读书,懒于动笔,只译得《特利斯当与伊瑟》《列那狐的故事》及《栗树下的晚餐》等中短篇。” 文学作品的开篇是一门艺术,开篇翻译则是关乎两种语言的艺术。《红与黑》的首句“La petite ville de Verrières peut passer pour l'une des plus jolies de la Franche-Comté”,倘若直译成汉...

世界文坛#译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23/c431803-4038770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3日9时34分58秒 以网文方式打开名著,名著被“碰瓷”了吗

男频鼻祖请看《红与黑》、复仇爽文请看《基督山伯爵》、浪子圣经请看《刀锋》、真追妻“火葬场”请看《简·爱》……一段时间以来,“当我以网文方式打开名著”成为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词。在这一话题下,诸多中外文学名著被纳入网络文学的范式,不乏网友兴致勃勃地以这种方式“重读”名著。比如,有人给《了不起的盖茨比》起了个新名字——《白月光结婚后我成了亿万富翁》。 如果借用“文学殿堂”这个概念,那么名著无疑被高高供奉在大殿...

理论评论#文化时评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6/c407521-40383090.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6日10时29分55秒 挺立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脊梁

   ...国家通过现代化这一“人类文明形成以后最伟大的变化”,恢复了自我的力量,找回了自我的信心,推动世界文明格局从“西方中心”回归多元并存。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样的场景在动荡变革的大时代格外温暖人心: 《红与黑》《茶花女》《三个火枪手》……一本本中译本法国名著作为中国“国礼”重返故乡。中法元首以书会友、东西文明双向奔赴的佳话不断延续。 水波纹、垂弧纹、折带纹、大三角纹……一件件纹样丰富的中国陶器文物踏上了“...

新闻#时政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0/c403991-4037910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0日9时34分1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