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22 篇有关 《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 的页面,用时 0.167秒.

第1页  共2页

中巴文明对话跨越山海

   ...两国间相知相亲注入新的活力,昔日巴西全境难觅中文译者的景象已成为历史。 巴西文学作品的中文译本在国内不断涌现,保罗·科埃略、米尔顿·哈通、鲁本·丰塞卡等巴西著名作家逐渐为中国读者熟知。《幻灭三部曲》《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星辰时刻》等作品在中国赢得口碑与市场的双丰收。同时,众多中国文学经典被译成葡萄牙文在巴西出版发行。《论语》《道德经》等哲学典籍、《骆驼祥子》《朝花夕拾》等文学佳作都成为巴西民众...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108/c404090-4035662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8日8时21分0秒 “混血儿的面孔”: 亚马多《奇迹之篷》中的混血文化书写

   ...来挑战日常权威与等级结构是亚马多的惯用技法。早在《拳王的觉醒》中,亚马多就曾描述过普通大众的舞蹈与狂欢,以此作为他们寻求自由的方式。这一技巧在他后期作品中展现得更具现实风格,尤其是在《金卡斯之死》与《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里。这两部小说的主人公都是挑战社会成规的人:弗洛尔的第一任丈夫死于狂欢节,而金卡斯则将自己的死亡变成了一场狂欢。 然而,只有在《奇迹之篷》里,巴西狂欢活动中隐匿的对抗性才得到了明确表达。1904年,...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403/c404092-4020888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3日7时23分34秒 生与死之间,爱是桥梁

   ...美主义的心理需求和情结,而是让“小人物”身上被遮蔽的真善美闪烁光芒,既张扬人类原始的生命力,又歌颂人间炽热的爱情。 亚马多笔下的“小人物”时常展示出蓬勃的生命力,能够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激情。《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中的流浪汉丈夫瓦迪尼奥就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人物。小说中,作者并不回避世俗的眼光是如何厚此薄彼将弗洛尔的两个丈夫进行比较论断的。与高贵富有、彬彬有礼的特奥多罗博士相比,作为流浪汉的瓦迪尼奥必然甘拜下风。...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907/c404092-31851641.html 发布日期: 2020年9月7日8时25分51秒 为什么阅读亚马多作品是中国读者了解巴西的重要途径

   ...人之间、天主教与坎东布雷宗教之间、科学知识与原始传统之间的冲突和悖论。对于这些巴西社会的典型矛盾,亚马多提出的解决方案很简单,那就是“融合”与“共存”——这也是巴西长久以来坚持的原则。 这一点在《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中表现得最为精彩。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自然可以将这本书单纯地当作一个爱情故事来阅读,但对于巴西研究者来说,其阐释空间却远大于此。巴西人类学家罗伯托·达马塔(Roberto DaMatta)将这本书中的...

世界文坛#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621/c404091-29354150.html 发布日期: 2017年6月21日15时28分15秒 让你读懂巴西 巴西国宝级作家若热·亚马多作品被引入

   ...,赢得了国际文坛的赞赏,欧美评论家将他誉为“20世纪的狄更斯”。 重要代表作品,从葡萄牙语直译成中文 译林出版社这次为国内读者带来的是他最重要的5部代表作品《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奇迹之篷》《无边的土地》《金卡斯的两次死亡》。 其中,《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一书是巴西家喻户晓的畅销佳作,荣膺巴西文坛五项大奖,多次被改编为影视作品。故事开始于雨季终于结束的日子。...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6/0728/c403994-28591028.html 发布日期: 2016年7月28日8时31分37秒 巴西国宝级作家若热·亚马多作品被引入

   ...,赢得了国际文坛的赞赏,欧美评论家将他誉为“20世纪的狄更斯”。 重要代表作品,从葡萄牙语直译成中文 译林出版社这次为国内读者带来的是他最重要的5部代表作品《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奇迹之篷》《无边的土地》《金卡斯的两次死亡》。 其中,《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一书是巴西家喻户晓的畅销佳作,荣膺巴西文坛五项大奖,多次被改编为影视作品。故事开始于雨季终于结束的日子。...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6/0727/c404090-28589241.html 发布日期: 2016年7月27日11时28分17秒 隐形的巴西:从若热·亚马多在中国的译介说开去

   ...,发表于1981年《世界文学》杂志上。对于这部小说的选择,主要是考虑到它几乎不涉及情色描写,这在亚马多 后期作品中极为难得。80年代中旬出版环境进一步放宽之后,亚马多最畅销的两部小说《加布里埃拉》与《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得以在中国出版,后者更是屡 次加印,卖出了15万册。 然而,与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加斯·略萨等拉丁美洲文学爆炸主将不同,若热·亚马多在80年代的中国遭遇了他在巴西一直以来的境遇:深受读者 欢迎...

世界文坛#翻译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6/0704/c404094-28523398.html 发布日期: 2016年7月8日21时56分29秒 若热·亚马多《金卡斯的两次死亡》:反英雄的狂欢化死亡

   ...次序。事实上,正是以《金卡斯的两次死亡》为分界线,亚马多开启了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写作模式。金卡斯 是亚马多创作的第一个“反英雄”人物,也是其后期作品中众多酒鬼、赌徒与流浪汉的原型。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中的瓦迪尼奥,也能够 看见《奇迹之篷》里的阿尔杉茹。透过金卡斯这个形象,亚马多打破了既定的社会秩序,构建了一种“倒置”的价值体系:世俗标准下的生命变成了一种禁锢,而死 亡则演化成一场庆典。因此在金卡...

世界文坛#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6/0701/c404092-28516030.html 发布日期: 2016年7月8日21时56分13秒 若热·亚马多《金卡斯的两次死亡》:反英雄的狂欢化死亡(樊星)

   ...次序。事实上,正是以《金卡斯的两次死亡》为分界线,亚马多开启了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写作模式。金卡斯 是亚马多创作的第一个“反英雄”人物,也是其后期作品中众多酒鬼、赌徒与流浪汉的原型。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中的瓦迪尼奥,也能够 看见《奇迹之篷》里的阿尔杉茹。透过金卡斯这个形象,亚马多打破了既定的社会秩序,构建了一种“倒置”的价值体系:世俗标准下的生命变成了一种禁锢,而死 亡则演化成一场庆典。因此在金卡...

评论#精彩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wxpl/2016/2016-04-22/270535.html 发布日期: 2016年4月22日9时19分57秒 若热·亚马多《金卡斯的两次死亡》:反英雄的狂欢化死亡

   ...次序。事实上,正是以《金卡斯的两次死亡》为分界线,亚马多开启了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写作模式。金卡斯 是亚马多创作的第一个“反英雄”人物,也是其后期作品中众多酒鬼、赌徒与流浪汉的原型。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中的瓦迪尼奥,也能够 看见《奇迹之篷》里的阿尔杉茹。透过金卡斯这个形象,亚马多打破了既定的社会秩序,构建了一种“倒置”的价值体系:世俗标准下的生命变成了一种禁锢,而死 亡则演化成一场庆典。因此在金卡...

外国文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wgwy/2016/2016-04-22/270534.html 发布日期: 2016年4月22日9时19分26秒 若热·亚马多《金卡斯的两次死亡》:反英雄的狂欢化死亡

   ...了次序。事实上,正是以《金卡斯的两次死亡》为分界线,亚马多开启了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写作模式。金卡斯是亚马多创作的第一个“反英雄”人物,也是其后期作品中众多酒鬼、赌徒与流浪汉的原型。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中的瓦迪尼奥,也能够看见《奇迹之篷》里的阿尔杉茹。透过金卡斯这个形象,亚马多打破了既定的社会秩序,构建了一种“倒置”的价值体系:世俗标准下的生命变成了一种禁锢,而死亡则演化成一场庆典。因此在金卡斯去...

文学报刊社#文艺报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16-04-22/87457.html 发布日期: 2016年4月22日7时4分59秒 隐形的巴西:从若热·亚马多在中国的译介说开去

   ...代的中国遭遇了他在巴西一直以来的境遇:深受读者 欢迎,但却无法打动文学圈和评论界。当西语美洲文学的追随者们已经沿着“寻根文学”“先锋文学”两条不同的道路探索中国文学的可能性时,亚马多的读者却还 在对《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的香艳场景津津乐道,译者也要在前言后记反复提及这一点,根据立场不同对其中的两性描写进行解释或抨击,甚至就连专门的评论 文章也从未能对亚马多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从90年代开始,随着拉美文学出版...

外国文艺#翻译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wgwy/2016/2016-02-24/266043.html 发布日期: 2016年2月24日14时11分21秒 隐形的巴西:从若热·亚马多在中国的译介说开去

   ...代的中国遭遇了他在巴西一直以来的境遇:深受读者 欢迎,但却无法打动文学圈和评论界。当西语美洲文学的追随者们已经沿着“寻根文学”“先锋文学”两条不同的道路探索中国文学的可能性时,亚马多的读者却还 在对《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的香艳场景津津乐道,译者也要在前言后记反复提及这一点,根据立场不同对其中的两性描写进行解释或抨击,甚至就连专门的评论 文章也从未能对亚马多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从90年代开始,随着拉美文学出版...

交流#中外文学交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comm/2016/2016-02-24/265978.html 发布日期: 2016年2月24日8时3分57秒 隐形的巴西:从若热·亚马多在中国的译介说开去

   ...》,发表于1981年《世界文学》杂志上。对于这部小说的选择,主要是考虑到它几乎不涉及情色描写,这在亚马多后期作品中极为难得。80年代中旬出版环境进一步放宽之后,亚马多最畅销的两部小说《加布里埃拉》与《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得以在中国出版,后者更是屡次加印,卖出了15万册。   然而,与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加斯·略萨等拉丁美洲文学爆炸主将不同,若热·亚马多在80年代的中国遭遇了他在巴西一直以来的境遇:深受读者欢迎,...

文学报刊社#文艺报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16-02-24/86210.html 发布日期: 2016年2月24日7时35分50秒 “拉美文学”涵盖了巴西文学吗?

   ...未进入过主流写作之中。而且,这些少数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特征的作家与作品,与其说是受到了西语美洲之“共同倾向”的影响,不如说是在本国独特的文化构成之中寻找到了“魔幻”之源泉。比如,中国读者特别喜欢的《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中显示的“魔幻”,必须也只能从作者若热·亚马多对巴西土生宗教翁巴达与坎东布雷的热情中寻找答案。   巴西文学在中国的译介   虽然国内出版的巴西文学作品并不多,但在前辈译者的努力下,在中文世界已...

外国文艺#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5/2015-02-09/233771.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2月9日16时38分38秒 “拉美文学”涵盖了巴西文学吗?

   ...·德·安德拉德,目前没有译本,是翻译链条 上缺失的一环。在第二代现代主义作家,亦即高度关注政治、贫穷、平等题材的“地域主义者”中,若热·亚马多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作家,被翻译成中文的作品非 常多,除了《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加布里埃拉》也是巴西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去年10月,黄山书社出版了之前从未译出的亚马多巨著《沙滩船长》(译者 王渊)。译林出版社也有计划出版亚马多的多部作品,包括之前从未翻译过的《奇迹之蓬》。在巴...

新闻#文化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5/2015-02-09/233674.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2月9日9时34分36秒 “拉美文学”涵盖了巴西文学吗?

   ...·德·安德拉德,目前没有译本,是翻译链条 上缺失的一环。在第二代现代主义作家,亦即高度关注政治、贫穷、平等题材的“地域主义者”中,若热·亚马多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作家,被翻译成中文的作品非 常多,除了《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加布里埃拉》也是巴西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去年10月,黄山书社出版了之前从未译出的亚马多巨著《沙滩船长》(译者 王渊)。译林出版社也有计划出版亚马多的多部作品,包括之前从未翻译过的《奇迹之蓬》。在巴...

交流#中外文学交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5/2015-02-09/233673.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2月9日9时34分33秒 “拉美文学”涵盖了巴西文学吗?

   ...尔德·德·安德拉德,目前没有译本,是翻译链条上缺失的一环。在第二代现代主义作家,亦即高度关注政治、贫穷、平等题材的“地域主义者”中,若热·亚马多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作家,被翻译成中文的作品非常多,除了《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加布里埃拉》也是巴西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去年10月,黄山书社出版了之前从未译出的亚马多巨著《沙滩船长》(译者王渊)。译林出版社也有计划出版亚马多的多部作品,包括之前从未翻译过的《奇迹之蓬》。在巴西...

文学报刊社#文艺报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15-02-09/80061.html 发布日期: 2015年2月9日7时17分48秒 若热·亚马多《奇迹之篷》:书写真实的奇迹

   ...力图在这本书中,用最低限度的文学性与最高限度的真实性,来讲述巴西巴伊亚州南部可可 庄园工人的生活。”可以说,无论是其早期作品《儒比阿巴》(中译《拳王的觉醒》)、《无边的土地》还是后期的《加布里埃拉》《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亚 马多的文学创作都根植于巴伊亚州的历史与传统,在展现地方风俗的同时针砭时弊,在真实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创作。   因此,无论在巴西国内还是国外,学界对亚马多作品中蕴含的社会学人类学元素都非常重视,...

外国文艺#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4/2014-06-27/209114.html 发布日期: 2014年6月27日9时30分31秒 若热·亚马多《奇迹之篷》:书写真实的奇迹

   ...度的嘲 讽控诉,并不只是为了表明作者的政治立场,更是对军事独裁、尤其是1968年底颁布的审查法令最直接的反抗。   正是出于反抗的需要,作品必须更加正视现实。与同时期的《夜间牧羊人》(1964)和《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1966)相比,《奇迹之篷》 反倒少了一些魔幻色彩。本来,从1958年出版《加布里埃拉》开始,亚马多已经很少在作品中引用长篇论述。但在《奇迹之篷》中,亚马多却采用了他早期小说 创作中惯用的方式,引...

交流#中外文学交流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4/2014-06-27/209077.html 发布日期: 2014年6月27日9时8分5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