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中国作家网>>站内检索>> 本次检索为您找到 136 篇有关 《人树》 的页面,用时 0.099秒.

第1页  共7页

相遇一棵金波树

   ...正是《乌丢丢的奇遇》吟老童年好友可人所抵达的那“没有年龄的国度”所在吗?——原来这是一棵没有准确年轮的树。金波用作品传播的文学种子四处飞散,成长为一棵棵树——既是空白年轮间的童话,也是年轮外的森林。“人树合一”是金波在《追踪小绿人》中就追求的境界——生命交融为一体:“我变成了树”“人是走动的树,树是挺立的人”,这是金波所追求的生命的最美归宿——回归自然。 金波对时空之界的突破,首先表现在他是一棵经常“...

儿童文学#作家印象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210/c404073-40379346.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0日15时35分9秒 自然文学中的温润哀伤与朴素哲思

   ...一生劳力的见证,只是七十多岁后再也没人请他砍毛竹了,土狗目睹了他的衰老,而我们目睹了一个乡野生命即将凋零。比如《生而为橘》中的玉生,因为无法启口的单恋,对雅兰赠送的一株橘苗寄寓了全部的深情,人走橘死,人树同命的悲感弥漫于纸上、心间。这种哀伤不凝重,缓缓的,柔柔的,却如雾般拉扯于天地间,看不清来路,摸不到以后,只有莫名的一声叹息,响在历史的尘埃中。 晴天散步,雨天听雨,雪夜观花。每一位自然文学家都是生态...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1013/c404030-40338235.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3日21时2分11秒 自然文学中的温润哀伤与朴素哲思

   ...一生劳力的见证,只是七十多岁后再也没人请他砍毛竹了,土狗目睹了他的衰老,而我们目睹了一个乡野生命即将凋零。比如《生而为橘》中的玉生,因为无法启口的单恋,对雅兰赠送的一株橘苗寄寓了全部的深情,人走橘死,人树同命的悲感弥漫于纸上、心间。这种哀伤不凝重,缓缓的,柔柔的,却如雾般拉扯于天地间,看不清来路,摸不到以后,只有莫名的一声叹息,响在历史的尘埃中。 晴天散步,雨天听雨,雪夜观花。每一位自然文学家都是生态...

理论评论#文学评论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29/c404030-40330843.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9月29日11时38分37秒 “核桃教授”下乡来

   ...第十四师,条件比较艰苦,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多年来张锐秉持着“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原则,在各县市建立项目示范点。 和田地区墨玉县喀尔赛镇的农民种植核桃好多年了。因为长期以来他们都认为核桃树是“懒人树”,不需要管理,所以应该进入结果期的核桃树长成了“任意树”,核桃增产没有成效。 2011年,张锐首次来到和田地区墨玉县进行科技服务。看到前来听课的果农很多,她走进地里就给果农讲解为什么不结核桃,该怎样...

新作品#纪实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715/c404019-40278188.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18日9时4分15秒 中法交流如何从文学迈向文化?

   ...在中法文化交流中立下功劳。” “梁宗岱求真求实的治学习惯,对广外60年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广外西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杨晓敏告诉南方日报记者,梁宗岱与法国诗人、作家通畅无阻的跨文化交流,也为所有外语人树起了一面旗帜。 由梁宗岱开启的中法文化交流,在其学生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黄建华便是突出代表。 1964年,中法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翌年广州外国语学院(广外前身)便专门设立了法语专业。梁宗岱与黄建华是最...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15/c403994-40236027.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5月15日8时4分39秒 种下自然之树,更种下了人文之树

   ...焰树’,来这里的著名作家已近百位,而每一位作家以种下一棵树和在心里植入一棵树来作为保护生态、敬畏自然、书写自然的纪念。这一棵棵树种在山间,种在每位作家的心里,又何尝不是耕种在他们的笔下,他们的文章里?人树合一、文树合一,让作家们有一份惦念,有一份牵挂,有一份责任。每当寒冷的冬季袭来,每当孤独寂寞之时,自然而然地会想到,远在东莞的观音山上有自己种下的一棵火焰树,她正把握着生机努力地生长着,保存着翠绿,怒...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05/c404018-40188851.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3月11日8时51分11秒 鲁迅硬骨头精神与现代中国文化的气质

   ...化的标志性人物,那现代中国文化的标志性人物无疑就要推鲁迅了。鲁迅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在于他的著述和奋斗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本根处,切入了近代中国沧桑巨变和社会转型的血脉。现代中国的文化当然不是鲁迅一个人树植起来的,但他却是命脉攸关之时挺身奋斗的最重要的那个人。回想一个多世纪前的中国,政治不上轨道,国家摇摇欲坠;经济凋敝,财政困乏,政府靠向列强借款度日;而科技尚在萌芽,远水不解近渴;国家几处于无恃可凭的...

文史#经典作家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204/c404064-4017273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4日8时52分18秒 《广西文学》2024年第1期|杜怀超:一棵树的伦理美学

   ...很日常、随意;随便一棵树的枝桠,都可以做成一个简易的树枷,可见对脖子的限制,更多的是形式上的;大的树枷,可能会给人的饮食带来不便,而小的树枷,完全没有什么阻碍,脖子一扭就可以自如地吃饭、饮酒。如果是两人树枷的话,还可以相互凝视,在行注目礼中把酒言欢。如果说,有人借树枷发出不友好信息的话,那非唐朝酷吏魁首来俊臣了。他为讨好上级、残害同类,对树枷用尽心机,把树枷分为十个不同的号:一号枷“定百脉”、二号枷“...

新作品#报刊在线#《广西文学》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129/c418966-40168694.html 发布日期: 2024年1月29日11时46分34秒 茅盾的心愿

   ...能引起轰动,是因为作品涉足于他人所不敢道而又是人们所关注的重大题材……《子夜》亦是唯一以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为描写对象的长篇。” “五四”以降的新文学时期,针对鸳鸯蝴蝶派小说的泛滥,茅盾与鲁迅等人树起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大旗。茅盾在1931年所写的《致文学青年》一文中告诫青年:“因为中国社会直到现在还缺乏普遍的严肃的文学观念,一般人尚认为只要有笔,有墨,有纸,有时间,能写,就可以创作,于是同样地染着...

专题#专题#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新闻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17/c457895-40120567.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17日10时0分14秒 行走抒写,遇见美丽 | 四川生态文学观察

   ...特作用。再如清代乔钵所作“两行古柏种何人?三百长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勾绘了500年前就实行古树离任交接号称“中国林长制源头”剑阁翠云廊里人树交融的诗画镜像。 生态文学泛指描写自然和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讲,煌然一部古今文学史,历经了从追求自然审美到关注天人关系,再到阐释生态伦理、明辨生态责任的递进式突破,并在四川这样一个...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116/c403994-40119159.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16日7时37分50秒 走进悉尼:见证历史、人文与友谊

   ...ck White)的代表作《人树》(The Tree of Man)。《人树》写的就是悉尼,不过是一百多年前悉尼的郊区。我满脑子都是怀特笔下茫茫无际的丛林和历经洪水、荒火劫难的土地。正如这部书的书名《人树》所示,小说主人公斯坦·帕克和艾米犹如丛林中的树木,从身姿挺拔、枝繁叶茂到弯腰曲背、枝枯叶落,直到颓然倒下,终其一生。怀特以树象征人,生命不息,长河不止,一代代“人树”硬是将茫茫丛林、渺渺荒野雕琢成一...

世界文坛#视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011/c404090-40092965.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11日9时32分36秒 “文坛粤军”再出发,推动广东文学欣欣向荣

   ...的源头活水,生产出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塑造更多时代新人的典型形象,弘扬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推进成风化人树新风;要加大力度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推动粤剧、杂技、岭南美术、广东音乐等岭南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这些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要坚持兼容并蓄、融通中外,发挥好广东对...

新闻#各地文讯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523/c403994-32692257.html 发布日期: 2023年5月23日7时42分15秒 自然笔记:福州的榕树

   ...它便深入地下,不择土壤,不怕干旱,不惧寂寞,即便是山石陡壁,它总能找到立地生根处。它是根,它又不同于地下的根——那是在地底下托举的根,根系宏大而庞杂;气根则是榕树自生的支撑根,试想:一棵可容纳数百上千人树下看风景的大榕树,没有数量众多的气生根支撑,何能屹立?何能昂然?何能阅百岁千载之时光流逝而依然绿叶招摇?又何能聚风雨,纳霜雪,集百鸟?鸟有鸣声曰:此处有诗意的安居!一种树有一种树的形态,一种树有一种树...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104/c404018-32558522.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1月4日8时59分20秒 大文学家以姓氏自谑

   ...意味,也表现了这位张氏朋友的热情好客。 柳宗元写过一首《种柳戏题》,开头就拿自己的姓氏开涮,也可看出作者和柳州有缘:“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首联一口气用了四个柳字。 苏轼写过《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别人带着酒来访,苏轼马上想起了雪里餐毡的苏武,于是在这组词的第三首写道:“雪里餐毡例...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028/c404063-32553524.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10月28日8时5分36秒 父亲的老屋

一棵桐树,一句承诺,人树合一,成了父亲一辈子归宿的“老屋”。 老屋是故乡桐柏的人们,对棺材的隐喻,表示人终老后的去处,永远居住的屋子。 乡下人比城里人实诚,不避讳生老病死,人过五十就会想老屋的事。有人老屋做好二十来年,脸上红花雨点,没病没灾,健健康康,端碗能吃肉,丢饭可喝酒,手提肩挑,往返庭院,心在庄稼,想干啥干啥,该干啥就能干啥。也有人老屋做了一个又一个,都被近亲族人,急用者“借”走了。人即...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713/c404018-32474139.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7月13日11时9分36秒 《耐烦》创作谈:唯有悲悯励我心

   ...但通过看你的这个稿子,感觉你是个很有生活的人。”他后来给我提示了写作的切入点,还苦口婆心教导我如何摆脱单纯的故事赘述,让小说变得更加像小说。临别之际,他还向我推荐了澳大利亚作家帕特里克·怀特的成名作《人树》和冰岛作家哈·基·拉克司奈斯的《独立的人们》,叮嘱我要认真阅读,以便借鉴。 或许没有人会相信,那天晚上我与老师告别返回宾馆后,为创作的失败而抱头痛哭。在满含酒意的悲伤中,我回想自己过往的人生——...

理论评论#创作谈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526/c404032-32430999.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5月26日9时56分32秒 《长安》的“破局”——评阿莹长篇新作《长安》

   ...为开头,一直写到启动改革开放的1978年。如一些论者所言,“作品以50万字的体量和几十个性格迥异的人物命运写就一部鲜为人知的新中国军事工业的发展史,刻画出当代文学舞台上的第一组军工人群像,用文字为军工人树起一座独属于他们的丰碑”(蒋子龙)。一位以写工业题材著称的优秀作家所说的这番话,贴切真诚,切中肯綮。《长安》完全可以视为一部新中国工业化的创业史和发展史的文学叙事。它弥足珍贵地接续了反映新中国工业化历...

专题#专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3期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524/c441818-32429238.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5月24日15时56分1秒 新时代文艺正在薪火相传中繁荣发展

   ...,更为老中青几代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奋斗方向:要将艺术的“真谛”倾囊相授,要把前辈交予的艺术宝藏发扬光大。 当一场直击积弊、根治乱象的文娱领域综合治理行动扫除了扰人视听的迷雾,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被更多人树为榜样,在他们的引领下一批德才兼备的青年文艺工作者脱颖而出,文艺“传帮带”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朗空间。 在由国家大剧院、中国舞蹈家协会联合打造的“中国顶尖舞者之夜”舞台上,舞蹈名家携手舞蹈新星碰撞出炫...

理论评论#理论热点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521/c419351-32426722.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5月21日8时28分35秒 南京的梧桐

   ...福佑着南京人的美好生活。在那电扇和空调甚为稀罕的年代里,南京人对“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俗语有着最深切的体会。 时代的车轮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尤其是机动车的增多,南京的道路拥挤起来,人树争地的矛盾显现出来。在一些城市管理者看来,道路两侧那一排排梧桐碍手碍脚,限制了城市的发展。随着道路拓宽改造等工程的启动,不少梧桐遭到砍伐或被移走,南京的梧桐数量日益减少。 早前,中山路上共有6排梧...

新作品#散文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518/c404018-32424358.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5月19日8时27分1秒 柳宗元柳州种柳

   ...植柳”。他不仅严令辖治下的城郭巷道、高坡矮堤等处要广植柳树,还亲率众人到柳江边植柳,并写下一首饶有风趣的《种柳戏题》诗:“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表达了为民造福的情怀。关于柳宗元种柳之事,后世诗人多有夸赞,如北宋苏东坡在《南乡子》一词中写道:“春入腰肢金缕细,轻柔。种柳应须柳柳州。”宋元诗人徐瑞的《送从弟兰玉视牍柳州》:“柳侯种...

文史#文坛轶事 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422/c404063-32405801.html 发布日期: 2022年4月22日8时53分6秒